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畫幅和 APS-C 單反主要區(qū)別是感光芯片的尺寸不同。在這里我們要先講一下膠片相機。 膠片相機時代,最主流的單反相機是指膠片尺寸接近 36mmX24mm 的相機,我們通常稱為 135相機。 到了數(shù)碼年代后,感光芯片(CCD或CMOS)代替了膠片作為感光元件,由于感光芯片的生產技術原因,早期無法生產出尺寸接近膠片的感光元件,因此相機廠商開發(fā)出面積小于膠片的感光芯片,尼康為 24mmX16mm,佳能為 22mmX15mm。使用這類感光芯片的相機,我們稱為 APS-C 相機。 但到了近年,由于感光芯片技術的進步,主流的數(shù)碼單反廠商都能夠生成出 36mmX24mm 的感光芯片,這些相機就是全畫幅相機。 除了高價格外,大家會問大尺寸的感光芯片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呢?畫質!感光芯片是決定畫質的最主要因素。手機攝影頭,數(shù)碼DC,APS-C 數(shù)碼單反相機與全畫幅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畫質的主要決定因素就在感光芯片尺寸上。這里要說到選相機的一個誤區(qū):廠商總是在相機的宣傳中強調象素是多少多少,千萬不要太把象素當回事,高象素估然好,但高象素對畫質的影響遠沒大感光芯片來的有用。哪怕是一臺600萬象素的數(shù)碼單反也比一臺一千幾百萬素質的數(shù)碼DC的成像質量要好。 感光芯片除了決定機身的價格,還決定了相機鏡頭的制造成本。舉個形象的例子,我們可以拿一個手電照亮一平米的面積,但如果要照亮一個球場,拿一個手電就不夠了,我們需要一個更大的燈。同樣,為大感光尺寸提供的鏡頭,往往需要更大的玻璃,自然需要更高的成本。因此,APS-C 專用鏡頭只能用于 APS-C 相機,而全幅鏡頭可以用于全幅機身也可以用于 APS-C 機身(大燈照小面積總是可以)。現(xiàn)在主流的鏡頭廠商生產的鏡頭,都有標識是否專用于 APS-C 相機。比如尼康標有 DX,佳能標有 EF-S 的都是APS-C 機身專用的,不能用于全幅相機(當然新一代的全幅相機可以兼容 APS-C 鏡頭,原理就是只使用中間一部分感光芯片,但這樣就失去了全幅的優(yōu)勢)。 說到全幅與APS-C相機的差異,我們有必要仔細說說等效焦距,又稱等效135相機(即全幅相機)的焦距。 全幅相機與APS-C相機,由于感光芯片尺寸不一致,同樣焦距的鏡頭,用在他們身上得到的鏡頭視角是不一致的。而等效焦距表示鏡頭用在 APS-C 上,他的視者相當于全幅機上用多少焦距的鏡頭。 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只焦距為 F1 的鏡頭 L1 ,用在 APS-C 上,得到的鏡頭視角是 θ1;而在全幅上為了得到相同視角,我們要使用另一只焦距為 F2 的鏡頭 L2。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得到 F2/F1 = 全幅芯片邊長/APS-C芯片邊長。而這個 全幅芯片邊長/APS-C芯片邊上,是等效焦距乘值,尼康APS-C單反的這個值是 1.5,佳能是 1.6。 上面講的很抽象,很多讀者可能無法深刻理解。舉個實際的例子,一只 18-35 的變焦鏡頭,用在全幅相機上,這個焦段是一只超廣角鏡頭,但如果用在尼康 APS-C 相機上,等效焦距 X1.5 后,相當于全幅下 28-52mm 視角,這就只相當于是標準變焦了,超廣角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如果我們要買一只 APS-C 下的超廣角鏡頭的話,至少要買 12-24mm 的鏡頭。 了解完等效焦距和視角后,我們便可以開始了解鏡頭的分類了。 |
|
來自: start179 雜記 > 《貓貓好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