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市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認真貫徹全國、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現場會會議精神和有關政策,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一、強化一個主體,落實政府義務教育責任
洛陽市委、市政府確立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首先是政府責任”的指導思想,不斷強化市、縣、鄉三級政府在舉辦義務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做到“四個強化”: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民心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各縣(市、區)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領導機構,指定專人,明確職責,真正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創建的良好工作機制。市、縣兩級政府還把這項工作列入了“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確定為市、縣兩級政府經常性督查工作重點,納入目標考評體系。二是強化工作支持。市、縣兩級政府在編制財政預算時始終做到“三個優先”。優先安排教育經費,確保“三個增長”;優先撥付教師工資,實現了城鄉教師工資同工同酬,并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及時發放,從不拖欠;優先解決教育債務,市、縣兩政府把學校債務納入政府消赤減債整體規劃。其次是在師資上支持,做好農村特崗教師招聘工作,共招聘1000余名教師補充到農村學校任教。再次是在項目上支持,先后啟動了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城鎮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等。三是強化工作督查。建立了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制度,積極履行督政督學職能。特別是近年來,在建立督學制度的基礎上,市、縣兩級政府組織教育督導團,定期對各縣(區)、鄉(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進行量化評估督查,督查結果進行排名,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增強了全市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緊迫感、壓力感和責任感。
二、化解兩個難題,突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瓶頸
在薄弱學校建設上:一是實行市級領導聯系薄弱學校制度。市四大班子領導在市區對口聯系一所薄弱學校,定期到學校調研,發現問題,給予解決。二是采取“撤、留、擴、并、遷”五項策略,撤并布局不合理、辦學條件差、教學質量低的學校200多所。三是采取項目資金傾斜、師資配置資金傾斜的辦法逐步改變農村薄弱學校狀況。兩年來,集中危房改造資金和初中校舍改造資金,全部用于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各縣(市、區)新招聘的教師基本上充實到農村薄弱學校一線任教。四是采取新建、改擴建等措施,加快城鎮薄弱學校建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擇校”和“大班額”現象。五是采取上掛下靠、對口幫扶、定點支援等措施,發揮優質學校對薄弱學校的幫帶作用,用優質學校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經驗帶動薄弱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六是堅持把優質高中的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2009年,全市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的比例均達到45%以上,并向薄弱學校傾斜,淡化了小升初擇校壓力。
在控輟保學上:堅持了依法控輟,強化了責任控輟,開展了愛心控輟。建立完善了義務教育普查、學籍管理、輟學月報制度,給不按時入學或中途輟學的和適齡少年兒童和監護人發放《限期入學、復學通知書》,依法強制入學。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落實“五包”制度,即市干部包縣(市、區)、縣(市、區)干部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校長包校,強化控輟保學責任。不僅如此,還實行動態監控輟學情況 ,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積極落實“陽光工程”、“宏志班”、“春蕾行動”政策,確保了貧困生、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學生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三、突出三個重點,切實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突出中小學教師培訓。近3年,全市共舉辦各類教師培訓班1360個,參培教師5.2萬人。進行了教師師德培訓、崗位全員培訓、新課程師資培訓、學科短缺教師培訓、學歷提高培訓、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培訓中,市、縣兩級政府每年都拿出專項資金給予保障。針對農村學校體、音、美學科師資嚴重缺編問題,想方設法培訓265名體育教師、160名音樂教師、140名美術教師。
二是突出辦學行為規范。早在2004年,就開始了取消重點班工作,并在全市開展“取消重點班,學校怎么辦”的大討論活動。去年以來,多次召開會議,下發文件規范全市中小學辦學行為,在2010年春節前召開的新年年度工作會議和節后召開的全市基礎教育及新學期開學工作會議上,都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為2010年的重點工作,要求各單位務求實效,抓好落實。
三是突出教育教學質量提高。通過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以“名師”創“名校”,以“名校”育“名師”,提高了辦學水平;通過實施“校園工程”,爭創綠色校園、文化校園、衛生校園,學校建設年年上臺階,改善了育人環境;通過開展“教育管理年”、“行風評議年”、“教育質量年”活動,實施“質量工程”,中小學新課改理念得到全面貫徹,學生評價制度得到完善,課程教學改革深入開展,教育質量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