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論別人錯得多么離譜,都不要指責和抱怨,先抽出哪怕一分鐘的時間,問問對方為什么這么做。當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時,你就不會對結果感到吃驚了。 2、抱怨最容易毀掉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情緒低落,使我們心中充滿了陰霾,使我們痛苦而不快樂。
《小豆豆與我》中的一句話: 孩子們小的時候,如果有什么不足之處,那一定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我總覺得不是我養育了孩子,不是這樣,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我也被教育。 ……
《窗邊的小豆豆》母女篇,真是有其女必有其母啊!小豆豆的媽媽談孩子的教育以及自己的晚年生活都是最粗活的話! 我的體會:真是有什么樣的孩子,其實就是有什么樣的教育,我們總說孩子不好,其實,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反思自己,我們總是抱怨,總是怪別人,要是大家都能從自身找找問題,很多問題就不成為問題了。(至于為什么用紫色是因為紫色代表不抱怨的世界) 《窗邊的小豆豆》母女篇,真是有其女必有其母啊!小豆豆的媽媽談孩子的教育以及自己的晚年生活都是最粗活的話! 第1章 如何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
關注學生們的情緒,并作出恰當的反應。 面對學生情緒的錯誤和正確反應分別有哪些表現方式。 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孩子們的感情都需要被接納。(隨時提醒自己) 1.認同孩子的感受。 2.用語氣或語言接納孩子的感情。 3.給予孩子現實中不能實現的幻想。 4.即便你想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也要接納他們的情緒。 第2章 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 孩子們并不懂得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會把學校教育和他們的未來聯系在一起。 在指出孩子問題時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 在家里和在學校鼓勵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隨時提醒自己): 1.描述問題。 2.提示。 3.提供選擇。 4.用一個詞或者一個手勢來表達。 5.描述你的感受。 6.寫字條。 7. 游戲方式(用另一種聲音或者腔調)。 第3章 懲罰的隱患與替代懲罰培養自律的方法 懲罰能解決什么問題嗎? 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懲罰能控制不良行為,但是不能教給孩子正確行為,甚至不能減少他們做壞事的念頭。 在家里和在學校替代懲罰的一些辦法。(隨時提醒自己) 1.提出有幫助性的辦法。 2.表達你強烈的不滿(不做人身攻擊)。 3.說出你的期望。 4.告訴孩子如何改正。 5.提供選擇。 6.讓孩子去體驗行為的后果。 第4章 共同解決問題: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誠信精神的六個步驟 如果和孩子們共同討論問題、一起制定解決方案,孩子們就更愿意去實施這些解決方案。 老師解決問題的重要經驗:在你匆忙或憤怒時不要試圖解決問題;傾聽孩子們述說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表達你的感受時要簡潔;控制住評價同學觀點的沖動。 家庭作業之戰。 在家里和在學校的問題解決方式。(隨時提醒自己) 1.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歸納孩子的觀點。 3.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 4.邀請孩子和你共同想辦法。 5.寫下所有想法,不做評價。 6.共同決定這些意見是去掉還是保留,并商定如何讓計劃付諸行動。 第5章 表揚,不要貶損;批評,不要傷害 注意表揚的方式,不要用評價式表揚,要用描述式表揚。 既表達自己的不滿,又不使孩子喪失信心的方法。 在家里和在學校行之有效的表揚。(隨時提醒自己) 1.描述你所看到和聽到的事。 2.描述你的感受。 3.指出還需要做的事。 第6章 如何使孩子從角色定型中解脫出來 期望對于學生的表現有著顯著的影響。 不要給學生貼上個性的標簽,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看作是個多面性的存在。 在家和在學校,將孩子從角色定型中解脫出來的方法。(隨時提醒自己) 1.找機會讓孩子展示他新的一面。 2.將孩子置身于使他能看到自己與眾不同的情景中。 3.讓孩子聽到你的言談話語中對她的肯定。 4.示范你希望看到的行為。 5.提示孩子曾取得的成績。 6.說出你的感受和期望。 第7章 家長與老師理想的合作關系 家長與老師都需要得到對方的尊重。 老師和父母平時都應該多交流,不要孩子問題變得非常嚴重才聯系。 理想的家長會。(隨時提醒自己) 1.從描述正確的事情開始。 2.講述孩子需要做的事。 3.盡量交流相關信息。 4.講述在家或在學校已經做的事。 5.共同制定計劃。 6.以能夠向孩子復述的對他的積極評論結束家長會。 7.執行計劃。 第8章 夢的守護者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轉] 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培養孩子健康心理,要求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則來訓練孩子,做到“十不要”:
家長必讀:孩子一生必須具備的六大核心軟件 第一個要鑲進孩子生命里的軟件是“自尊心” 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會在意別人怎樣看他,他也就不會尋求別人的尊重和認可,由此也就沒有了上進心。這時通過批評來教育孩子是沒有意義的。沒有自尊心的孩子不會主動參與群體活動,不尊重別人,不尊重自己,沒有在群體中出類拔萃的欲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來對待。當父母尊重孩子的時候,他開始尊重自己,進而他會尊重別人。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個重要的方法是無條件地愛孩子。當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的時候,孩子的自我價值會上升,他開始感覺自己很好,進而會產生尋求更好的動力。 第二個軟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家長來說,不能說是一輩子的任務,至少是孩子25歲以前的任務。自信心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的樹立過程。就是說一個人不能一勞永逸地永遠有自信心,他必須每時每刻地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人去做事時的主觀心理狀態。有了自信心他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甚至調動潛能,把事情做成功。 第三個精神軟件是“責任心” 責任心分為對內的責任心和對外的責任心。對外的責任心比如對別人、對家庭、對社會的。我們要講的是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我們太多的家長沒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責任心,沒能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然后由我們來看管,來強迫。這樣,等于孩子對人生的責任由家長來承擔了。如果孩子建立起對自己負責任的責任心,我們家長的監督職能就可以解除了。 第四個精神軟件是“主動進取精神”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于‘主動狀態’才能學習好。”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整個人萎靡不振,那么這個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發育成長的。 第五個精神軟件是“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寫的《學習與興趣》一書說:興趣是學來的,不是天生的。我們有太多的家長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實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絕不是靠意志力學習的。孩子晚上看書到一、兩點鐘,是因為有興趣看書,不想睡覺,也不覺得累。如果憑意志力,是斷然做不到的!所以,要想使孩子學習好,培養學習興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學習興趣是需要家長對孩子從小進行培養的。 第六個精神軟件是“良好習慣” 習慣是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動反應。良好習慣是一個人快速成功的快車道。真正以學習為生的人,比如很多優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沒有人是靠意志力來學習的。這些人都是因為學習產生快樂才會沒日沒夜地做,后來就成了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了他日常的行為,而這日常行為決定了他的一生成就。 教育孩子成功的方法 [轉] 教育孩子成功的方法
鼓勵孩子自立 事實上,鼓勵孩子自立的過程可能會很復雜。我們理解培養孩子獨立的重要性。同時,內心也充滿矛盾。首先是圖省事,我們多數人現在都很忙碌,通常會叫孩子們起床,給他們扣扣子,告訴他們吃什么,穿什么,這樣又方便又快捷。 其次,在感情上,我們無法割斷與孩子的緊密聯系。我們無法無視他們的失敗為我們的失敗。也做不到,明明幾句話就可以讓他們避免痛苦或失望,但也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對掙扎或犯錯。 我們還要克制自己不提供建議,尤其是我們確信自己知道怎么做的時候。我知道當孩子問:“媽媽,你說我應該怎么做?”的時候,我要控制住自己不馬上告訴他該怎么辦。 更困擾我們的是,我們不能承受孩子不再需要我們的失落感。當發現鬧鐘叫醒比媽媽的呼喚更有效是,當孩子們終于會自己讀故事書,不用我再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我的心情很復雜。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 1、請孩子幫忙。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選擇。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6、采取行動。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一、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們。發自內心的體會孩子的感受(比如:你說電視好看,孩子卻說不好看,不管怎么說,我們和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感知系統,都有各自真實的感受,沒有對錯之分) 二、當我在難過或者受到傷害時,我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建議、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別人的看法,那樣只能讓我感覺更差。過分同情讓我覺得自己太可憐;提問讓我產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說我的感受毫無道理。 如果有人那能真正愿意傾聽,認同我內心的傷痛,給我機會讓我多說說我的困擾,我會感覺沒有那么郁悶和困惑,也更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面臨的問題。
善于表揚別人的人,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而受到表揚的人,會因為自己的行為受到別人的肯定而繼續努力!所以,每天記得表揚身邊的朋友,孩子! 當表揚與忠告成為一種習慣,好朋友就會越來越多,處理事情也會越來越正確!
還是把這段有關教育的文字發到這里吧。最近花了一些時間看完了浙江大學鄭強教授所作的演講的視頻。有些感悟,有些作用,當然不是馬上就能夠體現出來的。收集了一些他的語錄,希望對自己在教育理念上有一些幫助,一些認識,一些反思。 賞識教育(繼) 我們經常說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他就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做家長的,最重要的是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我們應該淡化孩子的缺點,加強孩子的優點。將心比心,你是覺得每次都到肯定進步快呢,還是給你一個遙遠的目標,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自己??所以,不斷的放大孩子的優點,改正小小的缺點,最后就會變成一個“好”孩子了。
中國家長的身上藏著十把刀(10) 中國家長的身上藏著十把刀,家長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使用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純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傷害。 第十刀:砍去競爭, 種下仇恨的種子 競爭本來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一個沒有競爭的社會將失去向上的沖勁兒。人都是在這個競爭的環境中生存的。人類本身就是在動物的競爭中優勝出來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競爭意識。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是,失敗者要學會握著優勝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賀。我們都可能會在單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場上被對手打敗。回到家里,我們不是客觀地分析失敗原因,爭取下次勝利,更多的是找客觀理由,辱罵競爭對手。別以為你的孩子還小,聽不懂大人的事情。他已經從你的身上學會了仇恨超越他的人。我們每個做家長的人都應該反思。在我們指責社會的不公,指責教育的失敗、指責別人道德淪喪的時候,我們自己又是在怎樣培養孩子?收起你手里的刀,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保留他們天生的優良品質,給社會以 希望。
第九刀:砍去欣賞 ,種下嫉妒的種子 孩子小的時候總會毫不掩飾對一個人或者一件東西的欣賞,會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喜愛。孩子告訴家長某某同學多么優秀時,家長總是拿孩子的短處跟他崇拜的人比較,要么說看人家多聰明,多努力啊!哪像你這么懶!要么說要向他學習啊,給父母爭光!這種批評式的比較很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最初,孩子會說:“我要比他還棒。”可當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賞的對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賞的心態就會變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這個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天真的孩子學會了! 第八刀:砍去創新 ,種下機械的種子 我們可憐的孩子在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已經不懂得什么是創新了。當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的時候,我們或許會因為自己工作的勞累而懶得回答,或許因為他問的問題已經超出了我們的知識范圍而敷衍。我們慣用的伎倆就是:“等你長大了就懂了!”“這個不要求掌握,你記住就行了!”“這個是不會考的!沒有為什么!”等等自以為聰明的說辭。殊不知這會讓孩子慢慢變成考試動物,腦子機械化了,不會思考了。幾十年應試教育的惡果,使我們在為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它的升學率。不管學到了什么知識,只要能上清華、北大就好! 第七刀:砍去自然 ,種下破壞的種子 在公園游玩時你帶著孩子去攀枝摘花。離開的時候,孩子要帶走垃圾,你說不用管,有清潔工干。為了讓孩子高興,違反規定向籠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飲料,你隨手扔瓶子,抽完煙,隨地扔煙頭。孩子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喜歡動物的。我們卻當著孩子的面殺掉了他喜歡的魚,殺掉了他喜歡的雞鴨。讓傷心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吃這些動物了。我們在勸說孩子的時候用的是“萬物為我所用”的邏輯。告訴孩子的是為了人類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生靈。 第六刀:砍去善良 ,種下惡行的種子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不愿意帶著孩子去為災區捐獻衣物,因為我們交過稅了,那是政府的事。我們不給街角的乞丐一點施舍,因為他們骯臟。當孩子想給交不起學費又體弱多病的同學捐款時,你問,是不是學校規定必須這樣做的?還會問,規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點一點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買東西時別人多找了錢,你拖著孩子快速離開。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車的氣門芯。家里做飯少幾棵大蔥, 你不去找鄰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幾根。你又一點點地在孩子身上播種著惡行的種子。 第五刀:砍去守紀,種下違法的種子 孩子自己過馬路很少會去闖紅燈。孩子騎車也會規規矩矩地在自行車道里行駛。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背“紅燈停,綠燈行”的口訣。可是當他們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時候,總是被大人拉扯著不走人行橫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橋,而是翻欄桿、橫穿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趕時間。殊不知這一刀讓孩子體會到:規則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規則的嚴肅性。很多人開車時帶著孩子,腦子里沒有交通規則,眼睛里沒有交通標志,在街上橫沖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斂一些。這就教會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規的執行者看不見的情況下,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踐踏法規。
第四刀:砍去冒險 ,種下平庸的種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會他怎樣在水中保護自己,而是簡單地拒絕——理由當然是危險。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許,當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孩子都十多歲了,還不敢一個人到門口去買東西,因為大街上是危險的。不會自己削蘋果,因為刀子是危險的。二十歲的孩子還不會開火做飯,因為煤氣是危險的。 是啊!現在的社會有些亂,出門有危險,在家也不安全。但就這樣一直抱著,他們又如何能長大呢?一點點危險都不能經歷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險處處存在,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教會孩子識別危險,處理危機。
第三刀:砍去誠實 ,種下說謊的種子 孩子一旦明白說謊就可以不挨揍、不挨罵,或者可以讓皮肉之痛遲一些來臨的時候,他就可能慢慢變成說謊專家。小孩子說謊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我們說實話可以得到實惠,那誰還愿意冒險去說謊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個困惑——為什么大人可以說謊,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明他已經發覺了大人是經常說謊的。我們給孩子的解釋往往在辯解說我們的謊言是“善意”的。但對孩子來講,善意的也好,惡意的也罷,那都是謊言!
第二刀:砍去愛心 ,種下自私的種子 當你為如何撫養年邁的父母而與你的兄弟撕破臉皮,為分父母的那點遺產與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有一雙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著你的表演? 當你看到小偷在撬鄰居家的門,而你拉著兒子匆忙離去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兒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頭?當女兒告訴你小區花園的水龍頭壞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給物業打電話,還是告訴她別多管閑事?你假裝沒有看見公共汽車上站不穩的老人,當孩子想起身讓座的時候,你卻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這些表現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個行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愛心,而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自私的種子。
第一刀:砍去民主, 種下家長專制的種子 在傳統的中國式家庭里,家長說一不二,強行決定孩子應該怎么樣,不能怎么樣。現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說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長有沒有征求過孩子的意見?當家庭內部出現爭執的時候,無論有沒有道理,家長總是習慣于用簡單粗暴的辦法,以“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來代替孩子做出決定。而這種行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腦子里的民主意識,而讓他覺得強權就能戰勝一切。
現在孩子的渴求 1、孩子渴求朋友
2、孩子渴求平等 3、孩子渴求傾聽 4、孩子渴求尊重 5、孩子渴求賞識 6、孩子渴求保護
了解我們的孩子(序) 如今,中國面臨這一個從未有過的挑戰——獨生子女。他們接觸電子媒體的時間多過印刷媒體,他們的一點空余時間大部分是在家庭課桌或電視電腦前度過的。他們沒有時間和父母交談,即使一起進餐,也變成了“家庭審判”…… 家長在一味指責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孩子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么?怎樣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有沒有想到過自己的責任,有沒有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呢?
培訓方法(三) 言傳身教 目的:說明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做法:首先兩個人(可以是父子,母子,或兩個家長),先從身上找出六個一樣的東西。(比如手機,紙巾等),讓后大家背靠背做,其中一個發號施令,比如把紙巾鋪開,把手機放在紙巾上面……,這個過程中不許回頭去看,看看最后的結果大家是否相同(或有多少對相同),這個測試也可以在家里做。 思考:這個過程最后會發現,很多對擺出的結果是不同的,可以提問: 引出家長言傳身教的思考!!!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這樣做那樣做,可是我們自己呢?我們只會發號施令,卻沒有起到最后的示范作用,你在打麻將,看電視,憑什么吆喝小孩認真看書!你都不愛你自己的父母,公婆,你又怎能要求你的孩子愛你呢?
培訓方法(二) 目的:家長對子女的信任及溝通的必要性 參與人員:兩個人(家長,小孩) 道具:一個白板,一支水筆,在白板上畫一個大圓表示人的臉廓,還要一個紅領巾之類的可以把眼睛蒙上的東西。 過程:家長在白板遠處站好,開始時轉兩三圈,然后在小孩的語言(不能用肢體)指引下,在白板上把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畫上去。 畫好后,為兩人的感想! 目的:看大家的信任度,溝通的程度。 可以讓家長跨過椅子等增加危險度來考驗父母對子女的信任度。
幾點總結: 一、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是源于心理的某個需求沒有被滿足。 二、你可以給孩子留下金山銀山,你更有責任讓孩子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三、用溝通滋養心靈 讓真愛完善人格父母只有不斷察覺,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才能不斷突破與孩子的溝通障礙,用溝通滋養孩子的心靈,讓真愛去完善孩子的人格。學會有效的溝通法則,是當今中國父母的當務之急。
為人父母的幾點思考: 一、你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什么樣子? 二、你是真的愛過你的孩子還是愛你心目中的好孩子? 三、你關心過孩子的真正需求嗎? 四、孩子是否就是你未了心愿的寄托嗎?
教壞小孩,大人應該改正的幾個地方(三) 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小寶,你努力哦。如果這次你考了一百分,我就帶你去麥當勞,肯德基”。我覺得這有兩個不可取的地方。第一,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為了你而讀,或者是為了得到某種獎勵而讀,而不是自己自愿的。第二:這些洋垃圾食品對小孩的健康沒有一點好處。那天看到一個中國飲食健康方面的專家為面對不斷出現的胖小孩,卻無能為力而老淚縱橫,真的很感慨!說句不好聽一點,就是從小就把小孩培養成了“崇洋媚外”……
培訓方法(一) 目的:讓學員明白生活中需要別人指點,監督的意義 參與人員:學員和一個輔導人員 地點:一個有點危險的地方(如湖邊,路邊,或這用線畫出的一個區域) 過程:從起點,然后選擇一個遠處的終點,讓學員觀察后把眼睛蒙上,讓他靠個人的感覺走到終點,同時計時,(注意安全,過程中其他人不要發出聲音或指點),在他覺得差不多到達的時候讓他自己解開蒙住的眼睛,他會發現,已經偏離了終點,或到了水邊,水里,危險地帶…… 再做一次,過程如上,只是始終有一個人在旁邊用聲音只是他(向前,小心石頭等) 充當他的眼睛,計時,到終點為止。 目的:會發現,在別人的指引下可以又安全,又快速的到達終點。所有,人生中需要家長,老師,朋友的正確的引導,他們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起很大的作用。如果你不信任他們,光靠自己,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最后讓學員自己談出這種感受)
教壞小孩,大人應該改正的幾個地方(二) 與分糖果的故事有點類似。這里要說的是坦然的接受小孩給你的東西(包括你認為珍貴的)。 家里窮,平時也很少買雞吃,終于,有一天,你家宰了一只雞,吃飯的時候,你把雞腿都夾給了兒子,兒子夾回給你(他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說明他很愛你),時,你應該坦然的把這個雞腿吃了(即使感動的有點咽不下去了),因為,如果你不吃,多次以后,兒子會以為你不喜歡,以后就不會謙讓給你了。而且他會覺得夾給你是多余,反正你都不會吃的。久而久之,如果你真的吃了一個雞腿,他反而覺得你吃了“他的”雞腿!
教壞小孩,大人應該改正的幾個地方 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歷,小時后,長輩告訴我,當別人說:“小寶,把你手里的糖分一個給叔叔”時,你就給他,叔叔是不會要你的糖的。而且叔叔還會夸你懂事。諾干年后,你長大了,你也這樣去哄小孩,去夸他。其實,這無形中,已經教會了小孩虛偽。他知道你不會真真的要他的糖果,而且還會的到你的夸獎。如果他真得表達了他的拒絕,反而會得到父母的批評“小寶不乖”……一次一次,終于他在這種虛偽的“孔融讓梨”中,不用付出,卻可以得到夸獎,于是,他學會了虛偽,而這一切,卻是在你,或周圍的成年人無形中教會的!!! 所以,教會小孩真真的禮讓,我們也不用再假裝去要小孩(包括別人的小孩)手中的糖果
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應為他心里正想著其他的事務。就像你,兩天沒喝水了,及時再好的教授來講課,你也聽不進去。所有,好的家長,老師要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在他得到滿足以后,他才會集中精力到你的課程中來。(要求我們要深入了解小孩的需求,用心去傾聽,去分析 比如為什么不喜歡某個課程,會去網吧上網等等)
讓小孩承擔自己的責任(三) 與(二)差不多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很喜歡看動畫片,晚上吃飯的時候,總是呆在電視機前不肯去吃飯。有一天,父母商量好后就把家里可以吃的東西都藏起來。然后,叫她吃晚飯,結果等大家都吃好了,她還沒有過來。父母把晚餐都吃光了(事先準備好了的)。等她看完后,發現沒東西可以吃的了。爸爸告訴他,以為她不吃了,所有大家都把食物吃完了。小孩沒說什么,半夜都父母的房里鬧吃的,父母也裝著沒聽到…… 第二天一早,哈哈,她已經等在那里吃早餐了。以后,她的這個壞習慣就改掉了。
讓小孩承擔自己的責任(二) 要讓小孩自己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用具等等。學會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有個小孩,以前總是要媽媽叫了好幾次才起來,(養成這種習慣,父母也有責任的),有一天,他媽媽叫了他一次以后,就不叫了(其實是有意的,他媽媽今天不用上班),過了一會兒,兒子發現遲到了,就怪媽媽沒有叫他。媽媽說:“我已經叫過你了,我有自己的事情,我買菜去了,我叫你的時候,正好是可以讓你準時上課的,你遲到是因為你自己賴床的緣故。而且今后我要不再叫你了,你自己靠鬧鐘起床”。因為今天的遲到,以后他聽到鬧鐘響,就馬上起床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
小孩的教育就像種樹 中國有句古語“三歲定八十”,不無道理。在小孩的培養過程中,越早糾正,小孩將來就越不會出問題。就像種一棵樹,當它還是小樹苗的時候,你發現它歪了,你只要用一點點支架把它扶直,又有一點歪了,再把它扶一扶,久了,它就成長為筆直的大樹。而小時候不管,放任自由,到久了,才發現長得彎彎曲曲,此時才想起糾正,估計也太遲了,要不就是糾正起來也要傷筋動骨的了。
請鼓勵小孩 許多父母說自己的小孩膽小。其實,他的現狀是你造成的。當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同時站在泳池邊躍躍欲試時,小孩回頭看父母,美國母親默許的點點頭,于是,美國小孩撲通一聲跳了下去。而中國母親馬上跳起,沖過去,一把拉住自己小孩,說:“小寶,快下來,太危險了!”,于是……
小孩不是你理想的延續或寄托 雖然你錯過了許多,也許你經歷了文革,你因為貧窮沒有上好學,因為父母的要求放棄了自己喜歡的音樂等等,但是你要記住,孩子是另外一個個體,他不是你所有理想的延續或寄托,所以,要尊重他的選擇,不要把你的理想強加給他!!!
培養小孩的責任心 【案例】小時候,小孩不小心跌倒了,父母一邊把小孩扶起,一邊拍打地板,說“都是你不好,害寶寶摔倒了”。其實,應該幫孩子分析,看看是不是由于他自己跑的太快等原因導致摔跤了,然后提醒他以后注意,并鼓勵讓他自己站起來。 |
|
來自: candychen888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