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新課標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1.淺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然而,凝眸反思,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與浮躁,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卻丟失了寶貴的東西——“有效”;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容;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習新知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那么,如何去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呢? 1、問題要有現實性——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 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發現那些對他們個人來說是真實的挑戰,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2、問題要有思考性——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 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 3、問題要有針對性——緊扣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并形成數學思考的能力。因而,問題的設計必須要有針對性。 4、問題要有挑戰性——讓學生的思維經受來自問題的挑戰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靈活地處理教材,給學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現數學知識,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5、問題要有趣味性—將問題置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 將問題置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使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輕松的發展。 二、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要在課堂有效的時間與空間里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的組織尤其重要。具體做法是: 1、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 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起源于新穎的問題、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營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些相對復雜而靈活的挑戰性問題來學習。 2、靈活采用探究的形式。 探究形式通常有學生個人獨立探究、學生臨時以自愿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體探究等。 3、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 教師的參與是對學生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的熱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和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4、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的互動與交流。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的首先是促進學生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與互動。其次,教師還應鼓勵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之間進行對話,并為這種交往、交流提供條件。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好全班學生的交流,使全體學生在演示與觀察、表達與傾聽、質疑與爭論、反駁與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獲。 5、寬容與欣賞學生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適當的評價,并利用評價來有效地組織探究學習。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想的過程和結果,不但充分地體現教學的民主,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臺,因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 首先,教師要明確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于那些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就不需安排合作學習。只有那些學生單獨不能解決的、并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是為了學生發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至少應注意:①、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②、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小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③、適時引導。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保證合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 四、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 教師應錘煉課堂教學的評價語言,具體做到:(1)準確不能模糊。教學中準確語言能給學生以提醒和糾正,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2)生動還要豐富。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使學生如沐春雨,促進思維發展。(3)嚴謹不失幽默。幽默是現代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手段??梢源蚱普n堂內的枯燥局面,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4)中聽更要中用。《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光對學生說:“你說得真好”、“你說得真棒”之類的評價語,更要從思考的角度去評價學生。(5)獨特不乏創新。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是天真爛漫的學生,評價的語言也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果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