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尚沒有大規模的統計數據,但膽結石的發病率近年來逐漸增高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尤其在新年期間,因為飲食不節而導致的各種膽原性疾病也進入多發期。對于膽結石患者來說,最大的疑惑就是這個“膽”是切好還是不切好?新年期間該注意些什么?哪些藥物和飲食可以起到治療和預防的作用?
膽結石:該切就切
顧名思義,膽結石就是膽中有“石頭”了。其實,不單人的膽會結石,動物的膽也會結石,比如牛黃、猴寶、狗寶等,而這些都可以入藥。
人的膽結石,按結石所在的部位可以分為膽囊結石、肝內外膽管結石和膽總管結石;按結石的化學成分可以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混合型結石等。這其中,膽囊結石相對更為多見。
簡而言之,膽囊可以當成是物流公司的一個“倉庫”,它發揮著濃縮、儲存和排泄膽汁的作用。膽汁的成分主要是膽鹽或膽汁酸。膽鹽或膽汁酸是一種乳化脂肪的乳化劑,它可以降低脂肪的表面張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可以理解為就像面粉發酵后制成饅頭、牛奶變成酸奶后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即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一樣——脂肪經過乳化后,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積,能促進脂肪酸的吸收。總之,膽汁對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