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理論與實踐研究》前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2001年在國家教育部的領導下進行,現已如雨后春筍在全國各地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著力點,也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務。 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步并進,我院初教部語文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中學特級教師楊世碧組織我市小語界的同仁率先進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于2001年5月立題主持進行“語文課程標準在重慶地區的適應性研究”。該項研究是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心的一級子課題。目的在于對國家教育部新頒布的《全日制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進行實施驗證,對其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見和建議。 參加課題實驗的既有我市的一流名校人民小學、巴蜀小學,也有主城區的渝中區實驗二小,楊家坪小學,西郊小學,還有郊區北碚的龍鳳橋小學、人民路小學、集真小學,代表了我市不同層次的學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參加課題研究的有學校教師、教導主任、校長和教研員,他們在實驗過程中,認真學習了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新課程理論,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轉變教育思想,轉變教學行為;精心設計實驗方案,認真選定實驗方法,在實踐中對《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進行認真驗證。經歷了“學習課標——理解課標——內化課標——實施課標——反思課標——修改課標”的研究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發展,而且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實驗校校長、教師和教研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 迄今為止,課題研究歷時三年圓滿結題。三年來,課題組在我院的領導下,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的指導下,開展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工作,組織指導各實驗校進行科學求實的研究,實驗研究獲得成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課題組提出了20多條有價值的修改完善課程標準的意見和建議,為教育部專家修改完善課程標準提供了可資參考的依據。實驗教師撰寫了研究論文200多篇,在報刊上發表20多篇,獲獎40多篇,上優質課32節;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測查顯示為98%的“優秀”,學生的成長記錄袋顯示了學習成長的過程,促進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語文課程標準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書匯集了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呈現給大家,為進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的教師提供了可貴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的借鑒。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任重道遠,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去研究。愿《語文課程標準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書成為我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園地的一朵奇葩,我們期望它一花引來百花開,迎來我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萬紫千紅的春天。 2004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