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成本還原? 采用綜合結轉法結轉半成品成本,各步驟所耗半成品的成本是以“半成品”或“原材料”項目綜合反映的,因而不能據以從整個企業的角度來考核和分析產品成本的構成和水平。當管理需要時,應進行成本還原,即將產成品成本還原為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成本。 成本還原一般通過成本還原計算表進行。成本還原計算表如下表所示。 成本還原計算表 金額單位:元
|
按第二步驟成本結構還原
|
按第一步驟成本結構還原
|
項目
|
還原前成本
|
本月生產的半成品
|
按耗用半成品成本還原
|
還原后成本
|
還原前成本
|
本月生產半成品成本
|
按耗用半成品成本還原
|
還原后成本
|
|
1
|
2
|
3
|
4=1+3
|
5=4
|
6
|
7
|
8=5+7
|
還原率
|
|
|
1.053
|
|
|
|
1.081
|
|
半成品
|
2560
|
|
-2560
|
0
|
2000
|
|
-2000
|
|
原材料
|
|
1900
|
2000
|
2000
|
|
1480
|
1600
|
1600
|
加工費
|
600
|
532
|
560
|
1160
|
1160
|
370
|
400
|
1560
|
合計
|
3160
|
2432
|
0
|
3160
|
3160
|
1850
|
0
|
3160
|
注: 2560÷2432 =1.053; 2000÷1850=1.081 其中: 成本還原分配率=(本月產成品所耗上-步驟半成品費用)÷本月所產該種半成品成本合計 某項成本項目還原數額=上一步驟本月所產該種半成品的某成本項目數額×還原率
分類法下的產品成本怎樣計算? 指在產品品種繁多,但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分類的情況下,為了簡化計算工作而采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其特點是:按照產品類別歸集費用、計算成本;同一類產品內不同品種產品的成本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確定。在分類法中,按照系數分配同類產品內各種產品成本的方法,也叫系數法,是一種簡化的分類法。下面舉例說明分類法的計算程序。 例:某企業生產 A,B,C三種產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藝過程相似,合為一類計算成本。該類產品的原材料費用按照各種產品的原材料費用系數進行分配;原材料費用系數按原材料費用定額確定。該企業規定 B種產品為標準產品。根據各產品所耗各種原材料的消耗定額、計劃單價以及費用總定額,編制原材料費用系數計算表,如下表(4-12)所示。 表4-12 各種產品原材料費用系數計算表
產品名稱
|
單位產品原材料費用
|
原材料
費用系數
|
原材料名
稱或編號
|
消耗定額
(千克)
|
計劃單價
|
費用定額
|
A
|
1 042
|
6.15
|
20
|
123
|
2128
2660
|
=0.8
|
2 086
|
25
|
37
|
925
|
4 011
|
24
|
45
|
1 080
|
合計
|
×
|
×
|
2 128
|
B
(標準產品)
|
1 042
|
19
|
20
|
380
|
1
|
2 086
|
30
|
37
|
1 110
|
4 011
|
26
|
45
|
1 170
|
合計
|
×
|
×
|
2 660
|
C
|
1 042
|
48.45
|
20
|
969
|
3458
2660
|
=1.3
|
該企業規定:同類產品內各種產品之間的工資及福利費和制造費用,均按各種產品的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其工時定額為: A產品16小時,B產品14小時, C產品11小時。其中8月份的產量為: A產品120件,B產品90件,C產品150件。8月份產品成本明細賬如下表4-13所示: 表4-13 分類產品成本明細賬 產品類別:第一類 金額單位:元
月
|
日
|
摘 要
|
原材料
|
工資及福利費
|
制造費用
|
合 計
|
7
|
31
|
在產品成本
(定額成本)
|
41910
|
13530
|
44550
|
99990
|
8
|
31
|
本月生產費用
|
53340
|
18500
|
60090
|
131930
|
8
|
31
|
生產費用累計
|
95250
|
32030
|
104640
|
231920
|
8
|
31
|
產成品成本
|
64770
|
19320
|
62790
|
146880
|
8
|
31
|
在產品成本
(定額成本)
|
30480
|
12710
|
41850
|
85040
|
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原材料費用系數,以及該類產品成本明細賬中8月份產成品成本資料,編制該類各種產成品成本計算表,如下表(表4-14)所示: 表4-14 同類別各種產成品成本計算表 產品類別:第一類 199×年8月 金額單位:元
項目
|
產量(件)
|
原材料費用系數
|
原材料費用總系數
|
工時定額小時
|
定額工時小時
|
原材料
|
工資費用
|
制造費用
|
成本合計
|
費用分配率
|
×
|
×
|
×
|
×
|
×
|
170
|
4
|
13
|
×
|
產成品A
|
120
|
0.8
|
96
|
16
|
1920
|
16320
|
7680
|
24960
|
48960
|
產成品B
|
90
|
1
|
90
|
14
|
1260
|
15300
|
5040
|
16380
|
36720
|
產成品C
|
150
|
1.3
|
195
|
11
|
1650
|
33150
|
6600
|
21450
|
61200
|
合計
|
×
|
×
|
381
|
|
4830
|
64770
|
19320
|
62790
|
146880
|
注: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64770/381=170 工資及福利費分配率=19320/4830=4 制造費用分配率=62790/4830=13
定額法下的產品成本怎樣計算? 定額法是指為了及時地反映和監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其特點是:事前制定產品的消耗定額、費用定額和定額成本,作為降低成本的目標;在生產費用發生的當時,將符合定額的費用和發生的差異分別核算,加強對成本差異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月末在定額成本的基礎上加減各種成本差異,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為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數據。 例: 某企業生產 A產品,采用定額法計算產品成本。該產品的上月定額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投產情況如下:月初在產品100件,本月投產500件,本月完工550件,月末在產品50件。實際發生費用如下:原材料37200元,生產工人工資12950元,制造費用10630元。定額變動情況:本月初原材料定額成本改為73.5元/件。 表4-15 上月份產品定額成本資料 金額單位:元
成本項目
|
原材料
|
工資
|
制造費用
|
合計
|
產成品定額成本
|
75
|
24
|
20
|
119
|
在產品定額成本
|
75
|
12
|
10
|
97
|
月初在產品成本
(100件)
|
定額成本
|
7500
|
1200
|
1000
|
9700
|
定額差異
|
-125
|
36
|
43
|
-46
|
定額變動
|
|
|
|
|
根據上述資料,A產品成本計算可列表(表4-16)如下: 表4-16 A產品成本計算表(定額法) 金額單位:元
成本項目
|
原材料
|
工資
|
制造費用
|
合計
|
月初在產品
(100件)
|
定額成本
|
7500
|
1200
|
1000
|
9700
|
定額差異
|
-125
|
36
|
43
|
-46
|
定額變動
|
|
|
|
0
|
月初在產品
定額變動
|
定額成本調整
|
-150
|
|
|
-150
|
定額變動
|
+150
|
|
|
+150
|
本月發生費用
|
定額成本
|
36750
|
12600
|
10500
|
59850
|
定額差異
|
450
|
350
|
130
|
930
|
合計
|
定額成本
|
44100
|
13800
|
11500
|
69400
|
定額差異
|
325
|
386
|
173
|
884
|
定額變動
|
-150
|
|
|
-150
|
分配率
|
定額差異
|
0.737%
|
2.797%
|
1.504%
|
|
定額變動
|
-0.340%
|
|
|
|
產成品
(550件)
|
定額成本
|
40425
|
13200
|
11000
|
64625
|
定額差異
|
298
|
369
|
165
|
832
|
定額變動
|
-137
|
|
|
-137
|
總成本
|
40586
|
13569
|
11165
|
65320
|
單位成本
|
73.79
|
24.67
|
20.30
|
118.76
|
月末在產品
(50件)
|
定額成本
|
3675
|
600
|
500
|
4775
|
定額差異
|
27
|
17
|
8
|
52
|
定額變動
|
-13
|
|
|
-13
|
怎樣計算制定單位產品定額成本? 采用定額法計算產品成本,必須首先制定產品的原材料、動力、工時等消耗定額,并根據各項消耗定額和原材料的計劃單價、計劃的工資率(計劃每小時生產工資)或計件工資單價、制造費用率(計劃每小時制造費用)等資料,計算產品的各項費用定額和產品的單位定額成本。產品的單位定額成本的制定,應包括零件、部件的定額成本和產成品的定額成本,通常由計劃、會計等部門共同制定。假定某種產品的零部件較多,只計算編制零件定額卡、部件定額成本計算表和產品定額成本計算表。其格式列示如下(表4-17,4-18,4-19): 表4-17 零件定額卡 零件編號:8101 零件名稱:×× 2001年10月
材料編號
|
材料名稱
|
計量單位
|
材料消耗定額
|
46225
|
××
|
千克
|
6.7
|
工序
|
工時定額
|
累計工時定額
|
1
|
1.5
|
1.5
|
2
|
1
|
2.5
|
3
|
2.5
|
5
|
4
|
2
|
7
|
5
|
3
|
10
|
表4-18 部件定額成本計算表 部件編號:8100 部件名稱:×× 2001年10月
所用部件編號名稱
|
所用部件數量
|
部件材料費用定額
|
金額合計
|
部件工時定額
|
46225
|
46306
|
消耗定額
|
計劃單價
|
金額
|
消耗定額
|
計劃單價
|
金額
|
8101
|
2
|
13.4
|
4.80
|
64.32
|
|
|
|
64.32
|
20
|
8102
|
5
|
|
|
|
9.2
|
7.30
|
67.16
|
67.16
|
15
|
裝配
|
|
|
|
|
|
|
|
|
3
|
合計
|
|
|
|
64.32
|
|
|
67.16
|
131.48
|
38
|
定額成本項目
|
定額成本
合 計
|
原材料
|
工資及福利費
|
制造費用
|
每小時定額
|
金額
|
每小時定額
|
金額
|
131.48
|
2.10
|
79.80
|
4.70
|
178.60
|
389.88
|
|
|
|
|
|
|
|
|
|
|
|
|
|
|
表4-19 產品定額成本計算表
產品編號:8000 產品名稱:×× 2001年10月
所用產品編號名稱
|
所用產品數量
|
部件材料費用定額
|
材料費用定額
|
工時定額
|
部件
|
產品
|
部件
|
產品
|
8100
|
3
|
131.48
|
394.44
|
38
|
114
|
8200
|
2
|
286.22
|
572.44
|
27
|
54
|
裝配
|
|
|
|
|
11
|
合計
|
|
|
966.88
|
|
179
|
定額成本項目
|
產品定額成本合計
|
原材料
|
工資及福利費
|
制造費用
|
每小時定 額
|
金額
|
每小時
定 額
|
金額
|
966.88
|
2.10
|
375.90
|
4.70
|
841.30
|
2184.08
|
|
|
|
|
|
|
|
|
|
|
|
脫離定額差異怎樣計算?
對定額差異的核算是實行定額法的重要內容。脫離定額的差異,是指生產過程中,各項生產費用的實際支出脫離現行定額或預算的數額。它包括:
(1)原材料脫離定額差異的計算。原材料脫離定額差異的計算方法,一般有以下3種:
①限額法。這種方法亦叫差異憑證法。為了控制材料領用,在采用定額法時,必須實行限額領料(或定額發料)制度,符合定額的原材料應根據限額領料單等定額憑證領發。由于增加產量,需要增加用料時,在追加限額手續后,也可以根據定額憑證領發。由于其他原因發生的超額用料或代用材料的用料,則應填制專設的超額領料單、代用材料領料單等差異憑證,經過一定的審批手續后領發。在差異憑證中,應填寫差異的數量、金額以及發生差異的原因。在每批生產任務完成以后,應根據車間余料編制退料手續(退料單)。退料單中的原材料數額和限額領料單中的原材料余額,都是原材料脫離定額的節約差異。
②切割核算法。即通過材料切割核算單,核算用料差異,控制用料的方法。它適用于某些貴重材料或經常大量使用的、且又需要經過在準備車間或下料工段切割后才能進一步加工的材料。材料切割核算單格式如下表(4-20)所示:
表4-20 材料切割核算單
材料編號或名稱:18019 材料計量單位:千克 材料計劃單價:7.30元
產品名稱:B 零件編號或名稱:9213 圖紙號:904
切割工人姓名:陳共 機床編號:307
發交切割日期:2001.10.5 完工日期:2001.10.9
發 料 數 量
|
退回余料數量
|
材料實際消耗量
|
廢料實際回收量
|
278
|
6
|
272
|
9.6
|
單件消耗
定額
|
單件收回廢料定額
|
應割成的毛坯數量
|
實際割成毛坯數量
|
材料定額消耗量
|
廢料定額回收量
|
7
|
0.2
|
38
|
35
|
245
|
7
|
材料脫離定額差異
|
廢料脫離定額差異
|
脫離定額差異原因
|
責任者
|
數量
|
單價
|
金額
|
數量
|
單位
|
金額
|
未按設計圖紙切割,因而增加了邊料,減少了毛坯
|
陳共
|
+27
|
7.3
|
197.1
|
-2.6
|
0.40
|
-1.04
|
|
|
|
|
|
|
|
|
|
|
|
③盤存法。對于不能采用切割核算法的原材料,為了更好地控制用料,除了采用限額法外,還應按期(按工作班、工作日或按周、旬等)通過盤存的方法核算用料差異。即:根據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盤存(實地盤存或賬面結存)數量算出投產產品數量,乘以原材料消耗定額,計算原材料定額消耗量;根據限額領料單、超額領料單、退料單等材料憑證和車間余料的盤存數量,計算原材料實際消耗量;將原材料實際消耗量與定額消耗量相比較,計算原材料脫離定額差異。其中投產產品數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投產產品數量=本期完工產品數量+期末在產品數量-期初在產品數量
對于原材料的定額消耗量和脫離定額的差異,應分批或定期地按照成本計算對象進行匯總,編制原材料定額費用和脫離定額差異匯總表,其格式如表4-21所示:
表4-21 原材料定額費用和脫離定額差異匯總表
產品名稱: 年 月 日 單位:
原材料
類別
|
材料
編號
|
計量
單位
|
計劃
單價
|
定額費用
|
計劃價格費用
|
脫離定額差異
|
差異原因
|
數量
|
金額
|
數量
|
金額
|
數量
|
金額
|
原材料
|
|
|
|
|
|
|
|
|
|
|
主要材料
|
|
|
|
|
|
|
|
|
|
|
輔助材料
|
|
|
|
|
|
|
|
|
|
|
合計
|
|
|
|
|
|
|
|
|
|
|
(2)生產工時和生產工資脫離定額差異的計算。在計價工資形式下,生產工人工資屬于直接計入費用,其脫離定額差異的計算與原材料脫離定額差異的計算相類似。符合定額的生產工人工資,應該反映在產量記錄中,脫離定額的差異通常反映在專設的補付單等差異憑證中;在計時工資形式下,生產工人工資屬于間接計入費用,其脫離定額的差異不能在平時按照產品直接計算,只有在月末實際生產工人工資總額確定以后,才能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計劃每小時生產工資=某車間計劃產量的定額生產工人工資÷該車間計劃產量的定額生產工時
實際每小時生產工資=該車間實際生產工人工資總額÷該車間實際生產工時總額
某產品的定額生產工資=該產品實際完成的定額生產工時×計劃每小時生產工資
該產品的實際生產工資=該產品實際生產工時 × 實際每小時生產工資
該產品生產工資脫離定額的差異=該產品實際生產工資-該產品定額生產工資
不論采用哪種工資形式,都應根據上述核算資料,按照成本計算對象匯編定額生產工資和脫離定額差異匯總表。
(3)制造費用脫離定額差異的核算。制造費用差異的日常核算,通常是指脫離制造費用計劃的差異核算。各種產品所應負擔的定額制造費用和脫離定額的差異,只有在月未時才能比照上述計時工資的計算公式確定。
在定額法下,產品的生產費用既然是按照定額費用和脫離定額差異分別計算的,因此,產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根據產品的定額成本加上或者減去脫離定額差異計算求得。其計算公式如下:
產品實際成本=產品定額成本±脫離定額
材料成本差異怎樣計算?
在月末計算產品的實際原材料費用時,必須考慮所耗原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即所耗原材料的價差。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差異=該產品原材料定額費用±原材料脫離定額差異×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
這時,產品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產品實際成本=產品定額成本±脫離定額差異±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異
定額變動差異怎樣計算?
定額變動差異,是指因修訂消耗定額或生產耗費的計劃價格而產生的新舊定額之間的差額。月初在產品定額變動差異,可以根據定額發生變動的在產品盤存數量或在產品賬面結存數量和修訂前后的消耗定額,計算月初在產品消耗定額修訂前和修訂后的定額消耗量,從而確定定額消耗量的差異和差異金額。這種計算要按照零、部件和工序進行,工作量較大。為了簡化計算工作,也可以按照單位產品采用下述系數折算的方法計算:
定額變動系數=按新定額計算的單位產品費用÷按舊定額計算的單位產品費用
月初在產品定額變動差異=按舊定額計算的月初在產品費用×(1-定額變動系數)
在有月初在產品定額變動差異時,產品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應補充為:
產品實際成本=按現行定額計算的產品定額成本±脫離現行定額差異±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異±月初在產品定額變動差異
平行結轉定額差異法下的產品成本怎樣計算?
在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結合應用中,結合最好、適用最廣、最具代表性的當推平行結轉定額差異法。
平行結轉定額差異法的基本做法分為三步:
第一步,在前后步驟之間采取綜合定額結轉法。這樣就劃清了前后步驟成本管理責任者的經濟責任,避免了前步成本高低影響后步成本波動的弊病。在實際成本計算中,各步驟(車間)可以齊頭并進地計算各自的成本,而不需互相等待。圖式如下:
計
劃
價
格
|
|
原材料
|
|
第
一
步
定
額
成
本
|
|
半成品
|
|
第
二
步
定
額
成
本
|
|
半成品
|
工資
|
工資
|
工資
|
費用
|
費用
|
費用
|
第一步
成本
|
第二步
成本
|
第三步
成本
|
第二步,各步驟本身采用定額差異法。定額差異法以成本管理責任者為計算對象,在計算實際成本時,先計算出定額總成本(分成本項目)作為基數,然后匯集計算實際消耗數,再將定額總成本與實際消耗數進行對比求出成本差異,據以進行考核和分析。其采用的基本格式如下:
成本項目
|
定額單位成本
|
定額總成本
|
實際消耗數
|
成本差異
|
數量
|
金額
|
數量
|
金額
|
數量
|
金額
|
數量
|
金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在各步驟向廠部產成品結轉成本時采用平行結轉差異法。即只利用平行結轉法的原理,不結轉產成品應負擔的實際消耗數,而是結轉成本差異。
產
成
品
定
額
總
成
本
|
±
|
第一步成本差異額
|
|
|
產
成
品
實
際
總
成
本
|
|
|
±
|
第二步成本差異額
|
=
|
|
|
|
±
|
第三步成本差異額
|
將以上三張圖進行綜合處理繪制成一張圖,則其關系如下:
車間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
×
|
車間產品產量
|
=
|
車間定額總成本
|
-
|
車間實際消耗量
|
=
|
車間成本差異
|
產成品定額單位成本
|
×
|
產成品產量
|
=
|
產成品定額總成本
|
±
|
各車間成本差異及其他差異
|
=
|
產成品實際總成本
|
÷
|
產成品產量
|
=
|
產成品實際單位成本
|
以上介紹的是“平行結轉定額差異法”的基本做法。如果進一步地說明,可以發現,平行結轉定額差異法與其他成本計算方法相比,具有如下六個特點:
第一,車間之間半成品數量轉移,定額成本的金額也相應轉移。上、下車間或車間、中間庫之間的半成品(或中間產品)的轉移,嚴格履行轉交手續,在半成品數量轉移的同時按定額成本(或計劃成本)作價進行核算.
第二,各車間成本計算不必相互等待。由于半成品轉移是按定額成本作價,所以下一車間不必等待上一車間成本轉賬,各車間可以齊頭并進,及時完成成本計算任務。
第三,成本差異平行計算,各車間的差異直接轉給產成品負擔。即各車間各自按照本車間的產品產量計算本車間的成本差異,算完后一次全部轉給廠部,而不轉嫁給下一車間,這樣有利于劃清各車間的經濟責任。
第四,成本計算免去了繁瑣的成本“還原”之苦。由于各車間者平行結轉(分成本項目的)成本差異,廠部又將這些差異逐項匯入產成品成本之中,故產成品成本本身就是“還原”的。
第五,計算本期成本,不受期初期末在產品成本的影響。期末在產品成本一律按原材料的計劃價格和上一車間轉來的自制半成品的定額成本留存,不用把本車間的發生的加工費用按產品完工程度計算出一部分留在在產品上。這樣就把本期的成本差異全部及時地反映出來,并全部轉給廠部。
第六,車間成本分析和廠部成本分析的數據一致。由于各車間的成本差異都是產成品成本差異的組成部分,因此開展成本分析時,廠部分析得出的各車間成本情況,也正是各車間向廠部匯報的實際成本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