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登場:“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摘自《大國醫》新世界出版社)王耀堂焦亮編著
去年6月19日,30位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老專家獲得了“國醫大師”榮譽稱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國家級中醫大師。他們平均年齡85歲,被稱為“國寶”,或獨創醫術,或研制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藥劑,本書將告訴讀者國醫大師是怎樣養生保健的。
《內經》講“腎惡燥,即食辛以潤之”,意思是你別凈顧著補陽,加點細辛這類通藥試試。在王玉川教授執筆的《中醫養生學》里,就介紹了一些簡單易行、效果顯著的養腎功法。
大師處方
1.叩齒咽津翕周法
本法包含兩點:第一,每日早晨起床后叩齒100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齒齦,含津液滿口之后再咽下,意送至丹田,此為叩齒咽津。第二,收縮肛門,吸氣時將肛門收緊,呼氣時放松,一收一松為1次,連續做50次,此即翕周。本法有滋陰降火、補腎壯腰的作用。
2.雙掌摩腰法
取坐位,兩手掌貼于腎腧穴,中指正對命門穴,意守命門,雙掌從上向下摩擦40~100次,使局部有溫熱感。本法對男子遺精、陽痿、早泄,女子虛寒帶下、月經不調等,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按摩下肢涌泉法
取坐位,雙手搓熱后,雙手掌分別緊貼腳面,從趾跟處沿踝關節至三陰交一線,往返摩擦20~30次,然后用手掌分別搓涌泉穴100次。摩擦時,最好意守涌泉穴,手勢略有節奏感。本法對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遺精等癥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疏通任督法
取半仰臥位。點神闕:一手扶小腹,另一手中指點按神闕穴(位于臍窩正中),默數60個數,然后換手再做一次。搓尾閭:一只手扶小腹,另一手搓尾閭(即尾骨)30~50次,然后換手重做30~50次。揉會陰:一只手或雙手重疊扶在陰部,手指按在會陰穴上,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次。揉小腹:雙手重疊,在小腹部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圈。本法久練對前列腺炎、泌尿結石、子宮疾患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上述各法,既可單項做,也可綜合做。
健康回音壁
中醫對腎的認識,內涵比現代醫學解剖之“腎”廣泛。它認為腎在人體內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種功能的臟器,與膀胱、骨髓、腦、頭發、耳、二陰等構成系統,內藏元陰元陽,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正是由于腎中精氣的盛衰變化,而呈現出生、長、壯、老的不同生理狀態。人從幼年開始,腎精逐漸充盛;到了青壯年,腎精進一步充盛,達到極點,體壯實,筋骨強健;而等到老年,腎精衰退,形體也逐漸衰老,全身筋骨運動不靈活,齒搖發脫,呈現出老態龍鐘之象。
國醫小檔案
王玉川是中醫界最早研究《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他主要的研究領域為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以及河圖洛書等。有《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內經講義》、《中醫養生學》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王玉川為人淡泊、低調、生性高潔。
2
明天請看:王綿之大師的養生妙法
養生保健,招招實用細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