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情書講護膚

     不穿褲褲 2010-09-03
    電梯:
    P1 關于黑頭和油皮護理
    P1 關于保濕
    P1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序)
    P2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面膜
    P4 情書護膚竅門大放送——lotion mask
    P6 情書講護膚——你Y到底是要滲還是不要滲!?
    P7 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序)
    P8 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一)。(二)
    P9 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三)
    P10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Q&A)
    P11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之——化妝水(序)
    P13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二)
    P14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三)
    P15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三)
    P16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三)
    P18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四)/(總結)
    P19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序)
    P20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一)
    P21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一)
    P22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二)
    情書(緩緩搖著蒲扇,蒼老的聲音):話說想當年,老子也是黑頭狂人起家啊……
    呵呵,其實4,5年前,就在OL發過講去黑頭的帖子,文章還被OL的書收錄。有心的筒子還可以去觀摩。曾經我的黑頭情況之嚴重,恐怕是現在很多同學都不能想象的。
    那時候我用精油暫時控制住了黑頭,此后就開始了長時間的與黑頭在控制與反控制的掙扎搏斗中。
    雖然現在有了更好的辦法,但是當時對去黑頭這項運動的總結是非常正確的,那就是——去黑頭就跟減肥一樣,任何不能堅持一輩子的方法,都是沒有意義的。
    現如今,我的暗瘡針,所有的功用都僅僅停留在把眼影從眼影盒里撬出來,再也沒有上臉的機會。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都記不起還有黑頭這么個東西了。而這么多年過去了,在我早已不年輕的時候,我卻發現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習慣了自己的皮膚應該細膩不見任何毛孔。我才想起,恩,我應該繼續我的黑頭狂人事業,來跟大家分享下我這些年對護膚研究的成功了。
    情書講護膚——關于黑頭和油皮護理(一)
    一,黑頭是什么
    黑頭并不完全是油脂。如果只有油脂,是無法凝結的。黑頭包括,過氧化后硬化的油脂,皮膚脫落的角質碎屑,外界灰塵污染。黑頭是這些東西的結合體。
    我們皮膚上的毛孔,就好像地面上的一個個小漏斗一樣。下雨天,地上積水,當然都會積在低洼地帶。因此,我們臉上油脂聚集,也會聚集在漏斗里。加上油脂粘合的那些臟東西,經過角化,變成一個個叫栓塞一樣的東西塞在小漏斗里。其實這個東西是無色或者黃色的,但是表面部分跟空氣接觸,氧化,就變成發黑的了。
    情書講護膚——關于黑頭和油皮護理(二)

    二,兩種油脂

        基本上,我們管臉上的油,統稱皮膚分泌的油脂。然而實際上這是兩種不同的供油系統提供的兩種完全不同作用的油脂。

        一種是寶貴的,細胞間的脂質,這種脂質是起到保護的“清漆”的作用的,也是IPSA還不SOFINA(抱歉,我經常搞混這兩個牌子)所打的“保護細胞間質”這個概念中所指的細胞間質。

        另外一種,是我們的皮脂腺分泌的。這種油,是作為皮膚新陳代謝的一部分,作為廢油排泄出去的。但是它確實也有滋潤作用。皮脂腺有先天的發達和不發達之分。在我們的皮脂被傷害,皮膚需要滋潤的時候,皮脂腺發達的人會排出大量的油,來暫時起到緩解干燥的作用。因此其實油性皮膚的人比較不容易長皺紋。



    三,為什么我們不能靠洗臉去黑頭?

        清潔的原理,之前講過,現在簡短概括一下。以親油性基團插入油脂,親水性基團跟水結合,油脂被帶走。然而,黑頭并不僅僅是油脂,還有角蛋白,和灰塵,油脂部分也已經硬化,這種情況,我們的小標槍,一戳,發現,戳不動,撬,撬不出。沒辦法,只好不去理它,去清理其他戳的動,撬的出的油脂了。

    使用清潔力強的潔面產品,或者是一天洗多次臉,確實是對黑頭會有控制作用的,因為皮脂腺這個油庫剛一排除油脂,還沒來得及聚集,就被你插走洗掉了,所以新的黑頭很難生成。但是對已經存在的黑頭,基本毫無用處。

        但是糟糕的是,我們的小標槍,只要是油脂它就帶走,而對于好油脂和壞油脂,完全分辨不能。這樣,在帶走皮脂腺分泌的過剩油脂的同時,勢必也會帶走細胞間寶貴的脂質。

    無論是干皮還是油皮,這都絕非有益。

        洗臉,洗去粘在臉上的灰塵,洗掉表層過氧化的脂質,任務就完成了,不要指望靠洗臉去黑頭,那不是它該干的事。(btw,清潔力和滋潤度平衡的好的界面品,當然對去黑頭是有貢獻的)

    情書講護膚——關于黑頭和油皮護理(三)

    四,怎么去黑頭

        黑頭部分是角栓,部分是油脂。

        既然我們怕誤傷好的脂質,不能過度的去油脂,那么只能解決角質了。

        請想象,A和B,兩個人雖然都不胖,但是,倆人抱在一起,堵在門口,進也進不來,出也出不去。如果我們想要把它們搞出來,但是不能傷害A,我們怎么解決呢?恩,我們就只能針對B了。把B搞掉,A一個人占不了那么大的地方,自然就能搞出來了嘛。

        說到去角質,大家都會想到磨砂膏。這個……呃,實際上,peeling這個工作,分為很多種目的,統稱去角質是一個很困擾的問題。

        一種目的,是去除老化的角質細胞。(我們皮膚細胞的更新周期,只有在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才是28天,在我們4,5十歲的時候,代謝周期會延長到50天。這個如果之后要講去角質的時候再具體講解),這種目的,使用磨砂,AHA(果酸),BHA(水楊酸),酵素,都可以。

        一種目的,是刺激基地細胞生長,增厚皮膚,促進代謝,緊致肌膚和去皺。這種目的,可以用AHA,和醫療剝脫手段,例如激光削磨,光子削磨,電光削磨,微晶削磨等等。

        再有一種目的,就是清除皮膚上的角化物,這種情況下,任何物理削磨的手段都不太合適,適合用AHA,BHA,以及酵素來溶解。

        當然后兩種情況下,都兼有去除老化角質細胞的作用。



        現在著重講講第三種目的,也就是能夠幫助去角質的剝脫行為。

        為什么第三種目的,物理剝脫,也就是磨砂等手段不合適呢?因為黑頭是嵌在毛孔里,物理手段無法專門深入毛孔,只能平均的在皮膚上削磨,如果要打倒去黑頭的效果,那勢必要將臉這個平面整個的削磨下去相同的深度。這種深度,想要不過度傷害角質層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是達不到這種深度,又對黑頭沒什么效果,因此物理方法不適用。

        AHA,BHA和酵素里面,又以AHA的效果最好,因為AHA分子很小,它能夠鉆進毛孔里面,將那長長一條黑頭的角蛋白部分溶解掉,剩下的油脂,幾乎就可以以擦除和清洗的動作來解決了。但是也因為其分子小,作用強,因此會刺激皮膚,產生刺痛感。酵素的分子大,不能深入毛孔,只能從表層開始緩慢溶解黑頭,但是也因此它的刺激性小,基本沒有什么刺痛問題。

        并且,使用aha和酵素還有一個好處是,完全不會對皮脂產生任何影響,完全不會導致皮膚干燥,甚至有很強的保濕作用。而aha和酵素都是具有單一性的。只能分解蛋白,對脂肪完全分解不能。所以它能夠分解老化角質,毛孔中角栓化的皮脂,卻不能損傷我們細胞間的脂質。(那么同理,我們也就不能指望用果酸和酵素來解決皮膚油膩的問題,因為它們只對蛋白有感覺,跟油脂不來電,完全54)



        以我的親身經驗來說,使用AHA產品來進行清潔擦拭這個很簡單的動作,加上每日恰當的清潔,暗瘡針這玩意對我已經完全變成一個將眼影從眼影盤里撬出來的工具,完全沒有上臉的機會。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記不起還有黑頭這么個東西了。



        至于可使用的產品:

    酵素我知道有kiehl’s的菠蘿酵素去角質磨砂膏,這是一個磨砂和酵素結合的產品,使用木瓜蛋白酶,敏皮同學可以只在T區使用。

    AHA產品有DDF的果酸潔膚棉,10%果酸濃度,很OK,很有良心的產品,完全沒有為了忽悠人,為了使用感舒適而犧牲效果。

    ISOMERS的daily peeling surm,是果酸和酵素的結合產品,也很推薦,畢竟從價格上比DDF要厚道很多。
    情書講護膚——關于黑頭和油皮護理(四)

    五,關于油皮的護理

        確實有人天生皮脂腺發達,例如我身邊某個男人,那簡直,就跟井噴一樣的。這確實是很不舒服,也很不好看的。對于這種皮膚,我倒不贊成使用抑油產品,因為皮脂腺的存在就是為了排泄,抑制它,只不過把該排泄的油脂都壓在皮膚內部,該排泄的東西不排,這有什么好處呢?因此我們要效仿大禹治水,于其用堵的方法,不如用疏導的方法。

        首先我得說,清潔面膜,對于油田來說,沒什么所謂過度清潔的。完全可以隔天敷一次泥巴。但是要注意,這個前提是,最好是盡量天然的泥巴面膜,而不是加入了潔面活性劑的再制面膜。如果是并非以粉體的天然孔洞結構來吸附過剩油脂,而是靠化學清潔劑的話,那么長時間的敷在臉上,當然會有刺激以及危害。

    在敷臉洗掉之后,先不要急著上保養品,而是停一段時間什么都不上。大約十分鐘到半小時。這段時間,因為堵塞在皮脂腺的各種栓塞都已經去掉,皮脂腺完全暢通,因此會一口氣的把積壓的油脂都排出來,排出來之后,再去洗一次臉,如果油多可以用下潔面品,不多的話溫水即可。這樣,堵塞也去除了,管道也疏通了,臉舒舒服服的了,就可以去上化妝水乳液面霜啦。

        而并非大油田,只是混油皮的話,雖然可能堵塞情況沒有那么嚴重,但是也可以進行一下疏導工作。也完全可以每周找個一天兩天,潔面后什么都不用,同樣的等個十分鐘,再去沖一把臉,然后進行正常的保養。

    情書講護膚——關于保濕(一)

    情書講護膚之——關于保濕
      我們先來糾正幾個概念。
      
      1,補水——顧名思義,就是把水分補充道皮膚里面去。當然只有含有水分的東西才能補水。油不能補水,面霜基本也不能,非常稀薄的水性乳液例如有的補水精華那種質地的可以,化妝水可以。
      2,保濕——顧名思義,就是保持住皮膚里的水分,不讓水分散失。至于鎖水,跟保濕是一回事,都是指,同過油脂,或者高分子成分的gel,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連續的膜,讓阻止皮膚里的水分蒸發。
      
      所以其實我們平常每日護理的動作,最簡單的3步是:清潔(洗臉)——補水(使用化妝水)——保濕(面霜,面油或者乳液)
      
      而許多網絡達人強烈推薦的,每天7分鐘敷臉這個問題,必須說,天天敷臉對皮膚護理絕非必須,甚至有皮膚還可以的同學,在保持天天敷臉幾個月以后會發現皮膚變得敏感。這就要說到我們皮膚是如何結合水分的
      
      
      皮膚里的水,實際是以兩種形式存在的:結合水和游離水
      
      游離水,是我們平常所指的,單純的水,而結合水,是指與我們皮膚中各種能夠結合水分的成分,例如透明質酸,膠原蛋白等等結合在一起的水分,這種水分決定了我們的皮膚是否看起來水潤飽滿,決定了角質的柔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給予皮膚的養分皮膚是否能夠吸收。一般來說,我們補充道臉上的水分,會立刻被這些海綿體一般的成分吸收,變成結合水,因此在干燥環境中干巴巴的皮膚,一旦接觸水,就會立刻飽滿起來。然而,如果不斷給水,給的太多,皮膚里沒有那么多成分來結合這些水分了,就會變成游離水。
      
      游離水對皮膚并不好,說白了,就是皮膚根本用不上的水,而且如果游離水過多,比方說很長時間的敷臉,這就好像長時間泡澡一樣。長時間泡澡的后果是什么?大家都見過泡澡后變得皺皺巴巴的手指頭吧?游離水存積時,會導致表皮結構破壞,脆弱、外觀上呈浸軟狀態,而這種浸軟的角質,極其脆弱,平常覺得很輕柔的一些動作,在這個時候都可能對角質造成剝脫和傷害。這就是很多敏感皮膚的MM,在聽說到,保濕是一切的基礎,保濕就要敷臉,開始天天敷臉,敏感情況反而雪上加霜的原因

    情書講護膚——關于保濕(二)

     皮膚保濕,關鍵在于增加皮膚中的結合水。然而這確實不是聽起來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它涉及很多其他的因素
      
      1,如果是年輕的皮膚,本身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天然保濕因子這些成分很豐富,也就是說,海綿沒問題,只是缺水,那就往里補水好了。不需要經常做霜膏面膜和貼布面膜,只要規律的,認真的進行去角質工作,每天切實拍打化妝水就行了。說到切實拍打化妝水,究竟怎樣是切實拍打?其實用手和用化妝棉都不是問題,用量是1ml還是5ml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必須給予角質層充足的時間來解除水分,大多數人拍個水也就10幾秒,最多20秒,但是實際上,要30秒到1分鐘的時間,水分才能充分的滲透角質層,10幾秒,只是濕個表層而已,海綿才剛剛開始吸水呢,水就沒了,所以當然補水不充足。日本美容教主的佐伯流化妝棉面膜,其要義就是充足的時間。但是要注意,佐伯流的敷臉,嚴格來說,是拍打化妝水的一種延伸,而不是敷臉,因此3分鐘是最長了,其實用化妝棉拍打1分鐘足矣。(當然,要趁著角質層充分浸潤的時候,趕緊上面霜或者乳液來保濕)
      
      
      
      2,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里的膠原和透明質酸都大量流失了,也就是說,海綿變小了,原本的大海綿,能結合很多水,現在只有小海綿,給再多水也結合不了,只能變成游離水。這也就是,許多人隨著年齡增長,發現怎么現在無論怎么敷臉,怎么補水,還是感覺很缺水的原因了。
      
      這種情況,呵呵,坦白說,在臉上涂抹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的效果是不大的,因為它們的分子量非常高,絕無任何透皮吸收的可能(Q10的分子量是600多,已經非常非常難于吸收了,透明質酸,即使是低分子量的也在十萬左右,膠原蛋白就不用說了,能稱得上蛋白的,分子量基本就下不了萬這個單位,比萬小的,那叫肽或者氨基酸),而且更糟糕的是,如果你只使用這些成分還好,但是如果你還是用其他昂貴的抗衰老成分,例如肽,例如膠原蛋白促進劑,例如植物提取,例如糖類,例如生物黃酮,等等這些昂貴的皮膚促進成分,這些成分都是小分子的,但是如果在使用這些精華,或者面霜之前,你使用了透明質酸化妝水,或者膠原蛋白乳液,那么好嘛,這些高分子網狀結構的東西,就在你皮膚表面搭起了一個架子,后面再上些小分子成分,都被這個架子牢牢的捕捉住,而接觸不到你的皮膚了。(話說有沒有MM試過,夏天聽牛二教主的,用透明質酸做精華液?好不好感覺皮膚很悶,又粘呢?呵呵,透明質酸,實際上比油脂的分子量還要大的多,在濕熱天氣,當然覺得皮膚悶悶的)
      
      透明質酸的發現意義很大,但是請相信絕對不在涂抹,而在注射,或者有條件的MM,用導入儀導入。只有這樣才能增加皮膚里的透明質酸含量,涂抹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辦法而已。
      
      那么平常我們如果想補水用什么呢?我們無法直接給皮膚提供海綿,我們也無法強迫沒有海綿的皮膚結合水分,想要真正提升衰老皮膚的保濕力,我們只能給皮膚提供生產海綿必須的原料和刺激、促進成分,來幫助皮膚生產海綿,再來結合水分,盡量選擇皮膚可以吸收的小分子成分,例如各種維維生素:A,C,B3,B5,B6,E,K……皮膚必須礦物質,氨基酸,PCA-NA,乳酸,尿素,等等
    情書講護膚之——關于保濕(三)
      
      
      3,年齡增長后皮膚保濕力下降,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皮脂膜的破壞。
      
      我們的皮質,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年齡大了以后,皮脂腺就像開采了很久的油田會枯竭一樣,也會慢慢枯竭。
      皮脂膜對我們太重要了,它是最好的保濕成分,這不必說了,它還是構建完整的皮膚防御系統中必須的一環,皮脂膜變弱的話,皮膚抵抗刺激的能力也會變差。還有一條很重要的,是它是皮膚內外物質交換的重要通路。
      
      呃,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忘記了,皮膚是身體的一個器官,并且,它是面積最大的一個器官,并且——(深吸一口氣)它是一個排泄器官!
      
      我們的皮膚生來并不是為了吸收的。只有內外的物質交換可以吸收一點兒我們為它提供的東西。皮膚吸收有兩種通路,一種是經皮,是指通過毛孔,皮脂腺等皮膚上的各種“孔洞”來進行吸收。但是這些“孔洞”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排放,不是為了吸取,每天忙著排放還經常堵塞呢,所以這條路能吸收的東西很有限。最多的,是通過透皮吸收。透皮,即使通過細胞間的脂質,也就是寶貴的皮脂膜,來滲透。所以皮脂膜完整與否,不僅關系到保濕,還關系到我們皮膚能否吸收營養成分,能否很好的完成保護我們肌體的職責。
      
      而修補皮脂膜,呵呵,決不是隨便摸點面霜就能完成的。大部分的油脂,與我們的皮質都是大相徑庭的。說點可能跟大家平常的嘗試完全不同的東西,礦物油,對人體的親和力是最差的,植物油第二差,動物油比較能親和,而最能夠修補皮脂膜的,就是皮脂膜本身的成分——磷脂、固醇和神經酰胺
      
      所以,如果是感覺皮脂膜明顯受損的皮膚,在普通的保濕步驟的基礎上,可能還需要增加一個修補皮脂膜的步驟,也就是在補水和保濕之間,增加一個神經酰胺和磷脂成分的乳液。神經酰胺,ceramide,也叫分子釘,含有這些成分的乳液,大家可以注意下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序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其實是指,讓護膚品該干嘛的干嘛。不要對它有超出它能力的要求,也不要把自己的一些偏好強加到所有護膚品的種類上。

    這我一直想對各位JM談談的。因為有時候一些誤解,讓大家對護膚品有一些錯誤的期待和相互沖突的要求。而消費者的這些觀念,甚至是會影響到廠商對產品作出修改。而根據錯誤期待修改出的產品,卻讓我們離美麗越來越遠了。

    舉個例子

    綠泥,大家都知道的產品。

    綠泥屬于clay mask,礦物泥面膜,利用礦物泥的天然獨特結構,來吸附皮膚深層污垢和普通潔面產品難以清除的硬化油脂。并且礦物泥的能夠為皮膚補充礦物質,同時因為原礦泥具有很高的防腐殺菌能力,不但對于皮膚的清潔有意義,并且其產品本身的防腐劑添加也不需要很多,算是很天然無害的產品。

    話說十年前的綠泥,是多好的產品啊。基本上,原泥加點水,就給你大腕端上來了。實誠的讓人感動啊。

    可是呢,泥巴畢竟是泥巴,我們想想就知道,它不可能溶于水,只能使它盡量均勻的在水中懸浮。雖然人家攪的夠賣力了,但是放個一年,泥巴自然會沉淀下去,水分自然會析出來。這其實,是這個產品大量使用了天然原泥,而沒有過多的人工再制的一個證明。然而消費者并不能理解。我記得早年論壇上,充斥著很多這類的問題:“我的綠泥出水了,是不是假貨?”或者“是變質了嗎?”

    我想沒有一個品牌能受到了這樣被消費者質疑的。所以,改吧。加點乳化劑,把水弄得濃稠點,濃稠了,沉淀和析出都會變得困難的多了。

    天然泥,我們利用的就是它吸附油脂的功能來清潔。泥巴在臉上干燥之后,當然會緊繃,洗掉后,因為油脂都被吸走,所以當然會有點干。可是這個問題,應該是靠根據不同的皮膚類型,掌握適當的清潔頻率,這樣來調節的。然而消費者不由分說的認為這是缺陷,抱怨“太干啦,太繃啦,干皮不能用啊”恩,好吧,滿足大家,廠商加了人工乳霜進去調節。乳霜非常滋潤,就中和掉干燥了。這個想法看似很美好,但實際很傻很天真。首先乳霜擠占掉了原先寶貴的礦物泥所占據的位置,礦物泥的含量變少了,補充的礦物質自然也變少。而乳霜本身含油,泥巴在乳霜里面呆著,沒事干嘛啊,吸油唄。抹到你臉上的時候,已經吃飽了油,自然不會吸走你臉上很多油,是不干燥了。這個問題解決了,卻引來了新的問題和抱怨“清潔力不行啊”,一個清潔面膜,清潔力不行,搞啥搞?!怎么辦呢?加人工的潔面活性劑來增加清潔力。加了這么多乳霜啊,活性劑啊之類的東西,原泥的防腐性能早已被破壞,這一來防腐劑也不能省了。而清潔靠活性劑來完成,刺激性大大升高。有趣的是,原先的原泥,非常穩定不容易變質,反而被大家質疑它的質量,現在變成各一個需要大量防腐劑的東西,大家覺得品質變好了。原先其實非常安全無刺激,只是會干燥,卻得到大家“刺激”這樣一個評價。現在變成一個真的有刺激性的東西,但是不那么干了,就有人說“用起來很溫和,一點都不會干”。神奇了,溫和和不會干,這之間有啥邏輯關系嗎?

    就這樣,一個好好的礦物泥面膜,改成了一個靠潔面活性劑來支撐清潔力,以乳霜偽裝滋潤度和溫和度,以高劑量防腐劑取代天然的抑菌性能,而僅僅以少量的礦物泥做噱頭的東西。真是悲哀

    我真的,特別討厭看臺灣的綜藝節目,一群女人就知道大驚小怪“哇~(拐著彎的)真的好好保濕哦~!”保保保,保你個頭啊!一個清潔面膜,你要求人家不過分干燥,是合理的,但是要求人家保濕,你們還有天理嗎?!人家又說自己是個保濕面膜嗎?!(眾多清潔面膜哭了,總算有給我們說句公道話的人了啊!!)

    不好意思,提起臺灣來我容易激動。

    總之,各回各家系列,就是跟大家818,不同類別的產品,究竟是靠什么原理,達到什么目的,我們應該關注何種成分,對它提出怎樣的要求。(老子要為眾多被冤屈的產品申冤,還要揪出N多只知道遷就你的使用感受,只知道做表面功夫,而不顧皮膚真正的需求的產品)

    第一個,我們就8面膜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之——面膜(一)

    一,功用

    根據種類不同,面膜有補水,保濕,清潔,以及各種功效性面膜(如:美白,抗老,緊致,去痘,等等等等)

    二,作用原理

    無論何種面膜也好,其實都是利用成膜功能產品,或者實實在在的貼膜,在面部造成一個密閉環境。各種膜的基質,目標都是在與成膜。

    密閉環境,有兩種好處:

    1,在密閉環境中,涂上的精華,藥物,水分,都被膜阻礙,無法向外蒸發散失,只能被皮膚吸收,因此在密閉環境中,皮膚的吸收量比平常要多。

    1,在密閉環境中,溫度會比平常高1~2度,毛孔比平常張開,臟污容易排出,而需要吸收的成分也容易滲入通過。因此做面膜時皮膚的吸收能力比普通的涂抹要強。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面膜(二)

    三,面膜特別有營養嗎?

    濃稠的乳霜面膜,滿滿一袋精華液的面貼膜,透明漂亮的果凍面膜,看著就很有營養。然而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我們來分析下這個問題


    1,乳霜面膜。專柜品牌,面膜也是分系列的。例如歐舒丹的蠟菊系列,蠟菊面霜賣400多,50ml(具體價格記不清了哈,懶得查了),而蠟菊面膜是500多,100ml,而且這個面膜還是可以過夜的。多么讓人驚喜。面膜比同系列的面霜要濃稠的多,而對于面膜的宣傳,也一直定位在有營養,密集滋養這樣的效果上,大家想當然的會認為面膜比面霜有營養。可是,為什么面膜都比面霜均價要便宜呢?如果真的比面霜有營養的話,我們不得不懷疑廠商腦筋秀逗了。然而明顯商人不會腦筋秀逗,那么肯定我們的理解有問題。面膜的營養,雖然不敢說一定會比面霜少,但是肯定不會比同系列的面霜多。而濃稠,這是一個可以人工調節的東西。乳化劑和合成脂的選擇問題,絲毫不涉及營養。而實際上,有營養的成分,不太可能有這么強的增稠塑性功能。

    這就好比,廚師燉湯,懶得老火慢燉,而放很多淀粉下去勾芡,這樣看起來也很濃稠,也很有營養的樣子。但實際全不是那么回事。護膚品也是這樣,加纖維素,加高分子成分,要把一個霜搞得很濃稠是很容易的,但是跟營養一點關系都沒有。

    如我們剛才所說的歐舒丹,面膜是可以過夜的,即時營養比同系列面霜稍少點,但是買來做晚霜的話,實在大大上算啊。可是晚安面膜,究竟好不好代替面霜每天用呢?過夜面膜,偶爾用一下是沒問題的。但是它跟面霜的基質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面霜,要求在皮膚上形成的膜有一定通透性,既要能保濕,又要讓皮膚能呼吸。而面膜,要求形成完整密閉連續的膜,決不讓皮膚呼吸,要求在短時間內,把所有水分、營養都關起來。如果我們用這種霜體來代替面霜的話,那我們的皮膚幾乎就沒有什么呼吸的空間了,這對皮膚絕對是一種扼殺。



    2,面貼膜

    大熱大火的東西啊。

    我無數次的看見某些“網絡達人”,教導其粉絲,堅決不能懶惰,一定要天天敷臉。敷不起貴的,就敷屈臣氏啊,超市啊,賣的那些都是廣東某處生產的廉價面貼膜。

    這個……其實真的很危險。

    首先我們說面貼膜有沒有營養。

    大家應該能夠理解,那層紙或者布,肯定是沒啥營養的。重點在于,它浸泡其中的所謂“精華液”。“一袋含有整整30ml的保濕精華”。嘖嘖,聽著多么讓人動心。

    有可能嗎?當然,一張面貼膜,如果賣到SK2那種價格了,我還有理由相信它用的卻是是我平常金貴的數著滴數用的那種精華液。10塊錢3張的面膜,里面的東西,你覺得會是你平常叫做精華液的那種東西嗎?

    那種粘稠的液體,不用任何營養,給我點水和羥乙基纖維素,我就能做出來。看著濃濃的,粘粘的,實際就是自來水。

    大家所愛的,解下膜來的那種水當當效果,其實只是成膜阻擋水分蒸發,再加上封閉了一些水分在皮膚上,強迫皮膚浸潤在水里而已。

    大家也許會說,好吧,就算只是水,沒營養,但是補點水也沒什么壞處啊?!之前我在講保濕的文里已經提過游離水和結合水的區別。如果在貼布型面膜里,水并不是作為某些精華或藥物的載體,而是僅僅讓皮膚在水里泡著,達到一個補水的效果。那還是算了,游離水過多對皮膚絕非好事。

    而更恐怖的是,我們來想想面貼膜這個東西它的特征

    A,布或者紙

    B, 濕嗒嗒的

    C, 有營養物質存在

    D,密封在袋子里

    如上所述,童鞋們,乃們能想象出比這更適宜細菌生長的環境嘛?!

    這種面貼膜的隱患就是,實在太容易滋生細菌,太難以保鮮了。這些以性價比取勝的廉價面膜,沒什么效果,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打開袋子看見霉菌,恐怕是沒有人能接受的。所以,抑菌是個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2種辦法

    A,嚴格控制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節,花大力氣,下大成本建造無菌生產場所,對生產的原料,人員都進行嚴格的把關。

    B, 狠狠的加防腐劑

    如果是SK2這種價位的面貼膜,我倒是還可以相信這個廠商能花這個力氣去進行這個費勁的無菌控制。但是那種3,5塊錢一片的面膜,廠商會采取什么方法抑菌,腳趾頭想也猜得到吧?!

    本來就是超出平均水平的高劑量的防腐劑,再加上面膜的密閉環境,皮膚吸收力提升,再加上也許面膜中加入助滲成分,吸收力再加一成。嗚呼!

    話說當年情書我也是忠實的面貼膜粉絲,家里屯了無數的各種面膜,后來隨著對護膚的研究深入,了解到這些問題后,感覺不寒而栗。感情,我美好的想象著我的皮膚正在大口大口的吃著營養物質,而實際上,它正在大口大口的吃著防腐劑!



    3,果凍、凝膠、gel面膜

    如果僅就成膜性,密閉性而言,凝膠真是一種非常好的基質。

    因為凝膠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體系,分子量巨大,起碼都是十萬起,而想想普通油脂才幾百的分子量,這個密閉性真是沒法比啊。

    目前市場上的凝膠,大都是黃原膠,卡波樹脂,這些作為凝膠體系。凝膠其實是一種非常好做的東西,凝膠形成劑,加上水。如果你只用純水的話,做這個凝膠幾乎無失敗可能。

    然而,凝膠不耐酸堿,不耐離子,當我具體的研究過凝膠以后,我悲哀的發現,凝膠,原來是一個,透明質酸加多點就會瓦解的東西。而水溶性的營養成分,大都是離子性的,凝膠的基質又幾乎不能加入油溶性營養成分(即使加入,也只能加很少,很少,因為油溶性成分在凝膠中無法溶解,只能均質)

    所以說,凝膠基本是最不可能有營養的一種東西。唯一的作用在于成膜保濕。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面膜(三)

    三,各種面膜的價值

    清潔面膜我們之前大體已經了解了,盡量多的使用原泥的面膜才是比較有價值的,盡量避免太多加工再制的產品。不要介意水分會析出,泥巴會沉淀,也不要介意用完后會繃,會干燥。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做的是減少使用次數,而不是尋找滋潤的清潔面膜。

    我們談談其他保濕,美白,滋養,抗老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面膜。

    首先,所有的面膜都有保濕功能(當然清潔面膜除外),因為無論是貼膜,還是用高分子膠和油質來形成膜,都能阻止水分散失,因此10分鐘后,臉部的水潤度肯定會有提升的,因此在保濕方面,面膜有價值。然而如果僅僅為了保濕,我們大可不必這么大費周章的敷面膜。老老實實的拍打1分鐘化妝水,然后迅速的以油脂或者凝膠鎖水,一般皮膚的保濕都已經足夠了。我們敷面膜,我想最重要的是希望密集的喂給皮膚高能量的營養物質,提升皮膚的狀態吧。(可是不要誤認為,使用過面貼膜后臉部短暫的白亮是皮膚狀態的提升,那只是泡過水了而已。手指頭被水泡漲以后看起來明顯白了。)

    那么各種保養型面膜,價值在哪里,我們應該怎樣使用呢?

    1,  乳霜面膜

    比起其他水基面膜,它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同時攜帶水溶性營養成分和油溶性營養成分,并且與皮膚親和力更強,滲透性最優。

    對于乳霜面膜,我建議買好一點的品牌,會有好一點的營養成分,讓你值回票價。就成膜性密閉性而言,乳霜面膜比其他面膜都要差。所以,要提升乳霜面膜的效果,可以在面膜上加蓋一層保鮮膜增強其密閉性,或者,最簡單的——涂厚一點。

    Btw,還有一個小秘方,如果你有不想用的,或者不太合適(例如太油膩,太稀等等)的面霜,可以用這種面霜來做面膜。比平常面膜稍多一點的量涂全臉,然后蓋上保鮮膜,或者是用化妝水浸濕紙膜蓋上,十分鐘后拿下來,也許你會重新愛上這款面霜。因為通常來說同系列,同價位的面霜和面膜比較,面霜的營養要高于面膜。

    同理,如果你有一只成分靠譜的,但是會對你太過油膩的眼霜,也可以這樣來做眼膜,先厚一點涂一層,然后蓋上眼膜紙,十分鐘后拿下來,效果應該說絕對會超過你用過的所有眼膜。

    2,  貼布面膜。

    在這里,貼布只是起個密閉的作用了,那么吸收什么,就看面膜用的是什么精華了。如果是大牌的,成分可靠的面貼膜,那當然就直接敷上,好好享受就好了。可是如果是那些廉價面貼膜,那遠遠不如你自己用靠譜的化妝水泡紙膜或化妝棉敷臉來得安全,來得有效。并且在敷臉前,可以用你平常用的,真正的精華液,在臉上涂上一層打底,然后再貼上lotion mask,能夠對平常的精華液效果極大提升。

    如果僅僅是想敷臉來保濕,那也推薦lotion mask,但是一定要注意,時間最好是3分鐘以內,最長最長不要超過5分鐘。如果一種成分,5分鐘還不能被皮膚吸收,那基本也沒啥吸收的可能了。浸潤角質,給皮膚補水,3分鐘足矣。

    3,  凝膠面膜

    之前已經講過,這種面膜基本不可能有什么營養。但是它很強悍的密閉性用作面膜還是有一定意義。意義在于——先用好的精華打底,再敷凝膠,加強打底精華的吸收。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面膜(五)

    四,補記

    有同學說,這么一掰,好多面膜不能用了,其實并不存在不能用,而是每種面膜要掌握正確的用法和選擇方式。

    泥巴面膜,選擇盡量原泥的。敷起來不太會干燥的,很大香味的這樣,涂的時候盡量敷厚一點,同樣加蓋一層保鮮膜,并且用暖燈照,會加強清潔效果。

    乳霜面膜,選擇確實有營養的,廉價沒有營養的,還不如別費那功夫了。盡量少過夜,15分鐘洗掉即可。同樣不要節省,涂覆的厚一點,或者用保鮮膜,熱毛巾,暖燈來加強效果。越是年紀大,皮膚衰老,其實越是需要油溶性的滋養成分。這種面膜是唯一可以大量補充油溶性成分同時兼顧水溶性成分的。因此如果使用方法得當,是所有面膜中補養性最強。

    貼布面膜,有米的同學請放心大膽的,勇往直前的使用SK2,EL,CPB等貼膜吧!舍不得的童鞋們,不要退而求其次的使用廉價的貼布面膜,但是可以經常做lotion mask,如果在lotion mask之前用好的精華打底,效果可以不次于大牌的面貼膜。

    凝膠面膜,基本補不了什么東西。有同學說很適合年輕皮膚,因為補水不補油,可是我講過結合水和游離水的問題,凝膠中很難加入透明質酸等皮膚內結合水分的成分,因此只能補充游離水。在我還年輕,還有權利傻和天真的時候,曾經有段時間天天用VOV的凝露面膜,或者廣源良的菜瓜凝露,以及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凝露。開頭兩天很不錯,但是敷了半罐的時候,就會發現臉越來越暗,而且敷完臉剛洗掉的時候,用手一推臉頰,還是一堆縮面細紋。皮膚缺水的問題也根本沒有改善。如果是實在沒有什么問題的皮膚,一周2次來補水,是OK的,但是不要太頻繁的做。夏天的時候,可以放在冰箱里冷藏,用來給臉部降溫,鎮定一下皮膚,短暫的關閉一下毛孔(面膜都是溫暖的時候做吸收效果好,冷敷會無法吸收。但是反正凝露也沒什么可吸收的,因此正適合來冷敷啊)
    情書護膚竅門大放送——lotion mask

    情書是勤儉持家的窮人一只,因此大牌的百多一片的面貼膜,老子是舍不得買的。因此lotion mask,實在是居家旅行,消暑降溫,休閑娛樂,裝鬼嚇人,糊弄老公——必備良品!(拿喝的礦泉水泡一下,給老公敷,他也用不出來,還屁顛屁顛的敷的很美)

    但是,敷臉,真費水啊!一次就得下個15ml,如果是日系一瓶120ml的水,一瓶還敷不了10次。真是,不用好水吧,覺得對不起自己。用好水吧,又肉疼。

    大家有沒有注意佐伯流敷臉法特別的地方?就是先用清水打濕化妝棉,然后再浸化妝水。很多MM認為這樣效果沒有全用化妝水好,也有的MM偷懶直接把化妝水稀釋然后浸紙膜。實際上都么有領會到佐伯的精神哇。

    其實這種用法效果跟全部用化妝水是一樣好的,但是必須按照這個兩步走,絕對不能偷懶先混合了再浸。為什么呢?因為棉、或者紙纖維本身是會吸收水分的,只有在纖維本身被浸潤,這個基礎上再多的水,才會釋放出來。這就好像,我們洗衣服,擰干,實際上是不可能擰到完全干的,就算用再大的力,也只能把多余的水擠出來,纖維本身結合的水,是怎么也擰不干的,只有晾起來讓它蒸發。敷臉的紙膜或者化妝棉也是這樣,本身的纖維一定要結合一部分水不會釋放出來,如果這部分水也用化妝水的話,就浪費啦。所以,先用普通的水,或者喝的礦泉水,或者便宜的花水,等等,把化妝棉或者紙膜打濕,捏一捏,滴不出水來,摸上去是濕的那種程度。因為這部分水是基本不會釋放到臉上的,所以干凈的水即可。然后,再倒上你要敷的化妝水,倒到要滴水的程度,然后上臉。

    這樣,等同與先用便宜的水,把纖維“喂飽”然后再浸貴的水。這時候纖維已經吃不下再多的水了,于是只好乖乖的把這些水交出來,釋放到臉上。所以與全部用貴水,是一樣的效果。但是如果先稀釋了化妝水再浸泡,那么無論纖維結合的水還是釋放的水,都是這種混合物,所以效果當然要打折扣了。

    但是同時也要注意,切勿敷太長時間,決不能到紙膜干掉,因為紙膜敷在臉上,往臉上釋放水分的同時,暴露在空氣里的那一面也在不停的蒸發水分,一旦水分蒸發到,需要動用到纖維本身結合的水分了,它就會從比較濕潤的地方(你剛剛敷飽滿的臉)吸去水分來補充纖維結合的水。所以,不用到完全干的時候,它就已經開始從臉上吸水了。



    Tips:好物推薦——歐泊萊化妝棉

    便宜大碗。化妝棉很大張,雖然沒有佐伯自己轉為敷臉設計的化妝棉那么大,但是也有普通化妝棉的兩倍差不多了。以我這種豬手都能輕輕松松分5片,小宇宙爆發的時候,還能完整的分6片。其實如果不是印度甩餅臉的話,一張就足夠敷了,但是我一般都是用兩張,因為——它便宜哇!!
    情書講護膚——我對DIY的態度

    現在DIY成風,我其實很不贊成沒有很深入研究的人進行DIY。
      哎呀不好意思又要說到臺灣,MS臺灣就沒啥好東西過來
      我不認為牛耳書里那種簡陋的東西能叫精華液,也不認為加點簡易乳化劑搖一搖的面霜能有啥好多效果。
      
      牛耳書里,經常出現這樣的話“某大牌精華液,含有X成分,售價XX,我們自己做X成分精華液,成本XX”這種話實在是很沒知識。怎么不說人家精華里還有別的成分哪?!
      
      沒有任何單一成分,就能夠解決一個問題的,一個產品的設計,其乳化基質,滲透系統,緩釋系統,成分之間的配伍、協同作用,每種成分發揮最大效果的適宜PH值和適宜條件,是很多因素的綜合考量。許多皮膚問題,例如黑色素,例如痤瘡,例如皺紋,起形成是一個連鎖反應,如果是只有一種成分,針對這個鎖鏈上的某一環節做破壞,對于整體過程的反應是極微弱的,要看到效果,那恐怕要經過一個相當相當長時間的積累。
      
      現在網上有很多所謂成分達人,給人分析配方的。但是我得說,這些人實際并不專業。懂得看配方很容易,大品牌都有清楚的成分表,這些成分啥效果,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沒錯沒錯,你猜對了,我就是百度的粉絲)但是這個產品中它是什么作用,構成的什么系統卻不知道。例如看到檸檬酸,達人們就會分析道,“含有果酸,有去角質效果”然而實際上產品中的檸檬酸也就是個酸劑,調節PH值用的,連保濕效果要求的濃度都不見得達到,更不用說去角質效果了。看成分很容易,會百度的人都會看。但是看配方很難。分析成分的人我見得多了,還沒見過能分析配方的。
      
      現在的一些DIY作者,我感覺就是把功效說明里說能針對某問題的成分都集中起來,濃度差不多的配一起,但是完全沒有考慮到滲透和配伍的問題。我不認為會有很好的效果。
    情書講護膚——你Y到底是要滲還是不要滲!?



    插播這篇,起因是,我推薦的露得清防曬,引起了很多童鞋的糾結。其中也不乏成分達人和經驗豐富者。他們指出,露得清防曬大量使用化學防曬劑,實際不安全。而XX牌的物理防曬劑可能更安全。或者,這個露得清防曬并不清爽,比較悶,不如XX牌的輕薄無感。

    好吧,我們先來講講這個防曬。

    首先我跟露得清廠家么有關系。最初對這個防曬感興趣,是因為皮膚科醫生推薦防曬的時候提及幾率太高了。都是這款。之前我作為一個曾經的“成分達人”,對全化學防曬很是不屑,認為有刺激性,可是這么多皮膚科醫生的推薦,我就奇怪了,皮膚科醫生,應該首先是考慮到安全和皮膚健康,為什么會推薦這個全化學產品?

    隨著研究,我發現,有時候,會看一點成分,確實會把自己陷入一個誤區。有童鞋說的很對,不光防曬劑,基質也是很重要的。然而這位童鞋對怎樣的基質對于一款防曬才是好的,恐怕有點誤解。而露得清的這個基質,是有點像刷墻一樣,涂上去非常有存在感,只不過不會有白色,如果涂好后搓搓,還有非常大的可能搓泥。其他的防曬,哪怕是理膚泉雅漾的,我都不會覺得有這么強的存在感,就是,涂上多厚,就是多厚的呆在那里,不會滲入。也正因為如此,我認為這是一款非常好的防曬,非常安全,效果可靠。



    看到這里有沒有大驚?為什么基質聽上去如此恐怖的東西,我會大推?

    因為實際上,我們涂上皮膚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盡可能的讓它滲入,例如功效性產品,精華液,精華霜,化妝水等等,一種是絕不要它滲入,例如防曬霜,粉底,彩妝品。盡量滲入的,是對皮膚好的成分,而絕不要滲入的,相信大家都很好理解,粉體,色素,滲入皮膚肯定是只有害處沒有好處的。防曬也是同樣,無論是化學防曬劑還是物理防曬劑,如果滲入皮膚,則防曬效果全部消失,并且轉化為對皮膚可能有危害的物質。恩,防曬劑就是這么個東西,在門外蹲著是乖的,好的,進了門就成了禍害。



    如果我們要講刺激性,A牌和B牌,A牌刺激性成分有80%,但是基本不滲入,也許只能進入皮膚2%,那么皮膚接觸刺激物1.6%,B牌刺激性成分少些,50%,但是基質阻隔性不強,可以滲入10%,皮膚接觸刺激物5%。這個時候,實際上A牌更安全,可是如我以前那段時間,作為一個“成分達人”,很可能就信誓旦旦的對人說,A牌是全化學防曬,刺激性大,B牌是物理和化學防曬結合的,化學防曬劑含量少,比A牌溫和。而不明就里的大眾,聽著也覺得很有道理。



    我并不是沒有理由的推薦露得清的。除了這個基質以外,它是用的兩種主要防曬成分,是已經出現了十多年的,所以我說美系的防曬霜保守,因為美國這方面法規的限制,只允許是用已經長時間存在,被證明危險性很小的成分。而歐系在這方面要大膽的多,很多都是新出現不久的成分。已經出現了30年的果酸,還被很多童鞋質疑是不安全的,沒有被證實的,為什么,一些只出現了不到5年的成分,這些童鞋就認為是比出現了十多年的要安全的呢?(抱歉最近實在是活緊,這里具體的數據沒有時間去查了。只是我之前研究記了個大概,如果有年份數字方面不精確之處,望廣大達人們萬勿糾結,我認錯先。大家知道我這個意思就好啦。)



    研究過這些之后,我專一的使用著露得清。歐系的新成分出來也研究過,但是因為現在用的很好,防曬效果非常可靠,也沒什么動力去嘗試。但是新成分我確實也是動心過的。關于防曬的基質,以上說的很明白了,其實現在的乳化技術,你想要一個什么樣觸感的霜都可以做的出來。可是為什么這么多年,防曬霜,“歐系油,日系悶,美系搓泥似刷墻”,這種狀況為什么一直都沒有太大改善呢?歐系高系數的,油汪汪在臉上浮一層,日系修正液的,涂上立刻感覺戴了個不透氣的面具,美系露得清這樣的,呃,前面說過了,一搓就掉墻皮。無論是哪種,其實其基質都是為了不深入,sit on your skin,就是,坐在皮膚上,堅決不能下去。下去了就對皮膚有危害。這其實不是制作乳霜的技術達不到,而是真誠的,出于對皮膚安全和防曬效果的考量。油膜,或者是墻皮一樣的厚厚一層,都是為了防止滲入而不得不做的。



    安全、效果好的防曬當然不止露得清這一種。我在推薦的時候,并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的立場,而是作為一個消費者,喜愛的立場,可能我對大家有誤導,非常抱歉了,我在這里申明一下,我之所以推薦露得清,不是因為只有這一個防曬好,其他都不好,而是因為,相比油汪汪和油膜面具,我比較能接受露得清這種啞光,干爽的質地。搓泥這件事其實真的也很困擾我,白天,蹺二郎腿(不雅啊不雅,童鞋們不要學我)小腿用力一交錯的時候,立刻就感覺到——呃……又搓出一層……囧!8過,比起曼秀雷敦,我更愿意忍受這種難受而已。當然肯定也有童鞋不能忍受這種難受,可以忍受油光的難受,那請不要再被我誤導下去,勇敢的拋棄露得清,奔向理膚泉,奔向SOFINA的懷抱吧!(啊,果然“不難受的防曬,基本沒見著,難受的防曬,各有各的難受啊。”)所以,請各位對露得清有質疑的,8要再問我了,確實是在下本人的SM受虐體質所致,熱愛露得清的折磨,請8要搭理我,讓我被折磨去吧。





    扯了這么遠,我們再回頭來說我這個題目,

    你Y是要滲還是不要滲?!(這個……請想象,兩手掐腰,做獅吼狀的情書)

    其實是說很多似是而非,語焉不詳的產品。我推薦露得清的防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說的很清楚,我就是一個防曬,我不護膚,我光防曬。

    現在出現了很多防曬護膚二合一的產品,或者防曬彩妝二合一的產品,例如,養膚防曬,養膚粉底,BB霜,防曬日霜等等。

    聽起來很美啊,又有營養成分供皮膚吸收,又有防曬值,或者一遍化妝,遮瑕調整膚色,一遍給皮膚補充營養,多好多好。

    但是這種想法是在是太忽悠也太一廂情愿了。實際上,我們現在沒有任何的方法,任何的技術,任何的成分,任何的基質,能夠控制,在一個產品中,一部分東西往下滲,一部分東西停留在皮膚表面堅決不滲。想想也知道,如果我們要往下滲,這個基質必須輕薄,分子盡量小,并且加入促滲的成分,如果不要往下滲,原理跟防曬霜類似,基質要厚重,要難以通過皮脂膜,要能成膜,要分子量盡量大。這兩個東西,怎么可能結合在一起?

    所以這些二合一的東西,結果不外兩種——

    1,              全都往下滲,那么防曬劑,著色劑,粉體(BB霜肯定有后兩種,或者起碼有其一,不然,修正膚色,遮瑕,難道都是憑空變出來的?!),跟著那些添加的吹的神乎其神的精華成分,一起滲入皮膚。我想,那個精華的好處,大概還不夠抵消這些傷害的。

    2,              全都不往下滲。那么,能傷害你的那些東西不會滲入皮膚,但是,這也就是說,那些這精華那萃取的,也全都是扯淡,也都只能在皮膚上坐著玩過家家而已。



    恩,這樣一想,我們其實解決了日常的許多疑惑,例如,同系列的日霜和晚霜,按道理說,日間需要控油,晚間需要滋養,為什么反而是日霜油膩難吸收,晚霜很容易滲透呢?(話說CLXXXX家的霜,大多有這種困擾啊)那個,原因是,日霜有防曬啊,要是做的跟晚霜一樣,防曬劑豈不都被你吸收了啊。這樣又產生一個新的問題,如果是便宜的日霜,也就算了,但是如果是大牌的,防曬日霜跟晚霜賣的是一樣的幾百近千大洋,可是卻只是起到個防曬的效果,這防曬度數還不高,豈不太虧了?!

    沒錯!大家萬勿以為,同樣是日霜,帶防曬的畢不帶防曬的劃算,實際上,你花大價錢買的是那些對皮膚起作用的營養成分,不是防曬劑。不要讓這點防曬效果,搞得你的錢都打了水漂。所以,盡量選擇沒有防曬效果的日霜,反而比較物有所值。

    而防曬,我建議,請選擇單純的,就說自己是款防曬,不穿個花褲衩把自己打扮成“養膚防曬”的東西,褲衩再花,洗澡的時候都得扒掉。成分再花哨,也只是添加了在你臉上坐著玩過家家的成員而已。

    而至于BB霜,我懶得扯了。就這么說吧,這個好上天去的東西,為毛只有韓國出,其他國家,以及國際大牌們都不見?!難道棒子的精細化工水平已經超越世界20年了?!呃……我還是寧可相信他們的YY水平已經領先世界,走向火星了!

    關于養膚粉底——噱頭啊噱頭。AQ粉霜,lamer粉霜,EL白金粉霜,YSL粉霜,曾經我也是一個堅定的支持者。實際上使用下來,也只是,不那么愛干,不會傷害皮膚而已。至于養膚,呃……聽聽就好。
    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序)

    本來按照程序,應該先講化妝水的,但是看大家的回復中提出的問題,角質問題居多。而這個方面,確實是我們平常被誤導最嚴重,出現錯誤最多的。所以臨時改期,先談談角質問題吧。



    前段時間暴讀了一通皮膚科醫生們的書,發現很多東西跟我們平常的觀念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幾本書通讀下來,加上不斷思索,對于護膚的概念,竟然是一種天翻地覆的變換。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以后,我開始嘗試自己配置護膚品。我是個懶人,如果有合適的產品,我還是愿意用買的。就如上面某個MM所說,靠柜買東西的感覺很好吖。可是真相來的太突然,太顛覆,我無法從專柜中找出符合我理念的產品,于是我開始自己嘗試了。結果證明,新的理念是正確的。我們被廠商,媒體,半吊子專家達人們,忽悠的太久了。



    在所有皮膚科醫生的書里,不管他們各自的主張是什么,在護膚這件事上,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強調兩件事——

    第一,防曬,一定要防曬,無論如何也要防曬。關于這件事,DR.BRANDT說得好(那個,我翻譯不行,大概意思哈)你們花昂貴的診費和治療費來我這里,可是一轉眼又回到陽光下去暴曬。你們這樣,還不如直接把那些鈔票撕碎扔到窗外還比較快。

    第二,就是剝脫。在我沒讀這些書以前,研究護膚品的時候,有時候會奇怪,為什么那么多醫療品牌或者藥妝,其拳頭產品竟然是一款去角質產品?這幾乎是我的整個護膚程序中最不關注的一個環節了。我確實每隔1,2周進行一次去角質,使用面部磨砂膏,我傾向天然顆粒和谷物。我認為這去老化角質足夠了。我贊成應該偶爾去角質,但是我認為去角質會有傷害皮膚的危險。



    然而我顛覆了,我穿越了,我升華了,我……

    恩,其實是我扯遠了,回來,我們來說剝脫的問題。

    其實,peeling,中文一律翻譯為去角質,實在是很困擾。去角質是一種剝脫,但是除了去角質還有很多中剝脫。根據不同的深度和形式,能夠達到不同的目的。

    我們現在談的是剝脫問題,絕不僅僅是去角質。這點先申明。

    那么,我們就開始吧
    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一)

    一,分清楚皮膚薄弱和真正的過敏性皮膚



    過敏這個詞,被大家太濫用了。經常聽到MM們說,我過敏了,或者我用XXX過敏,或者我是容易敏感的皮膚。可是事實上,問道她們為什么覺得自己過敏,只是感到刺痛,或者皮膚發紅。而且是,對很多很多東西都會出現這種狀況。



    這種情況,絕對不是過敏。所謂過敏,簡單地說就是對某種物質產生變態反應。當你吃下、摸到或吸入某種物質的時候,身體會產生過度的反應;導致這種反應的物質就是所謂的“過敏原”。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制造抗體用來保護身體不受疾病的侵害;但過敏者的身體卻會將正常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是有害的東西,產生抗體,這種物質就成為一種“過敏原”。過敏源有很多,目前找到大約有6000多種。對任何東西過敏都不奇怪,但是,絕對不會有人對任何東西都過敏。過敏一定是特異性,指向性的。如果你用任何東西都痛,恭喜你你決不是過敏。



    也就是說,過敏一定是對特定物質的,并且在皮膚上的反應大多是癢,脫皮,起疹子紅斑,而不是疼痛。現在的人把很多角質脆弱的情況都歸為敏感。敏感,其實是皮膚對特定藥劑或者物質不耐,而產生的排斥反應。而現在大家一般嘴里說的敏感,其實都是角質脆弱,皮膚薄,對外來的任何刺激都不能抵擋。這兩者之間有很大區別。因為完全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兩種不同問題。導致情況沒有解決,甚至是更嚴重。
    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二)

    二,我們為什么必須去角質



    我們先不談老化問題,先集中在皮膚耐受度差上。因為薄,所以不能去角質,不能刺激。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要知道,我們的皮膚并不是墻皮!!!并不是剝一層就會薄一層。皮膚是一個動態器官,它是活的,是在不斷生長和更新的。你想一下我們身體上經常刺激和摩擦的地方,例如腳后跟,手肘,這些地方的皮膚,是比其他地方還要厚的,而不是更薄。如果說剝脫,消磨會讓皮膚變薄,那這些地方早就沒有皮了。我們年輕的時候,皮膚很結實,不容易感到刺激。年紀大了,變得容易敏感刺激,一個原因是本身變薄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去角質。



    剛才我們說過,年長后,皮膚基地生長的速度變慢了。我們的皮膚是這樣,從表皮的基底層,不斷的分裂產生新的細胞。而最表面的角質細胞,則是在不斷的死去。老化死去的細胞被生長出來的新細胞推到最頂層,自然的脫落。隨著年齡增長,皮膚都會愈來愈薄,這是因為,基地細胞的生長能力越來越弱,分裂速度越來越慢(所以年齡越大,皮膚越薄),也就是說,向上推的速度變慢了。而老化細胞還是一樣的產生,細胞死亡的速度還是不變的,每天死去的老化角質細胞都是一樣的在產生,可是沒有那么大的力來推動他們了,于是它們就在皮膚上囤積了起來



    要知道,這些老化角質,并不能讓你的皮膚增厚。它們是已經死去的,沒有生命力的東西。它們不能保護你的真皮層不受刺激。非但不能保護,他們還不能吸收水分和營養,也阻礙著新鮮的,活的細胞吸收。他們不能排泄,并且像一道屏障一樣阻礙著皮膚正常的排泄(盡管大多數人都會忽略:皮膚,是我們身體上面積最大的一個器官,并且——它是一個排泄器官!)這樣,老化角質在表面,你真正新鮮的皮膚細胞無法得到水分和滋養,變得干燥。而干燥的東西,往往都是脆弱的,容易斷裂的。充滿水分的東西才是柔軟有彈性的。這樣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你越不去角質,皮膚就越干燥,越脆弱。越脆弱,你就更加不敢去角質。



    不能正常的排泄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隱患。有些情況會發豆子。但是會發出來還算是好的,更多情況是造成我們膚色晦暗,皮膚看起來沒有生氣。在沒有水分的情況下,我們再涂上面霜,乳液等等的油脂產品,非但不能浸潤滲透,還會浮在皮膚表面,而皮膚沒有得到真正的滋潤,看起來就像干煸四季豆。

    因此,越是老化的皮膚,角質堆積問題就越嚴重,越是薄弱的皮膚,其實就越有去角質的必要。
    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三)
       
    三,剝脫,抗老化最基礎最必須的工作



    下面我們要說的,是果酸。果酸的功效絕不僅僅是去角質這么簡單,它還擔負著更意義重大的工作——



    可以說,皮膚變薄,幾乎是一切老化問題的根源:松弛下垂,皺紋,粗大毛孔,等等,最根本都是這個原因。我們的面部構造,跟身體其他部位的構造不一樣,面部的肌肉并不是緊緊固定在骨骼上的,如果臉上的肌肉跟腿上的一樣是被固定在骨骼上,那我們也做不出這么多表情了。所以說,我們的面部輪廓緊致與否,全是靠一層皮的彈力在繃著,我們臉部的皮膚,比身上其他任何部位,都更容易松弛,失去彈性。我們想象一根牛皮筋,如果是厚的皮筋,能在拉扯下保持很長時間的彈性,如果是很薄的皮筋,就很容易斷,或者失去彈性。所以皮膚越薄,就越難繃住,在長年累月地心引力作用下,越來越下垂,彈性越來越差,毛孔也就被拉長了,明顯了。而松弛的皮,當然也就很容易起皺了。所以說,皮膚增厚,其實是抗老的根本。



    然而如何使皮膚增厚,大家都采用了很想當然的做法:就是給予皮膚很多的油脂保護,或者盡量避免刺激皮膚,稍微有刺激性的護理品都不會接受。可是呢,其實皮膚跟人一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滋潤的,舒服的產品,或許你使用起來感覺很好,但是對于皮膚其實沒有助益——擦上去覺得不錯,洗掉還是那樣。就像人要經常運動來刺激肌肉,讓它不萎縮一樣,皮膚的基底層也需要刺激,才能保持生長的速度。鍛煉的過程,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你會疲勞,會肌肉酸痛,會喘不上氣,總之會有各種各樣的不舒服。刺激和鍛煉皮膚,同樣不會是一個非常舒適的過程,期間必然有刺痛和刺激感。對于鍛煉肌肉的不舒服,大家都沒有任何問題。然而鍛煉皮膚的刺激,卻是絕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或者說,不理解它是必須的。這個步驟,就是本品要完成的工作。



    *插播一下,我們為什么要把刺激理解成那么壞的一個東西呢?刺激可能是“他神經受到刺激”變得不好了,也可能是“這刺激了我們的經濟發展”,變得好了。刺激,是一個激發,一個驅動力。它可能往好和不好兩種方向發展,對皮膚也是一樣。某種護膚品讓皮膚感覺到刺激,可能是防腐劑或者潔面活性劑過高,挑戰了肌膚的耐受度。也可能是,給予皮膚一個推動,讓皮膚真正的發展。我在幾個博士的書里,都看到過一種想法,某博士說的最極端——任何使用感很舒適的產品,都無法真正的改善和提升皮膚。細細想想,確實說的沒錯。如果想要維持,當然可以很舒服,可是如果想要前進,就必然需要推動,推動,就必然刺激。從皮膚的滲透吸收原理上來說:大分子產品在皮膚表面成膜,保濕,保護,舒適,滋潤。然而它只能保濕。小分子產品深入皮膚,對細胞起作用,然而它刺激。如果這個產品足夠舒適,也就是說,基質的分子足夠大,那么必然會網住小分子產品。必然就沒什么推動效果。



    嚴格來說,我推薦的8~12%濃度的果酸,并不是僅僅為了去角質這個目的而準備的產品,而是——peeling,剝脫產品

    剝脫,使用果酸或者酵素成分,來溶解去除表面的老化角質,并且,這個過程可以刺激基底層分裂細胞,制造新的蛋白。剝脫刺激,這也就是微晶磨皮,電光拉皮,激光去皺以及光子嫩膚的根本原理。

    所有這些方式,都是通過剝脫的手段來刺激皮膚生長,增厚,起到回復皮膚彈性,增強緊致度,收縮毛孔,淡化疤痕斑點的作用。

    你可以不相信我說的,但是請你想想這些。不可能這些醫療護膚手段都是扯淡吧?!
    情書講護膚——臉皮不是墻皮(Q&A)

    Q:為什么不能降低濃度,調節酸度來緩解刺痛呢?

    A:酸度不夠,濃度不足的果酸產品是一個騙局。只有在游離酸濃度達到8%以上的時候,才有去角質和刺激鍛煉皮膚的效果可談。8%以下濃度的果酸只有保濕價值。許多廠商生成,改良果酸產品,將PH值調節到接近人體的PH值。但是維持果酸濃度不變。這是非常掩耳盜鈴的做法。調節果酸的產品PH,當然只能加入堿性成分。堿性成分加入,就會跟酸性成分反應,中和掉酸性部分,這是調節PH值的本質。也許100ml的產品中加入了8ml的果酸,可是經過堿性成分的中和,在最終的成本中也許只有2%不到的游離酸了。這種產品使用起來當然不會刺激。但是這種產品,也根本不具備果酸的效果了。皮膚科的醫生以及皮膚問題專家們也都認為,PH值在4.5以上的果酸產品,沒有討論其效果的價值。







    Q:本品會引起過敏嗎?

    A:沒有任何絕對不會引起過敏的產品。有人對雞蛋過敏,有人對花粉過敏,有人對動物毛發過敏。除了對果酸過敏的人,本品不會引起或者加重過敏癥狀。并且能夠鍛煉造就堅韌不易敏感的皮膚。使用前請先做貼布實驗(將本品涂抹在手腕內側,貼上創可貼,保留12小時,觀察反應,如果持續疼痛,發癢,或者起不明顆粒,那您可能屬于對果酸過敏,可以考慮酵素剝脫)





    Q:本品適用于什么皮膚問題?

    A:任何皮膚,都建議將本品納入日常的護理程序。它對于維持皮膚良好的更新和代謝水平,刺激皮膚維持旺盛的生長能力有明顯的作用。基于這種作用,它對于以下問題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1,皮膚薄,易感到刺激,對溫度或者外用產品容易敏感。

    2,紅血絲,尤其是鼻翼和嘴角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紅血絲

    3,臉頰兩側的松弛型粗大毛孔

    4,抬頭紋,眼角紋

    5,黑頭,豆豆,脂肪粒





    Q:我有紅血絲,我可以使用這個產品嗎?
    A:完全可以。并且果酸潔膚液完全能夠幫助你改善甚至解決紅血絲問題。能看到毛細血管,其實并不是皮膚薄的原因。是因為,你的角質薄弱,不能保護真皮。真皮被頻頻刺激,毛細血管末端收縮壞死。這種情況,通常并不會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毛細血管的末端只是負責對那很小一片皮膚供血的但是它對美容影響很大。所有一切解決的根源,都是加強循環代謝。這項工作只能靠對皮膚基底層的刺激來完成。





    Q: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會不會有很難看的階段?

    A:很難看不會。如果選擇光子嫩膚可能會。但是我不推薦那么激烈的剝脫手段。激光除皺也是剝脫,比光子嫩膚深度更深。我們使用相對溫和的表淺剝脫手段。在開始使用的一星期,會有部分癥狀加重的情況,例如紅血絲和毛孔更明顯,但是是要你仔細觀察才看得出來的,絕對不會很難看。這種情況一周左右就會好轉,所有問題都會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因為,要給皮膚一段適應的時間,讓它知道,要積極的生長來抵抗刺激了。這種情況,就跟你不能期待今天運動了,明天就會長出結實的肌肉來一樣。你要給與身體調節的時間來應對新的局面。



    Q:眼部可以使用嗎?

    A:絕不要漏掉眼部和頸部。但是小心切勿入眼(入眼也不會發生什么很嚴重的后果,只是刺痛比較厲害而已。)請摒除去角質產品都會引起皮膚干燥的錯覺。事實上,果酸是非常好的保濕產品,使用在眼部,保濕效果幾乎是立時可見的。幾天后干紋就會有效緩解。而使用在眼部的刺痛感從我和小白鼠實驗的各位的經驗來看,還沒用使用在臉部的刺痛感強。





    Q:使用頻率?

    A:請每天晚間使用。如果脆弱皮膚在使用初期感到刺痛嚴重,請放緩頻率,每周使用2~3次,待皮膚適應后再逐漸增加使用頻率。不要在白天使用本品。在使用本品期間,每日必須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霜。





    Q:有豆子可以使用嗎?

    A:在臉部無破口的任何情況下均可使用。有破口情況請暫停使用。





    Q:本品會引起皮膚干燥嗎?

    A:不會。不但不會,還有著非常好的保濕效果。果酸和酵素的作用是定向的,它能夠溶解角蛋白。但是它無法溶解脂質。使用果酸去角質,跟過度洗臉是完全不同的。過度洗臉會帶走細胞間寶貴的脂質保護成分,而果酸對這些成分完全無影響,只會溶解皮膚表面的角化蛋白以及毛孔中氧化的角栓。本品還含有有幫助均質分散效果的小分子多元醇,是對皮膚非常溫和的保濕劑。因此本品是能夠保濕的清潔用品。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之——化妝水(序)
       

    關于化妝水,流傳著許多我很不解的說法。

    例如有人贊美一款化妝水好,“很保濕”“很厚,很稠,很有營養”“用完臉滑滑的”……這些贊美我完全不解。

    一瓶化妝水應該很保濕嗎?(關于保濕和補水的區別請參見前文)

    很厚很稠跟很有營養有何邏輯關系嗎?

    臉滑滑的……如果你的臉原本不是滑滑的,只是這個水讓你變得滑滑的,你就沒有懷疑過,如果是水這種東西,怎么能把那些坑坑洼洼都填平?



    對化妝水,還流傳著很多我不解的禁區

    “這個水不好。”“為毛?”“因為有酒精。”

    “這個水一般。”“為毛?”“因為涂完過不了多久就又覺得干了。”

    可憐的酒精啊,人們用它殺菌清潔,促進吸收,溶解成分,一心為人類奉獻,對人類無所求。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恩,不好意思,背岔了,岔到小蜜蜂那里去了)

    我記得當我對護膚還很懵懂的時候,鉛筆的2號水是個人人推崇的好東西。當年還買不起的我,就心心念念著。結果,忽然的,仿佛一夜之間,它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東西。各種品牌為了說自己溫和都要把它拉來墊背,各種人為了說明自己過敏就要說是用過它。原因就是一個它含有酒精。嚇得它旁邊的雪水,趕忙著辯白:“我不含酒精,我的是植物酒精!”我竟不知這酒精是有什么十惡不赦的,落到這步田地。



    關于化妝水,還有許多哈利波特都解決不了的難題

    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用化妝水?

    用手還是用化妝棉來上水?

    用擦拭的還是用拍打的?

    我應該用清潔水還是柔膚水還是爽膚水還是收縮水還是保濕水還是滋養水?

    需要普通化妝水和高機能化妝水兩種嗎?



    這么來說化妝水實在是一個讓人很昏頭的東西

    負責任的說,作為一個敬業的水水控,基本上我使用過市面上各種類型的化妝水,各種莫名其妙的用法。用在乳液前,用在乳液后,用擦的,用拍的,用敷的,用一遍用兩遍用三遍……用化妝水速度之快,速率之高,用法之千奇百怪天花亂墜大膽創新不一而足。嗯嗯,因為各種雜志,娛樂節目,護膚達人們,都在高叫著水水水水水,搞得我看到水就兩眼放光腳下發軟走不動道,啥牌子除了新水我心里就跟貓爪子撓似的難以忍受啊。



    讓人無比糾結的化妝水啊!



    我們究竟是不是一定要用化妝水?



    老實說我完全不能給出一個簡潔明了的是或者否的答案。原因是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各種號稱是化妝水的東西其實完全不是一個東西一個目的一種作用,而每個人的皮膚狀況不同決定了他們對化妝水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我們下面還是從化妝水能夠達到的效果上來談談,這樣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了。



    首先要講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化妝水的問題。

    有這樣的觀點——化妝水里90%都是水,有效成分只有10%,所以護膚價值低,不值得花大價錢。

    這個有點搞笑。話說,面霜里面90%都是水和油,有效成分恐怕還不到10%,為什么你會覺得值得花大價錢呢?莫非是因為覺得油比水貴?

    實際上,各種涂抹后留在臉上的護膚品,只是基質不同。有效成分都不可能加很多。如果加很多的,那就叫基質,不叫功效性成分了。

    雖然如今化妝水的名目越來越多,但是我傾向于這樣看待它——它是我在潔面后最先使用的水基護膚品。因此,我把它看成是為皮膚補充水溶性營養成分的機會。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一)


    思路比較亂,想講的問題層次太多,咱們就這么講吧,從我們用化妝水干了什么以及化妝水應不應該干這個來一條一條掰扯

    1,  清潔

    清潔是化妝水的傳統功效之一。歐系傳統化妝水大多屬于清潔用水。化妝水在歐系的護膚理念中,不屬于保養,而屬于清潔的一部分。因為白種人的皮膚非常敏感脆弱,并且地處干冷地區的人們習慣用油乳狀無泡潔面品,需要用清潔型的化妝水來配合擦除,增強清潔力。

    這種化妝水中,除了保濕劑以外,要增加一定量的界面活性劑,來增加清潔力。潔面后能再擦出臟東西來的水,一般都是加了活性劑的。而界面活性劑的加入,會賦予化妝水擦拭起來滑溜溜的效果。

    實際上,地處亞熱帶地區的我們,大多數人并不需要使用清潔力差的無泡型潔面產品。

    我們日常的界面完全可以很好的做好清潔工作,并且這也是我們隊潔面應有的要求(恩,一再的有人糾結防曬產品的卸妝問題,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一款特別強調防水抗汗的防曬霜,一個洗面奶,連個防曬霜也洗不掉,那你也可以考慮把它扔垃圾桶了。)所以說,我們不太需要一個化妝水來進行清潔工作。那么化妝水要犧牲其溫和性來加入活性劑,其實是不適合我們的。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已經適應了界面活性劑型的化妝水。這些人其實用化妝水來做清潔的很少,但是他們習慣了化妝水用起來滑滑的。是的,活性劑就能營造這種效果,如果不加活性劑,用化妝棉擦拭的時候,會感覺很澀,有阻力,大家就會覺得這種化妝水太淡,沒有營養。

    如果不是很有品牌支持率,很自信銷量的品牌,一般不敢貿然取消潔面活性劑所營造的滑溜感。但是還是有一些牌子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并且熱賣,例如:SK2神仙水(我不愛這個牌子,但是這確實是個好水),EL翠竹(石榴水我覺得很垃圾),kiehl’s金盞花,歐舒丹蠟菊精華水,sisley花香。

    值得一提的是,不含潔面活性劑的化妝水,都是敷臉的極佳原料。以上幾種,都是敷臉極有口碑的。無疑,潔面活性劑長時間敷在臉上,肯定對皮膚是沒有好處的。許多化妝水,平常用沒什么問題,但是用作lotion mask,或者去角質之后用,就會感到刺痛。此事出現的讓人昏厥的說法是——這是在大量補水!對此說法我只想堅定的豎起中指!(話說,這種莫名其妙的說法,我印象里,就是從蘭芝的睡眠面膜,這種完全沒有技術含量的棒子牌子開始流傳的吧?)從此以后大家凡對補水產品的刺痛感,就冠以——皮膚缺水,大量補水的名號。真是吐血,皮膚內的海綿結合水分,怎么想都沒有任何道理會痛。與其說是補水引起的痛,不如說,是這種化妝水所含的潔面活性劑隨著水分滲入皮膚造成的刺激感。這與果酸或者其他剝脫產品引起的刺痛完全不同。剝脫產品的目的就是對真皮產生刺激和激勵,它就應該刺痛,不刺痛是濃度不夠的證明。而化妝水是補水舒緩的,沒有任何應該刺痛的理由,不應該刺痛的東西刺痛是不對的。(這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真諦啊,該干嘛的就干嘛去,不該干嘛的它就不應該干。)因此沒有滑溜感,甚至用起來澀澀的化妝水,大都可以拿來大膽的敷臉。而敷臉會刺痛的水,建議下次不要再買了。



    總結一下,我們是不是應該用化妝水來清潔?

    如果是擔心自己洗臉的時候沖水不夠充分,臉上還有潔面品的殘留,那么用化妝水來做二次清潔沒什么問題。但是這種情況,只要用成分簡單的水,例如花水或者礦泉水蘸化妝棉輕輕擦拭一遍就足矣。

    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求化妝水有清潔力?

    在我們目前的生活環境(當然生活在北歐的童鞋不包括在此列),和使用的護理品來看,我們隊化妝水沒有任何的清潔要求。因此我們不需要含有潔面活性劑的化妝水。我想,滑溜的使用感覺雖然可愛,但是如果要冒著刺激皮膚的危險,那澀一點也沒什么關系吧?!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二)

    2,補水和保濕

    關于補水和保濕概念的不同,前文已經詳述。在這里再重申一下,補水是水分進入皮膚,保濕是在皮膚上成膜,不讓水分散失。

    作為一種水基護膚品,補水是必須的。其實什么水都能補水。因為補水,是靠水的小分子進入皮膚,跟皮膚中能結合水分的成分結合,讓皮膚的含水量增加。只要是水這種物質,就能勝任這一工作。然而保濕則不同。我們都知道水分子很小,容易進入皮膚。同樣的,它也容易從皮膚里出來。如果皮膚中有游離水,會迅速蒸發,并且在蒸發過程中帶走寶貴的結合水。因此在補水之后,必須有油脂或大分子成分在皮膚上成膜,讓水分無法蒸發,這樣就把水留著了皮膚里。保濕成分的分子越大,膜層越厚,保濕效果就越好。因此在干燥寒冷天氣中我們需要厚重的面霜,因為它留下的油膜厚,保濕效果好。而在濕熱的天氣我們只需要含油量比較低的乳液,在皮膚上留下輕薄能透氣的薄膜,這樣才不會讓皮膚有悶的感覺。

    然而,保濕是不是化妝水應該減負的任務呢?

    如果一個化妝水想要保濕,無非有兩條路可走:

    A,在水里加入高分子膠體

    B, 加入少量乳化劑和油脂,形成微乳化體

    第一種化妝水,會是透明的(無色或有色透明都有可能)比較稠厚的液體,有的甚至可能會成哲理狀。第二種是乳白色半透明液體。

    許多MM喜歡這樣稠厚的化妝水,覺得有營養。之前在講面膜的時候提到過,是否稠厚,就像做飯的時候淀粉勾芡一樣,你多加點淀粉就有了,跟營養絲毫沒有關系。實際上,一種有效成分不大可能很稠厚,因為如果稠厚,就說明分子大,如果分子大,就很難進入皮膚,如果進不了皮膚,還談什么效果?!而這個稠厚的大分子,在你臉上成了膜,也就是說,形成了一層壁壘,保濕是保了,可是后續再有什么小分子成分,也都很難吸收了。

    如果是微乳化的液體,會采用一些比較輕薄的油脂,不會形成很強的膜,雖然對后續產品的吸收有點阻礙,但是不會太強,如果后續產品中有醇類或者其他助滲劑,還是可以頑強的,把有效成分帶進皮膚。可是如果是第一種,高分子膠體,它是一個框架網狀結構的,并且具有粘性,再頑強的成分,也很難突破這個網狀的層層阻隔啊。仿佛小蟲子被粘在蜘蛛網上一樣,無法突破這層壁壘,接觸到你的皮膚。同時,無論這個化妝水,它標榜含有了多么高貴多么有效的成分,也會因為自身的這個基質,導致這些有效成分無法充分的釋放。

    如果從保濕效果上來說,A是最強的,因為通常海藻膠,透明質酸,膠原蛋白,甘油衍生物,這些成分都具有架構在皮膚上并吸取空氣中的水分的功效,并且使用過后膚感也會較好,因為分子大,所以能填平面部輕微的凹凸,感覺水滑。不過如果濕熱氣候或者皮膚本身皮脂分泌很旺盛,可能會感覺粘膩。B次之,是用油脂的薄膜來阻止水分散失。膚感會很潤而嫩。油脂含量若過高或者本身皮脂膜健康,可能會感覺油膩。而只有水分和水溶性小分子成分的化妝水,則會是拍上以后,立即吸收,以至于不習慣的MM會感覺拍了像沒拍,使用量會較大,并且不會有特別的滑溜感。也沒有什么保濕效果,如果不立刻跟上乳液面霜等保濕產品,很快即會感覺干澀。

    然而,如果從對后續產品的吸收和促進來說,順序則反過來。不加保濕成分的水,對后續產品的吸收沒有任何阻礙,并且由于小分子成分本身既有促滲效果,因此能夠對后續產品的效果加成。B在皮膚本身皮脂膜不足的情況下,能夠進行補足,如果后續是油溶性成分,也能夠有促進作用,但是對水溶性成分有阻礙作用。A對后續所有小分子成分都有比較強的阻礙作用。

    在大家評判一種化妝水的時候,保濕度幾乎是一個必備而且占很大比重的評判標準。例如,“上了這個水可以保持X分鐘不緊繃,X小時后皮膚還很潤”。究竟化妝水是不是應該保濕,三種化妝水應該怎么選擇,應該從你的產品搭配和使用化妝水的目的來決定。保濕決不應該是決定化妝水好壞的主要標準。

    如果,是年輕皮脂旺盛的皮膚,在夏季,不想使用其他產品,僅想使用水性護理品,那么A具有不錯的寶石效果,是可以滿足的。

    如果,是沒有什么問題的皮膚,后續產品不強調功效性,僅僅是簡單的保濕霜,那么三種產品可以隨意選擇。

    如果,是天氣寒冷干燥,或者干性皮膚,皮脂膜受損的皮膚,可以選擇B來幫助皮脂膜修復,也可以選擇不具保濕型的化妝水,在之后使用其他修復皮脂膜的產品。

    如果,后續有功效性精華液,乳液,或者天價面霜,建議選擇不添加額外保濕效果的化妝水,來促進后續產品的吸收。

    例如我本人,熟齡皮,緊致、抗氧化和促進膠原蛋白是我的主要訴求。并且以精華液和面霜來達到這一訴求。所以我只使用第三種不具有額外保濕型的化妝水。我非常清楚膚感和實際對皮膚的益處沒有什么聯系。在見到諸如“X倍的透明質酸”這種訴求的化妝水的時候,我通常憤恨的說:給老子死遠一點!要保濕,老子有面霜,你一個化妝水,搞那么保濕干什么?!你都那么保濕了,我后面加了那么多昂貴成分的精華液還干P啊?!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三)
    3補充肌膚營養
    我認為,這才是使用化妝水的重點。
    前文說過,我并不把化妝水看成一個單純的補水產品。如果是僅僅要求補水的話,洗完臉的時候,水分夠充足了。而化妝水,是大量使用水類保養品的唯一機會,因此,我把它看作是補充水溶性營養成分的最好機會。
    那么究竟哪些成分是應該補充和側重的呢?
    這個其實并無特定,因為每款水的訴求和側重都不相同,都會有各自的側重。重點來說,水溶性小分子的成分,大體有這樣幾類——
    A、多元醇。
    最傳統的水類保濕劑。常見的有丙三醇(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等。甘油溫和但是燒粘,丙二醇比較清爽但是因為具有一定刺激性而在使用上有局限。通常大部分品牌都是采用丙二醇和甘油混合,互相降低粘性和刺激性的方法來使用。1,3丁二醇是溫和不粘的保濕劑,我很喜歡這種成分,不過價格比前兩種要高。
    多元醇和透明質酸,膠原蛋白等大分子保濕劑,都是能夠吸附空氣中的水分的成分。看似沒什么差別,并且大分子成分結合水分的能力還要強一些。而后面兩種,明顯要價格貴些,更有噱頭一些。但是大分子吸水成分和小分子吸水成分差別是很大的。大分子成分附著在皮膚表面吸水,等于讓皮膚處于一個濕度比較高的環境里,給皮膚濕潤愉悅的感受。因為分子大,所以保持的時間也能比較長久。然而如果洗個臉,或者擦掉,這個效果也就不存在了。而小分子吸水成分則是深入皮膚后吸水,增加皮膚內的水分含量。小分子吸附水分的成分在皮膚內部吸水后,即使再沖洗或者擦拭也不會影響皮膚內的水分含量,然而如果周圍環境的濕度低,它們基本沒有保持水分的能力,因此需要立即跟上后續的縮水保濕步驟。
    多元醇類保濕劑雖然價格不高,也不高精尖,只是很傳統的水類保濕成分,但是它對化妝水來說幾乎是不可或缺的。除了基礎的保濕功效,它還有抑菌功效,可以減少防腐劑總量,并且因為小分子進入皮膚迅速的優勢,還可以作為其他有效成分的溶劑也載體,攜帶其他藥物進入。所以與大分子保濕劑截然相反的是,它不但不會阻礙后續吸收,還能夠對后續產品起到促滲效果。

    B、表皮NMF
    NaturalMoisturisingFactor,天然保濕因子。,許多
    NMF是指,表皮中本來存在的吸附水分的物質,它們起著增加角質含水量和阻止水分散失的作用。NMF的主要成分組成是:氨基酸40%,吡咯烷酮羧酸(PCA-NA)12%(這也是一種氨基酸鹽,但不屬于天然氨基酸),乳酸12 % ,尿素7 %
    這些都是比較不錯的水溶性補充物。因為它們都是皮膚中本身存在的物質,因此與皮膚的融合性非常好,并且補充后也能夠馬上為皮膚所用,來結合和調節水分含量。但是他們不是即刻保濕劑。并不是像吸水劑那樣立刻進入皮膚或者附著在皮膚上吸水,讓皮膚立刻感到水潤舒適,但是它們能夠為皮膚所利用,增加皮膚本身的保水能力。讓皮膚在不依賴外用保濕品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和更長時間的保持水分。
    我認為這是比即刻保濕更重要也更有意義的成分,然而這些成分卻不會讓你立刻有感受,很有可能,一款能夠提升皮膚自身保濕能力的水水,因為缺乏大分子吸水保濕劑,而被大家評論為不夠保濕,不夠舒適呢。由此可見,對皮膚有益處,能夠提升皮膚狀態的成分,大多數時候并不一定有特別舒適的使用感受。無論是便宜的復合氨基酸保濕劑,還是被某些品牌拿來做賣點的絲氨酸、天冬酰胺等等,均是能讓皮膚獲益良多的好成分。
    以上只是指狹義的保濕因子。廣義的來說,皮脂膜也算是皮膚的保濕引子,因此廣義的保濕因子還會包括神經酰胺,粘多糖,以及必需脂肪酸和維他命,礦物質。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三)

    C,        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
    與我們的人體一樣,各種維他命和微量元素(礦物質)也是皮膚保持健康和活力的必須元素。這些成分,他們的主要訴求可能并不是保濕,甚至可能談不上什么訴求。如果說的直白和誠實一點,實際上,無論保濕,美白,抗氧化,都是他們在功效上的延伸訴求。他們本身的作用和訴求僅僅是補充皮膚的必須元素,讓皮膚更加健康。這跟我們平常的飲食補充劑有點類似。我們吃維生素丸子,有什么作用呢?有人不愛感冒了,有人不再便秘了,有人皮膚變水潤了,有人覺得自己精力更充沛。如果我們要說這些間接的好處,可能有無數種,而實際上它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促進機體的健康。給皮膚補充這些必然元素也是這樣,實際上我無法說出每種元素確切的功效(如果要延伸了敞開了說,那就沒邊沒沿了)但是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實際上它們就是促進了皮膚本身的健康而已。
    無疑他們對保濕有很大作用,因為健康的肌膚本身就應該具有相當的保濕能力。但是他們的直接訴求并不是保濕。他們大多數都無法向保濕劑那樣,附著在皮膚表面或者鉆進皮膚吸水,而只能通過慢慢的提高皮膚本身活性,促使皮膚恢復保濕能力后,慢慢的體現出保濕效果。而實際上它們的訴求遠遠大于保濕。就好像我們對健康的追求,應該遠遠在形式上的美麗之上。這是回復到護膚的本源的理念。實際上護膚絕對不僅僅是臭美,絕對不僅僅是漂亮那么膚淺的事情。皮膚是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它肩負著保護我們的肌體的最外層的抵御作用,并且作為內部器官的一面鏡子,反應我們內部的問題,引起我們的重視。因此我們理當保護我們的皮膚,像保護我們的眼精。
    常見的皮膚健康補充劑有,VC,VE(經過化學增容和改性的VE可以溶于水,成為化妝水成分),VB3,VB5,VB6,VK(比較精細的成分了,引其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的特征,通常會出現在針對黑眼圈的眼部產品中。但是實際在臉部其他護膚品中,也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活膚效果)。常見的礦物成分有鎂,鋅,銅等礦物鹽,能夠促進皮膚本身的修復。

    關于VC,特別多說兩句。大家會看到,許多達人專家們都強調,左旋的才能被人體吸收,右旋的沒有效果。而許多護膚品原料提供商又說,右旋的才有活性。這個問題讓人糾結了很多年啊。實際上,呃——其實所謂的左旋C真是護膚界對成分最大的一個誤讀啊。維他命C的學名是Vitamine C ,Ascorbic aci,或者L-A,也作L-(+)-Ascorbic acid。之所以被誤解,就是在前面這個L上。L是levo的縮寫,拉丁文的左,D是右。但是,在國際化學物命名中的規矩是, L,D的首字母是代表有機物的化學結構型態的,僅僅說明一個分子結構排列形態的問題。但是左旋,右旋,講的是旋光性,是以+-來表示的。
    另一種人體真正無法吸收利用的維他命C,是D-(-)-ascorbic acid,這才是真正的左旋C。不過專業的配方師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所以實際上護膚品中的都是人體能夠吸收利用的VC,只不過,在宣傳上,為了不造成消費者困擾,就以訛傳訛了。不過含有水的基質中,一般不會直接使用VC,因為太容易氧化了,而會使用VC的衍生物。比較常見的是VC磷酸鎂和VC磷酸鈉。但是即使是這樣的VC衍生物,在沒有其他抗氧化成分協同保護的情況下,仍然是脆弱的,大約半年的時間就可能被氧化,變成棕黃色了。所以在配方中,一般是以VE等抗氧化成分協同復配的。

        這些皮膚必須的元素,我認為是一種皮膚的激活劑。也是皮膚真正的營養品之一。但是他們通常是無法造成濃稠的形態,也無法給予皮膚什么立刻很舒適的感受。很可能一款添加了許多皮膚營養品的水,使用起來毫無感覺,甚至向白水一樣。如果這種成分添加劑量比較高,還很有可能造成化妝水比較粘的情況。粘和稠并非一回事,大分子物會造成水水流動性差,透明度差,甚至呈gel狀,但是活膚功效的小分子成分不會改變水水的流動性和透明度,但是會讓水水變粘,尤其是能夠增強皮膚保濕力的單糖和雙糖類成分。對于這種情況,大家不要被表面現象蒙蔽了。這些是不要僅僅本著實用感覺來選擇,多看看成分,如果含有這樣的皮膚激活劑,雖然沒有什么即時保濕的效果,用完一時有些粘,但是它們分子小,不會阻塞毛孔造成皮膚擁堵,長期使用對皮膚的幫助和激活,是皮膚真正能夠得到益處,使肌膚本身提升的。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三)

    D各種提取液和萃取物
    這個,可是廠商宣傳和忽悠的重點啊。啥小島啊,海底啊,雪山啊,總之,像尼克GG說的,上天入地的采些花花草草啊,聽著真心動啊……
    其實對這些亂七八糟東西的評判早就開始了,一直以來,被草根達人們,以及解讀配方者所詬病的,是萃取含量的問題。僅僅就是在配方中后5位,這樣的分量能起到多少作用?!
    確實是有這個問題,但是我更要說的是有效性的問題。英文,無論是提取液,還是提取物,統稱extract,但是實際上,萃取液,提取液,跟提取物,粉狀的,價格簡直是天淵之別。萃取液,粗提的,水提的,便宜到一個境界了,其中水分含量太高,而且對于這種提取液,其中有效成分含量也都不統一。說的不厚道點,你泡杯綠茶,里面也有茶多酚也有,兒茶素也有,這個東西也可以叫做綠茶提取液。實際上浸提法的制作工藝,雖然比泡茶稍微復雜點,但是也就是類似的原理和做法。
    根據提取方式,有效濃度的不同,提取液有許多的分級,如果是用比較先進的方式,做超臨界萃取,得出的萃取液有效成分含量就要高一些,因為這種提取方法比傳統方法壓榨的更徹底,這種超臨界提取的提取液,價格也比一般的提取液要高的多。但是所得的萃取液,仍然無法改變絕大部分都是水的這個事實。植物提取液,即使是使用到了最大濃度,也不見得有效濃度有多高,所以,提取液一般來說效果不會太明顯。當然不能否認,加比不加,加的多比加的少,當然還是有點效果的。
    而提取物,則是去掉提取液中的水分所得到的有效成分固態物。如上所說,提取液中大部分都是水,1kg的提取液也不見得能得5g的提取物(當然不同植物,不同的萃取方式有所差別)。所以說,提取物的價格比提取液高昂許多許多許多。其濃度不必大,效果也強的多。但是問題在于,我們從廠商給出的成分表里,只能看到這個extract,實在無法分辨,究竟是提取液還是提取物啊!
    如果是真正有良心的廠商,不會拿這些不知所謂的extract來忽悠人,而是其中的特定有效成分。這種特定有效成分就更加昂貴了。例如說,我們知道甘草能美白。如果一個產品中僅僅加點甘草提取液,實際上并不會比我們用甘草煮水來敷臉效果強多少。如果是加固態的甘草提取物,那么效果就會比較明顯了。然而提取物中成分蕪雜,可能有氨基酸,可能有維生素,可能有生物黃酮,可能有醣類,醇類,酯類,多酚類,這一切中,起效的可能只是其中某種。例如我們取出其中的光甘草定,那么在制作工藝上要復雜很多,在出產量上又要少很多,價格及其高昂,但是因為成分精純,作用轉移,效果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這時候,我們在成分表上看到的絕不是甘草extract,而是Glabridin。
    在大都是護膚品中,植物提取成分都是作為一個活膚效果而存在的。如果是真正的單一有效成分精純提取物,通常是用在精華液這種賣價高的產品中,而化妝水里面,能放個固態提取物已經是廠商有良心了。我認為,對各式各樣的提取物的看法應該是,有,當然不錯,雖然我不知道你加的是什么方式什么濃度的提取,但是起碼比不加的要好。但是如果單拿這個成分作為賣點,用它來提升產品價格,那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用些基礎性的活膚成分,例如氨基酸,例如維生素,來得實在啊。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三)

    E,促滲劑和——酒精
    促滲體系,對于護膚品來說,實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們經常會在宣傳單上看到這樣的話,XX天內,黑色素減退xx%,XX天后,膠原蛋白增加XX%.可是當我們真的買回這個產品來用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效果,完全跟宣傳中的那個XX畫不上等號啊。這里廠商耍了個小花招。比方說XX能分能褪黑,那是把黑色素拿出來,讓成分直接接觸,觀察效果。而實際上,1%的這個成分在體外試驗中,可以100%的接觸到黑色素,而添加1%這個成分的產品,涂抹到皮膚上,透過皮膚,再接觸到黑色素,這樣的量能有多少,就很難說了。
    我已經記不起多少次的感慨,我們生長皮膚,確實是為了保護和排泄作用為主了。吸收并非皮膚的本職工作(那是消化系統的工作),并且因為保護作用,它本能的對外來物會采取抗拒的態度,不讓外來物進入機體,也因此它是我們人體的第一道屏障。所以,要讓它吃點什么東西,實在是太難了。許多成分因為分子大小,以及其本身溶解性的原因,很難通過皮膚,因此需要一些容易通過皮膚的成分來溶解和攜帶他們。
    氮酮和各種醇類,是目前最常見的促滲成分。其中乙醇,也就是究竟,效果最為強大。首先它是一種最好的有機溶劑,幾乎所有能溶于有機溶劑的物質它都能溶解。其次它對皮膚的滲透速度和深度都非常強,本身分子小,能溶于油也能溶于水,因此它進入皮的的速度和攜帶藥物的能力都是很強大的。例如水楊酸產品,許多都是用酒精來溶解水楊酸的。許多植物配方的產品,都會用到乙醇。就是為了溶解植物有效成分,并且滲透皮膚。雪肌精就是這種理念的典范,其他如妖精水,albion健康水,紅夢等等以植物成分為主打和賣點的,幾乎都無法避免酒精。
    酒精,究竟是不是一個好東西?
    這個要分幾個方面說,首先,毋庸置疑它有清潔殺菌的作用。許多針對豆子,黑頭的化妝水,都會含有比較高濃度的酒精,而這對于防止破口的皮膚紅腫發炎確實有很大幫助。然而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沒有這個需求的。此外酒精因為揮發迅速,能夠帶給皮膚清涼感,但是也因此,它不適合大多數正常皮膚經常使用,因為它的迅速揮發會導致水分跟著蒸發,有引起皮膚干燥的可能。請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里指的是含有比較高濃度的酒精,這種產品會有很明顯的酒精味,并且使用后會有很明顯的清涼感。我說的是這樣的產品,并不適合經常使用。
    而在大部分產品,例如植物成分化妝水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特定成分,并且攜帶成分深入皮膚。也因為雪肌精,健康水,紅夢都成為經典產品,因為有了酒精的幫助,植物有效成分確實能夠達到其他促滲劑所不能達到的深度。
    但是問題也就來了,很多MM在皮膚狀態不好,或者比較干燥的時候,會感到刺痛,或者發紅。很多MM就覺得這是酒精不好,或者自己對酒精過敏。可是其中的大部分MM,如果你不小心擦傷皮膚,用酒精消毒的話,你會發現你對酒精并不會過敏。那么這個刺痛感何來呢?酒精攜帶成分進入皮膚,并無分辨性。它不能分辨哪些是對皮膚有益的成分,哪些是會刺激皮膚的香料和防腐劑。所以在滲入皮膚的時候,也就一并帶進去了。如果是制作過程講究,工藝和設備過關的產品,防腐劑的量可以控制的比較低,香料也不會加太多,那危害還是比較小的,通常不會感覺得到。而如果是制作過程不能嚴格的控制,需要比較高量防腐劑,再加上大量香料來掩蓋酒精氣味的話,那則會對皮膚有危害了。即使是品質好的那些品牌,在皮膚比較干燥,或者比較脆弱的時候,大量使用也有可能會感受到刺激,也是因此,紅夢,雪肌精和健康水都是帶有一定的爭議性,都會有MM覺得敷臉會刺痛。因為敷臉的時候的封閉狀態,會讓比平常更多和更密集的成分進入皮膚的。所以如果是干燥皮膚就可能感覺到刺痛了。但是有些品牌很聰明,或者說——很會推卸責任,不把這種情況跟消費者說明,而是告訴消費者,皮膚干燥的時候大量補水就會刺痛。然后這個說法就流傳了開來,大家在使用補水面膜,或者敷臉的時候,一旦感覺到刺痛,不但不會責怪產品,可能還會很高興的想著,我的皮膚在大量補水啊……
    這個實在是無稽之談。實在想不通有任何理由,水分進入皮膚會引起刺痛。唯一的解釋就是刺激物進入引起了刺痛。

    現在來總結一下,這一章的問題
    1,        酒精是不是化妝水的必須?
    當然不是,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化妝水其實都不含酒精,只有在強調抗菌抗發炎,或者需要溶解特定成分并促進吸收的時候,才會用到酒精。
    2,        化妝水中的酒精會對皮膚造成危害嘛?
    除了個別對酒精敏感的人(這個問題很好檢測,只要在手腕上涂點醫用消毒酒精就可以看出來了。化妝水里的酒精總不能達到75%吧?)酒精對大多數人都無危害。但是如果是比較高比例的酒精的化妝水,不推薦長期使用。如果是低劑量,用來做溶劑和促滲劑的酒精,需要比較當心的對待,盡量選擇好的品牌和產品,來避免防腐劑被大量攜帶進皮膚,也盡量不要在皮膚脆弱的時候用這種化妝水敷臉,來強迫大量吸收。
    3,        含有酒精的化妝水是好還是不好?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紅夢,雪肌精和健康水無疑都是口碑很好的化妝水,作為一
    款化妝水,能夠體現出強效美白保濕鎮定的效果,酒精攜帶有效成分滲入功不可沒。這一點就足矣說明酒精并不是個壞東西。而在我們日常使用的選擇上,通常不大量封閉使用即使是脆弱皮膚也不會對這點酒精有什么感覺。所以完全不必把酒精視為洪水猛獸。只要確定自己對酒精不過敏,在使用上稍微注意即可。

    關于化妝水成分的問題,就8這么多了。當然不是說化妝水里只有這幾類的成分,只不過,各牌各產品的設計理念和賣點都不同,剩下的是在無法一一列舉和歸類了。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四)
    4,        促進后續產品吸收
    這是化妝水的第四大功效。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
    因為通常我們寄希望于提升皮膚狀態,也最花錢的部分,在精華和面霜,這兩部分的吸收效果,決定了你的銀子到底有效利用了多少。
    化妝水為什么能促進吸收?這要從化學物經皮吸收的影響條件談起。
    我們之前說過,皮膚并不是一個為了吸收而存在的器官,因此基本上皮膚只能通過被動擴散作用來吸收。也就是說,在化妝品中溶解的化學物,也能溶解于皮脂膜,角質細胞間的間質,因此從濃度高的地方(護膚品)向濃度低的地方(皮膚)去擴散和均勻化。對這個過程的影響比較重要的因素有:
    A,        化學物的理化性質:
    包括,分子量大小,當然小的容易吸收;水油分配系數,也就是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比。這個比約趨向于1,吸收性越好,也就是說,在水中和油中都能溶解的物質吸收性最好;揮發性,揮發性越好的越容易吸收
    B,        皮膚本身的狀況:
    角質堆積少的部位吸收性高于角質厚厚堆積的部位。年輕皮膚吸收優于成熟皮膚,老化皮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皮膚的水合度。水合度高的時候,角質細胞腫脹,細胞間的間隙擴大,化學物就易于通過。這也就是化妝水能夠促進吸收最重要的意義所在了。充分拍打化妝水或者敷臉后,皮膚的水合度升高,因此我們通常能作為一個常識感覺到,濕潤的皮膚上乳液或者面霜比較好吸收。
    C,促滲劑的作用
    這也是化妝水對皮膚有幫助的地方。化妝水中的促滲劑,不但可以幫助化妝水本身成分滲入,也可以幫助后續產品更好的吸收。
        D,外部環境作用
    這一項建議大家好好讀一讀,因為它能夠指導我們平常的一些護膚手法
    一是溫度。溫度的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和促進細胞間脂質的流動性,使藥物滲透的速度加快。因此,使用產品之前,在手心揉搓預熱,以按壓的方式使用,并且按壓稍長的時間,按壓途中不斷的搓手,保持手的溫度,是非常能夠促進吸收的。
    二是物理刺激加強循環。對表皮的微微刺激,導致局部毛細血管循環加速,也能夠加強和加快化學物吸收。因此化妝水建議用拍打的方式來上,用手輕拍,或者使用化妝棉輕拍均可。

    許多化妝水有加強后續產品吸收的作用,并以這一作用為賣點,例如SK2神仙水,例如EL的翠竹水。既然是加強吸收的水,那么水中肯定就不能含有阻礙吸收的高分子物,因此這類的水水通常都會非常清透,水樣質感,也無法給皮膚帶來瞬時保濕的效果。但是并不會因為這樣這款水就不值。如果是后續有比較強調功效性的精華和面霜,還是很推薦使用一下這樣的水的。當然,如果是很簡單的保濕霜,那么普通的化妝水就可以啦。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化妝水(總結)
    掰扯完原理和概念,我們再翻回頭來看之前的那些糾結,不解,問題和爭論。
    首先,我們是不是一定要使用化妝水?
    這個問題完全無一定的答案,每個人的回答可能都不一樣。也確實是這樣,除了洗臉和防曬以外,我沒發現有什么步驟是強制每個人都必須做的,甚至連保濕都不是。所以我們究竟是不是需要這個產品,得從我們的需求和目的來看。
    之前我們談過化妝水產品的4大目的——清潔,補水保濕,補充水溶性營養,促進后續產品吸收。那么我們使用什么水,怎么使用,當然都要從我們的需求出發來看。

    在這里鄭重申明一點,各種化妝水形態,我沒有覺得有什么是不好的,只是訴求和出發點不同。當它適應你的需求的時候,它選擇合適的,可是如果選擇了不適合我們需求的化妝水,并不是這個水就是壞的,而是你應該從自己的需求而不是XX說用了有XX效果這樣的心理去選擇。

    如果我們處于干冷區域,不希望用水來進行清潔,僅僅使用無泡洗面奶配合化妝水來清潔的話,那么無疑含有活性劑的化妝水是我們最需要的,而是用的方法當然是用柔軟的化妝棉擦拭。
    如果我們是一般性的或者稍微偏干的皮膚,沒有什么特別訴求,僅求皮膚保濕,那么普通的化妝水,礦泉水,花水,均可選擇,使用方式建議是倒在化妝棉上拍打一分鐘,讓角質充分浸潤。
    如果我們是油性皮膚,在夏天,皮膚不缺水也不缺油,也沒有什么功效性訴求,僅僅希望水油平衡,那我們可以選擇一款比較稠厚的,有高分子成分的化妝水,用這一瓶來取代所有保養,不必多余補充油脂,僅僅利用化妝水的保濕效果即可度過悶熱的夏天。
    如果我們希望提升皮膚狀態,補充水溶性營養,那么我們選擇水狀,不含高分子物,而含有充分活膚成分的水比較恰當,使用方式無論手拍或者用面片拍打都可以。
    如果我們有抗衰老的精華液和面霜在后面使用,希望化妝水能夠起到促進效果,那么有促滲成分的化妝水,流動性高,完全不含高分子膠體的水比較合適,使用方法可以是拍打,也可以使用化妝棉擦拭。
    如果我們要敷臉,建議選擇小分子成分的化妝水。因為敷臉是一個給皮膚加強營養的行為,如果是沒什么營養的水,敷它作甚?!而如果是在皮膚比較脆弱的狀況下,建議避開含有酒精的化妝水。而如果有些大分子成分的化妝水要消耗,也可以敷臉,但是這時候就不推薦直接敷,而是在之前先做好角質調理工作,并涂上精華液,而化妝水就僅僅起到一個密閉作用,幫助皮膚充分吸收精華液的營養,這樣還比較有使用價值。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序)

    從雅頓的膠囊談起

    我發現很多MM在護膚步驟和程序上很混亂。之所以會發現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從來不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賣貨的人,我認為我是一個在護膚上比大家研究的更多更深一點,想要幫助大家解決皮膚問題的人。所以對我來說,賣貨從來不是一個“了”“好,明天發貨”這樣一個簡單的,幾分鐘就能完成的步驟。如果我不了解皮膚的狀況,我無法推薦產品。所以一般我都要求MM填一個皮膚狀況調查表,讓我來了解你的皮膚出了什么問題。通常我還會需要你詳細的告訴我你的護膚步驟和使用的所有產品。因為我堅決不鼓勵浪費,沒有不能利用的產品。我不希望你現在手里的東西全部丟掉。哪怕是一個非常不好用的面霜,我們也可以用它來做面膜。而有時候,對于護膚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你用了什么,而是護膚的正確理念。如果有了正確的理念和手法,哪怕還是原來的護膚品,效果也會大大不同。(例如原先覺得沒感覺的水,如果切實用化妝棉拍打一分鐘,會發現其實補水效果很好。例如原先覺得太油膩的面霜,如果切實在手心搓熱,并且認真的按壓,會發現其實滲透很快。)同時我也不建議一下子給皮膚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角質紊亂的皮膚。只要一點點的改變,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慢慢的提升。這樣才是對皮膚好的,溫和的。(所以我不希望太多人來我鋪子啊,一般來說起每個人碼我得講1個小時……)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很多MM對于護理程序,是很模糊,甚至很亂來的。經常有MM來了我鋪子,點了一堆東西想要。可是,慢,慢,你現在不是有很多東西嗎?這樣不會沖突嗎?然后我就會聽到很令人昏厥的回答:先用這個,再用哪個,或者白天用這個,晚上用那個。我才發現,原來很多MM,對于護膚需要有幾步,每一步應該做什么事情,是很不清楚的。手里的產品更多是隨性的排列組合使用。這個問題尤其強烈的反應在雅頓的膠囊上。經常有MM是,白天用它做面霜,晚上用它做精華,或者,眼部膠囊做眼霜,面部膠囊就做精華。話說大家自己不會覺得用得用電奇怪嗎?
    雅頓的膠囊確實是一個奇怪的產品。它很油,可是它基本不保濕。也是因此很多MM覺得它是雞肋,完全不知道怎么用才好。我得說,這個膠囊是一個很好的產品,我未見過如此專注并如此強大的修復皮脂膜的產品。它并不訴求保濕,也不訴求美白或去皺等功效性的改變,它的訴求是修補受損皮脂膜。修補皮脂膜能夠幫助提高角質的保水能力,完整的皮脂膜能夠很好的抵御外界刺激,健康的皮脂膜也能夠很好的讓化學藥物擴散(護膚品),但是它只是一個修補皮脂膜產品,你要拿它保濕或者美白或者抗氧化,它完全干不了。如果不需要修補皮脂膜這個步驟,那么EA的膠囊就是個雞肋。如果是過度清潔,或者年紀增長皮脂膜受損的情況下,它就是個恩物。而如果把它當做一個皮脂膜修補產品,它非常出色。可是如果把它當成個保濕品或者是緊致皮膚的精華,那你可能覺得它毫無效果。這樣的對產品和護膚的誤讀也造成大家很多困擾。
    所以說,其實跟風是要不得的。   
    而造成大家困擾的,也并非僅僅是對護膚程序不清楚的問題,而是因為,現在的護膚品越來越五花八門,完全不同質地,不同目的,不同使用步驟的東西可能都叫做一個名字。水水不一定是補充營養的,精華不一定就修補吸收的,面霜不一定就是保濕成膜的,再加上歐系日系不同理念產品的碰撞,導致護膚已經不再是洗面奶-化妝水-精華液-面霜這樣一個簡單的步驟可以歸納的了,可能是預清潔-清潔-預精華(AHC或者精米)-化妝水,-乳液-精華-面霜這樣繁復的步驟。然而并不是每一款精華都可以做預精華,也并不是每一款面霜都可以用作最后一個保濕步驟(天啊……說的我頭都大了),所以我們究竟怎么搭配使用這些亂七八糟的產品呢?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我們需要做幾步,做的每一步,目的是什么,對它有什么要求。
    所以我在帖子里刻意的淡化產品,就是不想大家沒搞懂原理,就跟風,如果不能清楚自己皮膚的問題和需要,哪怕別人說是仙丹的東西對你也未必有效。即使是同樣的毛孔堵塞,或者黑眼圈,它們的成因和類別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皮膚,沒有人比你更知道它的感受。所以,最重要的,要對護膚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清楚的知道護膚的每個步驟承擔著什么職責。然后,對自己的皮膚有清楚的了解,知道自己皮膚的訴求是什么,根據這樣的了解,相信你以后不大可能買到不適用的東西。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一)
    一,清潔。
    我認為護膚里面,所有的步驟都不是一定的,都是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問題有可能省略的,但是只有兩個步驟,是什么人都適用,什么人都不能省略的。一個是防曬,一個是清潔。
    我認同的是,清潔產品不必太貴,不必添加多么高檔的成分,不必對它有什么多高的要求,但是并不是清潔不重要,而是它太重要。
    我們對一個潔面產品,應該要求什么?毫無疑問洗的干凈是第一訴求。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要求盡量溫和一點,盡量不要導致太干燥緊繃。但是如果清潔沒有做好的話,其他都是白談!
    許多MM我覺得過分糾結潔面產品的溫和這個問題。確實我們應該盡量使用溫和無刺激的產品,但是這個溫和不能是以犧牲清潔力為前提的。如果是僅僅訴求溫和,即使是再溫和的潔面品也有可能過度剝奪皮脂,也有可能刺激皮膚,如果光溫和就好,我們還不如不要洗臉。
    關于潔面品,其實真的沒有太多好說,我自己使用手工皂,在手工皂之前我當然一直用洗面奶。我認為,不論皂也好,洗面奶也好,誰家的皂也好,哪牌的洗面奶也罷,只要你覺得,洗的干凈,挺舒服的,就OK,就合格,就可以繼續用。
       

    論題一:PH5.5?

    然而在宣傳重心的作用下,廠商引領者消費者偏移了視線。使得原本這么簡單的一個洗臉的問題,洗的復雜,洗的糾結,洗的七上八下。最首先表現的無疑是PH值學說了。我最早是在KAO牌的宣傳中看到這個說法,PH5.5才是最溫和的,不改變皮膚PH值的,因此KAO牌是溫和的。我就KAO了,這個說法真是聰明的不能再聰明了。它所說的是有道理的,一定程度上正確的,但是它把問題的次要矛盾大張旗鼓的上升為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被掩蓋了。從這之后許許多多的潔面產品,許許多多的雜志報章,許許多多的姐妹們,在潔面這個問題上就反反復復的糾結那個PH值。
    皮膚的PH值并不是恒定的。你身上每一個部位都不同,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同一部位的PH值也是一直都是在變化的。皮膚本身具有調節PH值的能力。當然如果很大的改變的PH值,如強酸強堿,對皮膚是有危害的,然而大多數的潔面品都完全構不成危害。實際上潔面產品對皮膚的刺激來源最主要的并不是PH值,而是界面活性劑和香料,防腐劑的刺激。傷害皮膚的不是PH值改變,而是對皮膚有刺激性的化學清潔成分。跟這種傷害比起來,稍微改變皮膚的PH值,簡直就是無公害啊!而PH值學說,卻很輕易的掩蓋了這一點,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引到PH上去了,然后也就不去跟廠牌糾結你的活性劑問題了。
    而調節PH值?還有比這更簡單的事嘛?酸了加點酸性中和劑,堿了加點堿性中和劑,你要多少的PH不能調出來啊?!可是無論調成什么樣的PH,活性劑還是那個活性劑,香料還是那個香料,防腐劑還是那個防腐劑,完全不可能讓這個產品變得更溫和。所以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不必過于糾結PH值的問題,鉛筆的肥皂PH值10,許多其他品牌想要
    論題二:關于早上要不要洗臉的問題,
    有人說,我們晚上護膚了,直接上床就睡覺了,也不再出門,也沒什么臟東西,早上起床,還需要用清潔用品嗎?
      其實洗臉,不光是為了洗掉臟東西,如果僅僅是臟東西,例如灰塵什么的,水潑幾下都能帶的走了,就沒必要用潔面用品了。洗臉,其實是為了洗掉臉上的油脂。  
      可是,不是說皮脂是對皮膚很好的嗎?為什么非要洗掉呢?
      我們的皮膚一刻不停的分泌著油脂,來對角質細胞進行浸潤和防護。實際上,我們的臉,就像家具上面有一層清漆一樣,雖然看不見,但是有這層清漆,能夠填滿木料上的小縫隙和凹凸,讓木料光滑,能夠讓灰塵污染不直接接觸木料,而是被清漆阻隔,能夠在家具被擦、撞的時候起到一定的保護潤滑作用,減輕摩擦力和尖銳物的傷害。我們的皮脂就是這層清漆,有時候我們用清潔力很強的潔面品洗臉,洗完覺得臉摸起來很粗糙,就是因為清漆被洗掉啦,直接接觸到了木料。  
      這層“清漆”,對于皮膚來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讓皮膚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不直接參與外源氧化。而要完成這項工作,皮脂就必須犧牲,必須被氧化。
      因此,在臉上油很多,或者比較長時間不洗臉的時候,我們的臉看起來很暗,并不是沾了那么多的灰塵,而是皮脂被氧化,過氧化的東西,看起來就會黯陳。
      新鮮的皮脂,對我們的皮膚很好,能夠保護我們的皮膚,但是經過了一夜暴露在外與空氣接觸,這些過氧化的皮脂反而變成對皮膚有害的東西,因此,即使是晚上沒有出門,早上起床也要好好的洗臉,洗掉已經氧化的皮脂,讓皮膚分泌新鮮的皮脂。當然早上可以不必使用很強清潔力的潔面品,但是,早晨起床,清清爽爽的洗個臉,確實是必要的。

    總結一下,對潔面產品完全不必過于糾結,一方面它很重要,因此一定要找到能洗干凈的產品。一方面它又不那么重要,這是指不必要求它的各種護膚效果,不必要求它能保濕,不必要求它非得是大牌,非得貴。對護膚的效果而言,只要有足夠

    論題三:關于卸妝的種種
    Q:防曬以后要不要卸妝
    沒有化妝就沒有必要卸妝。除非是,非常強調抗水抗汗和持久性的產品。但是這種產品特征很明顯,涂上像白漆一樣,水潑上去都變成小水珠滴下來,一點都溶解不了。早年用過曼秀雷敦MS是SPF130多的(汗一個)就是這種。除此以外我用過這么多防曬或者隔離或者帶防曬的面霜,都沒有遇見過需要特別卸妝的。
    我想大家都被專柜和時尚雜志誤導的過于厲害了。實際上無論是有泡還是無泡潔面,大多數都是兩性離子的潔面活性劑,在設計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油溶性污垢的問題。我曾在OL看過某MM說:要是一個洗面奶,連個普通防曬都洗不掉,還叫什么洗面奶啊。我從此幡然悔悟,拋棄卸妝油。洗面奶的清潔力,對于防曬來說,是完全沒問題的。我自己用手工皂潔面,手工皂里的甘油溶解油溶性污垢也是完全沒問題。甚至如果我不上重點彩妝,只上底妝的話,我都不會專門卸妝。沒有這個必要,何必讓皮膚多承受一次活性劑、香料、防腐劑等等的折磨呢?

    Q:卸妝油好嗎?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肯定是堅定的反對派。
    我反對的原因,倒不是認為卸妝油會引發豆子什么的,也不是認為卸妝油太油,相反我認為現在的卸妝油太不油。如果是單純的油加乳化劑還好,但是因為大家嫌棄卸妝油油膩,現在的卸妝油都做了改進,許多輕薄型的卸妝油出現。這種油,都是拿部分活性劑來取代油脂,以化學清潔劑來替代油的溶解力,犧牲了安全性來換取使用的舒適感。
    還有一個問題是,究竟卸妝油是適合干皮還是油皮,這些年來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MM說我發豆子了,我是油皮,果然卸妝油不適合油皮。有的MM說我起脂肪粒了,我是干皮,果然卸妝油不適合干皮。實際上使用卸妝油,跟油皮干皮沒什么關系,倒是跟角質有很大關系。凡是角質覆蓋不均,有老化角質堆積現象的皮膚,大多會出點問題。因為角質不均的情況下,油脂無法在皮膚表面均勻覆蓋,無論是使用卸妝油,還是油份比較大的面霜,都有可能出現堵塞和油脂粒的情況。只要確保角質正常,使用卸妝油是問題不大的。
    但是對于大多數有黑頭,豆子,脂肪粒以及膚色暗沉困擾的MM來說,我不推薦使用卸妝油。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無論是專柜卸妝油,還是自己配的,成分簡單高質的卸妝油,都比較容易引發角質堆積現象增加和皮膚粗糙暗沉的問題。
    至于專柜告訴你什么以油溶油,卸妝油能去黑頭之類。我想這種可能性是不大的。黑頭不是流淌的,新鮮的油脂,是已經角化的,硬的,并且結合了皮屑灰塵的。完全不是油能對付的。而如果你臉上有很多小顆粒,隨便按按就能出來的話,那我想你需要的是角質調理,而不是卸妝油。如果要按摩半小時才出來的話……MM,趕快停止吧,太傷害皮膚啦。按半小時,鼻子都紅了吧……

    Q:卸妝乳和卸妝霜呢?
    哎,不得不說,如今不光地里的蘿卜靠不住,卸妝乳和卸妝霜也靠不住啦。沒辦法,總有MM想卸妝乳按摩完了直接沖水就行了,總有MM嫌乳和霜也太油了,于是乳和霜也開始摻界面活性劑了。
    實際上我覺得用傳統冷霜卸妝是最好的,干手干臉按摩,按摩完以后一定要用紙巾或者化妝棉擦掉油和贓物,然后再沖水潔面,不要直接沖水。在這個方針的指導下,其實我覺得各種卸妝乳卸妝霜甚至無泡洗面奶甚至大寶美容洗面奶用下來其實都么有什么大的差別的說。就卸妝這部分而言,我還比較推薦有動手能力滴小盆友DIY卸妝霜。因為這部分實在沒有任何功效性訴求,不要求滲透,不要求好吸收,不要求功效成分,只要求夠油。
    至于按摩時間長短不必太在意啦,什么妝被皮膚反吃進去這種理論真是……話說要是用力按就能讓皮膚吃進去的話,那我們還真是省事了哇——“小二小二,快拿塊豬皮凍來,讓老娘補點膠原蛋白先!”
    還有說一下可能會冒犯各位JMS的,但是我一直非常想說的。

    實際上,看別人說什么好,就跟風,是一種懶惰和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這樣不需要付出努力去研究去學習,只需要看別人手指,然后沖就好了。而這樣也是比較簡單和輕松的,因為如果用了沒有效果,只要說,那人是托,或者不適合我,就完全可以推的很干凈。自己不需要付任何的責任。

    美麗是需要自己去努力,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一點點的確認來得到的。

    人要為自己的美麗負責,沒有人需要對你負責。所有的選擇都應該來自自己的判斷。忽略掉搧呼的言語和華麗的許諾,付出努力去搞清楚原理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這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真心追求美麗的態度。

    我一點都不希望扮演救世主或者拯救者的角色,其實我不能夠幫大家什么,我只是講出這些年我在追求美麗的過程中所明白的一些道理。有時候看到反復重申的一些問題,還是被反復的問及,走捷徑。直接提問,就像不研究,直接讓人推薦產品一樣的容易。可是如果連段文字都不能仔細看看,連個樓都不肯一步一個腳印的自己去爬,你還肯為你的美麗做些什么呢?

    天涯上說我性格極端,沒錯啊,我就是很極端的人,完全不否認。所以這段文字可能多有冒犯,言語不當之處還望大家不跟我一般見識才好。呵呵。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二)
    二,角質調理
    關于角質,實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你想象不到它有多重要。
    我發現很多MM都有這樣的經歷:因為藥物的強烈刺激,或者大規模過敏,導致局部角質嚴重紊亂了。
    之前說過皮膚是一個有自身調節能力的動態的器官。跟剝脫一樣,受到刺激的時候,它本能的會用厚厚的殼把自己保護起來。如果是長時間用藥,或者經常物理擠壓的部分,可能會角質堆積格外嚴重,粗糙不平,油脂拼命分泌,幾乎每一個毛孔都有堵塞,里面的東西其實都不是黑頭,只是淤積的油脂剛剛開始凝固而已,都很淺,有人用指甲都能刮出來很多,但是無論刮的多干凈,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又堵滿了。這種情況下大多數MM都會以為是清潔做的不到位,臉太臟,就拼命洗臉,拼命用清潔面膜。可是,靠清潔,是不可能清潔干凈這些油脂的,除非臉上的油路全部壞死。這絕不是普通的黑頭,而在拼命的剝奪皮脂膜的情況下,皮脂腺只有變本加厲的分泌。只有幫助局部角質調理至正常,才能真正解決這一的問題。
    調理角質的步驟,其實我們平常都有在簡單的進行,那就是使用化妝水。增加角質的水合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補水),平衡PH值。但是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遠遠不夠的。皮膚是身體面積最大的一個器官,而且它是一個排泄器官!如果不能保證角質健康,肌膚的排泄功能就會受阻。內部廢物排泄不出來,那么發那種大毒豆子就可想而知了。看似粗糙啊,油脂粒啊,豆子啊,汗管瘤啊,都是不同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是一個問題。如果只看到表面,而拼命的去油,去黑頭,去痘,實際上根本不解決問題。
    因此防止老化角質過度堆積,調理角質層,是許多人都需要的。關于老化角質的形成,它是從基底層被新生細胞推到皮膚表面代謝掉的。如果是年輕健康的皮膚,代謝旺盛,生長能力強,能夠輕松的推掉這些老化角質。因此年輕的肌膚應該具有透明感,而年輕肌膚的黯沉,多半是皮脂被氧化的原因,只要洗把臉,就不再黯沉了。熟齡和老化皮膚則不同了,基底層生長的速度越來越慢,給與老化細胞的推動力越來越小,老化角質很難通過正常的代謝去除,而是附著在皮膚表面,像厚厚的殼一樣。并且多數情況下都是角質分部不均,T區厚,臉頰薄。所以熟齡和老化皮膚,皮膚的黯沉和膚色不均多半來源于老化角質的問題。
    因此對于有角質問題的皮膚,尤其熟齡皮膚來說,只有化妝水的調理是遠遠不夠的,而需要加入角質調理的步驟。我的建議是使用AHA或者酵素型水劑產品。這個之前已經在剝脫問題那一章講過很多很多。之所以不建議使用高濃度的果酸面霜,是因為我們應該在皮膚加強營養的護理之初就解決好角質問題,疏通臉上的堵塞,這樣水分和營養都能更加順暢的被皮膚吸收,并且可以把面霜的步驟留給其他的功效性訴求,例如美白除皺,抗氧化,緊致提拉,活血活膚等等等等。
    此外,既然這是一個剝脫步驟,不管我們是不是看得見,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老廢角質被剝脫下來的,如果使用面霜,那么涂抹之后我們就去睡覺了,剝脫下來的這些老廢的東西留在臉上一夜才會被洗掉,雖說不是多么大的問題,但是畢竟不如使用化妝棉在擦拭過程中直接被帶走的好。所以這個角質調理步驟的進行方式,是把調理液浸濕化妝棉(擦拭動作最好使用最傳統的那種,純棉不壓邊的化妝棉)輕輕擦過全臉就好。每日晚間使用剝脫產品后,其他后續步驟如常,完全不需打亂之前的步驟。化妝水可能就比平常要省得多,甚至晚上可以只用果酸不用化妝水了。白天的角質調理步驟還是需要化妝水來增加皮膚的水合度。
    這一步只需每日晚間進行一次就好。無論用什么,適量適度,切勿以為,一天一次效果不錯,那一天二次就會更好。過猶不及。至于使用周期,其實也并不特別固定,可以每天使用一次,如果皮膚代謝良好,也可以隔天使用或者每周2次。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二)

    論題一 AHA的皮膚反應
    在開始角質調理的初期,有問題的皮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應,有人是起顆粒,通常是皮膚深處的擁堵開始被代謝到表面,有人會在皮膚表面出現好像一層透明的結痂一樣的東西,有人甚至會破皮。都無需擔心。角質反應下去的會很快,比普通的發豆破皮什么的都快得多,大概3天到一周左右就能下去,并且反應越厲害的,通常下去以后皮膚也越是煥然一新的感覺(老實說我倒是蠻羨慕有嚴重反應的童鞋們的,如果像我這種就是有點刺痛,其他啥反應沒有的,那么達到效果穩定大概需要1個月的時間,而且變化也沒有那么明顯)開始如果反應嚴重,只需放緩使用頻率,隔天或者每周使用2,3次,等皮膚適應后再慢慢加強頻率。

    論題二 AHA的依賴性
    很多MM很糾結依賴性這個問題。以后要一直用,不是有依賴性了嗎?
    話說我們今天洗了臉,明天還要洗,一直洗,洗臉有依賴性嗎?有些MM,拼命的敷臉啊,每天都敷,或者明明不是干皮,還是保濕精華保濕乳液保濕霜一層一層的上,都得了保濕強迫癥了,也沒感覺是依賴性,為什么用AHA會覺得依賴呢?
    我認為AHA是一個去角質和清潔化妝水的結合產品,她替代了原先一周1,2次的去角質,和每天用清潔化妝水擦拭臉部。無論去角質,還是情節化妝水,都是原先的護膚步驟的基礎部分,既然去角質和清潔化妝水無所謂依賴性,那AHA也無所謂依賴性。
    而是用AHA的頻率,跟去角質的頻率一樣,是因人而異的。如果非常年輕,代謝旺盛的皮膚,可以2,3天用一次,像我這樣比較嚴重老化,生長能力不足,無法自己推掉老化角質的皮膚,就可以每天一次。就好像油皮可以3天用一次磨砂膏,干皮可以一天一次一樣,都是正常的,沒有什么依賴性可言,如果你的問題是臉臟,今天洗了臉,問題解決了,不臟了,明天又不洗了,當然又會變臟,這不是依賴性,而是洗臉幫你解決了問題,停止當然問題會再度回來。而AHA也是這樣,你有老化角質堆積的問題,AHA幫你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不用了,老化角質又會慢慢堆積起來,問題又回來了。這叫依賴性么?

    論題三 AHA是否是皮膚的非正常刺激
    很多MM,會把AHA和激素相提并論,認為都是給予皮膚非正常刺激,傷害皮膚。
    實際上這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方法。比方說,人生病了,可以吃藥來治療,也可能使用鴉片嗎啡之類,來刺激人體亢奮,掩蓋問題。實際上第二種方式完全沒有解決問題,是以犧牲皮膚健康的方式來換取問題的暫時掩蓋,所以如果一旦停止,皮膚會變得非常非常差,因為被透支了。
    而AHA就像藥物,它完全無法像激素產品那樣,一使用立刻解決一切問題。它只是一個剝脫產品,實際上除了去角質其實它什么都不做,我講過的刺激皮膚生長,是只要是適當的剝脫方式都可以做到的,無論是AHA去角質,還是微晶磨皮都可以,這就像輕輕拍打皮膚會刺激加速皮膚的循環代謝一樣正常的事情,沒有什么非正常的。它解決問題也是緩慢的,一般要一個月才能達到一個效果穩定期,只不過它沒有緩慢到像那些基本完全不見效的產品一樣而已。

    論題四 化妝水重要嗎
    我的回答是,化妝水既重要又不重要。
    調理角質這個步驟重要。如果你是用化妝水來調理角質,那么化妝水就很重要。
    但是這個重要只指這個步驟應該存在,它的存在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前所述,AHA化妝水可以剝脫妨礙皮膚吸收和排泄的老化角質,而普通的化妝水,也有增加角質層水合度,促進吸收的作用。在化妝水漫長的歷史中,大多數時間,承擔的都是這樣的角色和功用。而這個步驟對于整個護理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重要的一面。但是我作為一個曾經的化妝水控、化妝水殺手以及一個永遠處于“化妝水用完恐懼癥”狀態中的女人來說,在浪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之后,我終于明白,這樣的效果是幾乎什么水都可以達成的,花水,絲瓜水,礦泉噴霧,開價或者專柜的昂貴化妝水。在增加水合度和平衡PH值方面,很多很多水都是合格的(額……除了高分子物添加太多的水以外),只是在味道觸感和使用感受上的不同。從這個角度來說,化妝水真的是非常的不重要,完全沒有必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在化妝水的選擇上。很多MM問我這個水那個水怎樣,基本上除了JUJU,肌妍那種太過濃稠的,我的回答都是可以,沒問題,用的舒服就繼續用好了。

    論題五  關于高機能水
    恩,上文有一句話“在化妝水漫長的歷史中,大多數時間,承擔的都是這樣的角色和功用。而這個步驟對于整個護理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直到高機能水的出現,化妝水出現了不同的訴求,為皮膚補充營養,增強護膚效果。
    從這個出發點來說,高機能水是很好的,等于說是在原先的訴求上多了一個功能,這樣就在有限的護膚步驟之內,又增強的護膚效果,當然是不錯的。但是問題在于,高機能水應該仍以水質為主要基質,以水溶性營養為主要功能成分,這樣才能在原先補水和平衡PH的基礎上加強功效。EL的翠竹水,ALBION的健康水,雪水,歐舒丹的蠟菊精華水,甚至羽西的生機水,都是在這樣的方針指導下出現的優秀化妝水。
    然而有些品牌的產品,混淆了水和精華的界限,在化妝水中拼命加入一些擴容過的油溶性成分,甚至將化妝水做成微乳化體系,來增加油溶性成分的承載量,這樣來制造一種“高機能,高營養”的效果,我不贊同。因為這種方針指導下的化妝水,勢必就削弱了其原本的職能,不能很好的補水,甚至成了一個略微補油的產品,這種化妝水大多要求跟普通化妝水疊加使用,等于給護膚多增加了一個步驟,而無論補充水溶性營養還是油溶性營養,都有精華液和乳液面霜等來承擔,為什么還要再增加這似是而非,不知道算啥的一個步驟呢?我只能認為這種產品出現的目的是讓消費者多掏一分錢。
    關于高機能水的選擇,如果能夠負擔,使用更有營養的水不錯,但是應該選擇直接就可以承擔普通化妝水職能的,而不是需要跟普通化妝水重疊使用的。如果覺得不劃算,也不必強求,因為高機能水的補充效果,還是與精華液和乳液面霜相去甚遠,如果預算有限,不如投資一款好精華。
    各位JMS

    非常抱歉,這個帖子我不會繼續更新了。但我會努力繼續的寫,攢起來,哪天某人蹦跶累了,我再繼續,如果他一直這么有干勁,就讓他繼續好了,我寫給自己看,權當學習筆記。

    僅想討論和護膚有關的東西,生物學或者分子生物學現在暫時不是我研究的范疇,也許有需要我會涉獵,但目前來看無此需求。

    一邊工作一邊倉促的寫文,言語可能有不當之處,大家見諒。我想jms有自己的判斷,不明之處我也盡量的回復了,應該不存在誤導大家的問題。

    希望以上寫的東西會對大家的護膚會有所幫助,但我又不是這個專業的,而且我也不覺得掰扯出是“聚合物”或者“縮聚物”會對大家的護膚有什么指導意義。我只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進行比一般人稍多點的研究,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人做事,不外兩種目的,物質得利,或精神得爽(圖個心理痛快),以前說我寫貼是為了得利,ok,鋪子關了。想清清靜靜的寫,可還是沒寫完。

    本圖個精神痛快,但是現在就像吃了蒼蠅一樣惡心,我想這樣撰文大家看了也不會痛快,既不得利,又不得爽,所以這事我不想干了。

    某人,不曉得你是得利還是得爽呢?這個帖子里幫我說句話的旁人,您都能去翻出幾年前的舊帖來查人家是干嘛的,是什么專業的。從帖子里別人的話看來,您出現在很多帖子里,永遠扮演著“上帝”的角色,蔑視眾生的渺小,大概是求精神爽利巴。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者,只破不立的永遠活在反駁與打倒中,是您的人生追求嘛?

    不知道為什么某人永遠不能自己去開個帖,真正的給大家分享點知識,不曉得某人這樣揪著些專業詞匯不撒口能給大家帶來些什么。呵呵,我還真希望你去開個“情書講護膚糾錯”的帖子,別在我這蹦跶了,那樣至少我還能好好的寫個帖。

    雖然言語中不當之處甚多,但是我自問還是為大家做了點有意義的事,他日有緣,再聚。
     
    不說別的,關于化妝棉沾清水再倒化妝水的問題,是佐伯流的敷臉法提出的,我不知道這段話是引用的天涯的水水,但是,如果這個方法沒有道理,那么,希望,專家也好,誰也好,反駁一下佐伯流的敷臉法,說一下原因。[/quote]
    這位同學果然很仔細,和樓主的說法如出一轍啊。但請問佐伯流有沒有說到這種敷臉法和全用化妝水敷效果是完全一樣的呢?他提出這種方法受到很多人認可,我想最大原因在于省錢,而不是同效。
    樓主有一段話說的很有意思:“敷臉的紙膜或者化妝棉也是這樣,本身的纖維一定要結合一部分水不會釋放出來,如果這部分水也用化妝水的話,就浪費啦。”水和水是相通的,對吧?要不然,你怎么解釋用熱水能把一塊擰干的冷毛巾沖熱。難道水是通不了的,是熱氣沖熱的?
    [/quote]
    這個我來回復一下,因為不愿意看到有人誤會別的JM是我的馬甲。我在哪個論壇都是只有一個ID沒有馬甲。
    沒錯,水是會運動的,冷毛巾沖熱水,會把冷水沖掉,毛巾變熱,可是這個動作要挺長時間的吧?我每次這么干的時候,都得使勁搓半天。
    佐伯流敷臉法之所以可以這樣兩步用水,原因在于時間短,佐伯推薦的時間是1分鐘,而我也認為不要超過3分鐘為好。1分鐘,在兩種水還沒充分混合的時候,后面加進去的水就上臉很多了。
    我知道這個方法很早,最早也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經過試驗卻驗證無誤,然后才慢慢想明白的。沒錯,這種方法不能保證,貴的,后加的水一個分子也不會跑到化妝棉上去,也不能保證,便宜的,先加的水一個分子都不會跑到臉上來,但是至少從人的感受和效果來說,是體驗不出差別的。而我也是因為看到這個方法,自己實踐沒問題才推薦的。也想用比較簡單的語言跟大家解釋清楚為什么會這樣。確實上升不到科學嚴謹的境界,所以如果要挑理論錯誤,好吧我認錯,但是不能因為我們字面上的糾紛,就否認了這種很好的敷臉方式吧?
    這個方法被很大范圍的認可,是因為省錢的同時又有效用。不單是省錢。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之——護膚程序的問題(三)
    三,功效訴求
    注意,補水保濕不是功效訴求,而是基礎訴求。因為這實在太簡單了,只要角質正常,用水補水,加上含油或者高分子物的產品保濕,幾乎無缺水可能。然而功效性訴求,例如抗氧化,抗糖化,firming&lifting,提升皮膚彈性,祛斑美白,抗皺等等,可就遠遠不是補水保濕能夠滿足和做到的了,如果說清潔保濕防曬只是抵抗,維持的話,這些訴求則是提升和改變皮膚的狀態,需要精確有效的成分對皮膚起作用才能達到,這才是精華液、精華乳存在的理由。
    許多MM問到這樣的問題:我今年XX歲了,我可以使用精華液了嗎?這種問題是在無從回答起。是否應該用什么,應該問問你自己的皮膚,看看是否有需要和訴求。例如年輕皮膚,沒有松弛沒有塌陷,沒有敏感,僅僅是角質問題引起的黑頭或者膚色暗沉,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精華,只用角質調理步驟和保濕清潔步驟就可以。而如果你發現皮膚需要加速代謝黑色素,需要增加彈性,或者開始出現輕微的缺乏活力,恢復能力不如從前,需要抗氧化和初步抗老化的時候,當然就可以增加功效性訴求的產品,例如精華液或者精華乳。
    實際上這一步討論的,并非僅僅是精華液。有些品牌的產品,并非把功效訴求產品做成精華液,而是做成面霜或者眼霜。例如HR的prodigy系列。這個系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精華,只有面霜眼霜,實際上這個系列的設計理念是以面霜來承擔功效性訴求的。然而這跟面霜的使用步驟實際上產生了矛盾,面霜在大家的理解中,應該是護膚的最后一步,有保濕的效果。然而如果要起到功效性訴求,讓其中大量昂貴的功效性成分不浪費,產品就必須有良好的滲透力而不是sit on top of your skin,這樣他就不可能很保濕。因此HR的prodigy系列,還有嬌蘭的高科技眼霜,一直是評價很兩極,一方面的評論說,它很有效,另外一方面的評價是,用了好干,連保濕都做不好的面霜,憑什么賣那么貴啊。
    我提到過多次,現在的護膚品名目太多,訴求不清晰,同一目的的東西可能會生產出各種形態的產品。在這時候,消費者應該怎么做?我們應該對我們使用產品的步驟和目的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關于護膚步驟,不要想著是:“卸妝乳-洗面奶-化妝水-精華液-乳液-面霜”這樣的步驟,如果這樣想,就在跟著宣傳和品牌推廣走,當出現了需要使用2款的化妝水,出現了用在化妝水之前的精華或者乳液,用在面霜之后的化妝水的時候,就完全不知道怎么搭配,也不知道不同品牌的產品該如何搭配在一起用了。所以在我們考慮護膚的步驟的時候,是應該從目的的角度出發,以這樣的方式來考慮步驟:清潔-角質調理-功效訴求-皮脂膜修復-保濕滋養-防曬(并非所有步驟都是每一個人必須一個不落的,這個后面慢慢說)
    如果這樣來想,我們就知道不同的產品應當安插在護膚的哪一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不一定只使用一項產品,例如清潔這個步驟,就有可能包含卸妝產品和普通的潔面產品,要看你是否有化妝來決定是否有使用兩項的需求。例如我們剛才提到的prodigy和高科技眼霜這種類型的面霜或者眼霜,實際上它是承擔了功效性訴求這個職能,因此它應該是使用在護膚的第三步,也就是精華液的位置。如果你還有其他精華液,當然可以使用在它之前,然后再使用這個霜類產品。但是你應當清晰的知道,你等于是使用了雙重功效性訴求產品,而保濕步驟仍然是缺失的,所以如果是干性皮膚或者干燥氣候,在霜后面仍然要加上一個保濕訴求的霜或者gel產品。
    同時,還要指出的一個問題是,不應當怪這種產品不夠保濕。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保濕用的。事實上,反而是如果它非常保濕,它才不值得賣這個價格。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功效性和保濕性的訴求是對立的,無法同時滿足,這個道理就有點像我在“要滲還是不要滲”里面講到的,如果是功效性產品,它一定要深入皮膚才能對皮膚起到激勵促進作用,而保濕性產品則是需要在皮膚表明成膜,而且最好這個膜能夠長時間存在不消失,才能起到阻止水分散失的保濕作用。而我們目前無法做到在一個產品中一部分成分往下滲,一部分成分絕對不滲,大分子成分或者網狀結構的高分子物,即使不能完全阻止有效成分下沉,但是絕對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礙作用,既然我們在后面還有保濕的步驟,那我們就完全沒有必要要求功效訴求這一步也能保濕,而浪費昂貴的功效成分和促滲成分呢?這不是舍本逐末嘛。因此我們不需要要求這一步保濕,因為這一步不是保濕步驟,不承擔保濕職能。
    在這里還是需要說到刺激性這個問題。在這一步,一款非常有效的精華,或者精華霜,非常可能出現刺激感。因為某些成分如果要對皮膚起到激發或者抑制的作用,就必然產生一定不舒服的感覺。果酸產品不用說了,其他,例如使用高濃度的VC,很可能覺得有灼熱感和干燥,高濃度的六勝肽會產生麻痹感,達到去皺效果濃度的A醇很可能引起強烈刺激,干燥甚至脫皮,強效祛斑的氫醌,更是會有非常強烈的刺激感。
    這里我又要重申我的觀點,刺激并非全然壞事,刺激有兩個意思,一個是stimulate,一個是irritate, 抱歉我不是故意非得用英文,但是中文里面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意思都是用一個詞來表示的。不夠安全,過量的防腐劑和香料,以及對皮膚有傷害的成分深入,會引起皮膚刺激,但是如果要激發皮膚,要讓皮膚的狀態提升,有的時候是無法舒舒服服的就完成的。btw,最近VOGUE雜志贈送了DIOR最新的capture系列眼部surm,我買書的時候得到了。號稱是基因修復的,MS是還沒上市吧,具體成分還沒見到,我用起來也是覺得眼周刺痛發熱發紅的。但是我絕不會因此而認為這個產品不好,相反我覺得挺高興,最近的護膚品流行趨勢是一水的高科技,一水的基因牌,無論是基因還是什么,要想對皮膚有提升和改善,舒舒服服的真的是很難做到的。而現在大牌們終于決定不再僅僅拿著使用的舒適感來忽悠人,而切切實實的出一些可能會引起刺痛不舒服,但是卻會真正提升皮膚狀況的產品了。
    這也是我說“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本意,不要要求護膚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無比舒適的,因為消費者把美白產品引起的干燥,抗皺產品引起的刺痛,都當成是產品的缺陷,所以大牌們一再改進,推出了不會干燥的美白精華,不會刺激的抗老精華。使用什么方法呢?要么降低濃度,要么加高分子物來“緩沖”,也就是讓高分子網狀結構的成分網住一部分有效成分,不讓他們全部進入皮膚。這無疑是一個很聰明的方法,從成分表上看,會很好看,有效成分含量沒有降低,從使用感上來說,又很保濕,不刺激,消費者滿意了,可是效果卻打折了。
    四,修補皮脂膜和滋養保濕(一)

    這一段反復推敲了很多遍,最后還是決定放在一起寫。
    因為在護膚品的護理程序中,這兩步一直是混亂不清的,并且不同品牌在這一點上也有極大差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每個品牌,幾乎每個系列,都會有乳液,有面霜,有的還有gel。但是他們分為兩派:有的品牌,例如絕大多數的日系品牌,基礎護理程序是潔面-水-乳液-面霜,乳液和面霜是疊加使用的。而還有許多牌子,例如大多數的歐系的專柜和藥妝牌,乳液和面霜是二選一使用的,兩者只是適合不同皮膚或者不同的季節,也就是說,除了比較清爽或者比較保濕這樣基質上的不同,其他沒有差別。這樣就產生了很大的問題,使用日系牌子的時候,是不是需要都遵從乳液加面霜的步驟?不同品牌混搭的時候,是不是都是乳液在前面霜在后?歐系的乳液也是使用在日系的面霜前面嗎?在跟精華的搭配上,有些牌子,例如albion,AQ,精華是在乳液之后,還有其他很多牌子,精華是在化妝水和乳液之間……恩,我又把自己的頭說大了。
    曾經這也是一個很困擾我的問題。而在產品設計的時候,秉持清晰的步驟和功能理念的品牌和產品是很少的(大部分時候,賣的出去,有噱頭,能吸引消費者才是第一考量因素吧。)所以在很多品牌和產品中,這兩個訴求是不能清晰的分開的。那我們先從這兩個訴求本身談起。
    先從比較簡單的滋養保濕說起。這其實應該是護膚的最后一步,這一步,我們利用油脂或者高分子成分,在皮膚表明形成連續性的保護膜,可以說是把皮膚隔離和保護起來,阻止內部水分蒸發。在這一步的時候,我們才最應當對成膜性和保濕力提出要求,因為之前該補充的都補充了,該吸收的都吸收了,這一步就應該讓皮膚感覺舒適的。而之前,清潔應該強調干凈,水和精華強調滲透,保濕都不應該是第一訴求。
    然后我們來談談修補皮脂膜。
    皮脂膜,這是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東西,確實它非常重要。通常大家說的皮脂膜,是覆蓋在角質細胞上的,主要由汗腺分泌的汗水,以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乳化而成的一層膜。這層膜可以潤澤皮膚,可以對水分散失起到一定阻礙作用,可以起到阻礙外界污染物進入的作用,也能平衡面部的PH值。當然這是很好的一層膜,但是這層膜是經常丟失的,除非只用清水潑幾下臉,否則,是不大可能不洗掉這層膜的。而且也應該洗掉這層沾了灰塵污染的膜,讓皮膚分泌新鮮的油脂。其實無需太擔心這點,通常洗臉后很短的時間里,皮脂和汗水就會重新形成膜。這個形成皮脂膜的速度,也是傳統的自我檢測膚質的指標。通常中性皮膚在徹底清潔后半小時就能重新生產皮脂膜潤澤皮膚,油性皮膚更快,而干性皮膚則非常緩慢。所以只要皮脂腺分泌油脂,就能形成這個皮脂膜。決定這個皮脂膜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油脂的分泌,這就是每個人先天的皮脂腺發達程度,以及氣候,生活習慣等條件的影響。
    對于這層皮脂膜,無需過度擔心它的破壞,更不需要因為擔心這層皮脂膜的喪失而對面部清潔產生顧慮,因為即使是再干的皮膚,也會緩慢的分泌油脂,這層膜終將恢復。只要不要太頻繁的破壞它,也就是說每天洗臉的次數不要超過兩次,一般不會給皮膚帶來什么傷害。
    然而難以修復和更加重要的,是另一種皮脂膜。
    我們的角質細胞,并非干巴巴的一個挨一個的擠在一起,而是被細胞間隙的脂質包圍,浸泡在脂質當中。這些脂質是我們的角質細胞生長變化,向上推動的過程中排除的。是構建皮膚完整的防御系統的重要一環。比起第一種皮脂膜,它更稱得上是皮膚真正的脂質屏障,它完全承擔著防止皮膚內水分散失和防止外界刺激物通過的職能。并且,它也是皮膚細胞內外物質交換的介質,從護膚的角度來說,我們為皮膚補充的大多數化學藥物,都是透過這層脂質滲透擴散,而被皮膚吸收,供細胞利用的。而對于我們護膚來說,尤為重要的是,它起到了粘合表皮細胞,讓表皮致密細膩的作用。
    因為這層膜的形成,是角質細胞生長過程釋放的,因此當我們年齡增長或者外界傷害導致皮膚老化,更新速度越來越慢的時候,這些脂質的釋放也就越來越不足。皮膚也就越來越難以保持致密細膩的狀態,因此衰老的皮膚總是顯示出越來越粗糙的紋理。
    要修補這層脂質,就遠遠不是補充NMF之類能夠完成的了,最好使用與天然脂質成分近似的物質,其中最重要的是神經酰胺(分子釘),還可以包含必須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和固醇。因為這些物質與皮膚本身脂質的成分非常近似,因此可以非常迅速的與皮膚融合,雖然能夠提升皮膚本身的保濕力,但是并不會像滋養保濕的時候那樣,在皮膚上成膜,因此并不具有很強的保濕效果。因為滲透和融合的迅速,我們也可以把這一步,看做成一個補充營養的機會,當做一個脂性的精華,VA,VE等脂溶性營養成分都可以在這一步順便補充了。
    四,修補皮脂膜和滋養保濕(二)
    論題一:日系和歐系的皮脂膜修補產品
    東方人的細致也體現在護膚中,日系品牌非常重視對皮膚的質地的維護,因此許許多多的日系品牌的乳液,都是承擔了修補這層脂質的職責。Impress提出了,角質“粘合”理論,甚至發展出了涂抹乳液時候的“粘合”手法,就是基于,修補細胞間脂質膜,可以增加角質細胞之間的粘性,讓皮膚致密。Sofina也提出了維護細胞間質的理念。Albion的滲透乳,其促滲效果,就是因為這層脂質膜是脂溶性成分滲透吸收的最重要通路。修補了這層脂質膜,也就等于給之后面霜或者精華中的成分滲透鋪好了路。其實這一步,也就是我們護膚中常說的“打底”乳液。但是純粹的打底乳液并不多,就像我之前說的,大多數的品牌對這兩步一直是糾纏不清的,許多的乳液,為了讓它也能夠單獨使用,加入了保濕效果的酯類,雖然出發點是想兼得保濕和修補的效果,但是兩方面都不很強。
    而歐美護膚則是更傾向于功效性的,因此歐美的大多數品牌都沒有對這一步非常強調,比較出名的打底產品我想到的是鉛筆的黃油和sisley的全能。但是這兩個我覺得其實稱不上是打底產品,都是以礦物油為主要成分,從成分上看更偏向滋養保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EA的時空膠囊(現在的黃金膠囊),我認為這是我見過的最強大并專注于皮脂膜修補的產品,神經酰胺,多不飽和脂肪酸,VA,VE全包括。個人很欣賞這個產品,目標非常明確,不罔顧左右而言他。因為大量容易被氧化的成分,膠囊的包裝也很合理。就目前專柜牌的價位來說,它的價格也很厚道了。
    論題二:滋養保濕產品的選擇
    之前講過,除了清潔和防曬,沒有哪個步驟,是所有人都必須的。究竟要不要這一步,這一步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產品,都要聽從自己的皮膚情況。對于保濕,也許是媒體和廠商的宣傳力度太大,導致許多MM對于保濕都太過于偏執了。不但要求護膚的每一步都保濕,還把保濕看成是萬靈丹,皮膚出油也好,長痘也好,不夠白,敏感,或者皺紋,統統歸于皮膚缺水引起的。現在我回想2年以前的自己,簡直像得了保濕強迫癥一樣,無視自己的皮膚類型,每天一定要敷臉用保濕面膜,要么是歐舒丹的蠟菊水敷臉,要么是乳木果面膜。大夏天的也得impress2號水乳加上VALMONT那種厚厚的面霜涂上,這樣才有安全感。而這么多動作下來,干紋還是存在,敷臉的效果連一個晚上都堅持不了。實際上,皮膚干燥的情況,有時候是因為老化角質堆積,補水補不進去;有時候是因為皮膚內部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流失,能結合水的物質缺乏了,就算泡在水里,皮膚也吃不進去;有時候是因為皮膚炎癥引起的局部干燥脫皮;有時候是皮膚的脂質屏障削弱了,補進去的水太快就蒸發掉了。這時候一味的敷臉一味的浸軟角質一味的以厚重的油脂膜封閉皮膚,并不能起到多大幫助。還是要檢查自己皮膚究竟是什么問題,以及自己的護理程序是否有缺失,多余,或重復。
    究竟在滋養保濕這一步,自己適合什么樣的產品,其實還是需要根據最基礎的,自己的皮膚類型,以及環境氣候來選擇。如果是油性皮膚,或者濕熱的環境,可以僅以微薄的乳液來保濕,讓保濕膜薄一點,透氣性強一點。如果是干性皮膚,當然可以選擇厚重的,能很好的封閉皮膚表面幫助鎖水的面霜。如果是根本不覺得干燥,皮膚自身分泌的油脂形成的皮脂膜能夠很好的擔當鎖水任務了,那完全可以只用保濕水或者精華,不必要求每個人,一年四季,都得用乳液,更不必非得遵循護膚品牌規定的程序,一年四季都得乳液加面霜。
    論題三:判斷自己細胞間的脂質情況
    而修補皮膚的脂質膜,更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的步驟。年輕的生長旺盛的皮膚,和沒有過度剝奪過的皮膚,是沒有這個需求的。如何判斷自己的脂質膜是否受損呢?
    首先,年齡是一個重要的參數指標。年齡的增長,基地細胞分裂速度變慢,直接導致了細胞分泌細胞間脂質的數量變少。保守的說,在35歲以后,大多數人都已經開始遇到脂質不足的問題了。
    其次,在清潔中是不是深度太深,除了洗掉表面皮脂膜,還損害到了細胞間的脂質。這個可以從緊繃程度來判斷,如果是單純缺水的皮膚,可能會有干紋,可能會起皮屑,但是不太會緊繃。如果經常感覺緊繃,那就非常需要增加皮脂膜修補這個步驟,如果一款潔面品使用后非常緊繃,那這個產品的清潔力度對你來說就太大了。
    第三就是看觸覺,潔面后摸臉,如果感覺皮膚不平滑,粗糙,非常可能就是細胞間的脂質不足了。這個粗糙,不是指有顆粒有豆子,或者有皺紋的那種粗糙,而是摸上去感覺紋理粗糙,質地粗糙的那種感覺,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因為角質細胞間沒有充足的脂質填補造成的觸覺感受。但是這一條,必須在確定沒有老化角質過度堆積的情況下才能正確判斷。因為老化角質堆積,分部不均,也會引起表面質地粗糙,會給我們的判斷帶來麻煩。
    論題四:避免細胞間脂質的剝奪
    再次重申,無論什么面膜,都要適當的做。每周做兩次面膜足矣了。我自己曾經犯過錯誤,許多JMS也都犯過的錯誤是,因為對黑頭或者皮膚油膩問題的痛恨,而過于勤勞的做清潔面膜,一周3,4次甚至天天,涂到臉上的泥巴可分辨不出哪是毛孔里應該清潔的,哪是填補角質細胞間寶貴的,一律清除。許多MM有過類似的經驗,就是長時間的過度清潔,哪怕是在油膩的T區,一段時間后會發現表面皮膚變得皺皺巴巴的,而且皮膚的紋理異常凸顯。這就是過度的削弱細胞間的脂質的后果。而通常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我們的皮膚會變得更加油膩。因為我們細胞間的脂質,是限量供應的,是不能超越角質細胞生長速度來分泌的,也就是說,沒有了就沒有了,只能等基地細胞慢慢生長,往上推,慢慢分泌,再慢慢補足,而不能像皮膚表面的皮脂膜那樣,洗掉了,再出點油又有了。那么皮膚缺乏脂質怎么辦?只好由皮脂腺拼命的分泌來填補了。于是乎,外油內干形成了。而皮脂腺過度分泌,會帶來更嚴重的黑頭和毛孔堵塞,油脂粒,豆子等等的問題,見到這個,大家又該拼命清潔了,不停的剝奪,皮脂腺只有變本加厲的分泌來潤澤和保護,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經常遇到的,滿臉油脂粒,卻又會出現縮面細紋的MM,看到這樣的皮膚,總會覺得,皮膚真是可憐的器官哪。因為你過度的剝奪,它以為你處于被外界細菌微生物等侵害的危險中,以為你遇到了嚴苛的環境情況,因此拼命的分泌,來保護你。但是你不知體恤,只是一味剝奪,不但拼命清潔,還可能伴隨著物理傷害(清理黑頭的擠壓,摩擦等等)。可憐的皮膚,卻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保護你的職責,超負荷運轉著,頂著壓力,一直努力分泌油脂來潤澤和保護。而聽到很多MM,一再的抱怨說“我這破皮……”,卻沒有想過,皮膚為了保護你的整個機體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承受了多么大的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做的是安撫和體恤,而非剝奪壓榨。停止過度的吸油,清潔等行為,也不要過度保濕,而是一切從簡,老老實實的做好角質調理,適度保濕的工作,這樣給皮膚發出信號:“安啦,我沒事啦,警報解除啦,趕快恢復正常吧。”慢慢的,細胞間的脂質再度充盈,皮膚防御系統再度完善,皮脂腺也就不必再超負荷運轉,可以從紊亂的狀況中解脫出來了。

    四,修補皮脂膜和滋養保濕(三)

    論題五:皮脂膜修補產品和滋養保濕產品的搭配
    首先要區分清楚,你手里的,以及你正在的這款乳液,面霜,實際是承擔什么職能的。如果是,舉例說,EL的或者CLARINS的產品線,其中的乳液和面霜,并不是要求疊加使用的,而是給不同皮膚類型和不同季節準備的,那么乳液和面霜實際上都是滋養保濕產品。如果是AQ或者albion那樣,乳液和面霜疊加使用,使用面霜也不能省略乳液的,基本可以斷定這個乳液是一款修補皮脂膜為目標的產品。
    在具體的搭配上,還是要從每個人的皮膚狀況出發。
    如果是年輕有活力,代謝狀況良好的皮膚,就有比較多的選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必兩樣都上。可以只用滋養保濕產品,例如各牌的保濕霜抗氧化保濕霜之類,也可以只用修補皮脂膜的產品。因為如果年輕皮膚本身結合水分的能力強,修護了皮膚自身的保護屏障,應當有充足的保濕能力。再加上,大部分的乳液都不那么單純的,還都是加入了部分礦物油或者其他合成酯來增強保濕能力的,所以單獨使用也有一定的保濕能力。大部分的日系乳液,以及黃油,全能,都屬于這類可以單獨使用的“打底”產品。但是像EA膠囊那種純補充脂質的產品建議最好不要單獨用,很強調滲透,保濕就不太靠得住了。也可以夏天用修復皮脂膜產品,冬天用滋養保濕產品。
    如果是干性皮膚,天生皮脂腺的能力比較弱,更新速度比較慢(這可以從皮膚損傷的恢復速度上看出來),角質間脂質不足的,那滋養保濕這個步驟是最不能省略的,也就是說,你的皮膚形成天然屏障的能力不足,只能用人工屏障來補足。而是否需要修補保濕產品,是看每個人的喜好和皮膚干燥的程度的,可以在秋冬干燥的季節增加修補皮脂膜的步驟。
    如果是老化但是油性的皮膚,建議僅使用皮脂膜修補產品,因為皮膚本身分泌的油脂足夠了,不需要滋養保濕產品在皮膚上再加上一層封閉的膜,增加皮膚的負擔,只用修補皮脂膜的產品補足一下因為代謝變緩造成的細胞間脂質缺乏就可以了。
    如果是老化干性的皮膚,那就建議兩者皆不省略,先修補皮脂膜,再滋養保濕。而修補皮脂膜的產品,就不要選擇還兼顧保濕效果的,而選擇兼顧脂溶性營養成分補充的更優。
    在跟精華的搭配上,如果是只用滋養保濕,那就沒什么好說了,管它什么精華,在面霜前面用就好了,而如果有皮脂修復這個步驟,那么就要區分對待了:如果是水溶性的精華(透明,水性或者gel狀)就用在皮脂修補產品之前,如果是脂溶性成分為主的精華(乳狀,不透明液狀,甚至乳霜狀)就可以用在皮脂修補產品之后,因為細胞間脂質的豐盈,可以讓脂溶性的成分更加順利的通過。

    論題六   關于天價面霜
    啊,這個。說起來真是百感交集。
    我曾經是一個天價面霜的崇拜者。雖然我用過的天價面霜不多,prodigy,LP細胞修護晚霜,VALMONT新2,雖然可能跟現在動輒4k往上的面霜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但是在我已經算很天價啦,LP魚子,嬌蘭蘭花,albion EX-VIE這些,我實實難以承受啊。但是也是很難抵擋誘惑,不停的。美輪美奐的瓶子,裝的簡直不是化妝品啊,是夢想。
    最近讀一些化妝品歷史的書,發現,很有趣,亞洲和歐美護膚品,大家是相互影響的。跟隨著亞洲人的腳步,歐美護膚品開始越來越重視化妝水了,之前化妝水在歐系護膚程序中一直處于一個比較可有可無的狀態。此外養膚粉霜的興起,也有歐系往亞洲傾斜的影子。而亞洲受歐美影響的一方面就是,也開始出天價面霜了。歐美品牌不用說,比著賽著的出。相較日系對乳液的重視,歐美一向偏愛面霜,因為“一瓶搞定一切”,一直是歐美護膚神話的核心啊(一直以來,歐美也沒有日系這么繁瑣的步驟O(∩_∩)O~)
    天價面霜,除了華美的瓶子和聽起來很美的許諾以外,自然還是有其價值的,這些我們可以在雜志中間印刷華美的折頁里讀到,XXX植物精粹,XXX高科技成分,XXX細胞/基因激活……這些精粹成分的存在,確實是起到其價值的,所以這種功效性的面霜,經常可以給使用者帶來驚喜(那是當然的,賣到這個價格了,總該加點貨真價實的成分進去把)
    然而如果問我現在對天價面霜的態度的話,我認為,如果負擔得起,當然沒問題,但是如果預算有限的話,不如投資天價精華的好。因為功效性的目的,和面霜這種形式,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沖突的。通常我們認為面霜是護膚的最后一步,也就是滋養保濕這個步驟。這個步驟需要提供的是舒適的使用感受,良好的脂質膜覆蓋性,保護性,讓皮膚感到保濕,舒緩。然而這么多高貴成分加入,當然不能讓它坐在皮膚上就算了,得讓它滲入,最大限度的被皮膚吸收。這矛盾就來了。滲透性極佳的產品成膜保濕就不怎么靠得住,而真正能達到提升和改變皮膚狀態的濃度的某些成分,很多又帶有一定的刺激性。也就因此,產生了許多被抱怨“不夠保濕”“細紋都跑出來了”的天價面霜或者眼霜(在沒有深入研究以前,我曾經責怪過嬌蘭的高科技眼霜是垃圾,即時保濕的效果都沒有,在此對高科技抱歉一下,你成分是不錯的,只怪投錯了胎,沒投成個精華,卻投成了個霜),這就導致了,如果是干性皮膚,或者是干燥氣候,面霜后面還得再加一層gel或者保濕訴求的面霜來保濕,造成了護膚程序更加繁瑣和大家使用上的困惑。
    我寫“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系列的本意,就是想說明,護膚的不同職能應該由不同的步驟來承擔,該干嘛的干嘛,如果想補充營養或者使用什么高科技成分,前面有精華,有皮脂修復乳液,讓它們去承擔就好了,而最后滋養保濕步驟,訴求簡單,足夠保濕力,略微加強功效性就OK了,面霜倒不必,像精華那么貴啊。并非說天價面霜沒有價值,而是我認為,相較于天價面霜,還是天價精華更值得投資一些啊。
    五,防曬(一)
    這個問題,似乎已經強調的夠了,大家聽得夠多了,但是真的,真的,還不夠,還是見到太多的MM,因為嫌麻煩,嫌油膩,就掠過防曬,或者只有夏天采用防曬,或者用量和系數皆不足,或者總覺得還年輕,能修復。
    雖然我一直都知道防曬很重要,但是我是從22歲才開始用防曬的,起因還是怕曬黑,回復不過來了,而且還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冬天一定是懶得用的。時至今日,我實在是追悔莫及啊。
    看過的所有醫生的書,都無比的重視和強調防曬。DR.denes的書里說:“為了皮膚的健美,無論怎么樣的強調防曬都不為過”,dr。brandt說:“你花成千上萬美元來我這里,一轉身又回到太陽底下,那還不如直接把這些鈔票撕碎扔到窗外來得快些”,DR. Leslie Baumann指出的決定皮膚衰老的前五位因素:5,干燥,4,污染,3,基因,2,吸煙,1,紫外線。紫外線的排名甚至超過基因和吸煙。
    經常在跟一些MM聊天的時候,發現大家很糾結于電腦輻射的問題。好吧,我承認電腦輻射會對皮膚產生影響沒錯了,可是這個影響肯定是5位開外了,連第一位的都還沒好好重視起來,何必糾結5位開外的呢?
    在日常護理步驟中,許多步驟都是因人而異,可以靈活改動的,但是唯有清潔和防曬步驟,是任何人都不能跳過不能省略的。雖然你可能已經知道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了,但是我想要說的是,實際上紫外線的傷害比你想象的還要大,大得多。
    關于防曬,大家的基本概念都有了,只是有些小誤區和小糾結,所以這部分,就談談這些糾結。

    論題一:從何時開始防曬
    一些皮膚底子不錯的年輕MM,夏天曬黑,冬天還能白回來,于是就覺得自己的皮膚還年輕,恢復能力強,反正還能白回來,所以就懶得用防曬了,想等到恢復能力變差以后在防也不遲。
    這是要不得的,紫外線傷害不像干燥,不像缺乏水分,是可以補回來的,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是無法修復的,并且持續累加。你也許能夠驅除黑色素,但是無法驅除紫外線留給皮膚的永久傷害。
    從什么時候開始防曬?NOW!馬上,立刻!如果你有孩子,也立刻給孩子用防曬霜。防曬的開始,越早越好。

    論題二:防曬系數問題
    我的建議是,SPF30以上的防曬,全年使用。
    我們都聽到過,過高的防曬系數會給皮膚帶來負擔,所以正常使用SPF15的系數就夠了。恩,倒不是覺得這個說法錯誤,但是有兩個因素我們要考慮進去:
    第一,我們聽到這個論斷是什么時候了?至少從我高中的時候我就聽到過這種說法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永遠不要低估人類的破壞能力啊,跟那時候比,過濾紫外線的臭氧層遭到了更嚴重的破壞,也就是說,我們比那時候暴露在更強的紫外線中,適合那時候的系數,不一定現在還使用。
    第二,這個說法,是按照理想狀態提出的,也就是說這個防曬系數完全靠得住,并且我們都涂抹了足夠的量。而事實上幾乎沒有人能涂抹足夠量的防曬霜,全臉部使用防曬霜的用量是1茶匙,如果大家有量匙,量一下一茶匙有多少,也許會被震驚到。如果大概比出這個量的話,大概是擠出管子食指長度那么多的防曬霜。而全身使用防曬霜的量應該是1個高爾夫球大小。恩,如果這個沒概念的話,我們說說正確的防曬霜用法,例如你要涂在四肢上,就用防曬霜的管子往外擠,沿著胳膊畫一整條線,然后再把這些防曬霜揉開。具體點說,如果是穿泳裝,基本整個身體都需要涂的那種情況,一次需要的量大概是28g(恩,也就是說,100g的防曬霜,如果在海邊,加上補擦啥的,也就撐個兩天。老實說我也很震驚……)
    這么一比的話,我想大家沒幾個能說自己涂了足夠的防曬的吧?防曬霜如果涂的量不足,會比標明的系數減少很多,所以,用個高系數的防曬,總算是折合下來還能剩點,如果系數又低,涂的又不足,防曬效果可靠不太住啊。
    防曬霜,無論是物理防曬還是化學防曬,對皮膚確實都是有潛在危險的,而且我們現在無法克服的。但是,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事,無論防曬霜再怎么傷害,其危害也不能大過紫外線。所以勤勞防曬一定是益處大于害處的。

    論題三:涂擦時機
    如果是純物理防曬,只要你到太陽底下之前涂上就行了。但是實際上現在很少有純物理防曬了,那么就需要提前2,3十分鐘涂上,讓防曬成分開始發揮效用。
    無論你是不是用防水或者抗水的防曬,如果你一直處于室外,就應當每3,4個小時補擦一次。因為沖洗,擦拭,都會讓防曬霜脫落。
    但是如果是一直呆在室內,不下水不出汗,我認為就不必補擦了。普通的白領,上班出門之前涂上,最多下班前再補涂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有上妝,可以用防曬粉餅,即補妝又補防曬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av| 在线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福利社区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无高清码图片 | 欧美孕妇变态孕交粗暴|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AV少妇熟女猛男|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手机版 |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国产重口老太和小伙|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影| 強壮公弄得我次次高潮A片|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精品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av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99 |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正在播放酒店约少妇高潮| 大地资源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日韩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又大又黄又粗高潮免费| 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V大片大片在线观看 | YY111111少妇影院| 久久99亚洲含羞草影院|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