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競技臺釣五十講(下)| 談餌說技 - 戶外釣魚論壇 |《鄉土·戶外釣魚》|《路亞時代》|打...

     近視眼鏡 2010-08-26


    二十六:浮釣的方法
            1、釣翻身
            這是浮釣時最早抓取的信號。它是利用浮漂從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會有一個短暫停頓的特點,而設定的釣魚方法。這種釣法的前提,是魚層很高,餌的霧化和膨松度好,鉤子入水就有魚吃鉤。由于是釣水面的最上層,我們可以人為地選擇寬肩浮漂,并調整浮漂到較高的目數,使浮漂直接在漂身和漂尾之間翻身,并在這里停頓較長的時間。在這個較長的時間段里,浮漂能迅速反應出上頂及上頂之后的抖動訊號,有非常高的中魚率。
            現在也有不少釣友用軟尾漂釣翻身、釣浮。這種長身軟尾浮漂的漂肩雖然不寬,但漂肩較陡,浮漂翻身后同樣可以在漂肩處停頓較長的時間。而長漂身軟尾漂本身信號穩定的特點,又使這種漂表現出的假信號較少。
            釣翻身,通常同時采用“螞蟻上樹”釣法來進行配合,延長子線和鉤餌飄落的速度。
            2、打頻率
            狹義的打頻率,是指拋竿后數秒然后迅速提竿,再反復拋竿,通過有規律、快速地用餌,把魚群誘到水面上讓其能迅速攝食鉤餌,再用讀秒的方式看哪個時間中魚率高就在哪個時間里提竿。這是專門針對水面快速釣鯽的方法。
            廣義的打頻率,則包括較多的魚情。底釣時,不論魚上的多慢,我們也可以通過較高頻率的拋竿,來投放大量的餌料到水底,把魚群誘到窩子里后再聚而釣之;釣鰱鳙時,我們通過打頻率來形成霧化的餌區,魚到位后再適當減慢拋竿頻率,這時的打頻率又是一種誘魚聚魚的手段;前面講的釣翻身,其實也是一種打頻率方法,和狹義的打頻率不同的是,釣翻身需要看漂,狹義的打頻率不需要看漂。
             3、釣行程
            浮漂翻身后沒有魚訊,然后浮漂會轉向下行,漂尾緩緩入水。主抓浮漂下行過程中的信號,就稱為釣行程。魚上鉤很快時,一般調低目甚至慢下沉(平時或負的目數),主抓快速下沉;魚稍微變猾,則需要調較高的目數,釣慢速的下沉信號。浮漂在下沉中的加速、停頓、搖動等異樣信號都有可能是有效魚訊。這種釣法利用的是漂尾下行的距離,要求鉤餌迅速到位,子線略短。
             4、釣定層
            競技池塘的魚經過一段時間的垂釣后,浮釣的假信號會增多。如果釣翻身、打頻率、釣行程以后仍無魚吃食,我們就需要等鉤餌到位后稍等一段時間——等口,這是被動的釣定層。主動的釣定層,則是選用軟尾(短尾)的浮漂和較短的子線,讓浮漂翻身后鉤餌能迅速到位,釣固定的水層。釣定層有穩定魚層、不亂魚的優點,強調鉤餌迅速到達預定的層次。然而,在釣定層仍然無魚咬鉤時,我們也需要“螞蟻上樹”,延長子線后找魚層——這已經不是釣定層,而是“螞蟻上樹”釣法了。

    二十七:從快浮到猾浮
            高密度的專業競技對象魚(鯽魚)池塘,在經過了一個快速浮釣的高峰期以后,就變成了快猾魚。經常有人釣的高密度度小鯽魚塘(快魚塘),在比賽的第一場,最多第二場以后,也容易變成猾浮的魚情。經過一段時間的猾浮之后,又會演變成底浮和底釣魚情。
           快速浮釣,讀秒提竿或見信號就打,稍有經驗的釣友,會等一兩口以后抓雙尾,提高提竿的成功率和雙尾率。然而到了猾浮的階段,就需要采用特殊的釣魚方法。
             1、螞蟻上樹
            “螞蟻上樹”,是將鉛墜向主線上方推動的形象說法。在這里,鉛墜成了螞蟻,主線成了大樹。有人說此釣法來源于浮漂磯釣,也有說是專門針對水面的猾鯽而專門創立。不管其來源如何,它的功用,就是造成減緩鉤餌向下擺的速度,讓上層的魚能夠追得上、吃得住。出于讓魚吃得住的考慮,我們在用餌時也要配合這一特點:釣餌的重量要輕、醒目,魚容易發現;餌團有一定的粘度,鉤餌擺到下面時也有適量大小的餌團。
            現在,螞蟻上樹主要用于兩種魚情:一是擴大中魚的范圍,用來釣取水體中上部的各個泳層;二是用來浮釣很淺的淺水。實際應用中,在釣取水體表面的猾魚時,釣手往往采取讀秒計時的辦法提竿,從鉤餌一入水就開始數數,慢慢找到魚吃口最多的秒數,形成了提竿中魚最高的時間。一旦找到這個時間,就會連連中魚。
            2、牽提釣,抓第一口
           釣那種稍有點猾的魚情,見信號提竿總是空竿,在浮漂信號剛出現一點時就立即提竿,抓第一個信號,往往比較見效。浮釣時,不論是拉餌還是搓餌,拋竿后風線不要壓水,輕輕向上帶著風線,控制著浮漂,讓其以慢于自然下沉的速度慢慢下落,或者不讓其下沉到可以下沉的目數。這時,浮漂出現的第一個信號,不論這個信號多么小都要提竿,有很多時候這個信號有非常高的成功率。這種釣法,從水面到水底都可以運用。
             3、鉤餌線巧配合,提高進嘴能力
            如果提著竿抓第一口也沒有成功率,這魚就更加猾了。改善我們的線組,選用細條鉤和比別人更細的釣線,這是針對猾魚的釣法,可能會有比別人更高的中魚率。但是,這種應該方法是不夠的。2008年10月1日,在首屆“龍王恨·九頭鳥杯”首場釣猾鯽尾數的比賽上,經過了剛開始的20多分鐘的生口魚訊以后魚變猾了。我及時改變子線,由剛開始的標準0.2號子線改為0.15號子線,中魚率大大提高。在全場釣友及時改為釣底中魚率較高的情況下,我不為所動(其實也是一種性格的偏執)堅持用細線打浮,取得較好成績。第二場釣同一個池塘時,因為對自己的線組非常了解,想通過改小線組達到較高的中魚率,在全場大多數釣友都開始釣底的情況下,我把子線改成了0.1號的標準線,鉤子也改小了一號,剛開始還確有成效,可最終辦法用盡,還是以失利告終。由此我痛苦地認識到,改善線組的作用還是有限的,猾魚釣到一定程度以后,還是要出奇制勝,避開猾魚找生口魚。
             4、避開猾魚找生口
            如果窩子里的魚足夠多,避開猾魚找生口是較好的釣法。找生口魚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找不同的落點,拋竿時避開猾魚多的釣點;二是找不同的水層,找信號最真實的魚層;三是直接釣底,輔以遲鈍的釣法,專釣底層吃食生猛的生口魚。前面提到的“首屆龍王恨·九頭鳥杯”上,釣的較好的釣友在釣到最后一場時,采用的釣法就是釣近、釣底抓死口,俗稱“扎蛤蟆”,調1目釣5目……

    二十八:從底釣到浮釣
             同樣是2008年10月1日的“首屆龍王恨·九頭鳥杯”上,4號混養塘一開始的魚情是全場運動員無一例外地全部釣底、釣鯽魚。我在經歷了第三場的嚴重失利之后,成績一落千丈,最后一場只求釣的開心、釣的明白。然而開局不利,左右釣友都連連上魚,我在脫鉤一尾以后再也無魚吻鉤。“餌料味型還是沒有找對”,在經過了近20分鐘不上魚的折磨以后,我只求能上一尾魚,避免光頭降臨。早就觀察到右邊一位黃姓釣友在打浮。出于對餌料味型的擔心,我擔心打浮也沒有效果。
            我還是開始打浮了。連接拋了幾竿以后,牽著線組釣,浮漂立馬出現了久違的下頓,提竿即中。后來便能夠連續上魚了,還釣了一次雙尾,這一場成績不太壞。這也正應了前一場總結的:“避開猾魚找生口”。既然底層的魚猾魚少,自己的餌料味道又不對路,為什么不在半水里找一找呢?競技釣賽中,大家都釣底時我們貿然離底釣會有風險,但也會有異乎尋常的收獲;休閑釣時有的是時間,在“無魚”的魚情下,卻可以理所當然地釣釣半水。
            2006年“五一”期間,龍行天下一行在河南信陽金牛山莊附近小池塘釣魚。當時大家久釣無魚,龍王恨釣魚俱樂部黑冰率先打浮連連得手。后來,大家都開始浮釣,都釣到了魚。
            水里的魚不會平白無故地消失,不在近水就在遠水,不在底層就在中上層,這是釣底無魚就打浮的基本認識。過去流行數千年的釣魚諺語中,有“釣翁釣翁,不釣南風”、“西南風、釣兩頭”,等等說法,把某種天氣下魚群離底無法垂釣的情況判定為無魚,在現代手竿競技釣術面前已經失去了準確性。或許,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諺語對魚情作些判斷,在“無魚”時釣水體中層,會有異乎尋常的效果。本講議第六節中講到的傳統“包食浮釣法”,就是釣友們認識到天氣變化魚群離底索食的特點而采用的針對性釣法,這是對傳統釣法的改進與發展。
            競技釣或休閑釣魚中,都有可能遇到先釣底后改為釣浮的魚情。提前考慮到這一點,事先選用中長身、長硬尾的“萬能漂”,會為后期的應變帶來便利。
            正常底釣無魚時改為浮釣,鉤餌的落點只要略微比底釣的釣點遠一點點就行了,切勿完全脫離底窩,以取得承上啟下的效果。既能利用釣底時打下的誘餌,即使浮釣沒有效,及時回頭也不會冷落了原先底釣的窩子。

    二十九:持續補窩是正道
             在談論打窩誘魚問題之前,讓我們好好想一想這樣兩個問題:
            1、如果打了很大的窩子,水底必然有很多誘餌。這時候,魚憑什么會在那么多誘餌中吃你鉤子上的小小的釣餌?
             2、不撒誘餌或誘餌下的很少,僅憑正常釣魚時散落的小小釣餌,能不能滿足大魚到來之前小雜魚的肚腹?即使沒有很多小雜魚,大魚會不會屈尊到我們的窩子里吃殘羮剩飯?
             上述兩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即打窩和補窩的問題。多年的垂釣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競技釣還是休閑釣,一個最關鍵訣竅,就是做好窩子,要在每次釣魚的開始階段就為后期持續高的中魚率打下基礎。
            在池塘進行臺釣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自己對魚情的判斷,適時補窩或直接釣之;在自然水域中臺釣,我們很有必要拋投或捏大團餌快速拋竿打窩,以后每過一段時間就補一下窩子。這樣做的效果,是下水的誘餌“源源不斷”,窩子里的誘餌“綿綿不絕”。那么,怎樣打窩才能做到“源源不斷、綿綿不絕”呢?我認為只有4個關鍵、12個字:目標明、落點準、數量巧、入水輕。
            目標明、是我們的垂釣對象魚和環境是是清楚的,要根據垂釣的目標魚選擇餌料。比如釣葷食性的魚,要用動物蛋白含量高的餌料釣;釣底層魚要用比重大、霧化不強的餌料釣;釣鰱鳙這種上層魚,要用有一定霧化性、比重又輕的餌料釣。
            落點準、是誘餌的落點和釣餌的落點要盡量精確,持續、準確地把大魚“指引”到你的鉤子旁邊。不僅要在水面落點準確,更要保證鉤餌沉到水底時也在適當的位置。釣鯽魚時,鉤餌的落點最好控制在方圓1尺以內,釣混養或水庫時最好控制在2尺以內。
            數量巧、既不是多、也不是少,而是要保證水底的窩點有一定數量的餌料。氣溫正常、魚的密度大,魚的食量大一些,誘餌的量要比較多;氣溫低時魚的食量小,需要減少誘餌用量,側重于靠較重的氣味誘魚。
            入水輕、是鉤餌入水時對水的沖擊力一定要盡量減小。這是個熟練過程,是釣魚人的基本功的具體表現。在魚很猾的地方,鉤餌重重的入水會驚魚。
            和上述打窩原則相反,最忌諱的打窩現象有以下表現:
            1、第一次下大量窩食,餌被小魚或先到了的大魚吃完后就沒有了。
             2、剛開始釣時不打入誘餌,一直拉餌或搓小餌,拋竿頻率低、等口的結果是窩子里大多數時間里都沒有了誘餌。
            3、東一下、西一下地拋竿,誘餌遍地開花,魚兒進窩后到處亂竄,就是不會吃鉤上的釣餌。
            4、本來窩里就有魚,還要打入很多誘餌。過去我寫過一篇《春釣不撒窩》的短文,就是講的這種情況。春釣時,在魚群活動的釣場,可以先釣一陣子再看情況。釣魚比賽中,特別是在釣后幾場魚時,窩子里多多少少都有些魚,我們可以先用小餌找好底后直接釣之,說不定還在別人撒窩時,你就上了好幾條魚。然后你再打窩,后來居上。

    三十:打窩的方法和規律
             打窩的方法,不外乎“拋”、“包”、“吊”三字。“拋”是用手直接扔,有時不想麻煩,我也用手拋窩,不過我是一團餌料分好幾團拋,每份只有鴿子蛋大小。一是防止拋偏,二是防止餌團入水聲音太大。“包”,是直接在鉤上包上誘餌,輕輕拋鉤餌入水,餌料到水底后再抖掉。“吊”,是用器械打窩的辦法,裝餌的小器械掛在鉤子上,慢慢吊到釣點,提翻器械、誘餌入水。這種東西太重,除了長竿短線釣法和打米窩,別的釣法我從來不用這個打窩。
            打窩時,還須遵循以下規律。
             1、選魚愛吃、愛聞的誘餌打窩
           誘餌是用來誘魚的。如果不知道魚愛吃什么,不想想都是什么魚在吃誘餌,對魚的密度和攝食量沒有一個大致的判斷,這樣撒窩是盲目、事倍功半的。
             2、顆粒粗誘魚慢,但留魚久;顆粒小誘魚快但留魚慢
            商品餌中,糧食類成份往往會加工成粗顆粒,這些顆粒在水中化得很快,誘魚速度并不慢。臺釣時,持續的拋竿有穩定的誘魚效果,我們在垂釣中并不要求最初打窩時留下的誘餌有多么長的留魚時間。休閑釣中,使用整粒的糧食類誘餌雖然留魚時間很持久時,但誘魚速度很慢,讓人無法忍受,所以需要提前泡一泡,使之產生帶有強烈自然酒味的成份。像小米這種顆粒很細的顆粒,可以直接摻進臺釣搓餌或拉餌里。
            3、對相當一部分淡水魚來說,誘餌的味道越淡誘的魚越大,味道越濃誘魚越小、越容易招惹鰱鳙。
            魚是貪吃的,據說它對味道的感覺非常靈敏,比狗還要高若干倍。我們不關心這些具體的數值,但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味道自然的糧食類是大魚的至愛。因此,我們在配制誘餌時,一定要把握使用的量。正如我們過去吃糖精時,低濃度是甜的,高濃度是令人十分不快的苦味。自然水域的水非常多,過大的味道能誘來遠方的魚,又有可能拒魚于釣點和窩子之外。
             4、誘魚速度,和物質的溶解度有直接關系
             像酒精之類的水溶性誘食魚物質,它們在水中的擴散性(穿透力)非常強,誘魚很快。而一些溶解度低的油性物質,比如油性香料、羊油,因其在水中的溶解的速度很慢,因而誘魚也慢,但“留魚持久”也是其可取的優勢。
             5、還是要選好窩子
            雖然說魚是勢利的,有奶便是娘、有吃的就會去,但也不是顧吃不顧打的動物。在生存的禁區,再多的窩食也無法調動它。
             6、根據魚的采食量打窩
            魚的采食量是隨氣溫變化很大,氣溫適度時食量大,氣溫過高過低時食量小。氣溫太低時要用味道重而量少的誘餌,氣溫正常時,特別是小雜魚很多的水域,要加大誘餌的量。有些誘餌還可以改變魚的采食量,比如喂魚飼料中常用的大蒜素、中藥材中的芳香開胃藥物,常用于誘餌中以提高魚的攝食量和攝食強度。
           7、根據釣場環境打窩
           魚情不同,同樣的餌料誘來的魚不同。比如在自然水域用味道很大的酒米誘魚,大鯉魚、大草魚進窩的可能性就不大,最先被誘到窩子里的必然是小雜魚,其次是鯽魚,最后才可能是鯉、草一類的較大的魚。但是如果水域里有不少黑魚(烏鱧)、大翹嘴鲌等,最先被誘到窩里的還是小雜魚,第二進窩的卻是黑魚(烏鱧)、大翹嘴鲌等專食小魚的淡水兇猛性魚。
           撒窩時還要考慮氣溫、魚的密度、魚的種類,根據這些選擇誘餌的數量和濃度。比如小雜魚的地方釣大魚,要多打窩;氣溫很低時要打重味窩,用量要少。
             8、利用魚的聽覺器官打窩
             魚能敏感地感覺到聲音,利用這一特性,我們的臺釣愛好者們往往會采用連接拋竿的方法,在大量、持續投下貨真價實的誘餌時,也同時使魚形成了一種“有聲音就有食物”的聯想或條件反射。相反,我們用重磅炸彈一樣的聲音投食,也有可能把魚兒嚇走。
             9、根據不同種類魚的食物特點打窩
            冬釣要用腥餌,鯉魚愛玉米,鯽魚愛吃蠶豆的味道,這些是味道上的。在狀態上的區別也不容忽視:比如傳統釣手不善于釣鰱鳙,有些地方不讓釣鰱鳙,如果用粉狀的餌料打窩,就極有可能把它們誘到釣點,別的魚進窩的可能性就要降低了。平時誘魚的糧食類都是粉狀成份,為了不誘鰱鳙,我們在用粉狀餌打窩時可以把它和得緊密一些,以減少它們在水體中上層的霧化。


    三十一:臺釣手竿的選擇

            購買魚竿前,首先要明確這支魚竿的用途,根據用途確定魚竿的長度和調性,然后按以下步驟進行挑選。
            首先是看外觀質量。漆工好壞、壁厚均勻性、各節之間搭接的長度、竿節兩端接頭處打磨痕跡的圓整度,這些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也是挑選魚竿的重要質量指標。我們不可能相信,一個涂裝粗糙、各節之間的搭接時多時少的魚竿能有多么優秀的性能。比較理想的魚竿,各節之間的接縫長度應該是均勻變化、等差排列的。從竿梢到底把,各個搭節處的長度像下面的數值比較理想:
    3.6米:4cm、5cm、6cm
    4.5米:4cm、5cm、6cm、7cm
    5.4米:4cm、5cm、6cm、7cm、8cm
            魚竿的粗細和負荷力量不一樣,接口長度可能會略有變化,但從竿梢到底把接口長度均勻增加的規律,卻是簡單有效的質量判定方法。
            第二、看重量。制造魚竿的碳布有很多檔次,高強度(噸位)的碳布制作的魚竿重量輕、腰力足、受力后的曲線優美,竿壁同樣厚度的前提下承受的拉力較大、竿體較硬(彎曲小),但受力過大后容易折斷。竿壁厚的魚竿強度高、較重,價格較低,使用中可能感覺不舒適,用于休閑釣大魚比較理想。較好的好魚竿,應該視用途的不同,對重量、強度、曲線和使用舒適度進行完美的設定,單一憑重量判斷魚竿檔次不切實際。
            第三、看魚竿受力后的曲線。如果魚竿受力后某一局部有彎曲弧度不勻現象,這支魚竿在受到大的拉力后,彎曲大的地方特別容易折斷。釣魚人把魚竿的硬度和起吊特性叫做“腰力”。魚竿在吊起重物時靠近竿梢的前兩節彎曲弧度比較小,整體的彎曲度勻稱、不在任何部位形成彎曲弧度大的死彎,借著這個“腰力”的支撐能把大魚比較輕松地頂起來。察看魚竿腰力的方法是抓住竿尖用力向下拉,一人持竿另一人拉竿尖,看竿尖受力后的彎曲弧度。
             第四、看魚竿的搖動部位的緊密度。抽出的振出式魚竿在收回時,如果有空氣阻力的現象,說明竿節的結合緊密。也可以持竿上下抖動,看竿身波動的曲線和手感的均勻性、有無異響。
            第五、臺釣多選用長節碳素竿。這是因為長節碳素竿重量輕、接縫少,和玻璃鋼和短節的手竿比強度更高、重量更輕,比較適合競技比賽“更快、更強、更好”的要求。
           第六、臺釣多用3.6、4.5和5.4米的偏短魚竿,其實也可以選用較長的魚竿。這是因為臺釣的特點是邊釣邊誘,不注重事先打窩。其實6.3以上的長竿也是可以進行臺釣的,只是不可能較快地拋竿,不可能及時補充大量的餌料,使用長竿進行臺釣時,所用的餌團一般較大,以便補充窩里的誘餌料;大多用來針對較大的、上魚頻率不是很快的魚,也可以使用傳統釣法中的包食底釣法。
            第七、手竿強度有限,在水庫等可能釣到大魚的場合,可以考慮使用磯釣竿或放失手繩,這便大大增加了臺釣手竿使用的范圍。


    三十二:魚竿的調性

            臺釣竿有軟、硬調之分。大多數釣友的魚竿數量有限,喜愛選用有一定通用性的“中硬調”魚竿,“一根魚竿打天下”。競技釣講究的是“更好”、“更強”,選竿時會對魚竿的調性作較多的考慮。
            魚竿的調性,目前業界尚沒有一個標準的解釋。我們姑且把魚調的調性解釋為“魚竿竿體在受力狀態下發生彎曲形變的難易程度”。簡單地解釋為“魚竿的軟硬程度”,則是絕大多數釣友都認可的,但具體的標準和判定,仍然缺少標準。筆者對于魚竿的調性有以下幾個觀點:
            1、硬調竿的最大抗拉強度不一定比軟竿的大,軟調竿的強度不一定比硬調竿小。比如用很細的硬調竿釣大鯽魚時,直接把魚飛上岸沒有問題,但碰上它無法承受的大鯉魚時,卻會險象環生;又如很粗的軟調長手竿,釣大鯽時會彎得很厲害,釣大鯉魚時雖然也會彎得很厲害,卻足以對付大魚。
            2、魚竿的調性只和魚竿本身的最大抗拉力有關系。比如粗的軟竿有很大的抗拉力,但它很容易彎曲,本質上還是軟調竿;細的硬調竿,其最大抗拉力比粗竿小得多,相對于它自身的力量來說,仍是硬調。
            根據上述兩點內容,我們可以給“調性”一詞下這么一個定義:竿尖在受到垂直于竿體方向受時,當這個力量達到其最大承受力量的10%拉力時,魚竿彎曲弧度的中心點在魚竿全長10等分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了魚竿的調性。這一點把魚竿分成的前面等分數和后面等分數的比例,就是魚竿的調性。比如,一支魚竿的最大抗拉力是2千克。我們水平持竿,吊掛200克的重物,魚竿彎曲弧度中間那一點的前面是兩等分,后面是八等分,那么這支魚竿就是2·8調。
            根據上述分析個人認為,軟調竿的優點是韌性好、容易彎曲,遇到大魚后能及時弓住魚竿,可以有效地保護釣線,有利于在開闊的釣點遛大魚;硬調竿起魚快、控魚有力,適合在競技釣中的快速垂釣和快速遛魚,也適合在水草、水面有雜物的水域使用,使魚快速出水,但韌性略低容易斷竿也是其不足之處。
             由于我國釣具工業起步較晚,釣具的生產水平和標準化程度還很低。我們現在隨便走到哪一家漁具店,很難看到哪根竿子上寫有“軟調”字樣。這樣給人的錯覺,是“硬調竿比軟調竿好”。事實上,一般釣鯽的釣竿都偏軟,“鯉竿”、“戰斗竿”雖然抗拉力量比鯽竿大,其實也是比較軟的。真正的硬竿是南方釣羅非魚的“羅非竿”,常用“H”表示魚竿的硬度。從“1H”到“9H”硬度逐漸加大,最硬的竿跟一根沒有彈性的木棒一樣,根本無法用“調性”來形容。
            和調性有密切關系的,是魚竿的彈性。彈性是物體受外力作用變形、除去作用力時能夠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要想讓物體發生形變,就需要對其作功。這個功是釣魚人和魚的共同作用的結果。毫無疑問,對魚竿作的“功”的大小同力的大小、魚竿變形的幅度有關。軟調竿盡管剛開始受力小,但隨后產生的形變幅度大,所以產生的功并不小——這個功在讓釣魚人感到很累的同時,也在消耗著魚體內的能量,這也正是軟調竿比較容易遛大魚的原因。

    三十三:竿線配合好遛魚
             魚竿有彈性,釣線也有彈性,二者是什么關系呢?
            無論是從理論計算還是從實際效果看,釣線的彈性都是有限的,相對于魚竿的彈性來說微不足道。所以竿線配合的關鍵,并不是讓釣線發揮彈性,而是通用釣手對魚竿角度的把握和力量的運用,充分發揮魚竿的彈性,及時卸掉大魚的沖擊力,讓釣線受到的拉力總是在其可承受范圍內。竿線合理配合,釣手積極操作,反復消費魚的體力,這是手竿遛魚和竿線配合的基本原理。
            魚竿的受力角度不同,抗拉強度相差很大。正常的竿線配置,應是釣線的強力低于魚竿在正常位置時的強力。竿在受到向外的直向拉力時能承受的力量最大,但魚竿在這個角度沒有了彈性,也就意味著釣線失去了魚竿的保護,會立馬斷線;魚竿在對折(回頭)方向受力時抗拉強度最小,釣線稍粗、竿的質量稍次,魚竿很受力容易折斷,所以有釣友得出“釣得不能回頭彎”的結論。釣魚比賽比的是速度,休閑釣有時也講速度,直接提竿(飛魚)上岸是家常便飯。飛魚時魚竿回頭彎而不斷,是因為釣手了解竿的性能并“稱”出了魚的重量,早已心中有數。
            竿、線和魚鉤是一個協調的受力整體,只有合理配合才能發揮最佳的控魚效果。為保護魚竿,每支竿所能配用的最大線號是一定的;為保護釣線,每只竿所能使用的最細的釣線也是一定的。選配線組,首先要考慮的是根據魚情用竿,然后是根據魚情和魚竿選擇釣線。
            根據不同場合的魚情,竿線的選配可能有多種樣式,大體上可以歸為以下幾大類:
            通用型:休閑釣手通常只有較少的“通用型”魚竿,根據不同釣場的魚的大小配用偏粗的釣線。很多休閑釣手常將釣線綁在竿上,不論釣什么魚都是用一樣的釣線。使用“通用型”魚竿不是錯,錯的是不根據魚情使用不同的釣線。
            快攻型:魚雖不大但上的速度快,魚竿應配置硬調的,主線和子線都配較粗的。對象魚是大鯽魚,就使用硬調的鯽竿,主線最大用到1.2號左右;對象魚是大鯉魚、草魚,就使用硬調的鯉竿,主線通常在3號左右。
             慢釣大魚:休閑釣大魚,如果上魚頻率慢,無論是大魚還是小魚,都可以用軟調竿,但釣線卻不能用得太細;競技釣大魚時為便于控魚,需要用較硬的魚竿和較粗的釣線,以便把魚控制在較小的水域。如果魚實在太猾、對粗線很警覺,釣線就只能比正常的小一個號。
            慢釣輕口魚:釣輕口魚須用細的主、子線和軟調的魚竿,硬竿對整根釣線的沖擊力大,號數較小的子線更容易斷。

    三十四:提竿、遛魚與抄魚
            1、提竿
             手竿釣魚,提竿用力大小的基本標準是萬一不中魚時子線不要出水;即使子線出水,也不要快速出水,防止子線向上彈起搭在主線及連接器上,或者撞上竿體打壞浮漂。提竿后感覺能夠直接飛上岸的魚,要在稱魚后均勻加力,沉穩地順勢向上、向后提竿。勻速加力提竿可以防止線組受到過大的力量,還可以保護窩子里的魚不被驚散、防止子線纏繞。提竿用力的要領是“沉穩”而大膽,別在意過去所說的“魚竿不能回頭彎”。魚竿回頭彎的狀態固然承受力差,但是能飛出水的魚,其重量相對于竿的最大承受力來說是很小的。
            釣大魚提竿,需要在“稱魚”的一個短暫的時間里,迅速把魚竿弓成一個合適的角度,并爭取在魚反應過來的第一時間里把魚拉近一點,為隨后的遛魚打下基礎。如果感覺魚的力量大得幾乎無法應對,又需要隨時保持魚竿和釣線之間保持一個適當的夾角,造成不要被魚把竿拉直。釣竿在接近0度的夾角時強力最小,在90度夾角時最能發揮魚竿彈性,在接近180度時被稱作“拔河”,這時魚竿幾乎不能發揮出彈性,最容易斷線跑魚。
             2、遛魚路線
            手竿釣魚的遛魚路線很重要。陜西垂釣高手黑冰曾經對我講過他的一次比賽釣混養經歷。那一場,一般釣的好的釣手一般只釣到5、6尾草魚,而他那一場釣了27尾3、4斤的草魚。他介紹說:他自己釣上草魚后也不遛魚,邊揚竿邊往后退,把魚拉到岸邊后直接下抄網。等把魚抄到了網子中以后,魚好像才想起來要掙扎幾下,可此時為時已晚,已經被裝入魚護。僅憑這一點,他不僅節省了大量的遛魚時間,而且窩子里的魚沒有像別人那樣受到遛魚過程的驚嚇,他的鉤子一下水就會很快有魚咬鉤。和別的釣手釣一條魚后要等好長時間才能有新魚聚窩相比,又節約了不少時間。
             2004年,筆者參加一個地區性釣賽,第一場魚情幾乎瘋狂,90分鐘用超硬調的羅非竿釣了76尾半斤以上到一斤多的大鯽。當時感覺體力消耗得無法支撐,賽后估計,如果力量更大一些,釣具更精良一些,應該可以多釣30尾以上。后來分析,當時除體力不足外,我的遛魚路線也有問題。近500克的大鯽魚,我都是把它呈直線拉回來的——表面上看,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是魚走直線所發揮出來的力量非常大,人的體力消耗也很大。如果當時懂得走斜線,把大鯽魚拉一個大弧度后再從左邊接近處抄網處出水,體力一定會節省很多,也能減少一些跑魚的失誤。
             3、正確抄魚
             正如足球比賽的臨門一腳,抄魚看似已經勝利在望,失誤后卻會讓人頓足捶胸。
           抄魚時如果抄網足夠大、長,即使魚還非常有力,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抄入;在抄網不夠大的情況下,一定要把魚遛得不會動了再抄。千萬不可追著魚下抄網,強行抄魚,魚跳出抄網后更容易脫鉤或斷線,別的鉤子掛著抄網后肯定會斷線跑魚。在前面兩點有保證的前提下,抄魚的方向沒有一定之規,哪里好抄抄哪里,但一般還是從魚的前下方下抄網,從頭往后抄。

    三十五:手竿遛魚:以強逞強,以弱示弱
            手竿搏大魚一直是個難點,近年出現了好幾種手竿搏大魚的理論。個人認為,手竿遛大魚的方法既不是橫“8”字,也不是平“一”字,而是“保持竿線的夾角,最充分地利用魚竿和釣線的彈性”。
           以上述原則為基礎,為達到遛魚最快、效率最高的效果,我們在實際操作中要“以強逞強,以弱示弱”:線組配置和魚的力量相比顯得強勢時,可以直接飛魚或用強力直接把魚拉到岸邊抄上岸;線組配置弱勢,就不要激怒大魚,要用巧勁慢慢遛,把魚折騰得沒有力量后再拖到岸邊抄入。
             什么樣的配置算是強勢,什么樣的配置算是弱勢?
            直接飛魚上岸,釣線拉力相當于魚體重量的1.5倍以上,算是比較強勢的配置。例如比較好的0.25號子線直線強力是0.7千克多一點點,綁鉤后的實際拉力值應在0.55千克以上。考慮到魚的掙扎和抖動和水對釣線的浸蝕,釣獲0.3千克的魚算是比較強勢的。實際垂釣中,新的0.25號子線飛0.3千克的鯽魚是正常的。如果是釣生口快魚,考慮到子線磨損后拉力會減小,用過一段時間以后又會顯得很弱勢,就需要加粗子線以增大保險系數。直接飛0.3千克的魚,如果速度較快,用1號線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地可靠。筆者在一次成功的釣快魚比賽中,用1.8號子線飛0.3-0.6公斤的大鯽魚也出現過斷線的情況,但狂釣狂飛的高速度早已彌補了斷線跑幾尾魚的缺憾。釣線的強度是不是占優勢,除了看魚的大小外,還需要看上魚的頻率。
            超過1千克的魚,因魚口腔強度不夠,起魚時多數要用抄網。在鉤子大小合適、有合適的抄網時,釣線的拉力如果只相當于大魚體重的50%,這樣的線組也算是非常強的。過去有人說魚在水中能爆發出相當于體重5倍的力量,這一點筆者并不認同。在線組強勢時,我們可以通過積極、快速地對魚發力來加快大魚的疲勞,減少遛魚時間。而在釣線拉力只相當于魚體重的大約40%以下時,比如用1號子線對付6千克的草魚,線組的力量又顯得很弱勢,這種情況我們應耐心地遛魚,避免主動發力刺激大魚。需要提出的是,魚的力量并不是嚴格按照體重計算,比如在同一個池塘,4千克的草魚有可能比6千克的草魚力量還要大,遛魚時間還要長。這可能是因為4千克的草魚正當壯年、力量最強吧。
            遛魚時,同樣存在強弱的轉化。去年10月3號,筆者一個下午釣獲4-7千克的草魚6尾跑了好幾尾。跑得最可惜的一次,是筆者在使用當時最粗的1.5號子線,已經穩操勝券時,跑掉了一尾約7千克的草魚。當時兩位同釣的朋友沒有釣到魚,他讓我把魚直接拉到岸邊,說他能把魚抄上來。為了照顧他的面子,就強行把魚拉到岸邊讓他抄。結果因為抄網太小,魚反彈出抄網以后,掙斷了子線。不可為而勉強為之,穩操勝券時也可以發生逆轉。
            遛魚的最高境界,是用不可能戰勝大魚的細線取得勝利。如果能在起魚的一瞬間就讓魚竿弓起來,充分發揮魚竿的彈性,這樣就增加了成功拿獲大魚的可能。而在這一瞬間繃住魚竿有兩個重要小技巧:一是拋竿不宜太遠,讓主線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二是充分利用胳膊的長度,在中魚后的一個瞬間把胳膊伸出去,同時用手腕的力量把魚竿弓起來。剩下的事情,就是及時調整魚竿的角度,防止被魚拉平魚竿。
            休閑釣中,有條件時還可以配合使用失手繩,也可以用磯竿作手竿。使用失手繩時,要注意放繩的時機,要避免放竿時釣線突然失去拉力的情況。釣線如果突然失力,極有可能出現魚鉤脫落的情況。


    三十六:釣線的選擇和判定
           從釣線本身的特點、力學特征和對垂釣的要求看,尼龍絲目前還是作為釣線的一種最好選擇。其抗拉強度、透明度、柔軟度和耐磨性能夠兼顧的比較好。比尼龍拉力高的化纖長絲或編織線,可能在柔軟度或耐磨性等方面比較差,或者是透明度不好、比較硬。對手竿而言,尼龍絲的彈性相對于魚竿的彈性來說非常小,彈性并沒有特別大的用處。但是子線的延展和彈性,盡管比主線更短、更小,但被賦予了“吸震子線”的光環。子線的這種延展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魚跳動斷線。我們說釣線需要一定的彈性,還因為有彈性的釣線同時會伴隨著良好的柔軟特性。柔軟的線結強比較大,作主線信號傳遞好,作子線入口好。與尼龍相反,拉力奇大、伸長率很小的“大力馬”或“火線”,它是一種非常硬的線,作主線時有遲滯信號、使信號變小變模糊的缺點,作子線會因為硬度大而擋口。只有在釣吃口重、魚不猾的大魚時才有用武之地。
             釣線的檢測,需要專業的用具。也可以采用下列的手工檢測方法。
              1、釣線強力的基本測試方法
            直接拉斷法:雙手纏布,進行保護措施后,直接把可能拉斷的釣線拉斷,估計拉力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速度很快。缺點是準確度低、容易傷手。
            無結吊重法:根據釣線的拉力值,在礦泉水瓶、雪碧瓶或藍子中逐漸裝重物,直至斷裂,再稱重。優點是數值相對準確,缺點是測試速度太慢、結果仍然不夠準確。
             2、手工檢測釣線的幾個重要項目
             測直強:直強是釣線的基礎質量指標。釣線沒有好的直強是不行的,但是只有好的直強也是不行的。
            測結強:死結結強:釣線的死結不會在實際垂釣應用,但是這個指標卻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釣線結節強力高低。測量方法同前。注意:細線結強率小,粗線的結強率高。
            注:結強率,即打結強力和直線強力的比值的百分率。
            結強率=(結節強力÷直線強力)×100%
           “8”字結結強:測試時,先把待測的釣線打好“8”字結,再按前述方法進行測試。“8”字結是非常好的打結方法,一般用于主線同竿梢的連接和子線對折處的打結。
           同“8”字環連接的結強:主線連接在8字環上以后進行測試。參考圖片下文中將作介紹。
            綁鉤結強:子線綁好鉤后,兩只鉤子掛在一起用力拉一拉。一是把線再拉緊一點,二是感覺一下綁鉤以后的拉力和直線拉力的比較。綁鉤后拉力明顯太低的釣線,是不適合作子線的。這種測試方法雖然也很粗放,但實際使用中,有經驗的釣友還是可以直接感覺到強力的差別。
            綁鉤結強、“8”字結強、“8”字環結強,這三個項目都是實際應用中的打結方法,在實際垂釣中用處非常大,尤其是檢驗綁鉤后的結強,在測試子線質量時非常有用。
            抗摩擦和耐高溫:放一段線以后兩端拉緊,然后用硬質的紙摩擦(比如報紙),看摩擦次數的多少,摩擦多的為好線。這種方法,測出的是釣線的耐磨性和耐高溫特點。這一特點對主線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太空豆快速捋動時產生的熱量,不容易燒壞釣線。
            測抗卷曲能力:用手指掐住釣線用力捋線,這是大家常用的測線方法,可以判斷釣線的抗卷曲特性,很多釣友特別在乎這個特性。但是,抗卷曲性好的釣線,強力往往會差一些。在抗卷曲和強力這兩個矛盾指標上,如果不是快速競技釣,我們寧可選擇較高強力的釣線,而犧牲一定的抗卷曲性。
             光滑度:很多釣手愛用手摸光滑度和柔軟度的方法判定釣線好壞。光滑度和柔軟度和結節強力有關,可以對結節強力進行大致判定。

    三十七:手竿主線的選擇
            手竿主線,是指竿梢到子線之間的釣線。手竿主線要求有較高的直線強力、結節強力、柔軟度、較好的尺寸穩定性、一定的親水性、比重、一定的彈性和主線的顏色。
            釣法不同,對上述各個指標的要求也不相同。釣線的有些指標是相互制約和矛盾的,我們在突出一方面性能的時候,往往會損害另一方面的性能,了解釣線的性能,有利于我們在不同的垂釣場合,選擇最合理的釣線。
             對顏色的選擇
            帶顏色主線的唯一好處是看的清楚。如果視力許可,個人建議選用透明的釣線作主線。因為同等條件下的透明線,抗拉強力比有色線高4%左右。如果確需選用有顏色的,建議選用咖啡色。諸多帶顏色的釣線中,咖啡色的釣線拉力最強。
            對比重的選擇
            競技釣,要求主線入水更快,以便迅速進入垂釣狀態,減少風浪干擾。除了碳素線確實有比重大的特點(1.8),不論什么尼龍線,它的密度都是1.14左右。碳氟涂層線的密度(比重)也與之接近。碳氟涂層線之所以有加快釣線入水的特點,是因為碳氟涂層加強了對水的親和性。
            對伸長率的選擇
            對伸長率——延展度,釣友們有一反一正兩方面的錯誤理解。部分釣友認為好釣線沒有伸長率,這是釣友對基本概念的誤解和混淆。好釣線“沒有伸長”,是指釣線在反復受到較大的拉力后,在拉力消失時,能基本回復到原來長度。另一部分釣友認為釣線有一定的延展度能成倍地提高線的強度,這也是錯誤的。尼龍長絲根據其后加工中的拉伸工藝不同,出道的原絲可以分為三類:“高強低伸型”、“中強中伸型”和“低強高伸型”。拉伸度越高,線的伸長率議案越低,抗拉強度越高。一般較好的尼龍釣線斷裂伸長率是24%左右,拉力較低的線可能超過28%。再高些,就只能作魚網線了。
    對主線柔軟度的選擇
            氣溫、水溫正常、魚吃食正常,類似火線的硬質線也能正常使用,但是信號會變小。過去人們玩傳統釣愛用很粗的釣線,這樣又粗又硬的線,在釣深水時時信號會變得很小很滯后。所以過去傳統釣手都說:釣深水要早提竿,這其實就是硬質釣線(水線)的微小彎曲對信號產生了影響。氣溫極端惡劣時釣那種吃口非常輕的魚,釣友們都喜愛用很細的主線。細主柔軟,主線容易被小小的墜子拉直,信號就不會被衰減。同時又因為細線的阻力小,細線的信號就能變得更大。
             對主線強度的選擇
            能作為釣線的尼龍材料,都屬于“高強低伸型”的,只是“強”和“低”的程度不同。抗拉強度特別高的釣線一般偏硬、耐磨性好,但結強偏低。這種線適合作主線,因為主線的“反8字”結是一種結強很高的線結,而且尺寸的保持性非常好。其實,抗拉強度略低的釣線也適合作主線,這樣的線在遇到大魚時,盡管可能會被拉得略長一點,但是這種線韌性好的特點,卻也是是釣大魚的較佳選擇。簡單理解這兩種線,它們就是屬于“強攻型”和“久戰型”。
             對主線號數的選擇
            釣大魚用粗線是基本規律。了解你線的實際拉力值,了解魚在水中的拉力,這一點在實際垂釣中非常重要。過去說,魚在水中能暴發出相當于它體重5倍的拉力。這一點對實際的垂釣好像沒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但是,1.0號、實際拉力2.4公斤的主線,打結、濕水后實際有效拉力只有2公斤左右,釣上3公斤重的魚卻是非常可能的。競技釣把釣具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所以競技釣手在選用主線時愛用細的;粗線更耐用,休閑釣又時常碰到大魚,所以休閑釣選線時,只要保證信號能看得清楚,線應盡量粗一些。
            釣魚選線徑的大小原則就是釣難釣之慢魚時寧細勿粗,釣吃口好的快魚時寧粗勿細,所以對同一規格大小的魚,由于魚口的問題,我們選擇主線時可能要走兩個極端。

    三十八:子線好壞的選擇
            大多數釣友對魚竿和浮標的選擇非常重視。和魚竿、浮標相比,鉤線造價要低很多,其重要性卻比魚竿和浮標卻大得多。因為沒有魚竿和浮標可以釣魚,沒有釣線和魚鉤就無法釣魚;多數魚情下,絕大多數魚竿和浮標都能釣魚,卻只有少數型號的釣線和魚鉤能釣到魚。魚竿和浮標選擇不當的話,可以在釣法上予以彌補,而在魚鉤和釣線上犯的錯誤往往是致命、不可逆轉的。
            作為子線,最重要的要求還是有效的拉力值。幾乎所有釣線商標上印的都是直線強力,這個數據并不是有效拉力值。子線在使用過程中受水的浸蝕和反復上魚的折繞,實際拉力值是逐漸變小的。判斷子線的有效強力應將子線置于大致相同的環境中進行。
            兩根直徑完全相同的釣線,用直接對勾著拉的辦法不可能正確區別的有效拉力,更不能代表二者的質量或檔次高低。對子線來說,最準確的對比方法,是在一根待測釣線的兩端各綁一只魚鉤,在水里浸泡一段時間;另一根你比較了解且比較好的線,同樣綁鉤后浸水,然后對勾著進行對比。有測量儀器的釣友直接測量有效拉力會更迅速和準確。用這種方法對比得到的釣線,實際使用效果肯定不差。
            子線的軟硬對線的使用效果影響很大。硬子線直線強力非常高,抗卷曲性非常好,結節強力卻不一定很高,更重要的是在釣那種攝食動作很輕的魚情時,可能會影響鉤子的入口。軟子線與硬子線正好相反:直線強力可能比硬線略低,結節強力多半比硬線高,所以軟子線在作子線時,實際有效強力通常會比硬子線高。
             對抗卷曲度的選擇
            子線用長了會卷曲。不易卷曲性的釣線,稍有彎曲后能捋直,業內稱之為“無記憶”。也有人將抗卷曲好的線稱為有記憶性,也就是釣線能“記住”它本來順直的狀態。還有釣友把釣線的“記憶性”理解為是長度的穩定性,即“記住”了釣線原來的長度。個人認為,“記憶”是個容易引起誤解的詞,還是用“抗卷曲”來形容比較直觀。現在的釣線,在抗卷曲和強力這兩個指標上很難協調好。抗卷曲的線往往偏硬,結強不夠;柔軟的線結強高、入口好,耐磨和抗卷曲略低。好的碳素線不是太硬,抗卷曲和耐磨性較好,在使用的初始階段、在干燥的狀態下結節強力可能不如尼龍線,但使用一段時間以后,實際強力會反超尼龍線。在抗卷曲和強力這兩個矛盾問題上,主要根據釣法來選擇。競技釣,選用抗卷曲性強的,兼顧結強;休閑釣優先考慮結強,兼顧抗卷曲。

    三十九:子線號數的變化
            過去,大多數釣魚人不善于更換子線,一根線“通殺”所有水域。這種方法的可取之處,是釣到“大魚”后成功率高。但是在釣不太大的魚時,犧牲了中魚率。
            臺釣的深入發展,將釣線的規格進行了更細的量化。過去我們選擇釣線,基本上是以直徑0.2mm為起點,每0.05mm為一個檔次遞進。現在的子線,起點最小的達到0.08號,直徑僅0.048mm,0.08號和0.1號的釣線,直徑僅相差0.004毫米。這么多的規格確實只是為發燒級的釣魚人設計的,卻有其存在的道理:競技釣中,確有0.2號子線魚不吃鉤,0.1號子線太細不牢靠,0.15號正好的情況。休閑釣中這種情況不常見,但是在開放垂釣的放養坑或經常有人釣的釣場,1.2號子線魚不吃、0.8號子線中魚后拉不住,1.0號線正好的情況。
            釣魚人大多是根據魚的大小選擇子線號數。為了釣大魚保險,也為了用著更節省,用較粗的子線也是很明智的選擇。粗子線省去了頻繁換線的麻煩,增加了保險系數,只要能出信號就行。不過,一個有經驗的釣魚人所說的粗線,和一個經驗不足的釣魚人所說粗線,實際號數完全不一樣。準確用線,來源于我們對釣線的了解和及時的更新。比如我們對付魚塘中10公斤以內的大魚,或水庫中5公斤左右的大魚,穩定性較好子線, 1.2~1.5號就足夠了。配合使用失手繩,對付大魚更加可靠。1.5號子線的實際直徑是0.202mm,這個直徑的釣線,對10年前的筆者來講,是不可思議的;對現在的不少釣友來講,相信也是太細了一點。但是我們要知道,較好的1.5號子線,直線強力應有3.6公斤。結強率按85%算,水中浸泡后再損失10%的強力,一根子線的實際拉力應該達到2.7公斤。這個力量對正常角度的魚竿來說,已經接近或超過極限了。有的釣友使用更粗的線,垂釣中常常和魚拔河斷線而魚竿不斷,是因為魚竿在沒有角度的拔河狀態下可以承受的力是最大的。
            子線的號數還應該根據上魚快慢、攝食力量的大小來進行選擇。上魚速度快,即使是釣小魚,也不妨用粗線。在野外環境下釣吃口重的生口魚,也應用偏粗的。如果粗子線很柔軟,結節強力較高,鉤子的入口也有保證。釣吃食輕的魚,比如冬釣和夏天悶熱魚吃食動作小的魚,一定要使用非常軟的子線。
            還應該根據猾魚的程度選擇線的號數。2007年,龍王恨競技隊一行在貴州釣魚。在混養塘釣到第四場時,大家的魚窩里只見魚泡翻滾,就是不開口吃食。一位隊友大膽地選用0.15號子線,硬是憑著過硬的遛魚功夫和較好的子線,在一個小時連續釣上六尾鯉魚穩拿1分。所以,在競技池塘釣吃口很慢的猾魚,應使用盡量細的子線,細子線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鉤子的入口難度。
           需要注意的是,用細線來應變猾魚,其效力往往是很小的。如果我們能找到很以口的餌料,使用很正確的釣法,就不必冒險使用太細的子線。選用細線應以單位時間里失誤最少、上魚最多為原則。

    四十:子線配合釣法
            臺釣子線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粗細、長短、鉤距和軟硬上,它直接關系到鉤線在水中行走狀態和鉤子是否容易進嘴。
            子線長短的變化
             一般的手竿釣魚比賽規則規定釣線總長度最大可以超過竿長30cm。用齊竿主線的話,長子線可以達到30cm。我們在子線長短上進行變化的一個基本認識是:短子線操作方便、不易纏繞、出信號早,主要用來釣小魚、快魚。因其有驚魚之嫌,釣猾魚時不常用。長子線鉤餌下沉慢,有很自然、緩慢的下飄行程,便于底層以上的魚追上鉤餌。魚的活動能力小、餌料較重時也常用長子線,便于魚接住鉤餌。釣友們都知道的“螞蟻上樹”釣法,是將墜子向上捋,將主線的一部分演變成了子線,減緩了鉤子向下擺的速度,增加魚追上鉤餌的可能性。這種螞蟻上樹釣法的一個特例,是將墜子捋到浮標的標腳下,專門針對水表面活動能力低下的亞健康魚猾魚。
           在競技池塘釣水面以下一尺多的淺層,一般用短子線,主抓鉤餌到位以后的魚訊。用長子線,卻可以在擺動的過程中讀秒打頻率提竿。底釣猾魚通常是用較長的子線,如果魚的活動力較小,短子線又有信號出的早、出的大的特點,子線不妨稍短,不妨釣的稍稍遲鈍點。個人建議冬釣猾鯽折衷一下,長子線的長度18cm左右更有中庸特點。
    子線長短差——鉤距的變化
             雙鉤在水下的狀態直接受子線長短的影響。釣魚人一般認為2個鉤距是“標準”配置,釣王徐清華先生卻習慣采用3個鉤距。他說:鉤距大,你調整的空間也大了,你就多了一些變化。分析一下雙鉤在水面的狀態和受力,當上鉤從輕觸底到長子線完全站直時,這一空間反應在浮標的目數上,如果不考慮餌料的自然溶散作用,在上鉤從輕帖底到長子線站直的范圍內,浮標目數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在這個范圍內調整浮標,表面上“目”是不變的,水下鉤餌的變化卻能決定出信號后中魚率的高低和兩只鉤子靈鈍不同的變化。上鉤剛剛觸底時底鉤很遲鈍;將上鉤調到最高的位置時長子線伸直,底鉤的靈敏度也提高了。我們固然不追求這種靈鈍的變化,但是我們需要在意的是在這個變化中,卻需要追求哪一個位置的中魚率比較高、出的信號更容易判讀。
             子線的軟硬
            子線軟硬對垂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進嘴難易、是否容易纏繞和耐磨性這三個方面。打快魚需用硬線以方便操作,魚攝食信號輕必須用軟線以保證鉤子容易進嘴


    四十一:子線斷裂和纏繞

            休閑釣時,大家都希望不斷子線,認為斷線是不正常的。競技釣時,子線按正常的速度斷裂是很合理的,不斷子線很可能是不合理的。子線斷裂的部位通常是綁鉤處、和8字環的連接處、子線中間。這三個部位中,從8字環的連接處斷是不合理的,因為綁鉤線結的結強率通常較低,這里最容易斷;從鉤上方寸許處斷也是合理的,這里在脫魚時可能有較大磨損,上魚頻率高的話這里也經常斷。
            在起魚速度較快且比較均衡時,合理控制起竿速度和斷子線的次數,可以在單位時間里釣到更多的魚。比如在釣快魚時一根子線都不斷,每條魚都抄,上魚一定不會最多。而在上魚很慢時,比如每小時只有20尾左右的速度,子線和魚鉤明顯偏細、偏小,條條魚都用抄網,能獲得更多的魚。
           前面筆者提出,在水質較好的水庫釣身體強健的5千克鯉魚,子線不會超過1.5號,一個重要的小技巧是拋竿后鉤子的落點近一點,以便起魚時能及時把魚竿弓起來,保持較大的弧度。因為一旦魚竿被拉直,釣線失去了魚竿彈性的保護,會直接承受魚的沖擊而斷掉。特別是在魚的警覺較大的淺水,魚會迅速向中間跑,更需要釣近。
            競技釣斷線主要有三大原因。起竿速度太快,魚竿太硬,釣線有內傷,一起竿就被魚拉走失去遛魚的余地。多釣多練,用適度輕柔的手法配合,適當釣近,較硬的魚竿也可以用細線。
            子線纏繞是競技釣手無法回避的問題。拋竿提竿鉤組旋轉,起竿速度太快、用力不順、脫魚,是子線纏繞的主要原因,子線過細又會加重這種現象。溫柔的提竿動作,在魚吃食許可的前提下配合使用稍粗或稍硬的子線,用短子線,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纏繞現象。還有一種情輕微纏線的情況,垂釣時可以利用拉餌盤上的磁鐵將雙鉤分開。選用強磁力的拉餌盤,有助于雙子線的分開。一旦纏上,應視情況好壞,該換的換,該解開的解開。那種一怒之下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換線甚至拉成死結了還勉強使用的,都不合理。

    四十二:主線、子線的區別
       傳統釣用線,一部分是一根釣線到底不分主線子線,另一部分釣友會把綁在上面的作主線,綁在下面的作子線。相當大一部分臺釣愛好者,只是從有沒有顏色這一個特點來區分主線和子線,不能根據釣線的其它特點和功能進行區分。
    過去釣線產品單一、大家沒有選擇的余地,現在市場上的釣線琳瑯滿目但又良莠不齊,很多釣友又無法正確選擇。回答主線和子線的通用性問題,讓我們看看下表所示的主線和子線的特點。


    主線
    子線
    強力
    1、都要求直強、結強大而穩定;2、子線對結強要求更高
    伸長率
    小,長度穩定
    不要求
    親水性

    不要求
    顏色
    多數釣友喜愛帶色
    主要為透明
    抗卷曲
    不要求
    要求很好
    柔軟性
    不要求
    要求很好
    耐磨性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主線和子線的主要特性——強力和結節強力是完全相同的,伸長率、親水性、抗卷曲性、柔軟度、耐磨性并非完全不同,只是“帶色”和“不帶色”是完全不同的特征,這就決定了主線和子線一定有較大的通用性。
       通過對多種釣線原絲和市場上很多品牌釣線的檢測,從釣線本身的特點看,筆者認為,最高品質的主線不一定適合作子線,但一般高品質的子線卻一定適合作主線(這里沒有考慮透明度和顏色)。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釣線的結節強力說起。
       根據我們常用的打結方式,筆者認為,測量主線的結節強力應采用最常用的雙線“反8字”結或同“8字環”、連接器連接的“反8字”結,這兩種結的結節強力都是很高的,對釣線的損傷非常小。只要打結方法正確,結強率均在90%以上,甚至達到96%。(注:結強率=打結后強力÷直線強力×100%)!同樣,判定兩根不同子線的結節強力,需要分另在線的兩端常綁鉤后對勾著將其拉斷,比較“實際”拉力的大小。因結節強力不穩定的特點,需要對比測量多組數據以后方可比較準確(絕對準確的比較,需要分析結節拉力的離散程度,即結節均勻度)。因綁鉤的結節強力和鉤柄的直徑有很大關系,即使同樣的綁鉤方法,手法不同也對綁鉤處的結節強力有較大的影響,所以測量時應以正常粗細的魚鉤為準,并采用正確的打結手法。這一點,練習者須細細體會,有條件的,可以多綁幾個鉤進行一下對比試驗,看哪種方法的結節強力最高。

           結節強力是釣線在使用中所能發揮的有效強力。一副線組的5種(6個)線結中,主線上方的“反8字”結、同8字環的線結只要打結方法正確,就會有很高的強力;而綁鉤的線結,則視線的材質不同,有不同的強力表現。質量較好的子線,綁鉤處的強力只是略略低于直線強力。有些直強特別高、作主線時強力很理想的釣線,綁鉤以后強力損失很大,結節強力很低。從強力的角度看,我們可以這樣說:稍好的子線,如果不考慮顏色的因素,是可以作主線的;而有些強力特別高、比較硬的主線,卻不一定作子線。



    四十三:基本線結和它們的強力特點


       一副完整的釣具,它的有效拉力是由強度最低的一個地方決定的。一副手竿線組的五種線結中,只有采用正確的方法,才能獲得最大的有效拉力。
    主線和竿尖的連接,多采用下列兩種方法。下面兩種線結具有不同的結節強力,有的線是上面的結強高,有的線是下面的結強高。但是總的來說,都比綁鉤的結強高。 


            主線和8字環的連接采用下列方法,這種結的結強也非常高,而且方法同樣很簡單。



    子線和8字環的連接,目前大多數釣友是用下列方法。這個連接方法的好處,是子線和主線幾乎在一條直線上,但結節強度不如單鉤轉環的高。

    下面這種子線連接法的結節強力比上面的方法高,但不足之處是子線和主線不容易保持較好的順直狀態。

    如果不是釣快魚,筆者更喜愛用單轉環替代8字環。采用單鉤轉環的好處,是子線連接單的地方強力幾乎沒有損失。這種連接方法,一定要把開口的大小捏得恰到好處,否則跑線、搭線會非常頻繁。

    注:圖片太大,省略



    四十四:鉤的選用

    每種鉤型都是由垂釣對象的攝食習慣和口腔特點確定的,選鉤,就是選擇鉤的形狀、大小、和條的粗細。常見淡水魚吃食習性差別不大,鉤有較大的通用性。競技臺釣常用的鉤型主要是袖、新關東、關東、鯉鉤等,其它如白袖、黑袖、金袖,細袖、極細袖,都是袖鉤的變化。
    池塘釣混養的鯉、草、鯽魚,通常選用6、7、8、9的袖鉤就能通殺,也經用條身粗壯的0.5、0.8、1.0、2.0號“新關東”。釣生口快魚魚鉤偏大,鉤尖要求特別耐磨;釣猾魚要求鉤條細、鉤子輕,但鉤尖的硬度就無法適應釣快魚的需求(釣快魚時需及時更換,否則魚鉤倒尖會造成連連跑魚);釣大魚要求鉤條粗、鉤門寬。競技用鉤,最忌不管鉤子重量大小,中途更換后浮漂的目數心中沒數。過去對部分魚鉤進行過一次稱量:千秋0.5號袖的重量僅為3.6毫克,伽瑪卡茲丸袖7號上黑30毫克,伽瑪卡茲丸せ7號上黑31毫克,伽瑪卡茲千又0.8號上黑35毫克,伽瑪卡茲丸せ12號80毫克……一目浮漂的浮力約10毫克,這些鉤子的重量反應在臺釣浮標上有好幾倍的差距。
    休閑釣,現在更多的人喜愛用有倒刺的“伊豆”,休閑臺釣較常用的是伊豆7-9號。最早隨著改革開放大潮進入國內漁具市場的“伊勢尼”,條粗且鉤尖內摳、有倒刺,競技臺釣中極少有人選用(也有掰掉倒刺后用的)。休閑垂釣中,伊勢尼和外形基本相同的“小磯”,在快速浮釣鲌類魚時不易跑魚,可以彌補釣手操作手法上的粗糙(能有效地減少魚跳動造成的跑魚)。
    我們常用的魚鉤鉤型現在還是沿用日本鉤型號和名稱,很難從魚鉤的名稱中判斷用途、特點。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魚鉤進行分析,所有問題均可迎刃而解。
    1、硬度。硬度足夠的魚鉤不容易倒尖,太硬的鉤容易被拉斷。倒尖的鉤子,用手指(腹)從鉤底向鉤尖方向摸,會有掛手現象,一般的細條鉤比較容易倒尖。判斷鉤的軟硬,常用的辦法是將鉤尖向外掰,當掰得快要直了再掰得恢復過來,在恢復到原位置之前就斷,或恢復后再向外掰,在向外掰的過程中斷,說明軟硬度正好合適。如果在第一次向外掰直的過程中就斷了,說明鉤子太硬。能耐受住反復幾次掰開、回復,則說明鉤條太軟。
    2、鉤門寬。有的同樣型號和號數的鉤子,也存在鉤門寬度不一樣的可能。選用時,可以充分考慮一下魚的攝食強度。攝食強度大,鉤門可以較大。大的鉤門有掛魚牢、掛魚的機會多的特點。鉤門窄的鉤子入口性好、容易進嘴,但勾中的肌肉組織少,容易拉豁跑魚。
    3、鉤尖長度。短鉤尖的魚鉤入口好,長鉤尖的不易跳動跑魚,但進嘴難度偏大。
    4、鉤條粗細。條粗強度大,魚大魚兇用粗條寬鉤門的鉤;條細進嘴好,冬釣或釣猾魚缺少不得。
    5、鉤尖方向。向外倒的鉤尖,容易掛中魚,也容易刺得很深;鉤尖向內摳的,進嘴后不容易掛中魚,魚吐鉤的機會多,但一旦掛住就不容易跑魚。
    6、魚的大小和魚鉤大小。魚的大小、季節、密度都直接影響魚鉤的選用。尾重一兩以下的鯽魚,1-3號的細袖都能用;100克左右的鯽魚,2~5號無倒刺袖均可;200克以上的鯽魚多用3-5號袖スレ。氣溫高、開口好、覓食活躍,鉤號放大。休閑野釣,釣5公斤左右的大魚,8、9號袖或1、2號新關東足夠。



    四十五:臺釣魚餌的基本分類和作用


    競技臺釣和傳統釣的一個本質區別是用餌方式不同,以及圍繞不同的用餌方式所采取的釣具和釣法。競技臺釣的餌料,是通過釣手的事先控制,使餌料在使用中的狀態更精確、更適合當前魚情。
    讓我們先來看看魚餌的大致分類。
    1、成品餌,即完全由廠家調好狀態,自己按規定的餌水比添加以后就能用的餌。現在的此類餌很多,有些有很好的通用性,但競技釣手們認為這種餌是“傻瓜餌”,他們還是喜歡把它們當作半成品,結合當時當地的魚情進行合理調配。
    2、基礎餌,也叫“原料餌”。比如雪花粉、麩、薯粉、超誘、拉絲粉等,它們本身具有較好的誘魚作用,或者在魚餌中對魚餌狀態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比如超誘一類的粗顆粒餌料,它們在餌料中能起到加大魚餌比重、使餌團沉底、延長大魚貼底尋食時間的作用。
    粗顆粒餌是餌料中的重要成份。我們拿一款好的拉餌和混凝土進行對比,粗顆粒的餌料就相當于其中的粗的砂石,它是構成混凝土結構不可或缺的東西,它能使混凝土的強度提高;拉絲粉相當于其中的鋼筋,起連接作用;細顆粒餌相當于雪花粉或其它有粘性的細料。增加餌料中的拉絲粉含量,可以使餌團拉大,但餌料中的粗顆粒成份不足,則會使拉餌變成一串一串的皮筯條條。此時,增加適當比例的粗顆粒餌,就可以讓不好拉或拉的偏小的餌變成能拉大團的拉餌。這些粗顆粒有小麥胚芽、玉米糝、中粗豆粕、粗麩皮等。
    3、起粘結作用的狀態餌。粘接作用的餌主要是拉絲粉和“5號餌”、面粉。臺釣中鐵是拉絲粉。拉絲粉,實際上就是小麥面粉洗去淀粉后的物質,主要成份是小麥蛋白——面筯。把干的“面筯粉”均勻地分散到餌團中,于是就形成了帶網絡結構的餌團。開餌時適量、適度的攪拌和揉搓,可以讓蛋白纖維保持適宜的長度和牽力,餌料呈現蓬松、輕盈、可以霧化、很容易為魚攝食的狀態。
    拉絲粉的用量根據基料顆粒大小和釣法而定。粗料較多的餌料拉絲粉用量偏少,搓餌中拉絲粉的用量一般只有拉餌的用量的50-70%,“可搓可拉”的餌料是有的,這種餌釣特別猾的魚時會有鉤餌不易進嘴的副作用,俗稱“擋口”。休閑釣生口魚時,魚攝食力量大,拉絲粉多用一些無關緊要。
    不同溫度下餌團出絲速度不一樣,拉絲粉的用量也有所不同。低溫時需要量稍大,溫度高出絲快,用量略少。在出絲慢的季節,餌團加水和好后如感覺出絲太少,常規的措施是雙手將餌團反復團緊一些。也有的是將餌團打散,再撒一些拉絲粉含量高的餌料(可以事先將拉絲粉和同體積拉絲粉少的餌混合,也可直接用5號鯽一類的富絲餌)。
    “5號”類餌料是高比例的拉絲粉加上大量霧化很好的雪花粉制成的,在增加餌團的粘結作用的同時能使餌團保留有較好的霧化,減輕餌團的比重。面粉本身的雖有一定的小麥蛋白,但含量不足,添加過多會使餌團失去霧化且不易進嘴。
    4、起分散作用的狀態餌。完全沒有粘性的糧食類粉末,均可以作“分散餌”。膨脹粉有較好的分散作用,它的膨脹倍數更高,能有效減輕餌團比重、增大餌料體積。市場上的膨脹粉很少有賣的,我們可以用猾魚克星一類的“果凍餌”來替代它,在粘度大、比重大的自制餌中,添加極少比例(3-5%)的果凍餌即可。市場上的“果凍餌”現在有多種,大部分裝量少、價格不低,猾魚克星是80克的大包裝,一大團自制餌只須數克就非常蓬松輕盈,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優良添加劑。
    5、誘魚添加劑。誘魚添加劑大體上可分為“味誘型”和“激素型”。“味誘型”的味道主要有香、腥、酵、甜、酸、臭、膻、酒等,其作用是刺激魚的攝食欲望,引起魚的攝食興奮。本味餌的作用是改善口感,減少對魚的刺激,降低魚的警惕性。由于味型濃淡和混合比例的不同,可演繹無窮的變化,但大體上還是香、腥、本味三類。




    四十六:怎樣調配臺釣餌料




           初學配制拉餌的簡便的方法,是先用一款易于掌握、誘魚效果比較廣譜的魚餌進行練習。市場上,像藍鯽2號、瘋釣鯽一類的餌料就屬此類。掌握了這兩款餌料,就基本上能夠應對普通的魚情了。然后,我們就可以再試一試其它一些比較有名的單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配。

           怎樣根據魚情,對魚餌進行適當的調配呢?

    1、魚情的大致分類。魚的品種和大小不同,垂釣的季節也不相同,反映到“魚情”這一概念中,就是這樣幾個信息:1、對象魚的層次,底層、中層、上層;2、對象魚的大小;3、結合氣溫和垂釣次數的多少判斷對象魚吃食動作的輕重;4、上魚快慢;5、結合魚的品種、水的清瘦,判斷對魚吃食的大致味型:小魚、清水多用腥餌,肥水多用清淡餌,大魚多嗜香和自然本味。

    2、了解魚餌的狀態。具體地說,魚餌的狀態就是魚餌的霧化強弱、比重大小、粘散度、顆粒大小、絲狀物多少、附鉤性等幾項。由于各地不同時段、水域和魚情的變化,需要使用不同狀態的餌料和釣法。如果我們能將某種霧化快、比重輕、附鉤極差、誘食性弱的餌料,改變成霧化慢、比重重、附鉤強、誘食性強的搓餌、拉餌,就說明我們調整餌料狀態的基本功過關了。

    3、根據魚情對餌料狀態進行適當的調整。

           浮釣生口小鯽魚的拉餌通常體積偏小、霧化偏大、比重偏輕,魚猾口后減少霧化;浮釣生口大鯽魚的餌料體積大、顆粒粗、霧化小、比重大、粘度小,魚猾口后餌要變軟、輕、小、虛。
            底釣鯽魚的拉餌體積偏大、霧化偏小,以利于鉤子到底后保留適當多的餌料,防止垂釣后期窩子里會沒魚斷口。但在冬季或釣猾魚時如果窩子里有足夠的魚,餌團就需要小、粘、圓整,不把魚群引亂、鉤餌容易被順利吸入。

            釣猾鯽搓餌的狀態大致有兩類:一是蓬松綿軟、容易霧化的,我們可以用小鉤搓很大的餌,鉤餌到水底后能化散得只剩鉤子附近的一點點餌料,不論大魚小魚都能保證較高的中魚率,垂釣中不需要補窩也能誘來大量魚群;二類是霧化少而粘,感覺有一定的彈性,吸入后不易吐出去,中鉤率很高,但窩子里容易釣得沒有魚,需要及時補窩。

            餌料比重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是指一粒正常大小的餌料掛上鉤子后,對浮漂漂尾產生的拉力的大小,表現為浮漂漂尾的“目”的下移格數。有的釣友認為,同樣重量的餌料,開好后體積大的比重一定就小,這不完全正確,因為這是在空氣中看到的情況。有些餌料能在水中繼續膨脹的甚至于膨脹后沒有重量。如果不是鉤子,它們能夠漂上水面。膨脹程度大的餌料,加水和好后體積比較大,餌團顯得比較柔軟,比較適合釣吃口很輕的猾魚、小魚。

           釣遲鈍是對付猾魚的方法之一。遲鈍意味著魚同樣吃食時信號更小,也意味著魚對餌球的作用時間更長,餌粒需要有較好的附鉤能力,或者餌團里的絲狀物多一點,或者稍稍增加一點揉搓,讓餌團經得起中途的截食和逗食。釣靈敏主要用來對付生口魚,餌團霧化可以強一點、體積可以大一點。釣猾口魚,有時也可以釣得相當靈敏,餌團上得更精致,可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不過,有些魚感覺是猾魚,其實是一種信號很小的輕口魚。細線小鉤配軟餌,很小的信號也能顯示出來。

    4、根據魚的品種、水域情況進行調整。
            腥味或腥香味的餌料,主要用于清瘦水、冷水、小鯽魚,但是小魚少的魚塘,用那種濃腥的餌搓大團,也是非常正常的用餌方向。如果有顆粒,一半顆粒一半濃腥餌,就更理想。香味餌主要用來釣較大的魚,其中自然本味的谷香餌,尤其為大魚所喜愛。在池釣時,將香餌和大約一半以上的原塘顆粒混合使用,常常有很好的誘釣效果。


    四十七:開餌基本技巧

    1、低溫下開拉餌:低溫時出絲慢,拉絲粉用量可適當加大,也可以用溫水開餌,也可以正常開餌后反復將餌團團緊幾次。實在出絲少,可將餌團打散后加絲:不能加純的拉絲粉,要用絲少的餌(如超誘、拉絲粉、普通鯽魚餌)將純的拉絲粉沖淡一些再添加。

    2、配一款立體霧化的搓餌。我們在用顆粒類餌料開餌時,可以將其配成有一定霧化和立體誘魚效果的搓餌。顆粒類的餌料各廠家都有,我們以丸九的餌料為例,談談開餌方法。
    量杯取天下無雙1份、三色鯉1份、鯉魚旗1份,先逐漸撒水,慢慢潤濕餌料;手感餌料稍濕的狀態時,撒入丸三1份,可揉0.5份,把餌料攔散。然后試一試,要求餌料能很容易地粘結成團。將鉤時,我們抓一些餌料用五指捏成長的形狀,把鉤子按入餌團中間。然后,在鉤柄處用力掐一下,魚鉤的這個部位便粘在一些了,而餌團的上方和下方卻是松散的,能強烈地霧化。

    3、粉餌加水攪拌靜置一段時間以后,不能直接團緊,須重新打散、混合,然后再團緊,以免各部位吸附的水份不均勻。

    4、粗顆粒多的餌料比較容易出絲,用的拉絲粉可以少一點,反之則加大比例。

    5、拉餌不宜反復揉搓,揉搓過度會使粘性和比重加大,絲加多,成為棉絮一樣的餌塊。

    6、第一次配的不好的拉餌可以調整:干了,將餌料打散以后,均勻地灑上適量的水,再攔勻團緊;太稀,加同樣的干品餌,或絲的含量正常的干粉均勻加入拌勻即可(有些餌料,特別是像藍鯽2號一類的小麥胚芽類粗顆粒餌料,餌團內絲多時,還可以將水直接擠出來。可以用手直接擠,也可以用干毛巾擠。

    7、一種餌料,兩種拉絲。冬天配拉餌時,可以用較多的拉絲粉。但拉絲粉過多時,過一段時間后拉絲粉就太多,我們在正常的拉餌里取一半適量增加拉絲粉即可。有時我們也可以用一種餌料開出味道一樣的搓餌或拉餌。改變的方法有幾種:可以在開餌料加絲少的超誘一類,可加拉絲粉,也可以在開好餌后進行調整和修改。

    8、味道的組合和刺激。什么餌料不能組合,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味道組合后提高釣效,也有些味道組合后會降低釣效。更具體的答案是:清淡的餌料可以和任何味型的餌料混用,濃香和濃香不宜混用,濃香和濃腥的混用要謹慎。垂釣中,大家常掛在嘴邊的另一個詞是“純正”,個人認為,這是因為不同味道的食物在交替過程中的刺激更大。餐桌上需要五味調和,有經驗的釣手在垂釣中經常會將兩種味型的魚餌交替使用。正如我們在吃過水果糖后再吃水果,感覺甜味很不明顯,但是喝很淡的鹽水,也會感覺味道很重。釣魚時,甜味和鮮咸味的魚餌若能交替運用,產生的刺激作用則可能更大。因此,我們在垂釣中,應盡量用味型純正的產品。
            9、餌料的替代。我們不可能熟悉每一款餌料,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餌料的主要分類,以便了解餌料的替代性,能靈活地運用不同的餌料去做一款和別人的“好餌料”一樣的替代品。餌料的味型,無非是香、腥、腥香三大類。香味可以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腥味可以分為蝦腥、魚腥、蠶蛹腥、臭腥等;腥香則需要分為以腥為主或以香為主。

    四十八:用餌的基本規律和自制餌料
    1、根據魚情選擇不同的味型、狀態和釣法

    臺釣用餌包含味道、狀態、應用這三方面內容。味道好魚吃鉤積極、浮漂信號真實,狀態差一點也不打緊;狀態好鉤易進嘴,味道稍稍不對也容易中鉤;線組和釣法匹配,可以順利地刺中。一般地,清瘦水、釣小魚或氣溫低多用腥餌,釣大魚、較混的水域或較高溫度多用香餌,自然本味香的糧食類大顆粒餌更受大魚歡迎。例外的情況是在肥水中的用餌:肥水池塘,純腥純濃香的餌有時也用得很好。

    2、休閑釣時,應特別注意鰱鳙魚的影響

    香、甜、酸、臭、腥都是魚類喜愛的味道,也更為鰱鳙魚所喜愛。休閑釣時,在不允許釣鰱鳙,或者不善于釣鰱鳙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大量使用這幾種味道的餌,剛開始可能釣的很好,隨后誘來了鰱鳙魚,這就釣不成了。因此,我們需要使用沒有霧化的、糧食本味的餌料。如果可以釣這兩種魚,或者在沒有鰱鳙魚的水域,我們可以大膽使用這幾種味型的餌,霧化稍大也無妨。傳統釣針對大魚效果好,是因為控制了小魚和鰱鳙。

    3、改改狀態效果好

    今年三月上旬和朋友掐魚,感覺張仲玉先生生產的、味道很重的“蒼源鯽”效果很好。事隔一天再掐,第一場用“蒼源鯽”和“丸九黃鯽+α21”(1:1)各一團單獨使用,效果一般。當時沒有準備別的餌料,第二場時就用這兩種餌料各一份混合了重新開了一款。當時坐在中間位置,以僅比右大邊輸一尾的成績獲得2分。過后分析,“丸九黃鯽+α21”降低了“蒼源鯽”濃重的味道,狀態更松軟了,加之掐魚中改用更細的主線、子線和魚鉤,比較適合當時吃食輕微的魚情,這才取得較好成績。

    4、自制餌料

    自制餌料有新鮮、誘力強的顯著特點,制作得法,也完全可以用于競技釣。自制餌料前,需要對餌料的狀態和垂釣對象有一個全面的考慮。比如是進行一次綜合性的野釣,什么魚都可以釣,使用的誘餌不妨有些霧化;如果只能釣底層大魚,或者只想釣底層大魚,就必須控制餌料的霧化,比如用發酵過的稻谷、麥子、玉米粒打窩,或者用鰱鳙魚不太喜愛的菜籽餅、粗麥麩打窩。垂釣中也須始終貫穿這一思想,不要把鰱鳙魚引到釣位。
    所有糧食類作物都可以作為自制餌料的原料:廚房里的大多數調料,麩皮、各種餅類打碎的粉末、顆粒料打碎或泡碎、玉米面、紅薯、土豆、玉米糝等,最多只買點調狀態的餌料:拉絲粉、雪花粉和誘食劑。在使用完全的自制餌料前,我們可以“一半配一半”進行一下過渡。比如:
    一半可搓可拉的鯽魚餌,一半泡好的顆粒餌,配好后作搓餌。按顆粒餌體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加拉絲粉,即可作為大團的拉餌。
    一半紅薯泥,一半雪花粉,搓餌,秋天搓餌釣鯉、鯽。
    一大半雪花粉,一小增顆粒。搓餌釣魚池鰱鳙。
    一半5號鯽,一半顆粒,少量調整拉絲后即可作拉餌或搓餌。


    四十九:在大型自然水域的臺釣


    在普通池塘進行休閑釣,因為和競技池的環境類似,不會感覺有什么難題。完全不同于競技池的自然水城進行臺釣,有下列一些問題需要認真對待。

    1、怎樣針對流水或走水

    流水中用餌當然不能霧化,用有倒刺的魚鉤理所當然。短身的浮漂較穩定,調低目釣高目,垂釣中稍用力向上游帶著線。這樣即使水線有點弧形,也不缺少靈敏度。

    2、釣大魚、針對走水的調漂法

    河流多流水,大湖、水庫多兩邊移動的走水。采用下列調漂法,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1)無鉤調全目。取下魚鉤,調浮漂和漂尾交接處。由于釣大魚的雙鉤偏大,我們通學用普通臺釣漂,雙鉤的目數超過漂尾的目數。如果裝上雙鉤,實際調目可能是漂尾慢下沉。這種調漂法所有的目數都可以釣,而且能確保雙子線是直立的,在水庫高低溝坎多的地方較適用。能防止走水走漂,也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氣溫較低、魚吃口輕微時也能正常表現信號。

    (2)無鉤調半漂。取下魚鉤,調漂尾的一半,比如13目的漂尾,調7目。通常釣2-6目。這種調漂法,比較適合漂尾較粗的浮漂,在釣2-6目時能保證腦線是直立的,在高低溝坎多的地方較適用。防止走水走漂的能力較高,比上述調漂法遲鈍,在魚吃食動作輕微時,應防止過鈍看不到漂的現象。

    (3)無鉤調3目,釣3目。去掉墜調3目,釣3目。這時,墜子是到底還是離底,離底的高度,是不確定的。墜子離底越高越靈敏,離底越低越遲鈍。垂釣時,拋竿,等浮漂快要到達釣目時提著線組向后找底,這個過程,既是逗魚的過程,也是找底的過程,通常會有接口。放下線組,浮漂在2目停住,說明短子線是直的;如果浮漂大于3目,說明墜子到底了,也能釣,通常靈敏度并不低,大體上相當于釣跑鉛。水庫的墜子挨底和平底的池塘不一樣:水庫邊是鋸齒形的陡坎,有時墜子落底了,子線還是直的,魚吃食后給的信號非常好,黑漂較多。

    (4)無鉤調平水,釣任意目數。這實際上是競技釣法中的跑鉛釣法。這種釣法要求腦線短、鉤尖極鋒利、水底較平。此法的好處,是浮漂信號大,見口就有魚。但冬釣中,可能會有些信號看不到。

    3、自然水域巧打窩

    (1)提前打底窩要慎重

    如果您出行方便、有機會提前打大窩,釣中大魚的機會一定非常多。正常的垂釣季節,如果是當天去當天回,早上千萬別貿然打大量的窩,一定要先釣一會,找準點后接連拋十幾竿、釣一段時間,把早上的一拔魚釣上后再大量續窩。如果氣溫很低,打窩自然是提前些較好,早上定好點后,用包鉤法把誘餌下下去,數量宜少不宜多。

    (2)打浮窩釣鲌魚也要小心

    釣鲌類魚主要釣上層。不少人釣鲌魚時,一開始就搓幾團大餌在上層抖散,然后堅持拉餌釣淺水。這樣形成的窩子非常不穩定,也容易引來鰱鳙魚。筆者建議還是搓粘軟的小餌釣深水(離底)為好,容易自然形成底窩,釣到鲌魚類的同時也容易釣到鳊魚、武昌魚、鯽魚。及時釣底還能釣到不少鯉魚。

    4、對付小雜魚

            不用腥餌(惹小雜魚)、搓粘餌(減少表層霧化)、別拋滿竿(加快鉤餌的下落速度),這是對付深水表層小雜魚的好辦法。具體操作方法,請初學者細細體會。



    五十:一句話釣技,釣技小結

    釣魚的訣竅是“窩里有魚”。魚餌的味型、狀態和用法,可以維護或調整后期魚窩的魚情。太看重調幾目釣幾目,這是舍本求未的表現。從魚餌和魚窩的角度,整體把握魚情,預測和控制魚情的變化,這才是最重要的技巧。比如同樣一款餌料,是搓?是拉?打竿快?打竿慢?都會直接影響后期的魚情。
    鉤、餌、魚要協調,鉤、線、竿也要協調,主要釣具和輔助釣具都要協調。是否協調,以釣的舒適順暢、釣獲率較高為衡量標準。
    線和鉤的協調,以線的強度略小于鉤的強度為準。不宜粗子線配細條鉤小鉤,細子線配細條大鉤是對付力量小的大鯽魚的較好配合。
    線和竿的協調以線的強度較低為標準,較細的主線需配較軟的魚竿。
    選擇適當的鉤線,很多時候比調好漂更重要。
    大漂大墜大線魚拖不動,較遲鈍;小漂小墜細線靈敏。
    壓水和不壓水,對線組的牽引力量不一樣。利用這一特點,在垂釣過程中通過手法對調、釣的目數進行變化,可以達到快速應變的目的。
    硬尾漂調高釣高,軟尾漂正常調釣,二者有一個共同之處,是魚鉤在接近水底時的擺幅較短,能避開燥動的魚在上層搶食的信號。二者的不同之處,是長身軟尾漂阻力大,信號肉、鈍,短身硬尾漂信號強、靈敏度高。
    對付輕口魚用軟餌釣靈敏,對付吃口重的魚用大餌釣遲鈍。前者是讓釣組出信號,后者是避免過多的假信號。
    對付稀泥水底,魚口生調高目、釣低目,魚口猾用細條小鉤,軟尾漂調低目釣低目。
    對付比賽前期的生口大鯽魚,主要靠合適味道、狀態和釣法,底釣、接口均可;對付比賽后期的大鯽,主要看餌料的狀態和釣法,拉松散的大餌釣離底是有效的方法。
    對付猾鯽,主要憑餌料的味道、狀態,正確的釣具和釣法。不同的池塘,魚對餌料的味型要求各異;搓餌的狀態基本上以粘軟為佳,拉餌的狀態以柔軟、蓬松、霧化小為好;釣法多種多樣,打浮、打底、打接口、守底均可能有較好效果。
    大鯽魚的主要信號是“陰一頂(拱)一下頓”,或者“上頂(拱)-下頓”。小鯽魚信號是“上拱-下陰”。
    釣大鯽魚時,如果只有“陰-頂”或“頂”的信號而沒有下頓,極可能是魚本身開口不積極或者是味型不對。前者用細線小鉤釣靈敏對付,后者嘗試修改餌料的味型。
    釣小鯽魚時如果出現標準的陰口卻不中魚,多半是因為調釣的目數不對。只有在改變調釣目數而收效不佳時,才考慮改變餌料的狀態和味道。
    臺釣餌的優點是根據魚情和釣法,對餌料狀態進行了精確的設定;根據魚的吃口好壞,對味道進行了準確的選擇。
    “釣得舒服”,這是徐清華老師的釣魚經。這一訣竅可以用在垂釣過程的很多方面。把復雜魚情和復雜變化程序化、簡單化,在單位時間里實行最有效、最簡單的釣法,這是垂釣技術的至高境界
    臺釣的主要特點就是變化。變釣具,變餌料,變釣法,特別要注意三者的配合,一個因素變了,另兩個因素也須要隨之而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国产精品三级中文字幕| 一二三四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软件 |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伊人|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人人澡人摸人人添|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在线 欧美 中文 亚洲 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观看社区|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4hu44四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亚洲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欧美成 人影片 免费观看| 日本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 真实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不卡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