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員工培訓誤區解析來源:餐飲管理 發布時間:2008年10月02日 點擊數: 2329 【字體:小 大】 【收藏】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力資本競爭已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而培訓無疑是企業培養高素質員工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許多餐飲企業已經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開始把培訓作為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些管理者錯誤地認為:培訓是一種成本。作為成本,當然應該盡量降低,能省則省。因此,許多企業經營者寧可在廣告投入等市場運作成本上不惜“一擲萬金”,渴望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卻忽視了有效期較長的“培訓”投資,而在企業培訓方面投入的資金甚少。 殊不知,培訓不是一種成本,而是一種間接投資,只有切實提高員工素質,才能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培訓是對人的投資,對知識的投資,這雖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投資,但也是最有價值的投資,所得的投資回報率也最高。然而,餐飲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培訓明顯滯后,一些餐飲企業負責人對培訓的認識存在誤區。 效益好時放松培訓 有些效益好的企業放松或削弱了培訓。然而,需知今天效益好,并不意味著明天效益也會好。因而在企業經濟效益好時,應當繼續加強培訓,才能保持企業持續發展。員工缺乏培訓,會使員工的勞動生產率降低,從而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下滑。 效益差時無錢培訓 有的企業一旦經濟效益不太好時,就會因資金不足而減少培訓或者不培訓。但究其失敗原因,不重視培訓是其失敗的根本所在。其“因果鏈”往往是:“不培訓--經營不好--更不培訓--經營更不好”。要打破這條“因果鏈”,一定要從重視培訓入手,因為加強員工培訓是改變企業經濟狀況、轉虧為贏的有效手段之一。 高層人員不需要培訓 一些企業,特別是一刀一槍打下天下的民營餐飲企業的最高領導人錯誤地認為:培訓只是針對基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而高層管理人員不需培訓。其理由是:他們很忙,他們經驗豐富,他們本來就是人才。 這種認識顯然是一種錯誤,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最大,因而高層管理人員更需更新知識,改變觀念。很多案例顯示,曾被奉為經營法寶的一些促銷手段,如特價菜品、返利、贈送等,屢遭消費者投訴,甚至受到行政管理部門處罰,就與高層管理人員缺乏自我培訓和不斷提高有直接的關系。 盲目追趕培訓潮流 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喜歡趕潮流,受媒體熱點炒作的影響大,對培訓內容的選擇比較盲目,在一些社會上熱門的培訓項目上投入了很大的資金和人力,如MBA等。從表面上看,企業培訓辦了一期又一期,開展得轟轟烈烈,實則無的放矢,效果并不理想。 投資培訓急功近利 有的管理者希望培訓立竿見影,企圖通過培訓解決企業人力資源的所有問題。近幾年我國餐飲業發展迅速,急需各種人才,但有的企業總覺得“沒有時間慢慢鍛煉自己的骨干人員”,把培訓當做一劑靈丹妙藥,誤以為能藥到病除。恨不得通過兩三天時間的培訓,一覺醒來,就能使員工的素質發生根本變化,立刻為企業創造績效。殊不知培訓作為一個長期的管理過程,只是企業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通過一系列的管理程序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培訓工作流于形式 許多企業培訓工作流于形式,表現在缺乏培訓的整體規劃,對培訓課題的確定不夠細致,系統性、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照搬照套的較多,對原理和內涵講解的較少。因此,許多員工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并沒有得到提高。 擔心員工另謀高就 不少管理者在心理上有一個怪圈:不培訓,人員素質跟不上,影響企業效益;培訓后,員工又不安心本職工作,弄不好跳槽到別的企業;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這無疑是給競爭對手培養了人才。于是,很多企業無奈地選擇了這樣的做法:只培訓眼前必需的內容。 這也成了管理者們不主張培訓的有力“理由”。實際上員工流失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源于培訓。據調查,員工跳槽的最大原因是“公平”問題,還有福利、制度、人際溝通等問題。總之,現在還沒有任何調查表明員工跳槽是由接受培訓所致。而且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企業重視培訓,真誠地與員工交流,并使他們感到被重視,他們就不會離開。 李克 編者語:盡管現在的餐飲市場越來越興旺,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更應看到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走勢。一個企業需要壯大、需要發展,員工素質的提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在我們盡量避免以上培訓過程中的誤區時,更要抓住培訓的目的和本質。從員工的心理素質,服務質量和經營理念著手培養,讓他們真正的了解企業文化,掌握服務技能,才是企業發展的最堅實的基礎。培訓是成本還是投資?是靈丹妙藥還是長期過程?員工跳槽是否源于培訓?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力資本競爭已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而培訓無疑是企業培養高素質員工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許多餐飲企業已經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開始把培訓作為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些管理者錯誤地認為:培訓是一種成本。作為成本,當然應該盡量降低,能省則省。因此,許多企業經營者寧可在廣告投入等市場運作成本上不惜“一擲萬金”,渴望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卻忽視了有效期較長的“培訓”投資,而在企業培訓方面投入的資金甚少。 殊不知,培訓不是一種成本,而是一種間接投資,只有切實提高員工素質,才能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培訓是對人的投資,對知識的投資,這雖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投資,但也是最有價值的投資,所得的投資回報率也最高。然而,餐飲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培訓明顯滯后,一些餐飲企業負責人對培訓的認識存在誤區。 效益好時放松培訓 有些效益好的企業放松或削弱了培訓。然而,需知今天效益好,并不意味著明天效益也會好。因而在企業經濟效益好時,應當繼續加強培訓,才能保持企業持續發展。員工缺乏培訓,會使員工的勞動生產率降低,從而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下滑。 效益差時無錢培訓 有的企業一旦經濟效益不太好時,就會因資金不足而減少培訓或者不培訓。但究其失敗原因,不重視培訓是其失敗的根本所在。其“因果鏈”往往是:“不培訓--經營不好--更不培訓--經營更不好”。要打破這條“因果鏈”,一定要從重視培訓入手,因為加強員工培訓是改變企業經濟狀況、轉虧為贏的有效手段之一。 高層人員不需要培訓 一些企業,特別是一刀一槍打下天下的民營餐飲企業的最高領導人錯誤地認為:培訓只是針對基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而高層管理人員不需培訓。其理由是:他們很忙,他們經驗豐富,他們本來就是人才。 這種認識顯然是一種錯誤,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最大,因而高層管理人員更需更新知識,改變觀念。很多案例顯示,曾被奉為經營法寶的一些促銷手段,如特價菜品、返利、贈送等,屢遭消費者投訴,甚至受到行政管理部門處罰,就與高層管理人員缺乏自我培訓和不斷提高有直接的關系。 盲目追趕培訓潮流 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喜歡趕潮流,受媒體熱點炒作的影響大,對培訓內容的選擇比較盲目,在一些社會上熱門的培訓項目上投入了很大的資金和人力,如MBA等。從表面上看,企業培訓辦了一期又一期,開展得轟轟烈烈,實則無的放矢,效果并不理想。 投資培訓急功近利 有的管理者希望培訓立竿見影,企圖通過培訓解決企業人力資源的所有問題。近幾年我國餐飲業發展迅速,急需各種人才,但有的企業總覺得“沒有時間慢慢鍛煉自己的骨干人員”,把培訓當做一劑靈丹妙藥,誤以為能藥到病除。恨不得通過兩三天時間的培訓,一覺醒來,就能使員工的素質發生根本變化,立刻為企業創造績效。殊不知培訓作為一個長期的管理過程,只是企業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通過一系列的管理程序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培訓工作流于形式 許多企業培訓工作流于形式,表現在缺乏培訓的整體規劃,對培訓課題的確定不夠細致,系統性、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照搬照套的較多,對原理和內涵講解的較少。因此,許多員工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并沒有得到提高。 擔心員工另謀高就 不少管理者在心理上有一個怪圈:不培訓,人員素質跟不上,影響企業效益;培訓后,員工又不安心本職工作,弄不好跳槽到別的企業;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這無疑是給競爭對手培養了人才。于是,很多企業無奈地選擇了這樣的做法:只培訓眼前必需的內容。 這也成了管理者們不主張培訓的有力“理由”。實際上員工流失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源于培訓。據調查,員工跳槽的最大原因是“公平”問題,還有福利、制度、人際溝通等問題??傊F在還沒有任何調查表明員工跳槽是由接受培訓所致。而且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企業重視培訓,真誠地與員工交流,并使他們感到被重視,他們就不會離開。 李克 編者語:盡管現在的餐飲市場越來越興旺,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更應看到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走勢。一個企業需要壯大、需要發展,員工素質的提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在我們盡量避免以上培訓過程中的誤區時,更要抓住培訓的目的和本質。從員工的心理素質,服務質量和經營理念著手培養,讓他們真正的了解企業文化,掌握服務技能,才是企業發展的最堅實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