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手術基本操作

     三夜 2010-08-07
    第五章   手術基本操作 返回



    盡管家畜外科手術種類繁多,手術的范圍、大小和復雜程度不同,但就手術操作本身來說,其基本技術,如組織分割、止血、打結、縫合等還是相同的,所以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是一切手術的共性和基礎。在外科臨床中,手術能否順利地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對基本操作的熟練程度、及其理論的掌握。

    第一節  常用外科手術器械及其使用
    常用的基本手術器械有手術刀、手術剪、手術鑷、止血鉗、持針鉗、縫針、創巾鉗、腸鉗、牽開器、探針等,現分述如下。
    1、手術刀   主要用于切開和分離組織,有固定刀柄和活動刀柄兩種。活動刀柄手術刀裝刀方法是用止血鉗或持針鉗夾持刀片、裝置于刀柄前端的槽縫內。為了適應不同部位和性質的手術,刀片有不同大小和外形,刀柄也有不同的規格,帶用的刀柄規格為4、6、8號(安裝19、20、21、22、23、24號大刀片);3、5、7號刀柄安裝10、11、12、15號刀片。
    執刀的姿勢和動作的力量根據需要有下列幾種: 
    (1)指壓式 (卓刀式)     為常用的一種執刀法。以手指按刀背后1/3處,用腕與手指力量切割,適用于切開皮膚、腹膜及切斷鉗夾組織 。
    (2)執筆式  如同執鋼筆。動作涉及腕部,力量主要在手指,小力量短距離精細操作,用于切割短小切口、分離血管、神經等 。
    (3)全握式 (抓持式)     力量在手腕。用于切割范圍廠,用力較大的切開,如切開較長的皮膚切口、筋膜、慢性增生組織等。
    (4)反挑式(挑起式)     即刀刃由組織內向外面挑開,以免損傷深部組織,如腹膜切開 。
    不論采取任何執刀方式,拇指均應放在刀柄的橫紋或縱槽處,食指稍在其他指的近刀片端,以穩住刀柄并控制刀片的方向和力度,握刀柄的位置高低要適當。避免用刀尖插入深層看不見的組織內,誤傷重要的組織和器官。
    除了刀刃用于切割組織外,還可以用刀柄作組織的鈍性分離,或代替骨膜分離器剝離骨膜。在手術器械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可代替手術剪作切開腹膜、切斷縫線等。
        2、手術剪    有組織剪和剪線剪兩種,結構和要求標準也有所不同。組織剪的尖端較薄,剪刃要求銳利而精細。為了適應不同性質和部位的手術,組織剪分大小、長短和彎、直幾種。剪線剪頭鈍而直,刃較厚,在質量和形式上的要求不如組織剪嚴格,但也應足夠鋒利。正確的執剪法是以拇指和第四指插入剪柄的兩環內,但不宜插入過深,食指輕壓在剪柄和剪刀交界的關節處,中指放在第四指環的前外方柄上,準確地控制剪的萬向和剪開的長度。
    3、手術鑷   用于夾持、穩定或提起組織以利切開及縫合。有不同的長度。鑷的尖端分有齒及無齒(平鑷),又有短型、長型、尖頭與鈍頭之別,可按需要選擇。
     4、止血鉗  又叫血管鉗,主要用于夾住出血部位的血管或出血點以達到直接鉗夾止血,有時用于于分離組織、牽引縫線。止血鉗一般有彎、直兩種,并分大、中、小等型 。最小的一種蚊式止血鉗用于眼科及精細組織的止血。血管手術的止血鉗,齒槽的齒較細,較淺,彈力較好,對組織壓榨作用和對血管壁及其內膜的損傷較輕,稱“無損傷”止血鉗。止血鉗尖端帶齒叫有齒止血鉗,多用于夾持較厚的堅韌組織。臨床上選用止血鉗時,應盡可能選擇尖端窄小的,以避免鉗夾過多的組織。任何止血鉗對組織都有壓榨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以,不宜用于夾持皮膚、臟器及脆弱組織。執拿止血鉗的方式與手術剪相同。松鉗方法:用右手時,拇指及第四指插入柄環內捏緊使扣分開,再將拇指內旋即可。用左手時也可。
    5、持針鉗   或叫持針器,用于夾持縫針縫合組織。有兩種形式,即握式持針鉗和鉗式持針鉗。使用持針鈾夾持縫針時,縫針應夾在靠近持針鉗的尖端,或在齒槽床中間,否則易將針折斷。一般應夾持縫針尾1/3處。
    6、縫合針  主要用于閉合組織或貫穿結扎。縫針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帶線縫合計,稱無眼縫針、(線己包在針尾部,針尾較細,僅單股縫線穿過組織,使縫合孔道最小,因此對組織損傷小),又稱為"無損傷縫針"。有眼縫合針以針孔不同分為兩種。一種為穿線孔縫合針;另一種為彈機孔縫合針。
    縫合針尖端分為圓錐形和三角形。三角形針有銳利的刃緣,能穿過較厚致密組織。圓針用于胃腸、子宮、膀胱等縫合。三角針適用于皮膚、健、筋膜及瘢痕組織縫合。
        7、牽開器    或稱拉鉤,用于牽開術部表面組織,加強深部組織的顯露,以利于手術操作。分為手持牽開器和固定牽開器兩種。
        8、創巾鉗   用以固定手術巾。使用萬法是連手術巾一起夾住皮膚,防止手術巾移動。
        9、腸鉗   用于腸管手術,以阻斷腸內容物的移動、溢出或腸壁出血。腸鉗結構上的特點是齒槽薄,彈性好,對組織損傷小,使用時須外套乳膠管,以減少對組織的損傷。
        10、探針    分普通探針和有溝探針兩種。用于探查賽道,借以引導進行都道及痰管的切開。在腹腔手術中,常用有溝探針引導切開腹膜。
    在施行手術時,所需要的器械較多,為了避免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刀、剪、縫針等器械誤傷手術操作人員和爭取手術時間,手術器械須按正確的方法傳遞。愛護手術器械是外科工作必備的素養之一,為此,除了正確而合理的使用外,還須十分注意愛護和保養。器械保養方法如下:
    (1)利刃和精密器械要與普通器械分開存放,以免相互碰撞而損傷。
    (2)使用和洗刷器械不可用力過猛或投擲。在洗刷止血鉗時要特別注意洗凈齒床內凝血塊和組織碎片。
    (3)手術后要及時將所用器械用清水洗凈,擦千、保存,不常用或庫存器械要放在干操處,放干燥劑。
    (4)金屬器械,在非緊急情況,禁止用火焰滅菌。

    第二節  顯     露
    良好的顯露下做手術,可以清楚看到手術區的解剖關系,不但容易操作,而且保證安全。良好顯露手術野,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適宜的麻醉方法、適宜的保定體位、牽開、良好的照明條件等。     
    一、組織切開的原則
    組織切開是顯露手術野的重要步驟。淺表部位手術,切口可直接位于病變部位上或附近。深部切口,根據局部解剖特點,既要有利于顯露術野,又不能造成過多的組織損傷。適宜的切口應該符合下列要求:    
    1、切口須接近病變部位,最好能直接到達手術區,并能根據手術需要,便于延長擴大。
    2、切口在體側、頸側以垂直于地面或斜行的切口為好,體背、頸背和腹下沿體正中線或靠近正中線的矢狀線的縱行切口比較合理。
    3、切口避免損傷大血管、神經和腺體的輸出管,以免影響術部組織或器官的機能。
    4、切口應該有利于創液的排出,特別是膿汁的排出。
    5、二次手術時,應該避免在瘸痕上切開,因為痰痕組織再生力弱,易發生彌漫性出血。
    按上述原則選擇切口后,在操作上需要注意下列間錘:
    1、切口大小必須適當。
    2、切開時,須按解剖層次分層進行,并注意保持切口從外到內的大小相同。
    3、切開組織必須整齊,力求一次切開。手術刀與皮膚、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同一平面上切割,造成不必要的組織損傷。
    4、切開深部筋膜時,為了預防深層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可先切一小口,用止血鉗分張開,然后再剪開。
    5、切開肌肉時,要沿肌纖維萬向用刀柄或手指分離,少作切斷,以減少損傷。
    6、切開腹膜、胸膜時,要防止內臟損傷。
    7、切割骨組織時,先要切割分離骨膜,盡可能地保存其健康部分,以利于骨組織愈合。     
    二、組織分離
    分離是顯露深部組織和游離病變組織的重要步驟。分離的操作方法,分為兩種:
    1、銳性分離    用刀或剪刀進行。用刀分離時,以刀刃沿組織間隙作垂直的、輕巧的、短距離的切開。用剪刀時以剪刀尖端伸入組織間隙內,分離組織。銳性分離對組織損傷較小,術后反應也少,愈合較快。但必須熟悉解剖,在直視下辨明組織結構時進行。
    2、鈍性分離    用刀柄、止血鉗、剝離器或手指等進行。方法是將這些器械或手指插入組織間隙內,用適當的力量,分離周圍組織。這種萬法最適用于五常肌肉、筋膜和良性腫瘤分離。鈍性分離時,組織損傷較重,往往殘留許多失去活性的組織細胞,因此,組織反應較重,愈合較慢,在瘢痕較大、粘連過多或血管、神經豐富的部位,不宜采取。
    根據組織性質不同,組織切開分為軟組織(皮膚、筋膜、肌肉、腱)和硬組織的(軟骨、骨等)切開。分別敘述如下:
        1、皮膚切開法
    緊張切開   切口部位由術者與助手用手在切口兩旁或上、下將皮膚展開固定,或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兩旁將皮膚撐緊、固定,刀刃與皮膚垂直,用力均勻地一刀切開所需長度和深度,要避免多次切割、重復刀痕,影響創緣對合和愈合。
        皺璧切開   在切口的下面有大血管、入神經、分泌管和重要器官,而皮下組織甚為疏松,為了使皮膚切口位置正確,且不誤傷其下部組織,術者和助手應在預定切線的兩側,用手指或鑷子提拉皮膚呈垂直皺璧,并垂直切開。
    根據手術需要,也可作下列幾種形狀的切口:梭形切開、“門”形或“U”形切開、“T”形及“十”字形切開等。
        2、皮下組織及其他組織的分離    切開皮膚后組織的分割宜用逐層切開的方法,以便識別組織,避免或減少對大血管、大神經的損傷,只有當切開淺層膿腫時,才采用一次切開、的方法。
    (1)皮下疏松結締組織的分離    皮下結締組織內分布有許多小血管,多用鈍性分離。
    (2)筋膜和腱膜的分離    用刀在其中央作一小切口,然后用彎止血鉗在此切口上、下將筋膜下組織與筋膜分開,沿分開線剪開筋膜。筋膜的切口應與皮膚切口等長。若筋膜下有神經血管,則用手術鑷將筋膜提起,用反挑式執刀法作一小孔,插入有溝探針,沿針溝外向切開。     
    (3)肌肉的分離一般是沿肌纖維方向作鈍性分離。在緊急情況下,或肌肉較厚并含大量健質時,為了便手術通路廣闊和排液方便也可橫斷切開。
    (4)腹膜的分離腹膜切開時,為了避免傷及內臟,可用組織鉗或止血鉗提起腹膜一小切口,利用食指和中指或有溝探針引導,再用手術刀或剪分割。
    (5)腸管的切開腸管側壁切開時,一般于腸管縱帶上縱行切開。
    (6)索狀組織的分離   索狀組織(如精索)的分割,除了可應用手術刀(剪)作銳性切割外,尚可用刮斷、擰斷等方法,減少出血。
    (7)良性腫瘤、放線菌病灶、囊腫及內臟粘連分離  宜用鈍性分離。分離的方法是:粘連可用手指或刀柄直接剝離;對已機化的致密組織,可先用手術刀切一小口,再鈍性分離。     
     3、骨組織的分離    首先應分離骨膜,然后再分離骨組織。分離骨膜時,應盡可能完善地保存健康部分,以利骨組織愈合。分離骨膜時,先用手術刀切開骨膜(切成“十”字形或“工”字形),然后用骨膜分離分離骨膜。骨組織的分離一般是用骨剪剪斷或骨鋸鋸斷,分離骨組織常用的器械有圓鋸、線鋸、骨鉆、骨鑿、骨鉗、骨剪、骨匙及骨膜剝離器等。
        4、蹄和角質的分離   屬硬組織的分離。

    第三節   止    血
    止血(hemostasis)是手術過程中自始至終經常遇到而又必須立即處理的基本操作技術。手術中完善的止血,可以保證術部良好的顯露,有利于爭取手術時間,避免誤傷重要器官,直接關系到施術動物的健康。     
    一、出血的種類
    血夜自血管中流出現象,稱為出血。按照受傷血管的不同出血的種類有以下四種。
    (一)動脈出血   動脈出血的特征為:血液鮮紅,呈噴射狀流出,噴射線出現規律性起伏并與心臟搏動一致。出血一般自血管斷端的近心端流出。具有吻合支的小動脈管破裂時,近心端及遠心端均能出血。
    (二)靜脈出血   血液較緩地從血管中均勻不斷地泉涌狀流出,顏色為暗紅或紫紅。一般血管遠心端的出血較近心端多。小靜脈出血經壓迫、填塞后而停止出血,但大靜脈如腔靜脈,股靜脈等,則常由于快速大量失血引起動物死亡。
    (三)毛細血管出血    色澤介于動、靜脈血液之間,多呈滲出性點狀出血。
    (四)實質出血    實質器官、骨松質及海綿組織的損傷,為混合性出血。血液自小動脈、小靜脈內流出,血液顏色和靜脈血相似。不易形成斷端的血栓。
    按血管出血后血液流至的部位不同,又可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兩種;
    按照出血的次數和時間,可分為初次、二次、重復和延期出血。
    初次出血:直接發生在組織受到創傷之后。
    二次出血:主要發生在動脈,靜脈極少發生,因為靜脈內壓低,血流緩慢且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一般不因為血壓的關系而脫落。造成二次出血的原因一般認為有以下幾點(1)血管斷端結扎止血不確實,結扎線松脫;(2)某種原因使血拴脫落,如血壓增高、鉗夾止血鉗夾的力量和時間不足等;(3)未結扎的血管中的血栓,由于化膿或使用某些藥物而溶解;(4)粗暴地更換敷料或填塞,將血管扯傷。
    重復出血:多次重復出血,可見于破潰的腫瘤。
    延期出血:受傷當時并未出血,經若于時間后發生出血,稱之為延期出血。延期出的原因是:(1)手術中使用腎上腺素,當藥物作用消失后血管擴張而出血;(2)骨折固定不良,骨折斷端銳緣刺破血管;(3)血管受到挫傷時,血管的內層及中層受到破壞,血液積聚在血管外膜的下面,成血栓,當時雖末出血,但若血栓受到感染,血管壁受破壞則可發生延期出血;(4)在感染區,血管受到侵害而發生破裂。
    二、術中失血量的推算
    臨床上常用的推算失血量的簡便方法有:稱紗布法、根據臨床征兆推算。
    三、常用的止血方法
    (一)全身預防性止血法   是在手術前給家畜注射增高血液凝固性的藥物和同類型血液以提高機體抗出血的能力,減少手術過程中的出血。常用下列幾種萬法。
     1、輸血  目的在于增高施術家畜血液的凝固性,刺激血管運動中樞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以減少手術中的出血。在術前30-60min,輸入同種同型血液,牛、馬500-1000m1,豬、羊200-300m1。還可輸血漿、成分輸血。
     2、注射增高血液凝固性和血管收縮藥    包括:凝血質注射液(促進血液凝固)、維生素K、安絡血注射液(增強毛細血管的收縮力,降低毛細血管滲透性)、止血敏 (增強血小板機能和粘合力)、對梭基芐胺(抗血纖溶芳酸)。
    (二)、局部預防性止血法
    1、腎上腺素止血     常配合局部麻醉進行。一般是在每1000m1普魯卡因溶液中加入0.1%腎上腺素溶液2m1,利用腎上腺素收縮血管的作用,達到手術局部止血之目的。其作用可維持20min至2h。如血栓形成不牢固,可能發生二次出血。    
    2、止血帶止血   適用于四肢、陰莖和尾部手術。可暫時阻斷血流,減少手術中的失血。使用橡皮管止血帶(或繩索、繃帶)。止血帶的裝置方法是:用足夠的壓力(以止血帶遠側端的脈搏將消失為度),于手術部位上1/3處纏繞數周固定之,其保留時間不得超過2~3h,冬季不超過 40-60min,如手術尚未完成,可將止血帶臨時松開10-30s,然后重新纏扎。松開止血帶時,用“松、緊、松、緊”的辦法,嚴禁一次松開。
    (三)手術過程中止血法
    1、機械止血法
    (1)壓迫止血   是用紗布或泡沫塑料壓迫出血的部位,以清除術部的血液,辨清組織,找出血徑路及出血點,以便進行止血措施。在毛細血管出血和小血管出血時,如凝血機能正常,壓迫片刻,出血即可自行停止。為了提高壓迫止血的效果,可選用溫生理鹽水、1~2%麻黃素、0.1%腎上腺素、2%氯化鈣溶液浸濕后扭干的紗布塊作壓迫止血。在止血時,必須是按壓,不可用擦拭。
    (2)鉗夾止血    利用止血鉗最前端夾住血管的斷端,鉗夾方向應盡量與血管垂直,鉗住的組織要少,切不可作大面積鉗夾。
    (3)鉗夾扭轉止血   用止血鉗夾住血管斷端,扭轉止血鉗 1~2周,輕輕去錨,則斷端閉合止血。鉗夾扭轉不能止血時,則應結扎。
    (4)鉗夾結扎止血    是常用而可靠的基本止血法,多用于明顯而較大血管出血的止血。其方法有兩種:
    單純結扎止血   用絲線繞過止血鉗所夾住的血管及少量組織而結扎。
    貫穿結扎止血   將結扎線用逢針穿過所夾持組織(勿穿透血管)后進行結扎。常用的方法有“8”字縫合結扎和單純貫穿結扎兩種。
    (5)創內留鉗止血                        用止血鉗夾住創傷深部血管斷端,并將止血鉗留在創傷內24-48h。多用于大家畜去勢后繼發精索內動脈大出血。     
    (6)填塞止血   在深都大血管出血,一時找不到血管斷端,錨夾或結扎止血困難時,而用滅菌紗布緊塞于出血的創腔或解剖腔內、壓迫血管斷端以達到止血之目的。填塞止血留置的敷料通常在12~48h后取出。
    2、電凝及燒烙止血法
      (1)電凝止血     利用高頻電流凝固組織的作用達到止血目的。使用方法是用止血鉗夾住斷端,向上輕輕提起,擦干血液,將電凝器與止血鉗接觸,待局部發煙即可。電凝止血的優點是止血迅速,不留線結于組織內,但止血效果不完全可靠,凝固的組織易于脫落而再次出血。
      (2)燒烙止血   是用電燒烙器或烙鐵燒烙作用使血管斷端收縮封閉而止血。其缺點損傷組織較多,獸醫臨診上多用于彌漫性出血、羔羊斷尾術和某些摘除手術后的止血。
    3、局部化學及生物學止血法
    (1)麻黃素、腎上腺素止血   用1~2%麻黃素溶液或0.1%腎上腺素溶液浸濕的紗布進行壓迫止血(見壓迫止血)。    
    (2)止血明膠海綿止血     明膠海綿止血多用于一般方法難以止血的創面出血、實質器官、骨松質及海綿質出血。使用時將止血海綿鋪在出血面上或填塞在出血的傷口內,即能達到止血的目的;如果在填塞后加以組織縫合,更能發揮優良的止血效果。止血明膠海綿種類很多,如纖維蛋白海綿、氧化纖維素、白明膠海綿及淀粉海綿等。它們止血的基本原理是促進血液凝固和提供凝血時所需要的支架結構。止血海綿能被組織吸收和便受傷血管日后保持貫通。
      (3)活組織填塞止血   是用自體組織如網膜,填塞于出血部位。通常用于實質器官的止血,如肝臟損傷用網膜填塞止血,或用取自腹部切口的帶蒂腹膜 、筋膜和肌肉瓣,牢固地縫在損傷的肝臟上。
    (4)骨蠟止血   外科臨床上常用市售骨蠟制止骨質滲血,用于骨的手術和斷角術。
      四、輸血療法
    輸血療法是給病畜靜脈輸入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同種屬動物血液的一種治療方法。禁忌癥為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腎臟疾病和肝病等。輸血前必須進行血液相合性試驗,以防發生輸血反應。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有:玻片凝集試驗法及生物學試驗法。兩者結合應用,更為安全可靠。量須按病情確定。急性大失血時,應該大量輸血以挽救生命;以止血為目的,宜用小劑量。馬、牛一次輸血量為1-2L,犬為5-7m1/kg輸血速度宜緩慢,不宜過快。
    五、激光和高頻電刀的使用方法
    隨著激光醫學的發展,己有用激光“光刀”作各種手術。激光刀有二氧化碳激光、摻釹釔鋁石榴石(YAG)及氫離子激光 “光刀”等。

    第四節    縫    合
    一、縫合的基本原則、縫合材料
    縫合(sutures)是將己切開、切斷或因外仍而分離的組織、器官進行對合或重建其通道,保證良好愈合的基本操作技術。在愈合能力正常的清況下,愈合是否完善與縫合的方法及操作技術有一定的關系。
    縫合的目的在于:為手術或外傷性損傷而分離的組織或器官予以安靜環境,給組織的再生和愈合創造良好條件;保護無菌創兔受感染;加速肉芽創的愈合;促進止血和創面對合似防哆開。
    為了確保愈合,縫合時要遵守下列各項原則。
    1、嚴格遵守無菌操作。
    2、縫合前必須徹底止血,清除凝血塊、異物及無生機的組織。
    3、為了便創緣均勻接近,在兩針孔之間要有相當距離,以防拉穿組織。
    4、縫針刺入和穿出部位應彼此相對,針距相等,否則易便創傷形成皺壁和裂隙。
    5、幾天菌手術創或非污染的新鮮創經外科常規處理后,可作對合密閉縫合。具有化膿腐敗過程以及具有探創囊的創傷可不縫合,必要時作部分縫合。
    6、在組織縫合時,一般是同層組織縫合。縫合、打結應有利于創傷愈合,打結時既要適當收緊,又要防止拉穿組織,縫合時不宜過緊,否則將造成組織缺血。  
    7、創緣、創壁應互相均勻對合,皮膚創緣不得內翻,創傷深部不應留有死腔、積血和積液。在條件允許時可作多層縫合。
    8、縫合的創傷,若在手術后出現感染,應迅速拆除部分縫線,以便排出創液。
    獸醫外科臨床上,應用的縫合材料種類很多。選擇適宜的縫合材料是很重要的,選擇縫線應根據縫線的生物學和物理學特性、創傷局部的狀態以及各種組織創傷的愈合速度來決定。
    1、理想的縫合材料    完全理想的縫合材料目前是沒有的。理想的縫合材料應該在活組織內具有足夠的縫合創傷的張力強度;對組織刺激性很小;應該是非電解質、非毛細管性質、非變態反應和非致癌物質;打結應該確實,不易滑脫;容易滅菌,滅菌對不變性,不受腐蝕;無毒性,不能隱藏細菌,使其生長繁殖;理想的可吸收縫線應該在創傷愈合后3扣60天內吸收,被包埋的縫線沒有術后并發癥。
      2、縫合材料分類    縫合材料按照在動物體吸收的情況分為吸收性縫合材料和非吸收性縫合材料。縫合材料在動物體對,60天內發生變性,其張力強度很快喪失的為吸收性縫合材料。縫合材料在動物體內60天以后仍然保持其張力強度的為非吸收性縫合材料。縫合材料按照其材料來源分為天然縫合材料和人造縫合材料。
     (1)天然吸收性縫合材料:腸線(surgical gut)是由羊腸粘膜下組織或牛的小腸漿膜組織制成。主要為結締組織和少量彈力纖維。腸線經過鉻鹽處理,減少被膠原吸收的液體,因此腸線張力強度增加,變性速度減慢。腸線的種類:分為4種類型。常用的是C型,為中度鉻鹽處理型,植入體內20天被吸收,是手術常用的腸線。腸線適用于胃腸、泌尿生殖道的縫合,不能用于胰臟手術,因腸線易被胰液消化吸收。
    (2)人造吸收性縫合材料:聚乙醇酸縫線(polyglycolic acid PGA),該縫線是一種非成膠質人造吸收性縫線,是烴基乙酸的聚合物。吸收方式是脂酶作用,被水解而吸收。聚乙醇酸縫線完全吸收為100-120天。聚乙醇酸縫線適用于清凈創和感染創縫合,不應該縫合愈合較慢的組織(韌帶、健),因為該縫線張力強度喪失較快。
    聚乙醇酸縫線的缺點:該縫線穿過組織時摩擦系數高,因此通過組織費力、緩慢,能切斷脆弱組織。
      (3)天然非吸收性縫合材料:     絲線(silk):是蠶繭的連續性蛋白質纖維,是傳統的、廣泛使用的非吸收性縫線。絲線有型號編制,使用時應根據不同的型號,用于縫合不同的組織。粗線為7-10號,適用于皮膚,大血管結扎,筋膜或張力較大的組織縫合;中等線為3-4號,適用于肌肉、肌健等組織縫合;細線為0-1號,用于皮下、胃腸道組織的縫合;最細線為000-0000號,適用于血管、神經縫合。
    絲線優點:價廉,廣泛應用;容易消毒;編織絲線張力強度高,操作使用萬便,打結確實。
    絲線缺點:縫合空隙器官時,如果絲線露出腔內,易產生潰瘍。縫合膀胱、膽囊時,易造成結石。為此,絲線不能用于空腔器官的粘膜層縫合。不能縫合被污染或感染的創傷。
    (4)不銹鋼絲(stainless steel):金屬縫線已使用幾個世紀。現在使用的不銹鋼絲是唯一被廣泛接受的金屬縫線。適用于愈合緩慢組織,筋膜、肌健縫合,皮膚減張縫合。該縫線操作困艱,特別是打結困難,打結的銳利斷端刺激組織,引起局部組織壞死。特別對于易活動的組織,打結斷端要細致處理。
    (5)尼龍(nylon)縫線:尼龍縫線分為單絲和多絲兩種。其生物學特性為情性,植入組織內對組織反應很小。張力強度較強。單絲尼龍縫線可用于血管縫合,多絲尼龍縫線適用于皮膚縫合。但是不能用于漿膜腔和滑膜腔縫合,其缺點:操作使用較困難,打結不確實,要打三疊結。
    (6)組織粘合劑(tissue adhesives):最廣泛使用的組織粘合劑是腈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腈基丙烯酸酯的單分子由聚合作用從液態而轉化為固態。組織粘合劑用于實驗性和臨床實踐上的口腔手術、腸管吻合術。
      3、縫合材料的選擇:雖然一般沒有理想縫合材料,但選擇縫合材料應遵循下列原則。
    (1)縫合材料張力強度喪失應該和被縫合組織獲得張力強度相適應:皮膚張力強,愈合慢,縫合材料強度要求較強,植入組織內,其強度要求保持時間較長,非吸收性縫線適用于皮膚縫合。胃、腸組織脆弱,愈合快,要求縫線強度較小,植入組織內保持張力強度在14-21天,吸收性縫線適用于這些組織。
    (2)縫線的生物學作用能改變創傷愈合過程:縫線的物理學和化學性質,影響縫合組織抵抗創傷感染的能力。同樣的縫合材料,單絲縫線耐受污染創比多絲縫線好。人造縫線抵抗創傷感染能力比天然
    縫線好。聚乙醇酸縫線、單絲尼龍等用于污染組織,感染率很低。膀
    胱、膽囊的縫合,應用絲線易形成結石。
    (3)縫線機械特性應該與被縫合的組織特性相適應;聚丙烯和尼龍縫線最適用縫合具有伸延性組織,例如皮膚;而腸線和聚乙醇酸縫線適用于較脆弱組織,例如腸管、子宮等。
    (4)不同的組織使用不同的縫合材料:皮膚縫合使用絲線、尼龍等非吸收性縫線;皮下組織使用人造可吸收性縫線是適宜的。筋膜縫合,腹壁和許多其他部位的筋膜張力強度較大,愈合快,需要縫線強度較強,應用中等規格尼龍等非吸收性縫線是適宜的。對張力較小部位的筋膜,可以應用人造可吸收性縫線。肌肉縫合應用人造可吸收性或非吸收性縫線。空腔器官縫合應用腸線、聚乙醇酸縫線和單絲非吸收性縫線。健的修補常用尼龍、不銹鋼絲等。血管縫合需要最小致凝血酶原性縫線。聚丙烯縫線、尼龍縫線用于血管縫合;神經縫合要考慮對縫合組織無反應性,應用尼龍和聚丙烯縫線。
    二、打   結
    打結是外科手術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正確而牢固地打結是結扎止血和縫合的重要環節。
     (一)結的種類     常用的結有方結、三疊結和外科結。
     1、方結  又稱平結,是手術中最常用的一種,用于結扎較小的血管和各種縫合時的打結,不易滑脫。
     2、三疊結  又稱加強結,是在方結的基礎上再加一個結,共3個結。較牢固,結扎后即便松脫一道也無妨,但遺留于組織中的結扎線較多。三疊結常用于有張力部位的縫合,如大血管和腸線的結扎。
    3、外科結  打第一個結時繞兩次,使摩擦面增大,打第二個結時不易滑脫和松動。此結牢固可靠,多用于大血管、張力較大的組織和皮膚的縫合。
    在打結進程中常產生的錯誤結,有假結和滑結兩種。
    4、假結(斜結)  此結易松脫。
     5、滑結  打方結時,兩手用力不均,只拉緊一根線,雖兩手交叉打結,結果仍形成滑結,而非萬結,亦易滑脫。
    (二)打結方法   常用的有三種,即單手打結、雙手打結和器械打結。    
    1、單手打結  左右手均可打結。
    2、雙手打結   除了用于一般結扎外,對深部或張力大的組織
    縫合,結扎較為萬便可靠。
    3、器械打結   用持針鉗或止血鉗打結。適用于結扎線過短、狹窄的術部、倉們勿深處和某些精細手術的打結。
     (三)打結注意事項
    1、打結收緊時要求三點成一直線,即左、右手的用力點與結扎點成一直線,不可成角提起,否則使結扎點容易撕脫或結松脫。
    2、無論用何種方法打結,第一結和第二結的方向不能相同,即兩手交叉,否則即成假結。如果兩手用力不均,可成滑結。
    3、用力均勻,兩手的距離不宜離線太遠,特別是深部打結時,最好用兩手食指伸到結旁指尖頂住雙線,兩手握住線端,徐徐拉緊,否則易松脫。埋在組織內的結頭,絲線、棉線一般留3~5mm,較大血管的結扎應略長,以防滑脫,腸線留4-6mm。
    4、正確的剪線方法是術者結扎完畢后,將雙線尾提起略偏術者的左側,助手用稍張開的剪刀尖沿著拉緊的結扎線滑至結扣處,再將剪刀稍向上傾斜,然后剪斷,傾斜的角度取決于留線頭的長短 。
    三、軟組織的縫合
    動物軟部組織的縫合模式很多,其分類應該根據下列條件:
    (1)縫合器官組織的解剖學特征。
    (2)縫合的方式使組織獲得對接、內翻或外翻。
    (3)縫合的方式要求能夠抵銷不同器官組織的張力強度。
    (4)縫合的類型一般實行間斷縫合或連續縫合。
    當前獸醫外科手術學的基本技術將軟組織縫合模式分為三個方面。
    1、對接縫合(appositional suture pattern)
    (1)單純間斷縫合(simple interrupted suture)  又稱為結節縫合,是最古老、最常用的縫合方式。縫合時,將縫針于創緣一側垂直刺入,于對側相應的部位穿出打結。每縫一針,打一次結 ,創緣要密切對合。用于皮膚、度下組織、神經、胃腸道等縫合。
    優點:操作容易,迅速。在愈合過程中,即便個別縫線斷裂,其他鄰近縫線不受影不致整個創面裂開。
    缺點:需要較多時間,使用縫線較多。   
    (2)單純連續縫合(simple continuous suture)  單純連續縫合是用一條長的縫線自至終連續地縫合一個切口,最后打結。常用于具有彈性、無太大張力的較長創口,用于皮膚、皮下組織、筋膜、血管、胃腸道縫合。
    優點:節省縫線和時間,密閉性好。
    缺點:一處斷裂、全部縫線拉脫,創口哆開。
    (3)表皮下縫合(subcuticular closure) 這種縫合適用于小動物表皮下縫合。縫合在切口一端開始,針刺入真皮下,再翻轉縫針刺入另一側真皮,在組織深處打結。應用連續水平褥式縫合平行切口。一般選擇可吸收性縫合材料。
    優點:能消除普通縫合針孔的小瘸痕,操作快,節省縫線。
    缺點:具有連續縫合的缺點,這種方法張力強度較差。
    (4)壓擠縫合法(crushing, gambee suture)  壓擠縫合用于腸管吻合的單層簡斷縫合法。犬貓腸管吻合的臨床觀察認為,該法是很好的吻合縫合法,也用于大動物的腸管吻合。(縫針刺漿膜、肌層、粘膜下層和粘膜層進入腸腔。在越過切口前,從腸腔再刺入粘膜到粘膜下層越過切口,轉向對側,從粘膜下層刺入粘膜層進入腸腔。在同側從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到漿膜刺出腸表面。兩端縫線拉緊、打結)。這種縫合是膜、肌層相對接;粘膜、粘膜下層內翻。這種縫合是腸組織本身的相互壓擠,具有良好的防止液體泄漏,腸管吻合的密切對接和保持正常的腸腔容積。
    (5)十字縫合法(crossmattress suture)   縫針從一側到另一側作結節縫合,第二針平行第一針從一側到另一側穿過切口,縫線的兩端在切口上交叉形成X拉緊打結。用于張力較大的皮膚縫合。
    (6)連續鎖邊縫合法 (interlocking suture)  該縫合方法與單純連續縫合基本相似。在縫合時每次將縫線交鎖。多用于皮膚直線形切口及薄而活動性較大的部位縫合。
    2、內翻縫合(inverting suture patterns)  用于胃腸、子宮、膀胱等腔體器官的縫合。
    (1)倫勃特(Lembert)氏縫合法  倫勃特氏縫合法是胃腸手術的傳統縫合方法。又稱為垂直褥式內翻縫合法。分為間斷與連續兩種,在胃腸或腸吻合時,用以縫合漿膜肌層。
    A、間斷倫勃特氏縫合法   縫線分別穿過切口兩側漿膜及肌層即行打結,便部分漿膜內翻對合,用于胃腸道的外層縫合。
    B、連續倫勃特氏縫合法  于切口一端開始,先作一漿膜肌層間斷內翻縫合,再用同一縫線作漿膜肌層連續縫合至切口另一端 。
    (2)庫興(Cushing)氏縫合法  又稱連續水平褥式內翻縫合法。方法是于切口一端開始先做一漿膜肌層間斷內翻縫合,再用同一縫線平行于切口做漿膜肌層連續縫合至切口另一端。適用于胃、子宮漿膜肌層縫合。
    (3)康乃爾(Connel)氏縫合法  這種縫合法與連續水平褥式內翻縫合相同,僅在縫合時縫針要貫穿全層組織,當將縫線拉緊時,則腸管切面即翻向腸腔。多用于胃、腸、子宮壁的縫合。
    (4)荷包縫合   即作環狀的漿膜、肌層連續縫合。主要用于胃壁上范圍的內翻縫合,如縫合小的胃腸穿孔。還用于子宮、膀恍等引流固定的縫合法。
    3、張力縫合(tension suture)
    (1)間斷垂直褥式縫合(interrupt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       針入皮膚,距離創緣約 8mm,創緣相互對合,越過切口到相應對側刺出皮膚。然后縫針翻轉在同側距切口約4mm刺入皮膚,越過切口到相應對側距切口約4mm刺出皮膚,與另一端縫線打結。該縫合要求縫針刺入皮下,接近切口的兩側刺入點要求接近切口,這樣皮膚創緣對合良好,不外翻。
    優點:該縫合萬法比水平褥式縫合具有較強的抗張力強度。對創
    緣的血液供應影響較小。
    缺點:縫合時,需要較多時間和較多的縫線。
    (2)間斷水平褥式縫合(interrupted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 )  間斷水平褥式縫合是一種張力縫合,特別適用于馬、牛和犬的皮膚縫合。針刺入皮距創緣2-3mm,創緣相互對合,越過切口到對側相應部位刺出皮膚然后縫線與切口平行向前約 8mm,再刺入皮膚,越過切口到相應對側刺出皮膚,與另一端縫線打結。該縫合要求,縫針刺入皮膚時,要求刺在真皮下,不能刺入皮下組織,這樣皮膚創緣對合才能良好,不出現外翻。根據縫合組織的張力,每個水平褥式縫合間距為。
    優點:使用縫線較節省,操作速度較快。該縫合具有一定抗張力條件,對于張力較大的皮膚,可在縫線上放置膠管或紐扣,增加抗張力強度。
    缺點:該縫合萬法對初學者操作較困難。根據水平褥式縫合的幾何圖形,該縫合能減少創緣的血液供應。
    (3)近遠—遠近縫合(near far-far near suture)    近遠—遠近縫合是一種張力縫合。第一針接近創緣垂直刺入皮膚,越過創底,到對側距切口較遠處垂直刺出皮膚。翻轉縫針,越過創口到第一針刺入側,距創緣較遠處,垂直刺入皮膚,越過創底,到對側距創緣近處垂直刺出皮膚,與第一針縫線末端拉緊打結。
    優點:該縫合萬法創緣對合良好,具有一定抗張力強度。
    缺點:切口處有雙重縫線,需要縫線數量較多。
        四、各種軟組織的縫合技術
    (一)皮膚的縫合    避免皮下組織內遺留空隙。兩側針眼離創緣1~2cm,距離要相等。皮膚縫合采用間斷縫合,縫合線在創緣側面打結。不能過緊。皮膚縫合完畢后,必須再次將創緣對好。
    (二)皮下組織的縫合   縫合時要便創緣兩側皮下組織相互接觸,一定要消除組織的空隙 ,使用可吸收性縫線,打結應埋置在組織內。
    (三)筋膜的縫合   筋膜縫合應根據其張力強度。筋膜縫合時,要垂直于張力線,使用間斷縫合。大量筋膜切除或損時,縫合時使用垂直褥式或遠近一近遠等張力縫合法。
    (四)肌肉的縫合   肌肉縫合要求將縱行纖維緊密連接,臃痕組織生成后,不能影響肌肉收縮功能。縫合時,應用結節縫合分別縫合各層肌肉。
    (五)腹膜的縫合  馬的腹膜薄且不易耐受縫合,應連同部分肌肉組織縫合腹膜。犬的腹膜具有特殊性質,縫合時可以考慮單層腹膜縫合。腹膜縫合必須完全閉合,不能便網膜、腸管漏出或鉗閉在縫合切口處。
    (六)血管的縫合  血管的端端吻合要求血管內膜緊密相對,因此,血管的邊必須外翻,讓內膜接觸,外膜不得進入血管腔。縫合處要有軟組織覆蓋。
    (七)神經的縫合    神經縫合依損傷程度不同,可分為端端縫合和部分端端縫合兩種:
    (1)端端縫合   用以修復神經干完全斷裂。對新鮮損傷,經清創后,用利刃修切神經干兩斷端使斷面整齊,然后在神經兩端的內外側各縫一針,作固定牽引線,按2-3mm左右的針距,2mm左右的邊距用細絲線作結節或單純連續縫合。以同法縫合后側。縫合后,神經置于健康肌肉或皮下組織覆蓋。
    (2)部分端端縫合  用于修復部分斷裂的神經干,對新鮮的神經部分切割斷面整齊者,可直接作結節縫合。反之,用利刃切除損傷部分,再行部分端端縫合。
    (八)健的縫合   剪的斷端應緊密連結。健的縫合使用白奈爾氏(Bunnell)縫合,縫線放置在健組織內,保持鍵的滑動功能。
    (九)空腔器官縫合    胃、腸、子宮、膀恍等空腔器官的縫合,根據空腔器官的生理特點和組織學特點,縫合時要求良好的密閉性,各層肌肉。
    犬、貓胃縫合:胃內具有高濃度的酸性內容物和消化酶。因此,胃縫合第一層連續全層縫合或連續水平褲式內翻縫合。第二層縫合在第一層縫合上面,采用漿膜肌層間斷或連續垂直褥式內翻縫合。
    小腸縫合:馬的小腸縫合可以使用內翻縫合,但是要避免較多組織內翻引起腸腔狹窄。小動物 (犬、貓)的小腸縫合使用單層對接縫合,常用壓擠縫合法能達到良好對接,不易發生泄漏、狹窄和感染。
    大腸縫合:內翻縫合采用第一層連續全層或連續水平內翻縫合,第二層采用間斷垂直褥式漿膜肌層內翻縫合。內翻縫合部位血管受到壓迫,血流阻斷,術后第三天粘膜水腫、壞死,第五天內翻組織脫落。粘膜下層、肌層和漿膜保持接合強度。
    子宮縫合:母馬子宮縫合前,應該在子宮切口邊緣上,應用腸線全層連續壓迫縫合,其目的是為了止血。然后,應用雙層內翻縫合與牛子宮縫合相似。母牛子宮縫合,首先在子宮漿膜面做斜行刺口,使第一個結埋置在內翻的組織內,然后連續庫興氏縫合,每一針都作斜行刺入,但是不穿透子宮內膜。漿膜與漿膜緊密對合,縫線埋置在內翻的組織內,而連續縫合的最后一個結也要求埋置在組織內。
    空腔器官縫合的縫合材料選擇是重要的,應該選擇吸收性縫合材料,常便用聚乙醇酸,鉻制腸線也常用于胃腸道手術,但是不能暴露到胃腸道內,否則易受到胃、腸酶的作用很快喪失張力強度。絲線常用于空腔器官縫合,操作方便,打結確實,但是易發生感染,因此應該注意無菌技術。
    (十)實質器官縫合    由于器官組織解剖結構不同,其縫合方法是不同的。脾臟組織非常脆弱,如果脾臟損傷肘,不能縫合,只有實行脾臟摘除術。肝臟的縫合分為兩種情況:淺表裂創,創面無活動性出血,可用1-0號腸線作結節縫合修補;較深裂創,可作褥式縫合。肝組織小范圍缺損,可在創面填塞帶蒂大網膜后,再以1-0號腸線作創口兩側貫穿縫合,縫線先穿過大網膜,后穿過肝實質。肝組織完全斷裂,刨面有活動性出血,應該先結扎出血點,將血管從創面鈍性分離,結扎。然后以1-0號腸線平行創緣作一排褥式縫合,再在上述褥式縫合外萬,擬1-0號腸線作兩側貫穿縫合,便創口對合。腎臟縫合,腎組織切開后,對小的出血點,壓迫止血即可,然后用手指將兩瓣切開腎組織緊密對合,輕輕壓迫,內纖維蛋白膠接起來,不需要腎組織褥式縫合,只需要連續縫合腎臟被膜,稱為無縫合腎切開閉合性。
    五、骨
    是應用不銹鋼絲或其他金屬絲進行全環扎術和半環扎術。
    (一)全環扎術(fu1l-cerclage)  全環扎術是應用不銹鋼絲緊密纏繞360度,固定骨折請端。全環扎術適用于斜骨折長度大于骨直徑兩倍以上,不適用短的斜骨折,適用于圓柱形骨,例如股骨、膚骨、腔骨等。配合骨髓針內固定,效果最好。全環扎術必須同時由兩個金屬絲固定,間距不少于lcm,距骨折斷端不少于5mm。
    (二)半環扎術(semi-cerclage)  金屬絲通過每個骨斷片鉆成小孔,將骨折端連接、固定稱為半環扎術。配合螺釘固定,可以避免骨斷片旋轉。
    組織縫合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目前外科臨床中所用的縫線 (可吸收或不吸收的)對機體來講均為異物,因此在縫合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減少縫線的用量。
    (2)縫線在縫合后的張力與縫合的密度(即針數)成正比,但為了減少傷口內的異物,縫合的針數不宜過多,一般間隔為1-1.5cm,便每針所加于組織的張力相近似,以便均勻分擔組織張力。縫合時不可過緊或過松。皮膚縫合后應將積存的液體排出,以免造成皮下感染和線結膿腫。
    (3)連續縫合雖有力量分布均勻、抗張力較用間斷縫合強的優點,但一處斷裂則全部縫線松脫,傷口裂開。
    (4)組織應按層次進行縫合,較大的創傷要由深而淺逐層縫合,以免影響愈合或裂開。淺而小的傷口,一般只作單層縫合,但縫線必須通過各層組織。
    (5)根據腔性器官的生理解剖和組織學上的特點,縫合時應注意以下問題:縫合要求閉合性好,不漏氣不透水,更不能讓內容物溢入腹腔,保持原有的收縮功能。為此,應盡量采用小針、細線,縫合組織要少,除第一道作單純連續縫合外,對于腸管,二道一般講不宜作一周性的連續縫合,以免形成一個缺乏彈性的痰痕環,收縮后發生狹窄。腔性器官縫合的基本原則是使切開的漿膜向腔體內翻,漿膜面相對,借助于漿膜上的間皮細胞在受損后析出的纖維蛋白原,在酶的作用下很快凝固為纖維蛋白粘附在縫合部,修補創傷,為此,在第二道縫合時均應以漿膜對漿膜的內翻縫合。
    第五節    拆    線
    拆線(remove the stitches)是指拆除皮膚縫線。縫線拆除的時間,一般是在手術后8~10天進行,但創傷已化膿或創緣己被縫線撕斷不起縫合作用時,可根據創傷治療需要隨時拆除全部或部分縫線。拆線 方法如下:
    1、用碘酊消毒創口、縫線及創口周圍皮膚后,將線結用鑷子輕輕提起,剪刀插入線結下,緊貼針眼將線剪斷。
    2、拉出縫線,扯線萬向應向拆線的一側,動作要輕巧,如強行向對側硬拉,則可能將傷口拉開。
    3、再次用碘酊消毒創口及周圍皮膚。

    第六節   引   流
    (一)適應癥   引流用于治療,其適應癥如下:
    1、皮膚和皮下組織切口嚴重污染,經過清創處理后,仍不能控制感染時,在切口內置引流物,使切口內滲出液排出,以免蓄留發生感染,一般需要引流24-72h。
    2、膿腫切開排膿后,放置引流物,可使繼續形成的膿液或分泌物不斷排出,使膿腔漸縮小而治愈。
    引流用于預防的適應癥如下:
    1、切口內滲血,未能徹底控制,有繼續滲血可能。尤其有形成殘腔可能時,在切口內放置引流物,可排除滲血、滲液,以免形成血腫、積液或繼發感染。一般需要引流24-48h。
    2、愈合緩慢的創傷。
    3、手術或吻合部位有內容物漏出的可能。
    4、膽囊、膽管、輸尿管等器官手術,有漏出刺激性物質的可能。
       (二)引流種類
    紗布條引流: 應用防腐滅菌的干紗布條涂布軟膏,放置在腔出腔內液體。
    膠管引流: 應用乳膠管,壁薄,管腔直徑 0.635-2.45cm。在插入創腔前用剪刀將引流剪成小孔。引流管小孔能引流出其周圍的創液,應用這種引流能減少術后血液、創液的蓄留。
    (三)引流的應用   創傷縫合時,引流管插入創內深部,創口縫合,引流的外部一端縫合到皮膚上。在創內深處一端,由縫線固引流管不要由原來切口處通出,而要在其下方單獨切開一個小口通出引流管。如果引流已經失去引流作用時,應該盡快取出。
      (四)引流的護理   應該在無菌狀態下引流,引流出口應該盡可能向下,有利于排液。口下部皮膚涂有軟膏,防止創液、膿汁等腐蝕、漫清被毛和皮膚。每天應該更換引流管紗布,如果引流排出量較多,更換次數要多些。因為引流的外部己被污染,不應讀直接引流管外部向創內沖洗,否則要便引流外部細菌和異物進入創內。
     (五)引流的缺點  引流管或紗布插入組織內,能出現組織損傷,引流本身是動物體內異物。引流能損傷其附近的鍵鞘、神經、血管或其他脆弱器官。如果引流管或紗布放置時間太長,或放置不適當,要腐蝕某些器官的漿膜表面。引流的通道與外界相通,在引流的周圍,有發生感染的可能。引流的應用,雖然有很多適應癥,但是不應該代替手術操作的充分排液、擴創、徹底止血和良好的縫合技術。
     (六)使用引流應該注意的事項
    l、使用引流的類型和大小一定要適宜。
    2、放置引流的位置要正確。  一般膿腔和體腔內引流出口盡可能放在低位。不要直接壓血管、神經和臟器,防止發生出血、麻痹或瘺管等并發癥。手術切口內引流應放在創腔最低位。
    3、引流管要妥善固定。
    4、引流管必須保持暢通。
    5、引流必須詳細記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中国熟女仑乱hd|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av|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大帝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不卡区一区二|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蜜臀av|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好深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 欧美综合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精品成人中文字幕| 一个人免费视频WWW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一卡二卡| 欧美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码的区别| 一卡二卡三卡四卡视频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6080午夜三级中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图区清纯亚洲|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SAB| 巨茎中出肉欲人妻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专线|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麻豆| 亚洲综合色在线视频WWW|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