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895年5月2日,康有為(右圖)發動正在北京參加考試的舉人1300多名,上書光緒帝,

反對簽定《馬關條約》,提出遷都抗日,請求變法,史稱“公車上書”(古時中國朝廷用車馬接送到京城考試的讀書人,后來人們就用“公車”作為到京城考試的舉人的代稱)。
211、1898(戊戌年)中國發生了一次政治改革運動。是年,清朝光緒帝接受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的變法主張,頒發了一系列變法詔書,推行新政,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進行改革。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但戊戌變法只進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鎮壓下失敗。
212、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1898年開辦于北京,是戊戌變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00年因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被迫停辦。辛亥革命后改為北京大學。
213、譚嗣同,戊戌變法中的重要人物。慈禧太后鎮壓政變后,譚不愿逃走,表示甘為變法流血犧牲,后慷慨就義,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著名詩句。
214、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貧苦農民、城市貧民等在華北、東北等地自發組織的反帝武裝,1900年發展到北京、天津地區。義和團英勇抵抗八國聯軍的侵略,迫使侵略軍多次退卻,最后在八國聯軍和清軍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215、八國聯軍指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侵華的聯合軍隊。1900年為鎮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斗爭,擴大侵略,八國聯軍大舉進攻中國,攻陷天津、北京,到處燒殺搶掠,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16、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強迫清廷于次年訂立《辛丑條約》,其中規定中國賠款白銀4億54萬多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抵押。這筆賠款通稱為“庚子賠款”。

217、《辛丑條約》是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后強迫清廷訂立的喪權辱國條約。1901年(辛丑年)7月由清廷與英、美、意、西、荷、比等十一個國家的代表在北京簽訂(左圖)。
218、《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為:中國賠償白銀四億五千多萬兩,以海關等稅收作保;清廷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廷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這個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并表明清廷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219、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大慘案:1900年7月,趁八國聯軍進攻天津之時,俄國出動17萬人軍隊,分六路侵入東北三省。16日,俄國侵略軍突然包圍位于黑龍江東岸的海蘭泡,把6000多中國人或用刀槍屠殺或驅入黑龍江活活淹死。第二天又強占江東六十四屯,用同樣的手段殘酷屠殺當地居民。
220、慈禧太后是清末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自1861年發動政變實行“垂簾聽政”后,統治中國將近半個世紀。
221、1905年,清朝廷宣布廢除科舉制度,中國各地開始興辦新式學校。
222、1905年,為了反抗美國虐待華工和限制華工入境,上海、廣州、長沙、漢口、天津等城市發起抵制美貨的愛國運動,中國留日學生和海外華僑也紛紛響應。
223、1903年,年僅19歲的中國留日學生鄒容在上海寫成《革命軍》一書,號召中國四億同胞起來推翻清朝廷,建立一個獨立、民主、自由的“中華共和國”。這本書暢銷100多萬冊,轟動了知識界和海外華僑。
224、1903年,留學日本的陳天華寫出《猛回頭》、《警世鐘》兩本書,用通俗的文字、唱詞的形式,沉痛指出中國面臨亡國的危險,呼吁中國人要警醒,共同擔負起救國的責任。這兩本書在當時宣傳革命影響很大。
225、孫中山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右圖)。他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和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226、1905年,孫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稱為三民主義。
227、興中會是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組織愛國華僑建立的革命團體,第二年在香港設立總會,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綱領。
228、1905年8月,興中會和華興會、光復會聯合,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一致推舉孫中山為總理。 229、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起義,喻培倫、林時爽、方聲洞、林覺民等100余人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后經廣州人民收斂死難者尸體,收得72具,葬于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230、1911年5月廣東、湖南、湖北、四川人民,為反對清廷將已由民辦的川漢、京漢鐵路的建筑權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集團,掀起保路運動,以四川最激烈。各地除派代表到北京請愿外,還組織集會游行,舉行罷市、罷工、罷課,遭鎮壓后一舉發動了武裝起義,直接促成了是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
231、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發生的由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以清王朝為代表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232、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又領導了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233、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毛澤東(左圖)、董必武等13名代表出席了代表大會。后來中共中央把7月1日定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日。
234、1924年,孫中山領導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起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統一戰線。
235、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得到了華僑的大力支持,“華僑是革命之母”,形象說明華僑對辛亥革命的巨大貢獻。
236、黃興,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和孫中山一起參加辛亥革命,領導和指揮了同盟會的多次武裝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總長。

237、1904年黃興等人在長沙組織成立了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并策劃了反清起義。
238、秋瑾(右圖),又稱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辛亥革命中的女志士。1904年離家別子到日本留學,先后加入光復會、同盟會,是同盟會浙江負責人。1907年在浙江準備發動反清起義,不幸被捕,英勇就義。
239、二次革命:1913年孫中山繼辛亥革命之后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獨裁、維護民主共和體制的斗爭。李烈鈞、黃興分別在江西、江蘇組織討袁軍,宣布獨立,南方幾省相繼響應,但最終戰敗,孫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240、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掌握了清朝軍政大權。他一面出兵威脅孫中山讓位,一面又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3月,袁竊取了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位。
241、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北洋軍閥是依靠帝國主義的封建軍閥政治集團。
242、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把中華民國改為“中華帝國”,自己當皇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243、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激起全國上下的強烈反對。蔡鍔會同李烈鈞等人在云南組織護國軍,出兵討伐袁世凱,各地紛紛響應。這就是著名的護國運動。
244、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分化為皖、奉、直三個派系。
245、皖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主要首領是段祺瑞,掌握北系政府實權,控制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靠日本支持和扶植。段是安徽合肥人,故稱為皖系。
246、直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主要首領是馮國璋,其后為曹錕、吳佩孚。主要勢力在直隸(今河北)、湖北、江蘇、江西等省,由英、美兩國扶植。馮是直隸(天津)人,故稱為直系。
247、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以張作霖為首,控制東北三省,依靠日本支持和扶植。張作霖是奉天(今遼寧)人,故稱為奉系。
248、李善蘭,近代數學家、翻譯家,寫了許多數學專著,較早闡述了微積分的初步理論,在當時數學界影響很大。他翻譯了《代數學》、《幾何原本》、《植物學》、《談天》等書,介紹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249、徐壽,近代化學家、翻譯家。他有多項發明創造,與華蘅芳合作,制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以蒸汽為動力的木殼輪船,并大量翻譯西方化學、醫學、法學著作。

250、徐壽在譯著《化學原鑒》中發明了對固體金屬元素的中文命名法,創造了鋅、鎂、錳等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
251、詹天佑(左圖),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1905年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
252、京張鐵路是詹天佑主持建成的由北京至張家口的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為確保行車安全,設計出人字形路軌,并出色完成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京張鐵路于1905年動工,1909年(比預計提前2年)完工通車。
253、馮如,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和杰出的飛行家。在旅美華僑的幫助下,他于1909年在美國試制飛機成功。1910年制成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飛機,并在國際飛行比賽中獲第一名。他拒絕美國的高薪聘請,攜帶兩架自制飛機回國,投身于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任廣東革命政府飛機隊長。
254、嚴復,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譯家。曾留學英國海軍學校,后任北洋海軍總教官。主張變法維新。翻譯介紹了許多西方社會學、經濟學著作。
255、嚴復1895年翻譯了《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觀點,在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
256、容閎,廣東香山人,中國最早的留美學生。歷任留美學生監督,駐美副公使。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活動。著有《西學東漸記》。
257、蔡元培,清朝進士,著名教育家,后積極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1月,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他的辦學方針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58、麥克馬洪線:1913年,英國印度殖民政府的外交大臣麥克馬洪,背著中國政府非法炮制的一條中印東段邊界線,將中國西藏東南部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約等于浙江省的面積)劃歸英屬印度。中國政府一直拒絕承認。
259、伍廷芳,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官,他出生于新加坡華僑家庭,先后擔任駐美國、秘魯、墨西哥、古巴等國公使,后任中國外交部長。
260、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示威游行,抗議帝國主義的侵略,要求嚴懲政府中的親日派賣國賊。6月3日以后,上海等地工人罷工,工商業者罷市。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成為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
261、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以總理身份任大會主席,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開始。
262、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從廣州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受帝國主義支持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他們占據了東北、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北伐的最終目標是統一全中國。
263、廖仲凱,廣東惠陽人,出身于美國華僑家庭。早年留學日本,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為最早的會員之一。辛亥革命后任廣東都督府總參議。1922年后,積極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實現國共兩黨合作起了重要作用。
264、香港海員罷工:1922年香港海員因要求增加工資遭到拒絕舉行罷工,遭到香港英國當局武力鎮壓,激起香港10余萬工人的反抗,實行總同盟罷工,最終取得了勝利。
265、省港大罷工:廣州、香港工人舉行的反帝大罷工,罷工的規模大,時間長。從1925年6月開始,堅持到1926年10月,歷時16個月。香港25萬工人參加罷工,其中10萬余人離港回到廣州。
266、1925年6月13日,省港罷工工人及農民、學生、黃埔軍校學生等10多萬人在廣州舉行反帝游行示威。當經過沙面租界對岸的沙基時,遭英、法兩國的槍擊和軍艦的炮轟,死50余人,傷數百人。慘案震驚中外,稱為沙基慘案。
267、張謇是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清朝狀元。甲午中日戰爭后致力于實業與教育,建成大

生紗廠以及鹽業、榨油、面粉、冶鐵、輪船等企業,形成大生資本集團,并創辦了10多所學校。
268、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269、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南昌發動武裝起義,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南昌市因此獲得英雄城的美稱。
270、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長。它是當時中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1928年,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了青銅器和刻有文字的甲骨,成為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1934年,天文研究所在南京紫金山建立天文臺,開始了近代中國自己的天文觀測工作。
271、陶行知是一位人民教育家,他積極推行鄉村教育,以改造廣大農村,進而改造中國社會。1927年,他在南京郊區創辦曉莊師范,這是一所培養鄉村教師的別開生面的新型學校。
272、1928年,張作霖由于拒絕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一些條件,被日本軍隊炸死在沈陽附近。他的兒子張學良繼任總司令。年底,張學良發表通電,宣布服從國民黨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完成統一。

273、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關東軍炸毀中國東北沈陽北郊的一段鐵路,反稱是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占領了沈陽城,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變”(左圖)。此后不久,東北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淪于日軍之手,東北3000萬同胞受盡欺凌,流離失所。
274、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軍隊突然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在著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的指揮下,奮起抗戰,這就是“一·二八”事變。愛國將士多次打退日軍進攻,迫使日軍三次更換主帥。這次戰事得到中國各界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而有力的支援。
275、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東北三省淪為日本的,東北人民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
276、1933年,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等人,組織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他們痛擊日軍,把日軍趕出察哈爾省。后來,同盟軍彈盡糧絕,宣告失敗。
277、1935年10月,為了北上抗日,實行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征,歷時一年有余,環繞大半個中國,勝利到達甘肅。
278、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六七千大中學生不顧當局的禁令,沖上街頭同使用水龍、警棍日軍攻占沈陽的軍警搏斗,向當局請愿,反對華北自治,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稱為一·二九運動。
279、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守衛盧溝橋的戰士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中國各個政治派別以民族利益為重,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使中國走上停止內戰進行全民族共同抗戰的道路。
280、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北平西南的蘆溝橋發起進攻,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歷史上稱為“蘆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右圖)。

281、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威脅南京,稱為“八·一三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抗擊,同日軍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進行了三個月的激戰,史稱“松滬抗戰”。
282、1937年12月,日本軍隊在攻陷南京后的6周時間內,屠殺中國軍民達30余萬,連老弱病殘甚至嬰兒也不放過,2萬多名婦女遭受凌辱,南京市有三分之一的建筑在烈火中化為灰燼。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28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中國實施細菌戰,時間長達12年,地區遍布中國20多個省,造成至少27萬人死亡。這是世界上造成傷亡人數最多,損害程度最大的細菌戰。
284、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后,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陪都。
285、1938年春,愛國將領李宗仁指揮軍隊和日軍在山東臺兒莊展開激戰,消滅日軍1萬多人,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粉碎了日本企圖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286、中國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進步人士的有力支持,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白求恩、印度醫生柯棣華等,前來中國參戰,為了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埃德加·斯諾等,及時向世界報導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事跡。
287、1940年,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先后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的反攻,史稱“百團大戰”。它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本軍隊中規模最大的戰役。
288、1940年,日軍以重兵進攻湖北棗陽和宜昌地區,以威脅重慶。在這次戰役中,宜昌等地失守。著名抗日將領張自忠為國捐軀,英勇犧牲。
289、1941年12月,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1月,美國、英國、中國等26個國家簽訂反對德、意、日侵略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組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統一戰線。
290、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為了把中國變成太平洋戰爭的后方基地,對抗日根據地展開反復的“大掃蕩”,實行野蠻的燒光、殺光和搶光的“三光政策”,企圖徹底消滅抗日根據地。
291、1942年初,日軍進攻緬甸。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政府派出遠征軍到緬甸同日軍作戰,4月,遠征軍克復仁安羌,救出被困的7000多名英軍以及被俘英軍、美國傳教士和記者等500多人。
292、延安位于陜西省北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是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也是人民抗日力量的指導中心。許多工農群眾、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從四面八方來到延安,又從延安把革命火種帶到全國各地。
293、楊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40年他率領士兵在中國東北同“圍剿”的日軍展開游擊戰。最后,楊靖宇單身一人和數百名敵人周旋了幾個晝夜,壯烈犧牲。日軍解剖了他的尸體,發現他的胃里竟連一粒糧食也沒有,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
294、在抗日戰爭過程中,廣大海外僑胞節衣縮食,踴躍捐獻,出人出力,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作出積極的貢獻。1938年10月“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成立,簡稱為“南僑總會”,選舉陳嘉庚為主席,莊西言、李清泉為副主席。這是東南亞華僑救亡斗爭的最高領導機關。

295、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年的抗日戰爭結束。9月9日,中國政府代表何應欽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軍遞交的投降書(左圖)。
296、1945年10月25日,日本駐臺灣總督將投降書交給中國政府代表,這樣,被日本統治達50年之久的臺灣,終于回到中國。
297、1947——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3年解放戰爭。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298、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1日被定為國慶節,毛澤東當選為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右圖)。
299、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促進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300、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指揮所謂“聯合國軍”侵略朝鮮,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請求,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渡過鴨綠江,支援朝鮮軍民抗擊美國及聯合國軍。
301、195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中印在1954年外交協定中對此給予了正式確定。這幾項原則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歡迎,成為國際社會交往的重要原則之一。
302、1960年,中國登山隊員登上了中國和尼泊爾邊境上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早創造了世界登山運動的最高紀錄。
303、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地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標志著中國核技術的重大進展,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1967年,中國成功試爆第一顆氫彈。
304、1966到1976年,中國進行的“文化大革命”,是錯誤的,給中國的建設事業帶來了嚴重的破壞。
305、中國是著名的乒乓球王國,60年代中國著名選手莊則棟連續三次奪取了男子單打世界冠軍。在許多重大國際比賽中,中國選手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06、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1988年9月27日,中國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中國空間技術進入新的時代。
307、1971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以壓倒多數的票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等國家提出的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
308、1971年,中美兩國互相邀請乒乓球隊訪問,結束了中美兩國20多年來人員交流隔絕的局面,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中美關系向著正常化方向發展。
309、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聯合發表聲明,宣布從即日起結束兩國間20多年的不正常狀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10、1976年1月8日,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總理達27年之久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中國人民以各種方式舉行悼念,規模之大、時間之久為中外歷史罕見,聯合國也降半旗以示哀悼。同年9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中國杰出的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逝世,享年83歲。
311、1976年7月28日,有100多萬人口的中國工業名城唐山發生強烈地震,震級達7.8級,人員傷亡達數十萬之多,造成慘重損失。
312、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召開,會議認真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確立了以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

313、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在兩國建交聯合公報中,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左圖為鄧小平訪美。
314、80年代,袁偉民受命組建的中國女子排球隊異軍突起,于1981年奪得世界杯冠軍,1982年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1984年獲得洛杉磯奧運會冠軍,1985年又奪得世界杯冠軍,1986年再獲世界錦標賽冠軍,創造了連續五次奪得世界冠軍的業績。
315、1984年,中國科學家首次赴南極考察。第二年2月2日,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長城站勝利建成。
316、1984年3月,世界上第一只試管羔羊誕生,它是由中國蒙古族獸醫博士旭日干和日本筑波的科學家共同培育成功的。1988年3月,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在北京誕生。
317、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為了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中國政府把9月10日定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是第一個教師節。
318、1990年9月到10月,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在這次運動會上,中國獲得金牌183枚,銀牌107枚,銅牌51枚,金牌和獎牌總數均名列第一。
319、1993年5月12日,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在寧波余姚河姆渡鎮開館,再現了7000年前中國南方的史前文明。河姆渡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遺址。
320、1998年,中國長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先后爆發特大洪水,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洪救災,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321、1999年9月21日,中國臺灣發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地震造成2000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世界華人及其他友好人士予以密切關注和大力救援。
322、華僑,歷史上又叫“唐人”、“漢人”,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華人具有中國血統但不具有中國國籍。
323、鴉片戰爭以后的100年間,中國東南沿海省份的勞動人民,大規模出國謀生,總計出國人次超過1000萬,他們遍布世界各地130多個國家,人們常說“有海水處就有華僑”。
324、目前全世界約有華僑華人3000多萬,他們大部分分布在東南亞地區。
325、華僑社團、華僑學校、華僑報刊被稱為傳統華僑社會的三寶。
326、鴉片戰爭以后,有大批中國人在暴力逼迫和欺騙之下,通過簽訂契約的方式到國外做工,叫做“契約華工”,又被蔑稱“苦力”或“豬仔”,他們過著非常悲慘的生活。
327、契約華工在坐船到外國的途中,要忍受疾病、饑餓、缺水、污濁空氣等折磨,還要受到人口販子的暴力摧殘和人身侮辱,到達目的地時往往有20%30%的人員死亡。人們把這些專門運送華工的船稱為“海上浮動地獄”。

328、新加坡是中國以外唯一的以華族為主體的國家。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過,他們的歷史不是祖先們到新加坡才開始,而是從5000多年前中國文明創始時就已開始。
329、陳嘉庚先生(右圖)認為“教育是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一生中傾資辦學,在中國創辦了集美學村、廈門大學等學校,在新加坡創辦南洋華僑中學等,成為捐資辦學的楷模,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330、陳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對他捐資辦學資助甚大,同時還在祖籍地泉州捐資興辦了梅山學村。
331、著名馬來西亞華人葉亞來,對吉隆坡的早期開發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吉隆坡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葉亞來街”。
332、18世紀,許多中國人到加里曼丹島西部開辦金礦、修建市鎮道路等,最有名的是東人羅芳伯和他建立的蘭芳公司。
333、1901年,福建福州人黃乃裳組織帶領1000多名中國人在馬來西亞沙撈越的詩巫市開辟墾場,興辦學校教堂等,促進了詩巫的開發建設。這些人大多來自中國福州,他們的后代留居下來,詩巫又被稱為“新福州”。
334、1844年,新加坡華僑陳篤生為了新加坡人的看病方便,帶頭創建醫院。這所醫院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陳篤生醫院”。
335、19世紀前期,新加坡人的飲水條件不好,陳金聲捐出巨款,促使政府改變這種情況。后來政府在市中心建成“陳金聲紀念噴泉”,以紀念他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