針灸治療失眠遵循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在臨床上分為肝火擾心,痰熱擾心,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心膽氣虛五種證型。有初寐難以入寐,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甚至徹夜不寐等,是五種證型均可出現的共癥。肝火擾心型,兼見急躁易怒,頭暈頭痛,胸脅脹悶,舌紅脈弦。痰熱擾心型,兼見脘悶噫氣,噯腐吞酸,心煩口苦,苔厚膩,脈滑數。心脾兩虛型,兼見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納差倦怠,面色無華,易汗出,舌淡苔白,脈細弱。心腎不交型,兼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遺精盜汗,舌質紅,脈細數。心膽氣虛型,兼見心悸多夢,善驚恐,多疑善慮,舌淡,脈弦細。 由于證型不同,病因不同,所以針灸治療上,其治療原則和選穴方面均有所不同,我們一般以“安神”為主要治療原則,選穴以四神聰、神門、三陰交為主穴,再根據不同證型,調整治療法則配伍不同腧穴。如肝火擾心型,治以“疏肝瀉火,鎮心安神”配伍太沖穴、太溪穴;痰熱擾心型治以“清化痰熱,和中安神”配伍內關、豐隆、足三里;心脾兩虛型治以“補益心脾,養血安神”配伍心俞、脾俞;心腎不交型治以“滋陰降火,交通心腎”配伍心俞、腎俞、太溪;心膽氣虛型治以“益氣鎮驚,安神定志”配伍心俞、膽俞。 治療時間以下午為宜,在臨床上取得較好效果。 此外,患者可在家結合自我點穴按摩法以輔助治療。選好百會、失眠、內關、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自我點穴用拇指或食指點按,以局部酸脹,皮膚紅熱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