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
井勿幕(1888-1918年),字文淵,陜西蒲城縣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同盟會陜西分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1905年,17歲的井勿幕自費到日本留學,決心報效祖國。在日本,他結識了黃興、秋瑾、吳玉章、熊克武等革命黨重要人物。8月,孫中山在日本創建同盟會,井勿幕首批加入并受孫中山委托,任同盟會陜西支部長,途經朝鮮同陜發動革命。
井勿幕以蒲城為據點,發展會員,奔走于省城西安及渭北各縣。1906年,聯絡會員已達30余人,于是在三原召開了同盟會陜西支部第一次全體會議,揭開了陜西近代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面。會后,他帶領鄒子良、王守身赴宜君,中部等縣考察地形,決定選點以創辦牧場和開礦為名,建立革命據點,推動全省革命運動的發展。
1906年夏,井勿幕第二次赴日本。當時陜西在日留學生已達50萬多人,其中10多人已加入外省分會活動,未成立陜西分會。由于井勿幕是最活躍的學生之一,在陜西留日學生中有一定影響,經過幾個月努力,于這一年秋,在東京成立了同盟會陜西分會,并聯絡豫、晉、隴等省同盟會分會,互相配合,共同開展各種革命活動。
1907年春,井勿幕二次回陜,把留日學生和在陜革命黨人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遙相呼應,出現一個新的局面。他積極聯絡會黨、刀客、新軍。哥老會在新軍里勢力很大,他就和新軍中的會黨首領張云山、刀柄南交上朋友。“發揮同盟會旨,鼓舞其精神,開通其知識,聯絡其感情。”1907年10月,井勿幕發動部分部分同盟會員和會黨首領20余人,赴陜北中部縣祭黃帝陵,激發大家的革命精神。1908年冬,同盟會員們正式通過聯合哥老會、刀客和新軍精神。1908年冬,同盟會員們正式通過聯合哥老會、刀客和新軍的決定。1910年7月,井勿幕代表同盟會與新軍中的哥老會首領張云山、萬炳南等在大雁塔秘密集會,張云山等人也參加了同盟會。這樣,革命黨人聯合起渭北農村中的“刀客”,又聯絡上新軍中的“會黨”,形成了陜西革命的中堅力量,為取得辛亥革命在陜的勝利,推翻清政府在陜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1911年10月22日,武昌起義爆發,陜西起而呼應,西安起義迅速成功。10月25 日至27日,商議組建正式政府機關,很多會員擁戴井勿幕為大都督。但他說服大家,以張鳳翙為陜西大都督,自己擔任“北路安撫詔討使”職務,回渭北組織軍民,抗擊清軍。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井勿幕被任為中央稽勛局副局長。當時渭北軍民仍與清軍激戰,為保衛新生的政權,他毅然決定留在陜西。
袁世凱篡位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同盟會改組成國名黨,將同盟會陜西分會改為“國名黨秦支部”。井被推選為支部長。但不久,張鳳翙奪取了秦支部的領導權,向袁世凱妥協,對革命黨人排斥限制,特別對井勿幕更是“百計梗阻”,遣散了井勿幕的軍隊。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張鳳翙通電聲討討孫、黃,公開投袁,對陜西革命派打擊鎮壓。井勿幕等國民黨骨干被迫紛紛逃離陜西,革命形勢轉入低潮。
1917年,陜西革命黨人響應孫中山發起地“護法運動”,在渭北豎起靖國軍大旗,1918年7月在三原成立了靖國軍司令部,于右任為總司令。陜西督軍陳樹藩釋放了在省城拘留很久的井勿幕,企圖借他的聲望,與靖國軍言和。井勿幕到三原,因德高望重,為各方面推重,共舉他為總指揮。一時軍威大振。12月,他西行視察犒勞葉荃軍返回途中,在興平縣南仁堡,被靖國軍郭堅部李棟殺害,年僅30歲。
相關知識:東漢大司空-竇融 歷史學家司馬遷 唐初軍事家-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