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怎樣調配臺釣餌料
初學配制拉餌的簡便的方法,是先用一款易于掌握、誘魚效果比較廣譜的魚餌進行練習。市場上,像藍鯽2號、瘋釣鯽一類的餌料就屬此類。掌握了這兩款餌料,就基本上能夠應對普通的魚情了。然后,我們就可以再試一試其它一些比較有名的單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配。
怎樣根據魚情,對魚餌進行適當的調配呢?
1、魚情的大致分類。魚的品種和大小不同,垂釣的季節也不相同,反映到“魚情”這一概念中,就是這樣幾個信息:1、對象魚的層次,底層、中層、上層;2、對象魚的大小;3、結合氣溫和垂釣次數的多少判斷對象魚吃食動作的輕重;4、上魚快慢;5、結合魚的品種、水的清瘦,判斷對魚吃食的大致味型:小魚、清水多用腥餌,肥水多用清淡餌,大魚多嗜香和自然本味。
2、了解魚餌的狀態。具體地說,魚餌的狀態就是魚餌的霧化強弱、比重大小、粘散度、顆粒大小、絲狀物多少、附鉤性等幾項。由于各地不同時段、水域和魚情的變化,需要使用不同狀態的餌料和釣法。如果我們能將某種霧化快、比重輕、附鉤極差、誘食性弱的餌料,改變成霧化慢、比重重、附鉤強、誘食性強的搓餌、拉餌,就說明我們調整餌料狀態的基本功過關了。
3、根據魚情對餌料狀態進行適當的調整。
浮釣生口小鯽魚的拉餌通常體積偏小、霧化偏大、比重偏輕,魚猾口后減少霧化;浮釣生口大鯽魚的餌料體積大、顆粒粗、霧化小、比重大、粘度小,魚猾口后餌要變軟、輕、小、虛。
底釣鯽魚的拉餌體積偏大、霧化偏小,以利于鉤子到底后保留適當多的餌料,防止垂釣后期窩子里會沒魚斷口。但在冬季或釣猾魚時如果窩子里有足夠的魚,餌團就需要小、粘、圓整,不把魚群引亂、鉤餌容易被順利吸入。
釣猾鯽搓餌的狀態大致有兩類:一是蓬松綿軟、容易霧化的,我們可以用小鉤搓很大的餌,鉤餌到水底后能化散得只剩鉤子附近的一點點餌料,不論大魚小魚都能保證較高的中魚率,垂釣中不需要補窩也能誘來大量魚群;二類是霧化少而粘,感覺有一定的彈性,吸入后不易吐出去,中鉤率很高,但窩子里容易釣得沒有魚,需要及時補窩。
餌料比重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是指一粒正常大小的餌料掛上鉤子后,對浮漂漂尾產生的拉力的大小,表現為浮漂漂尾的“目”的下移格數。有的釣友認為,同樣重量的餌料,開好后體積大的比重一定就小,這不完全正確,因為這是在空氣中看到的情況。有些餌料能在水中繼續膨脹的甚至于膨脹后沒有重量。如果不是鉤子,它們能夠漂上水面。膨脹程度大的餌料,加水和好后體積比較大,餌團顯得比較柔軟,比較適合釣吃口很輕的猾魚、小魚。
釣遲鈍是對付猾魚的方法之一。遲鈍意味著魚同樣吃食時信號更小,也意味著魚對餌球的作用時間更長,餌粒需要有較好的附鉤能力,或者餌團里的絲狀物多一點,或者稍稍增加一點揉搓,讓餌團經得起中途的截食和逗食。釣靈敏主要用來對付生口魚,餌團霧化可以強一點、體積可以大一點。釣猾口魚,有時也可以釣得相當靈敏,餌團上得更精致,可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不過,有些魚感覺是猾魚,其實是一種信號很小的輕口魚。細線小鉤配軟餌,很小的信號也能顯示出來。
4、根據魚的品種、水域情況進行調整。
腥味或腥香味的餌料,主要用于清瘦水、冷水、小鯽魚,但是小魚少的魚塘,用那種濃腥的餌搓大團,也是非常正常的用餌方向。如果有顆粒,一半顆粒一半濃腥餌,就更理想。香味餌主要用來釣較大的魚,其中自然本味的谷香餌,尤其為大魚所喜愛。在池釣時,將香餌和大約一半以上的原塘顆粒混合使用,常常有很好的誘釣效果。
四十七:開餌基本技巧
1、低溫下開拉餌:低溫時出絲慢,拉絲粉用量可適當加大,也可以用溫水開餌,也可以正常開餌后反復將餌團團緊幾次。實在出絲少,可將餌團打散后加絲:不能加純的拉絲粉,要用絲少的餌(如超誘、拉絲粉、普通鯽魚餌)將純的拉絲粉沖淡一些再添加。
2、配一款立體霧化的搓餌。我們在用顆粒類餌料開餌時,可以將其配成有一定霧化和立體誘魚效果的搓餌。顆粒類的餌料各廠家都有,我們以丸九的餌料為例,談談開餌方法。
量杯取天下無雙1份、三色鯉1份、鯉魚旗1份,先逐漸撒水,慢慢潤濕餌料;手感餌料稍濕的狀態時,撒入丸三1份,可揉0.5份,把餌料攔散。然后試一試,要求餌料能很容易地粘結成團。將鉤時,我們抓一些餌料用五指捏成長的形狀,把鉤子按入餌團中間。然后,在鉤柄處用力掐一下,魚鉤的這個部位便粘在一些了,而餌團的上方和下方卻是松散的,能強烈地霧化。
3、粉餌加水攪拌靜置一段時間以后,不能直接團緊,須重新打散、混合,然后再團緊,以免各部位吸附的水份不均勻。
4、粗顆粒多的餌料比較容易出絲,用的拉絲粉可以少一點,反之則加大比例。
5、拉餌不宜反復揉搓,揉搓過度會使粘性和比重加大,絲加多,成為棉絮一樣的餌塊。
6、第一次配的不好的拉餌可以調整:干了,將餌料打散以后,均勻地灑上適量的水,再攔勻團緊;太稀,加同樣的干品餌,或絲的含量正常的干粉均勻加入拌勻即可(有些餌料,特別是像藍鯽2號一類的小麥胚芽類粗顆粒餌料,餌團內絲多時,還可以將水直接擠出來。可以用手直接擠,也可以用干毛巾擠。
7、一種餌料,兩種拉絲。冬天配拉餌時,可以用較多的拉絲粉。但拉絲粉過多時,過一段時間后拉絲粉就太多,我們在正常的拉餌里取一半適量增加拉絲粉即可。有時我們也可以用一種餌料開出味道一樣的搓餌或拉餌。改變的方法有幾種:可以在開餌料加絲少的超誘一類,可加拉絲粉,也可以在開好餌后進行調整和修改。
8、味道的組合和刺激。什么餌料不能組合,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味道組合后提高釣效,也有些味道組合后會降低釣效。更具體的答案是:清淡的餌料可以和任何味型的餌料混用,濃香和濃香不宜混用,濃香和濃腥的混用要謹慎。垂釣中,大家常掛在嘴邊的另一個詞是“純正”,個人認為,這是因為不同味道的食物在交替過程中的刺激更大。餐桌上需要五味調和,有經驗的釣手在垂釣中經常會將兩種味型的魚餌交替使用。正如我們在吃過水果糖后再吃水果,感覺甜味很不明顯,但是喝很淡的鹽水,也會感覺味道很重。釣魚時,甜味和鮮咸味的魚餌若能交替運用,產生的刺激作用則可能更大。因此,我們在垂釣中,應盡量用味型純正的產品。
9、餌料的替代。我們不可能熟悉每一款餌料,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餌料的主要分類,以便了解餌料的替代性,能靈活地運用不同的餌料去做一款和別人的“好餌料”一樣的替代品。餌料的味型,無非是香、腥、腥香三大類。香味可以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腥味可以分為蝦腥、魚腥、蠶蛹腥、臭腥等;腥香則需要分為以腥為主或以香為主。
四十八:用餌的基本規律和自制餌料
1、根據魚情選擇不同的味型、狀態和釣法
臺釣用餌包含味道、狀態、應用這三方面內容。味道好魚吃鉤積極、浮漂信號真實,狀態差一點也不打緊;狀態好鉤易進嘴,味道稍稍不對也容易中鉤;線組和釣法匹配,可以順利地刺中。一般地,清瘦水、釣小魚或氣溫低多用腥餌,釣大魚、較混的水域或較高溫度多用香餌,自然本味香的糧食類大顆粒餌更受大魚歡迎。例外的情況是在肥水中的用餌:肥水池塘,純腥純濃香的餌有時也用得很好。
2、休閑釣時,應特別注意鰱鳙魚的影響
香、甜、酸、臭、腥都是魚類喜愛的味道,也更為鰱鳙魚所喜愛。休閑釣時,在不允許釣鰱鳙,或者不善于釣鰱鳙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大量使用這幾種味道的餌,剛開始可能釣的很好,隨后誘來了鰱鳙魚,這就釣不成了。因此,我們需要使用沒有霧化的、糧食本味的餌料。如果可以釣這兩種魚,或者在沒有鰱鳙魚的水域,我們可以大膽使用這幾種味型的餌,霧化稍大也無妨。傳統釣針對大魚效果好,是因為控制了小魚和鰱鳙。
3、改改狀態效果好
今年三月上旬和朋友掐魚,感覺張仲玉先生生產的、味道很重的“蒼源鯽”效果很好。事隔一天再掐,第一場用“蒼源鯽”和“丸九黃鯽+α21”(1:1)各一團單獨使用,效果一般。當時沒有準備別的餌料,第二場時就用這兩種餌料各一份混合了重新開了一款。當時坐在中間位置,以僅比右大邊輸一尾的成績獲得2分。過后分析,“丸九黃鯽+α21”降低了“蒼源鯽”濃重的味道,狀態更松軟了,加之掐魚中改用更細的主線、子線和魚鉤,比較適合當時吃食輕微的魚情,這才取得較好成績。
4、自制餌料
自制餌料有新鮮、誘力強的顯著特點,制作得法,也完全可以用于競技釣。自制餌料前,需要對餌料的狀態和垂釣對象有一個全面的考慮。比如是進行一次綜合性的野釣,什么魚都可以釣,使用的誘餌不妨有些霧化;如果只能釣底層大魚,或者只想釣底層大魚,就必須控制餌料的霧化,比如用發酵過的稻谷、麥子、玉米粒打窩,或者用鰱鳙魚不太喜愛的菜籽餅、粗麥麩打窩。垂釣中也須始終貫穿這一思想,不要把鰱鳙魚引到釣位。
所有糧食類作物都可以作為自制餌料的原料:廚房里的大多數調料,麩皮、各種餅類打碎的粉末、顆粒料打碎或泡碎、玉米面、紅薯、土豆、玉米糝等,最多只買點調狀態的餌料:拉絲粉、雪花粉和誘食劑。在使用完全的自制餌料前,我們可以“一半配一半”進行一下過渡。比如:
一半可搓可拉的鯽魚餌,一半泡好的顆粒餌,配好后作搓餌。按顆粒餌體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加拉絲粉,即可作為大團的拉餌。
一半紅薯泥,一半雪花粉,搓餌,秋天搓餌釣鯉、鯽。
一大半雪花粉,一小增顆粒。搓餌釣魚池鰱鳙。
一半5號鯽,一半顆粒,少量調整拉絲后即可作拉餌或搓餌。
四十九:在大型自然水域的臺釣
在普通池塘進行休閑釣,因為和競技池的環境類似,不會感覺有什么難題。完全不同于競技池的自然水城進行臺釣,有下列一些問題需要認真對待。
1、怎樣針對流水或走水
流水中用餌當然不能霧化,用有倒刺的魚鉤理所當然。短身的浮漂較穩定,調低目釣高目,垂釣中稍用力向上游帶著線。這樣即使水線有點弧形,也不缺少靈敏度。
2、釣大魚、針對走水的調漂法
河流多流水,大湖、水庫多兩邊移動的走水。采用下列調漂法,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1)無鉤調全目。取下魚鉤,調浮漂和漂尾交接處。由于釣大魚的雙鉤偏大,我們通學用普通臺釣漂,雙鉤的目數超過漂尾的目數。如果裝上雙鉤,實際調目可能是漂尾慢下沉。這種調漂法所有的目數都可以釣,而且能確保雙子線是直立的,在水庫高低溝坎多的地方較適用。能防止走水走漂,也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氣溫較低、魚吃口輕微時也能正常表現信號。
(2)無鉤調半漂。取下魚鉤,調漂尾的一半,比如13目的漂尾,調7目。通常釣2-6目。這種調漂法,比較適合漂尾較粗的浮漂,在釣2-6目時能保證腦線是直立的,在高低溝坎多的地方較適用。防止走水走漂的能力較高,比上述調漂法遲鈍,在魚吃食動作輕微時,應防止過鈍看不到漂的現象。
(3)無鉤調3目,釣3目。去掉墜調3目,釣3目。這時,墜子是到底還是離底,離底的高度,是不確定的。墜子離底越高越靈敏,離底越低越遲鈍。垂釣時,拋竿,等浮漂快要到達釣目時提著線組向后找底,這個過程,既是逗魚的過程,也是找底的過程,通常會有接口。放下線組,浮漂在2目停住,說明短子線是直的;如果浮漂大于3目,說明墜子到底了,也能釣,通常靈敏度并不低,大體上相當于釣跑鉛。水庫的墜子挨底和平底的池塘不一樣:水庫邊是鋸齒形的陡坎,有時墜子落底了,子線還是直的,魚吃食后給的信號非常好,黑漂較多。
(4)無鉤調平水,釣任意目數。這實際上是競技釣法中的跑鉛釣法。這種釣法要求腦線短、鉤尖極鋒利、水底較平。此法的好處,是浮漂信號大,見口就有魚。但冬釣中,可能會有些信號看不到。
3、自然水域巧打窩
(1)提前打底窩要慎重
如果您出行方便、有機會提前打大窩,釣中大魚的機會一定非常多。正常的垂釣季節,如果是當天去當天回,早上千萬別貿然打大量的窩,一定要先釣一會,找準點后接連拋十幾竿、釣一段時間,把早上的一拔魚釣上后再大量續窩。如果氣溫很低,打窩自然是提前些較好,早上定好點后,用包鉤法把誘餌下下去,數量宜少不宜多。
(2)打浮窩釣鲌魚也要小心
釣鲌類魚主要釣上層。不少人釣鲌魚時,一開始就搓幾團大餌在上層抖散,然后堅持拉餌釣淺水。這樣形成的窩子非常不穩定,也容易引來鰱鳙魚。筆者建議還是搓粘軟的小餌釣深水(離底)為好,容易自然形成底窩,釣到鲌魚類的同時也容易釣到鳊魚、武昌魚、鯽魚。及時釣底還能釣到不少鯉魚。
4、對付小雜魚
不用腥餌(惹小雜魚)、搓粘餌(減少表層霧化)、別拋滿竿(加快鉤餌的下落速度),這是對付深水表層小雜魚的好辦法。具體操作方法,請初學者細細體會。
五十:一句話釣技,釣技小結
釣魚的訣竅是“窩里有魚”。魚餌的味型、狀態和用法,可以維護或調整后期魚窩的魚情。太看重調幾目釣幾目,這是舍本求未的表現。從魚餌和魚窩的角度,整體把握魚情,預測和控制魚情的變化,這才是最重要的技巧。比如同樣一款餌料,是搓?是拉?打竿快?打竿慢?都會直接影響后期的魚情。
鉤、餌、魚要協調,鉤、線、竿也要協調,主要釣具和輔助釣具都要協調。是否協調,以釣的舒適順暢、釣獲率較高為衡量標準。
線和鉤的協調,以線的強度略小于鉤的強度為準。不宜粗子線配細條鉤小鉤,細子線配細條大鉤是對付力量小的大鯽魚的較好配合。
線和竿的協調以線的強度較低為標準,較細的主線需配較軟的魚竿。
選擇適當的鉤線,很多時候比調好漂更重要。
大漂大墜大線魚拖不動,較遲鈍;小漂小墜細線靈敏。
壓水和不壓水,對線組的牽引力量不一樣。利用這一特點,在垂釣過程中通過手法對調、釣的目數進行變化,可以達到快速應變的目的。
硬尾漂調高釣高,軟尾漂正常調釣,二者有一個共同之處,是魚鉤在接近水底時的擺幅較短,能避開燥動的魚在上層搶食的信號。二者的不同之處,是長身軟尾漂阻力大,信號肉、鈍,短身硬尾漂信號強、靈敏度高。
對付輕口魚用軟餌釣靈敏,對付吃口重的魚用大餌釣遲鈍。前者是讓釣組出信號,后者是避免過多的假信號。
對付稀泥水底,魚口生調高目、釣低目,魚口猾用細條小鉤,軟尾漂調低目釣低目。
對付比賽前期的生口大鯽魚,主要靠合適味道、狀態和釣法,底釣、接口均可;對付比賽后期的大鯽,主要看餌料的狀態和釣法,拉松散的大餌釣離底是有效的方法。
對付猾鯽,主要憑餌料的味道、狀態,正確的釣具和釣法。不同的池塘,魚對餌料的味型要求各異;搓餌的狀態基本上以粘軟為佳,拉餌的狀態以柔軟、蓬松、霧化小為好;釣法多種多樣,打浮、打底、打接口、守底均可能有較好效果。
大鯽魚的主要信號是“陰一頂(拱)一下頓”,或者“上頂(拱)-下頓”。小鯽魚信號是“上拱-下陰”。
釣大鯽魚時,如果只有“陰-頂”或“頂”的信號而沒有下頓,極可能是魚本身開口不積極或者是味型不對。前者用細線小鉤釣靈敏對付,后者嘗試修改餌料的味型。
釣小鯽魚時如果出現標準的陰口卻不中魚,多半是因為調釣的目數不對。只有在改變調釣目數而收效不佳時,才考慮改變餌料的狀態和味道。
臺釣餌的優點是根據魚情和釣法,對餌料狀態進行了精確的設定;根據魚的吃口好壞,對味道進行了準確的選擇。
“釣得舒服”,這是徐清華老師的釣魚經。這一訣竅可以用在垂釣過程的很多方面。把復雜魚情和復雜變化程序化、簡單化,在單位時間里實行最有效、最簡單的釣法,這是垂釣技術的至高境界
臺釣的主要特點就是變化。變釣具,變餌料,變釣法,特別要注意三者的配合,一個因素變了,另兩個因素也須要隨之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