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逍遙 |
2009-06-17 09:11 |
把你心目中最精彩的奇趣妙聯貼上來,給包括你在內的喜好者上一餐滿漢全席
開始上菜,細細品,慢慢上,可不要上重噢 |
|
牛背逍遙 |
2009-06-17 09:17 |
第一道菜
拆字聯
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
閑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
山石巖下古木枯,白水泉邊女子好
洪洞縣共同三點水,慈悲主茲非一條心 |
|
牛背逍遙 |
2009-06-17 09:47 |
佛印譏諷蘇小妹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個能文善詩的才女。
一天,大和尚佛印前來蘇府,拜會蘇東坡,大談大論佛教山海經。 蘇小妹本不信佛,開始聽了幾句,倒也感到新鮮。后來,越聽越不耐煩了,便想出主意來“逐客”。
于是,蘇小妹揮筆寫出一句上聯,讓使女交給佛印,并要他對出下聯。 佛印展開一看,一行秀氣而飄逸的字出現眼前: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和尚學問也很深,知道蘇小妹在挖苦自己,男女面前,只好勉強克制。然后,強裝笑臉,回敬一句: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下聯傳到蘇小妹耳中,她看后火冒三丈,心中又氣又惱。 |
|
dxf5159 |
2009-06-17 14:58 |
 |
|
囗凵匚冂 |
2009-06-17 17:13 |
某日我老頭子逛QQ對聯雅座聊天室,有出聯“陌上秋花采未盡”我對曰“家里冬瓜吃不完”。 |
|
囗凵匚冂 |
2009-06-17 17:16 |
某日逛對聯雅座有出聯:“紅杏出墻覓綠帽”擦鞋老叟對曰:“烏龜伸頭吃黃瓜” |
|
囗凵匚冂 |
2009-06-17 17:22 |
某年擦鞋老叟家的春聯是“三百六十余日,日日新衣新褲,心情舒暢;一千二百來餐,餐餐大酒大肉,身體健康”。 |
|
牛背逍遙 |
2009-06-18 11:37 |
林則徐對下聯 林則徐在私塾讀書時,一次,老師帶他到風景優美的郊外游玩。一路上,師生有說有笑,觀賞風景,不覺來到閩江邊,只見江水滔滔東去。兩岸山峰陡立,崢嶸險峻,無數的鴻雁,有的展翅高飛,有的在江灘上尋覓食物。老師目睹這一壯觀,不禁觸景生情,吟出一句上聯: 鴻是江邊鳥。 吟畢,老師望著林則徐,小林則徐會意地笑了,他想馬上與老師應對,然而一時間怎么也想不出,心中非常著急,老師理解他的心情,開導他說:“慢慢來,慢慢來!” 回家的路上,師生二人經過一戶農家小舍,見一農婦正在喂蠶,老師一邊看著,一邊說道:“蠶!蠶!”這一提示,小林則徐如夢初醒,頓生靈感,隨即對出了下聯: 蠶為天下蟲 |
|
牛背逍遙 |
2009-06-18 11:39 |
天下第一對聯 昆明市西南郊的大觀樓公園,是到昆明的游人必游之地。 大觀樓之所以吸引游人,還在于懸掛在樓前的那幅長達180字的著名長聯。它的上聯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鑲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赴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它的下聯是: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許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一幅長聯,上聯描寫滇池的景色:四周的山巒,東面的金馬山如奔馳的神馬,西邊的碧雞山像展翅的鳳凰,北方的蛇山似蜿蜒的長蛇,南端的鶴山若飛翔的白鶴。而螃蟹狀的島嶼上,螺螄形的洲緒上,柳枝在霧中隨風飄舞,宛如少女在梳理她的鬢發;鋪天蓋地的葦草上,點綴其間的翡翠般的鳥雀,映照著爛漫紅霞。還有,請不要辜負那滇池四周飄香的稻田、晴日下的萬頃沙灘以及夏天的蓮荷、春日的楊柳。
下聯是詠史述事,追憶云南歷史:漢武帝的造船習水,唐玄宗豎立的紀功鐵柱,宋太祖的玉斧揮圖,元世祖乘皮筏渡江統一中國。歷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到頭來也不過像朝云暮雨那樣過去了;就連那紀功的殘碑,也只是橫臥在蒼煙和夕陽之下。于是,只落得留下古廟的鐘聲、江中漁火和南飛的秋雁以及深秋的寒霜而已。 這一長聯,寫景詠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對仗工整。《滇南楹聯叢鈔·跋》認為它是“大氣磅礴,光耀宇宙,海內長聯,應推第一”,是當之無愧的“古今第一長聯”。 |
|
萍聚 |
2009-06-18 15:16 |
引用
引用第6樓囗凵匚冂于2009-06-17 17:22發表的 : 某年擦鞋老叟家的春聯是“三百六十余日,日日新衣新褲,心情舒暢;一千二百來餐,餐餐大酒大肉,身體健康”。
估計這對聯有年頭了,還是老人家目光遠大,能夠預知未來,現在都實現了吧 |
|
萍聚 |
2009-06-18 15:21 |
拆字聯:
張長弓,騎奇馬,單戈跳戰 鐘金童,犁利牛,十口為田 |
|
萍聚 |
2009-06-18 15:23 |
回文聯:
天連碧樹春滋雨 雨滋春樹碧連天 |
|
囗凵匚冂 |
2009-06-18 16:36 |
忍不住溜一句口頭禪,奶奶滴,你丫頭真厲害,趕上半仙了。老人家已經不寫春聯二十年了,確實是二十余年前滴。當初咱村里農歷大年三十,有一個節目就是看咱老人家`哈錯了`那時還是小伙子寫滴是啥春聯。 |
|
囗凵匚冂 |
2009-06-18 16:56 |
當年日寇把我老家“嵩溪”的房子焚燒了,當初我父親才七歲,逃到了一個叫“雙坑”的山溝溝里,獨門獨戶的,到最近的村子也是四公里盡是羊腸小道。一直到86年才在嵩溪造了房子搬出山溝。當年春節我老人家以我父親的口氣寫一聯:“亡命雙坑四十載,僅鳥僅野獸,冷冷清清凄凄慘慘過年,愧對燈前兒女;復居嵩溪第一春,有戲有電影,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度節,足慰地下父母”。 |
|
牛背逍遙 |
2009-06-19 09:30 |

妙聯啊!這兩聯我還是第一次見呢 |
|
牛背逍遙 |
2009-06-19 09:36 |
引用
口頭禪,奶奶滴
對聯作詩,擦鞋匠老叟? 俗語粗言,奶奶滴口禪? |
|
牛背逍遙 |
2009-06-19 10:54 |
妙趣天成山水聯
“名勝古跡多佳聯”。游古跡攬名勝,欣賞楹聯是極富情趣的。楹聯是作者“身臨山川而取之”所創作的,他們用畫龍點睛的手法,以簡潔的文字點透一山一水的神韻,或雄奇,或靈巧,或秀麗,集優美的語言藝術、精湛的書法藝術和鐫刻藝術于一體,與周圍的環境美交相輝映,珠聯璧合,蔚成一大景觀,使山川增色,令游人興濃。 山水楹聯,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吟賞、再現、渲染景色,或委婉,或秀麗,或雄奇,或幽深迷蒙。廈門的鼓浪嶼有海上花園之譽,魚腹浦有一妙聯為:“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聯語不僅渲染了這里的山霧迷蒙,水天一色的壯麗景色,而且聯文正反可讀,是一聯回文佳作,讀來別有情趣。福州鼓山是我國東南名勝之一,有一聯寫登臨鼓山的情景:“眼中滄海小;衣上白云多”。用“滄海小”和“白云多”來烘托山高、景美。四川涪陵市碧云亭聯為:“看碧云亭轉雨初霽,一笑昂頭,出寺鐘聲破空去;問黃山谷舊游何處,幾回搔首,隔江嵐翠撲人來。”此聯構思新奇,寫景佳妙,繪聲繪色,具有靈動之美。又如貴州黃果樹瀑布觀瀑亭聯:“白云如錦,不用彈弓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形象地描繪出世界名瀑的壯觀景象,細膩地勾畫夕陽西下時光照霧珠的自然景觀,令人驚嘆遐思。
二、表現山水景物的真趣與人生事理的感悟。請看蘇州虎丘花神廟的楹聯:“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讀聯如聞當當鐘聲,似嗅陣陣花香。杭州靈隱寺是西湖最有影響的佛寺之一,寺門外的冷泉亭有一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此聯問得真妙,令人思索玩味,遐想連翩,各抒己見。石冶棠說:“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左宗棠則說:“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真是見仁見智,答案妙趣橫生。
三、置身于山水間直抒情懷,顯得特別親切。浙江嘉興的山曉閣是朱彝尊的故居,他在閣上題了一聯:“不設樊籬,恐風月被他拘束;大開戶牖,放江山入我襟懷。”他直抒對山水雅興,舒展超凡脫俗的襟懷。江蘇南通狼山廣教寺有聯曰:“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望,海闊天空。”此聯寫游觀的兩種舉措及審美效果,告訴人們在此“長嘯”和“舉頭四望”的效應。
四、將寫景、言事、議論、抒情融于一體,且寫景是為了“言事”,此類聯多見于書院。如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朱熹題廬山白鹿洞書院聯:“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湖南衡陽蓮湖書院聯:“蓮香入座清,筆底當描成這般花樣;湖水連天靜,眼前可悟到斯道源頭。”的確,山水有博約、精微、雄奇、壯麗……讀書人在這里登高抒懷,濯秀賦詩,弦歌相續,為的是增進學識,養性勵志。書院楹聯主要在表現上述特色。
楹聯被稱為“詩中之詩”,山水楹聯又帶著自身“先天”的長處,妙趣天成,辭意俱美,成為“包裝”風景名勝不可缺少的文學形式。 |
|
牛背逍遙 |
2009-06-19 11:11 |
相傳某地有個王老頭很會作對聯,附近一位朱秀才見他普普通通的樣子,頗有些不以為然。一日秀才登門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氣, 王老頭對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聯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內,故云“一身土氣”。王老頭的對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內,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
|
牛背逍遙 |
2009-06-19 11:14 |
《中國古今巧對妙聯大觀》載有一聯:
玉瀾堂 玉蘭蕾茂方逾欄 欲攔余覽 清宴舫 清艷荷香引輕燕 情湮晴煙
此聯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勝。將此聯反復快讀,即成繞口。玉瀾堂,在頤和園昆明湖畔,為當年光緒帝寢宮。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頤和園萬壽山西麓岸邊,為園中著名水上建筑。 |
|
牛背逍遙 |
2009-06-19 15:59 |
一幅有趣的對聯!
人處世上,要八戒更須悟空 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 |
|
飲者 |
2009-06-19 20:35 |
李廣射巨石,弓雖強,石更硬 |
|
牛背逍遙 |
2009-06-22 09:42 |
少水沙即現 是土堤方成
踏破磊橋三塊石 分開出路兩重山 上聯拆「磊」字。 下聯拆「出」字。
凍雨灑人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上聯拆「凍」、「灑」字。 下聯拆「切」、「分」字。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吾 人中王 人邊王 意圖全任 上聯拆「吞吳」字。 下聯拆「全任」字。
一目不明 開口便成兩片 廿頭割斷 此身應受八刀 上聯拆「鼎」字。 下聯拆「芬」字。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 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 上聯拆「馮馴」。 下聯拆「伊尹」。
墻上掛珠簾 你說是王家簾 朱家簾 半夜生孩兒 我管他子時乎 亥時乎 上聯拆「珠」 下聯拆「孩」 |
|
牛背逍遙 |
2009-06-22 09:43 |
十口心思 思國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賞 賞風賞月賞秋香 上聯合「十口心」為思。 下聯合「八目尚」為賞。
口十心思,思鄉,思友,思父母 --乾 隆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紀曉嵐
日在東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間配定好字 上聯合「日月」為明。 下聯合「子女」為好。
喬女自然嬌 深惡胭脂膠肖臉 止戈才是武 何勞銅鐵鑄鏢鋒
竹寺等僧歸 雙手拜四維羅漢 木門閑可至 兩山出大小尖峰 上聯合「竹寺」為等,「雙手」為拜,「四維」為羅。 下聯合「木門」為閑,「兩山」為出,「大小」為尖。
四維羅 馬各駱 羅上駱下羅騎駱 言者諸 豕者豬 諸前豬後諸牽豬 上聯合「四維」為羅,「馬各」為駱。 下聯合「言者」為諸,「豕者」為豬。
寸土為寺,寺旁言寺,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雙木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時入山林。 上聯合「寸土」為寺,「言寺」為詩。 下聯合「雙木」為林,「林示」為禁。
晶字三個日,時將有日思無日,日日日,百年三萬六千日。 品字三個口,宜當張口且張口,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 上聯拆「晶」。 下聯拆「品」。
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當來,千里重意若,永言詠黃鶴,士心志未已。 上聯合「明」,「嵐」,「破」,「枯」。 下聯合「何」,「重」,「詠」,「志」。
妙人兒倪家少女 大言者諸葛一人 上聯拆「妙」合「倪」。 下聯拆「大」合「諸」。 |
|
牛背逍遙 |
2009-06-24 09:30 |
蘇東坡與佛印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一天,蘇東坡指點廚師,用一尾西湖活草魚,洗凈剖開,裂上五刀,用火腿、蔥、姜蒸制。廚師燒制好,送到書房。蘇東坡一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連聲呼道:「好一尾五柳魚!」剛舉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閃,佛印和尚來啦。蘇東坡心想:「嗨,好個趕飯和尚,早不來,晚不來!我剛要吃魚,你卻趕來了。今天我偏不讓你吃,看你怎麼辦?」一伸手便把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見到那盤魚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 蘇東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一本正經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來跟你打聽一個字。」「什麼字啊!」「你姓蘇的『蘇』字怎麼寫法?」 蘇東坡一聽,眉頭一皺,知道佛印學問好,不會連個「蘇」字也不會寫, 一定有名堂,便裝作認真地回答:「喔,「蘇」字嘛,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左邊一個「魚」字,右邊一個 「禾」字。」佛印也假裝糊涂地問:「喔,假如草字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 呢?」 蘇東坡說:「那還是念「蘇」啊:」佛印按著說:「那把「魚」擱到草字頭上邊呢?」 蘇東坡急忙說:「噯,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說:「好啊!你說把魚擱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魚拿下來吧!」 蘇東坡一下子醒悟過來!佛印說來說去,就是要吃他那盤五柳魚。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蘇東坡要來,也照樣清蒸一盤五柳魚。剛好蘇東坡進來了。佛印一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難難你。正巧旁邊有只磬,他就隨手將魚放在磬裏。
蘇東坡早已看見,裝作不知。剛坐下就故意「唉」地嘆了口氣。佛印素知蘇東坡性格樂觀,疑惑地問道:「太守,今天為何愁眉不展?」蘇東坡回答說:「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寫副對聯,誰知剛寫好上聯,下聯就難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煩啊!」佛印問:「不知上聯是什麼?」蘇東坡回答說:「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一聽,心中好笑:這對聯家家戶戶都貼爛了,他卻拿來戲弄我,不知道蘇東圾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於是不動聲色的說:「我來給你對吧,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余』。」蘇東坡連呼:「啊呀,高才高才!原來你磬(慶)裏有魚(余)啊!快, 拿出來吃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從磬裏把魚拿出來了。 |
|
牛背逍遙 |
2009-06-24 09:31 |
李宋二先生,木頭木腳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廣東有兩個自認為很有才氣的秀才,一李一宋,他倆結伴旅游,一路觀山賞景,聯詩對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見前面樹蔭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納涼,身邊放一葫蘆,便上前討水喝。 老和尚打量兩人一眼說,兩位貴姓?有水,不過要對對子,對得上方可飲水。兩秀才欣然同意,并自報李、宋二姓。老和尚聽罷,便將兩人姓氏嵌入聯說:李宋二先生,木頭木腳。兩秀才聽畢,見對聯是譏笑自己,對了半天也沒對上,不僅得不到水喝,還討了個沒趣,怏怏而去。 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廣東農民報》一讀者將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該報,有36位對聯愛好者熱心對下聯,其中只有陽春縣讀者黃文昌對的較好。 他對的下聯是:龔龐兩小姐,龍首龍身 |
|
牛背逍遙 |
2009-06-24 09:33 |
一位姓何的先生在某富人家教私學,富人的兒子是個紈绔子弟,學業很差。何先生喜歡出聯命對以為“課后作業”,要求學生次日交出下聯。一日,何先生出聯曰:
有客登堂,驚醒萬里春夢
小公子答對不出,求助于其姐。其姐聰穎過人,堪稱才女,代弟對道:
無人共枕,枉費一片癡心
何先生看后知是公子之姐的代筆,便又出一聯:
紙上畫龍龍不動
小公子又請姐代做,姐對曰:
鬢邊插鳳鳳難飛
何先生見后以為公子之姐對自己動了春心,便以結婚時所用的彩綾為題做聯試探對方:
六尺彩綾,三尺系腰,三尺墜
小公子又拿給姐姐,姐姐以為何先生出的只是游戲之詞,遂代答曰:
一床錦被,半幅遮身,半幅閑
何先生看后認定公子之姐已入“情網”,便又出一聯要求與之約會:
風高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
公子之姐發現何先生“中了邪”,立即回聯提醒之:
山險水急,勸漁翁及早回頭
何先生頗覺尷尬,便又出聯解脫自己:
竹本無心,節外偏生枝葉
公子之姐即回聯曰:
藕雖有孔,心中不染垢塵
哪知何先生生來是個情種,匆忙間只看到“有孔”“心中”四字,還以為事情又有了指望,便又書一聯:
桃李杏梅,這些花幾時開放
公子之姐見何先生還在糾纏,十分生氣,便以“何”字雙關罵曰:
稻麥黍稷,此雜種是何先生
何先生看后氣得半晌無語,從此再也不布置對聯這種“課后作業”了。后來公子之姐出嫁。第二年生了一對雙胞胎。某日,何先生碰上帶著兩個兒子歸寧的公子之姐,便陰陽怪氣地問:“哪個是先生的?”公子之姐聽出對方是想討點便宜,就也用“雙關法”予以回擊:“管他哪一個,‘先生’是我兒,‘后生’也是我兒!” |
|
牛背逍遙 |
2009-06-24 09:33 |
逢年過節時學生須給先生送禮,這在過去是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種習慣。一秀才家貧,每次給學師送的節禮只是三兩銀子,學師頗不悅。有一年快過中秋節時,學師把秀才叫來,說要出聯考他。師曰:
竹筍出墻,一節須高一節
意在提醒秀才多“意思”點。秀才當然會意,當即對道:
梅花遜雪,三分只是三分
表面上談的是自然現象,實則暗喻無法“迫加”禮錢。過了些日子,學師覺得自己向弟子討價還價很“掉價”,頗為不好意思,很想為自己開脫一下,遂又出句: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泥,泥盡水干
秀才對學師既貪錢財又好面子的作法很有些反感,便對句云:
朝庭刮州府,州府刮縣,縣刮民,民窮國危
學師聽了,羞得面紅耳赤。 |
|
牛背逍遙 |
2009-06-24 09:34 |
封建社會極重門第。一“簪纓之族”權高勢重,為霸一方,民多怨者。某年除夕,這戶人家在大門外貼了一幅顯威顯勢的對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一秀才觀之,極為反感,遂于夜深之時持筆添改“士”、“夫”和“人”三字,將對聯變成: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次日路人見之,無不掩口失笑,暗自稱快。 |
|
牛背逍遙 |
2009-06-24 09:35 |
某縣發生嚴重旱災,夏秋二季幾無收成。但天災未止,人禍復降:縣令準備大慶50歲生日,縣衙中的文武爪牙紛紛下鄉入里向百姓勒要壽禮。一秀才代民請命,寫成一副諷刺聯呈交州府:
大老爺過生,銀也要,錢也要,票子也要,紅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該死,谷未收,麥未收,豆兒未收,青黃兩不接,送甚東西
州官看后即派人到地方訪察真情。不久之后,那位黑心縣令就被朝廷革職了。 |
|
牛背逍遙 |
2009-06-24 09:37 |
紀曉嵐諷對石先生
清代文學家紀曉嵐自幼聰穎好學,興趣甚廣。他的私塾老師石先生是個非常古板的老學究,曉嵐對他很反感。一天曉嵐去喂養家雀,將磚墻挖一深洞,喂飽家雀后便將它送回洞內,堵上磚頭,以防飛走。后來,被石先生發現,便把家雀摔死,仍舊送回洞內堵好,并在墻上戲書一聯:
細羽家禽磚后死;
當曉嵐再去喂家雀時,發現它已經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見墻上有一對聯,他斷定這是石先生所為,于是續寫了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見了大為惱火,覺得曉嵐不該辱罵老師,于是手勢教鞭責問曉嵐。只見曉嵐從容不迫地解釋說,我是按著先生的上聯套寫的。有'細'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獸',有'磚'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寫了粗毛野獸石先生,如不應這樣寫,請先生改寫一下吧。"
石先生捻著胡子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滿意的下聯,最后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
|
萍聚 |
2009-06-24 11:45 |
牛背老師辛苦了!跟著老師長學問啦  |
|
萍聚 |
2009-06-24 11:49 |
回文倒順
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隱寺 寺隱云游僧 |
|
飲者 |
2009-06-24 21:47 |
解元士的聯據說也不錯. |
|
牛背逍遙 |
2009-06-25 10:11 |
解縉(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間進士。解縉小聰穎,思敏捷,又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熟讀“四書”、“五經”。他文章、詩詞,樣樣精通,尤擅對句,遠近稱之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時候對句的故事。
(1)寫春聯
有一年除夕,十歲出頭的解縉,即景生情,揮毫寫了一副春聯:
日望贛江千里帆; 夜觀廬陵萬盞燈。
這副春聯,引來了四鄰觀看,眾人稱贊不已。解縉家的對面,是曹尚書的府第。這位尚書大人,久聞“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縉的文才,見了這副春聯,也不由得暗自贊許了。只是心里總有些懷疑,于是,決定想個主意,來考考解縉。曹尚書下令,在解家大門正對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擋住解家的“日望贛江千里帆,夜觀廬陵萬盞燈”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縉又在大門上,貼上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 家藏萬卷書。
曹尚書見了,不由得為之驚嘆。為了再次考考解縉,馬上令人將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聯時,只見聯尾各加一個字,成了:
門對千竿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曹尚書發了狠,令家人將竹子連根刨掉。這時,解縉又揮筆在聯尾,再各添一個字,聯文變成:
門對千竿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曹尚書無可奈何,派人給解縉送去大紅請帖,一定要當面見見這位“神童”的真本事。
(2)智斗曹尚書
解縉接到曹尚書的大紅請帖,就隨來人到曹尚書家。只見大門緊閉,側門大開,便轉身回走。曹尚書在門內冷笑道:
小子無才嫌地仄;
縉聽了,漫不經心哼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曹尚書只好打開大門迎進解縉。他望了望一身綠衣的解縉,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綠衣;
解縉笑著,指了指身穿紅袍的曹尚書,針鋒相對答道:
鍋里蝦公著紅袍。
曹尚書惱羞成怒罵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也毫不客氣地,馬上還以顏色:
一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題)。
翰林出身的曹尚書,與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對對,竟然絲毫占不了上風,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認“神童”才華橫溢,機智敏捷。曹尚書并不就此罷休,隨即請來看客,他要當眾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縉。
曹尚書呷了一口酒,面對墻上掛的一幅墨跡,脫口就說:
醉愛羲之跡;
解縉隨口吟就:
狂吟“白也”(1)詩。
曹尚書馬上又出一上聯:
風吹馬尾千條線;
解縉立即答對:
日照龍鱗萬點金。
看客們無不被解縉的巧對折服,情不自禁地擊節,喝起采來。曹尚書見還未曾考倒解縉,十分著急,指著屏風上的畫,又出一聯:
龍不吟,虎不嘯,魚不躍,蟾不跳,笑煞落頭劉海;
解縉略加思索,指著案上的棋子答道:
車無輪,馬無鞍,象無牙,炮無火,活捉塞內將軍。
解縉剛剛對完,曹尚書額上冒汗,但還不肯認輸,就以教訓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在孔子上;
解縉冥思片刻,遂得一聯回敬:
眉先生,發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長。
此聯寓意深刻,暗含譏諷,可謂頗具匠心。解縉才說完,看客們拍案叫絕,曹尚書頓時語塞,只得佯醉而退。
(3)一石三鳥
解縉的超群才智,使曹尚書不得不暗自嘆服。一日,他又邀解縉進府,想試試,解縉近來的學業,是否長進。于是,你來我往地,又對了幾聯后,曹尚書一直未占上風。于是,便使用最后絕招;利用“諧音”雙關,企圖“一石三鳥”壓倒解縉。他出的上聯是:
庭前種竹先生筍;
解縉立即對出:
廟后栽花長老技。
曹尚書笑道:“我這上聯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種的竹子,先長出了竹筍。”解縉說:“我下聯的意思,是廟后頭栽的花,長出了老枝。”
曹尚書又道:“我的上聯另有別解。說是庭院種的竹子,長得不好,教書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種竹先生損;
解縉馬上接著說:“我這下聯也還有層意思,說的是廟后栽的花被風吹斜了,長老用木棍把它支撐起來,故有:
廟后栽花長老支。
曹尚書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這上聯,還有第三個意思,說的是庭前種竹子,教書先生詢問別人,這是什麼原因,所以是:
庭前種竹先生詢;
解縉拍手笑道:“曹大人,別急,我這下聯也另有意思,是說廟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訴長老,長老說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廟后栽花長老知。
曹尚書“一石三鳥”,仍然沒有難倒聰明的解縉,不禁由衷地贊許他道:“真乃蓋世奇才也!”曹尚書實在愛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愛女許配給解縉了。
注:“白也”,取自詩圣杜甫評李白的詩句“白也詩無敵。”此聯平仄考究,“也”與“之”虛詞相對,使聯語妙趣橫生。
解縉巧對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縉從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參加會試。當時的科舉制度規定:會試通過后,要再經一次復試,地點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試”,或稱“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
解縉在會試中,所作的文章,氣勢磅礴,筆鋒犀利,言詞質樸,博得主考官劉三吾的好評,要點他為一甲狀元。由于有人反對,理由是說他,對策言論過高。殿試就被點為第七名進士。解縉的大哥解綸、妹夫黃金華,同時高中三甲進土。
解家“一門三進士”,不僅轟動了江西吉水城,也轟動了京師。萬歲爺朱元璋,得知這位江西矮子進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對對,便召進宮來,親自出題面試。 朱元璋說;“皇宮中,有一大戲臺,朕出上聯,卿對下聯。”解縉叩頭道:“萬歲,臣遵旨。”
朱元璋念道。
堯舜凈,湯武生,桓文丑旦,古今來幾多腳色;
解縉接口便應對:
日月燈,云霞彩, 風雷鼓板,宇宙間一場大戲。
“好!”朱元璋滿心歡喜。并再出上聯:
日在東,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縉立即續成下聯: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頓時龍顏大悅,連聲贊賞。
閱讀(305)|評論(0)|收藏(0)|打印|舉報 |
|
牛背逍遙 |
2009-06-25 10:14 |
解縉七歲時,隨父親去長江洗澡,父親把脫下的衣服掛在老樹上說了上聯: 千年老樹為衣架 解縉望著波瀾壯闊的江水,馬上對出下聯: 萬里長江作浴盆 一次,一位大官不信解縉有此高才,決定招見他,解縉來到門前,只見大門緊閉。家人說主人吩咐要他從西小門進入,解縉不從,大官命人送來上聯: 小犬無知嫌地窄, 解縉不假思索地答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大官只好開門相迎。他見解縉穿著綠色的衣服,又奚落道: 出井蛤蟆穿綠襖, 解縉笑笑,指著大官的紅袍說: 落鍋蝦公著紅袍。 大官家園內草木繁茂,百花齊放,大官出上聯: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解縉脫口而出下聯: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有位自恃才華橫溢的秀才向解縉挑戰,搖頭晃腦地開口道: 牛跑驢跑跑不過馬, 雞飛鴨飛飛不過鷹. 解縉看到秀才那自鳴得意的樣子,聽到他自喻為“馬”、“鷹”的對聯,感到他太可笑了,馬上回應道: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幅聯把這個自以為是卻又無真才實學的家伙比喻成了“墻上蘆葦”、“山間竹筍”,弄得他無言以對。
一次,解縉的父親與友人下棋,下著下著,友人仰望天空吟道: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父親苦思良久,解縉急得直跺腳,父親也不明白解縉什么意思。他只好用腳在地上一頓,說: 地作瑟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
|
飲者 |
2009-06-25 18:56 |
很賞心悅目的文字. |
|
萍聚 |
2009-06-29 15:57 |
“獨一無二”一妙聯 有聲處有韻,有韻則有味,有味處生情。情致倘浮搖,便是靈氣。若用這番話來映襯一副對聯,可以說恰到好處。 這副對聯是: 獨覽梅花掃臘雪; 逸睨山勢舞綠溪。 此聯文具有詩的意境,上聯意思為:獨覽梅花傲雪怒開,一掃臘雪的寒意。下聯意思是:閑暇時看青山雄姿,有與碧綠溪流揮練長舞的真妙之趣。但是,此聯單從以上的含意去理解還是欠缺的,其中的“音韻”是聯文的“靈魂”。作者撰此上聯意在求得語言的音樂美與音樂的形象美。你如果細心的的品味一下,上聯的簡譜的唱名:1(DO)、2(RE)、3(MI)、4(FA)、5(SO)、6(LA)、 7(XI)。(如果用浙江地區或僑鄉的方言念,可能有極小的變異)。就象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聽到鄉音一樣,有那么一種感觸,似走到心里的微笑,如此淺易平柔,又那么深厚蕩人。下聯將數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借助方言變讀,寫成有意簡選的漢字。像這樣以數字與音樂的七個音階相對,又極富詩的楹聯,在浩如煙海的對聯中,恐怕是“獨一無二”的了。 |
|
牛背逍遙 |
2009-06-29 16:02 |
妙哉,妙哉,妙不可言!感謝!!!  |
|
牛背逍遙 |
2009-06-29 16:04 |
三國演義里描寫的周瑜與諸葛亮對詩趣聞
三國演義里描寫,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總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條妙計,設宴相請,并以對詩為名進行加害。孔明早已覺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說:“誰輸了就砍誰的頭。”周瑜暗自大喜,忙說:“君子無戲言,戲言非君子。” 魯肅見他倆擊掌為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聰明一生,糊涂一時,輕易地入了圈套。而孔明假裝不知,泰然自若,反拉著魯肅的手說:“子敬也算一個。” 周瑜見孔明中計,十分高興,首先出詩一首:“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奚鳥 ,得志貓兒雄過虎,落毛鳳凰不如奚鳥 。” 孔明聽了,心中暗想,自己身為蜀國軍師,今日落入周瑜之手,豈不是“”嗎?便立即吟詩以對曰:“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周瑜聞言大怒,魯肅早已留意這場龍虎斗,見周都督意欲爆發,急忙勸解道:“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去掉湘邊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風波平息了,周瑜怒氣未消,他更換內容,又吟詩一首:“有目也是目丑 ,無目也是丑 。去掉目丑邊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難挑一個妞。” 孔明見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氣反唇相譏,遂吟誦道:“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東美女數二喬,難護銅雀不鎖嬌。” 孔明的嘲諷,激得周瑜怒火萬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團團圍住,孔明毫不驚慌,穩如泰山。魯肅立即上前勸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詩奉獻:‘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今日這事在破曹,龍虎相殘大事糟。’” 魯肅以詩指點,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與孔明共議破曹妙計,干出了后來流傳千古的火燒赤壁的大事業。 |
|
牛背逍遙 |
2009-07-01 08:13 |
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 |
|
飲者 |
2009-07-01 08:30 |
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 這個怎么妙法 |
|
牛背逍遙 |
2009-07-01 11:45 |
通俗的字句,恢宏的意境,你覺得板橋題寫的這幅楹聯還不夠妙嗎? |
|
牛背逍遙 |
2009-07-07 11:09 |
賞月聯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游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母親淚落吳江冷; 望月魂歸蜀道難。
記故鄉亦有仙潭,看一樣湖光,添得石橋長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問誰家秋思,吹殘玉笛到三更。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半 ;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 。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篷破船裝零碎月; 墻倒屋進整齊風。
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一個美人映月,人間天上兩嬋娟。
共說三潭同一月; 誰知一月映三潭。
憑欄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紅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對玉宇瓊樓,莫孤負天心月到,水面風來。
碧空走月,招惹嫦娥奔月、青蓮醉月、東坡詠月、阿炳奏月,堪羨當今盛世平湖看滿月; 黃葉知秋,引來宋玉悲秋、夢得喜秋、永叔賦秋、小川頌秋,難忘華誕同仁良夜鬧中秋。
玉鏡靜無塵,照葛嶺蘇堤,萬頃波澄天倒影; 冰壺清濯魄,對六橋三竺,九霄秋凈月當頭。 |
|
牛背逍遙 |
2009-07-07 11:09 |
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云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江蘇揚州的迎月樓,題有唐朝詩人陳子昂的一副名聯:“春風閬花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
平湖秋月”是西湖八景之一,御書樓前掛有一副對聯:“萬頃平湖長似鏡,四時好月最宜秋。”
云南省的通海秀山涌金寺,亦有一副以月入聯的佳對:“百道湖光千樹雨,萬山明月一鐘聲。”
瑤臺中秋對:“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桃花庵住持與李漁同登繹經臺賞月——住持道:“有月即登臺,無論春夏秋冬。”李漁對:“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東西。”住持又出上聯:“天盡山頭,到了山頭天又遠。”李漁又對:“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還深。”
紀曉嵐在某一月夜,他的妻子指著窗紗出一上聯:“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要他應對,他思考再三,卻終未對出。近代,有人偶從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身上發現了“奧妙”:梅蘭芳,字“畹華”,其字與名正好可與“孔明諸葛亮”對仗。于是續得下聯:“風送幽香,郁郁畹華梅蘭芳。” |
|
牛背逍遙 |
2009-07-07 11:10 |
集古人詩句為聯的集句對聯,在詠月對聯中亦十分普遍。像集唐朝詩人李賀、古曼卿句的“天若有情天亦才老(李賀);月如無恨月長圓(古曼卿)。”像集唐朝詩人王維、李白句的“明月松間照(王維);春風柳上歸(李白)。”這些對聯融情于景,渾然天成,如出于一人手筆。清朝對聯大家梁章鉅集宋歐陽修、蘇子美句題蘇州滄浪亭聯更是馳名海內,享譽神州。聯曰:“清風明月本無價(歐陽修);近水遙山皆有情(蘇子美)。”上聯使人很自然地想起詩仙李白的“襄陽歌”來,這是首李白的醉歌,歌中有“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句。宋朝的吳必大談修養的對聯亦有:“月無貧富家家有;燕不炎涼歲歲來。”
看來古時中秋賞月的對聯內容豐富多彩,種類層出不窮,它不僅弘揚了民族文化,光大了楹聯藝術,且聯聯繪景繪色,極富神韻。 |
|
萍聚 |
2009-07-07 13:10 |
 |
|
牛背逍遙 |
2009-07-08 09:10 |
方位聯
在我國五彩繽紛的楹聯大花園中,巧用方位詞的“東西南北聯”是一束韻味盎然的奇葩。這些對聯中的“東西南北”名詞,在意義上,有表示四個方位。在形式上,有“東西南北”分處上下聯而與對的,也有共處上聯或下聯而與其方位詞相對的等等。細細品讀,別有一番情趣。
最簡潔的“方位聯”是一副“七字對”。
春夏秋冬成一歲;東西南北分四方。
有一組表現耕讀勞作的“方位聯”,“東西南北”四字或緊聯成詞,或前后對仗,或順序顛反,頗耐咀嚼: 搭東臺,唱西游,南腔北調;播春種,育夏秧,秋收冬藏。
冬夜燈前,夏侯成讀春秋傳;東城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
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
真正表示方位詞,既有實指,也有借代,回環疊復,趣味十足。
最長的“方位聯“共48字,一“哭”一“觀”,將“東西南北”與“天地日月”分拆對仗,十分工整,意境深邃:
哭古哭今,哭東哭西,哭南哭北,哭來哭去,哭自己原無知無識;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去觀來,觀他人也有高有低。 |
|
牛背逍遙 |
2009-07-08 09:11 |
巧撰五行方位聯
連城縣塘前鄉迪坑村有一位叫江錫材(1886年——1950年)的人,一生博通經史,能詩善對,頗負盛名,至今仍流傳著他巧撰五行方位聯的故事。
民國初年,江錫材到清流縣境內一處地名叫火地又叫水坊的村子探親,時值一戶復姓司空名金的人家正在興建土木結構的住房,他頗覺有趣,觸事生靈,腦海中閃出一五行上聯:
火地水坊司空金,大興土木;
這個上聯含有兩個地名,一個復姓人名,內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無疑是句趣中藏巧的妙聯,很難屬對。江錫材得了上聯,卻怎么也想不出下聯了,只好作罷。幾個月后的一天,江錫材經過一個鄉下村子,適逢一名叫歐陽中的軍官回鄉探親,侍從衛隊前呼后擁,頗為氣派,引得路人紛紛觀看。一個不相識的人問旁邊人道:“這是誰?”答曰:“是本地人,名叫歐陽中,在北洋軍里當什么軍官。”聰敏的江錫材頓時觸動靈機,想起數月前的難對上聯,因得下聯道:
南人北將歐陽中,轉戰西東。
以東南西北中五方對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切應所事,成了絕妙佳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