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com/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它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及政治影響居世界第一。 美國有2.7億人口,僅次于中國和印度。美國領土面積936萬平方公里,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美國幅員遼闊,既有連綿起伏的山脈和一望無際的沙漠,又有豐富的水系和富饒的平原。美國北與加拿大接壤,美加邊界全長8893公里(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州與加拿大的1538公里邊界)。這是世界上最長的國家邊界線。美國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與墨西哥為鄰,美墨邊界線全長3140公里。 美國自1783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初期的13個州,已發展為50個州和一個特區。除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中太平洋的夏威夷遠離美國本土外,其余48個州連成一片。阿拉斯加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而羅德島(Rhode Island)則是面積最小的州。 此外,美國還擁有許多殖民地、海外領地和托管區,例如:波多黎各自由聯邦、維爾京群島、巴拿馬運河區、約翰遜群島、關島、貝克爾群島、鳳凰島等。
一、新大陸的移民 據說,早在3萬年前,美洲大陸已有土著人定居,他們分布在不同地區,組織成為不同的部落集團和國家。哥倫布于1492年發現新大陸后,歐洲人逐漸來到美洲大陸。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在此展開角逐。英國人在東海岸占據統治地位,他們主要定居在新英格蘭和維吉尼亞。在南部,最早的定居者是英國人、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但是法國人、德國人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人也接踵而至。在西南部,西班牙人占據統治地位。 1607年,為了躲避宗教迫害,史密斯船長率領100多名英國朝圣者,橫渡大西洋,抵達弗吉尼亞大西洋沿岸的莽莽原野定居,建立美洲大陸上歐洲白種人的第一個定居點。他們以英國國王名字將此命名為“詹姆斯城”。自此起算,美國發展史不足400年。自此直至1776年,前后約160多年,美國歷史書稱之為“殖民地時期”。 1607年至1733年,英國在北美洲從大西洋沿岸至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建立了13個殖民地,即弗吉尼亞、馬薩諸塞、馬里蘭、羅得島、康涅狄格、北卡羅來納、紐約、新澤西、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賓夕法尼亞、特拉華和佐治亞,總面積32萬平方公里。至美國獨立戰爭前夕,13個殖民地已發展到300多萬人口。
二、獨立之初領土構成 1776年7月4日,13個殖民地代表在費城獨立宮簽署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誕生。13個殖民地即美國建國初期的13個州,成為美國國旗上紅白相間的13條。此時,美國領土北起加拿大邊界,南至佛羅里達半島北界,由大西洋海岸向內陸伸展約600多公里,全部在阿巴拉契山脈以東,僅相當于現領土的1/10。 美國贏得獨立戰爭勝利,于1783年9月23日同英國簽訂《大不列顛和美國最后和平條約》, 又稱《巴黎和約》。根據這一條約:第一,英國承認美國為“自由、自主和獨立的國家”,放棄對13個州的“統治、禮節和領土主權的一切要求”(第1條);第二,北美由英國、西班牙和美國3個國家分占:英國占有加拿大,西班牙擁有密西西比河以西與北緯31度以南大部分地區,其余為美國領土;第三,美國領土東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北到大湖區與圣勞倫斯河,南到北緯31度線,與西班牙殖民地佛羅里達交界(第2條)。 據此,美國領土由原來獨立前的90多萬平方公里擴大到230多萬平方公里,版圖增加近1.5倍,相當于現領土的1/4。此外,這一條約還確認了美國公民在英屬北美紐芬蘭和其他領土海岸外領海的捕魚權。
三、和平擴張 1803年,托馬斯·杰斐遜就任美國總統后,看中密西西比河流域,并且渴望取得太平洋沿岸、東西佛羅里達、古巴和中美洲運河。1月11日,杰斐遜即派出門羅作為特使前往法國交涉。此際,正值法國海地殖民地爆發黑人起義,拿破侖派兵彈壓,但是遭到慘敗。在失去海地后,拿破侖(Napoleon Bonaparte)對于繼續保持1800年10月1日通過《圣阿爾德豐索密約》從西班牙收回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不再感興趣。而美國則充分利用這一形勢,特別是在《亞眠和約》后英法兩國矛盾,向法國提出購買路易斯安那的要求。對此,法國即表示同意。經討價還價,雙方以8000萬法郎的總價格達成協議。 1803年4月30日,法國同美國簽訂《轉讓路易斯安那條約》,美國實際上以1500萬美元,即每英畝3美分的價格,買下整個路易斯安那82.8萬平方英里的土地。 由此,美國奠定了其作為大國的基礎。對此,拿破侖如此說法:“進入這片領土可使美國的地位永遠屹立不搖,而我則為英國創造了一個遲早會挫其鋒芒的海上對手”。 四、借勢推進 借此,美國還將版圖擴展到佛羅里達和德克薩斯。 實際上,早在1795年,美國就同西班牙簽訂了《平克尼條約》,即《對洛倫佐條約》,獲得在下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航行權和在新奧爾良3年“存棧權”,為美國侵占美洲西班牙領地創造了條件。 《轉讓路易斯安那條約》簽訂后,美國利用條約未明確規定路易斯安娜的邊界線,于1804年2月24日通過“摩爾比法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一個行政區,稱“密西西比地區單獨關稅區”,將佛羅里達納入行政范圍。美國并以此為據,向西班牙提出對西佛羅里達的領土要求。美國這一要求為西班牙所拒絕。但是,1810年,美國乘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發生革命之際,在東西佛羅里達策劃美國農場主進行一系列叛亂活動,1811年初,美國派軍隊占領西佛羅里達。 1812年至1814年爆發美英戰爭。戰爭期間,美國戰勝西班牙,侵占亞拉巴馬2/3的土地、東西佛羅里達及其毗鄰地區,并將西佛羅里達并入美國密西西比地區。此外,美國還摧毀印第安人的部落聯盟,逐漸霸占印第安人在密執安湖一帶的土地。 至1819年,美國利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起義風起云涌的形勢,通過向西班牙支付500萬美元,實現了對東、西佛羅里達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占領和兼并合法化,使領土面積達到4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現領土面積一半以上。
五、向北向西擴展 1818年,美英舉行西北邊界談判,就位于落基山脈與太平洋之間的俄勒岡,即北緯42度至54度40分之間(包括現今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的一部分以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一半)的爭議地區歸屬問題,達成一項折衷協議:從伍茲湖到落基山頂端,以北緯49度線為界,位于落基山脈以西的俄勒岡在10年內由英美共管,對兩國公民與臣民自由開放。1827年,美國和英國達成協議,延長對俄勒岡地區的共管。但是,此后雙方爭議不斷。 至19世紀40年代初,美國要求將這塊共管土地全部劃歸美國,但被英國所拒絕。一時,美英雙方劍拔弩張。1846年,由于得克薩斯問題,美國與墨西哥關系緊張,美墨戰爭迫在眉睫。為避免腹背受敵,美國決定與英國妥協。1846年6月15日,美國和英國簽訂《俄勒岡條約》,雙方同意結束對俄勒岡地區的共管,以北緯49度線將俄勒岡一分為二,此線向西一直延長到普杰特灣,再從那里經胡安·德富卡海峽入海,把溫哥華島保留在邊界線的加拿大一側。 此后,雙方對邊界線在胡安·德富卡海峽中的準確位置和走向以及圣胡安島歸屬問題又發生爭議,并于19世紀70年代將這一爭議提交仲裁,才得到了最終解決,將圣胡安島劃歸于美國。 通過上述協議,美國獲得7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將領土范圍擴展至太平洋海岸。 除上述外,1837年12月29日,英國軍隊進入美國境內燒毀支持加拿大起義者的美國“加羅林”號運輸船,造成“加羅林”號事件,引起美加邊境的緊張局勢. 1839年2月,美國緬因州和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的居民由于對1783年《巴黎條約》未解決的緬因-新不倫瑞克邊境約1.2萬平方英里的土地存在著爭議,不斷向爭議地區阿魯斯圖克河流域移民,占領和爭奪土地,因此發生邊境沖突。雙方協商達成一項臨時解決辦法,緬因民團繼續控制它在阿魯斯圖克河流域所占領的土地,新不倫瑞克繼續控制它在上圣約翰河流域建立的居留地和上游各省未被阻斷的交通線。 1842年8月9日,美國和英國在華盛頓簽訂《韋伯斯特-阿什伯頓條約》,將爭議土地中靠近北部的5000平方英里劃歸加拿大,靠近南部的7000平方英里劃歸美國;美英兩國公民與臣民均可在圣約翰河自由航行;以北緯45度線為紐約和佛蒙特州的北部邊界;美國獲得了康涅狄格河源頭附近約200平方英里的土地。此外,條約還劃定了從蘇必利爾湖到伍茲湖之間的邊界線,美國獲得了約6500平方英里的爭議土地。至此,伍茲湖以東的美加邊界全部劃定。
六、向西向南擴張 1821年以前,現美國西南部,自墨西哥灣沿岸得克薩斯州到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亞州的廣大地區是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墨西哥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上述地區即成為墨西哥領土。此后,美國人開始移居得克薩斯。1835年,美國移居墨西哥得克薩斯省的移民發動武裝叛亂,于次年3月驅逐墨西哥軍隊,成立得克薩斯共和國,又稱“孤星國”。1836年5月14日,墨西哥軍隊鎮壓得克薩斯叛亂失敗,被迫簽署承認得克薩斯獨立條約。得克薩斯在獨立后,即要求并入美國,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但是,當時美國南北雙方矛盾尖銳,北方擔心得克薩斯成為美國一個州后,將加強南方在國會內的力量,因此,反對合并得克薩斯。 至1844年,北南雙方經過妥協,決定合并得克薩斯。1844年4月,美國與得克薩斯簽訂合并條約。1845年3月1日,美國批準合并條約,6月23日,得克薩斯國會特別會議批準合并條約。同年12月29日,美國正式將得克薩斯并入美國,使之成為美國第28個州。 墨西哥對美國合并得克薩斯非常憤怒,斷絕了與美國的關系。1846年,美國總統波爾克派軍隊進入兩國邊境有爭議地區。墨方提出強烈抗議。4月24日,墨西哥軍隊與美軍發生小規模沖突,打死3名美國人。這一事件正好給了美國借口。5月13日,美國對墨西哥宣戰,美墨戰爭爆發。美國派出5萬軍隊從陸地和海上侵入墨西哥。7、8月,美國相繼占領墨西哥的一些重要城鎮,并宣布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為美國領土。9月14日,美國攻占墨西哥城。 1848年2月2日,美國和墨西哥簽訂《瓜達盧普·伊達爾戈條約》:墨西哥正式把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割讓給美國,并承認格蘭德河為美國和墨西哥的邊界。美國由此獲取的土地包括現今得克薩斯、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猶他、內華達、加利福尼亞6個州和懷俄明與科羅拉多州的一部分。 1853年12月30日,美國以修建通往加利福尼亞鐵路的需要為由,以1000萬美元從墨西哥手中強行購得亞利桑那南部基拉河以南的約45535平方英里的希拉河流域。 美國利用軍事征服、政治外交和強行購買等手段,先后奪取了墨西哥原國土面積約55%的土地,約230多萬平方公里。 至此,美國基本完成了對其毗連地區的領土擴張和占領。至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從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約占北美大陸一半。美國向這些新的領土不斷移民,新州一一建立,先后加入聯邦。1912年,美國在本土共建立48個州。
七、海外擴張 早在1820年至1822年,美國就在西非建立自己最早的殖民據點--利比里亞。 1861年至1865年,美國爆發內戰。林肯總統領導的北方打敗了南方,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內戰以后,美國加快了向海外擴張的步伐。 19世紀初,世代居住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國人進行了兩次戰爭,最終被火力強大的俄國人所征服。但是,在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后,俄國元氣大傷,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心賣掉這塊土地。1867年3月,俄國派員到美國洽談出售阿拉斯加問題。 1867年3月30日,美國與俄國簽訂《轉讓阿拉斯加條約》,美國以720萬美元從俄國手中購買了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及其周邊的阿留申群島,全部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據估計,阿拉斯加地下埋藏著5.7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現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 1867年10月24日,美國與丹麥簽訂條約,美國以750萬美元購買了丹屬維爾京群島中的圣托馬斯與圣約翰2個島嶼。 1898年,美國發動美西戰爭,打敗了西班牙,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古巴和菲律賓先后于1902年和1946年取得獨立,而波多黎各和關島至今仍在美國統治下。 美國還于1898年將夏威夷變成自己的殖民地。此前,1842年8月,英、法、美三國曾簽署一項聲明,承認夏威夷為一個具有主權的國家。但是,在打敗西班牙后,美國還吞并了這個在太平洋中的獨立島國。 除了上述各島以外,美國于1899年還占領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如東薩摩亞、中途島及威克島等。1903年,美國取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和運河區的特權。1917年,美國以2500萬美元的出讓費,從丹麥手中得到全部維爾京群島。 在上述領土中,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分別于1959年成為美國第49和第50個州。
八、小結 在100多年中,美國只用了8700萬美元的所謂“補償金”,奪取了近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世界大國之一。領土擴張對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也奠定了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之物質基礎。 詹姆士·門羅(James Monroe)為美國第5任總統,他為美國領土擴張政策辯護,就領土與國家強大之間的關系評論說:“領土的范圍,不論大小,均賦予一個國家許多特點。它決定國家的資源、人口、自然環境的優劣。簡言之,便是決定了國力的強與弱。” 基辛格博士認為,在美俄少數幾個與眾不同的共同特征中,有一點便是,兩國都是擴張大國,對兩國而言,國界都是開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