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養老金理理頭緒 文/劉曜 小李,30歲,月收入5000元,父母健在。家庭年收入10萬元,有房一套,剩余房貸40萬元(月供2500元),家庭日常支出3000元/月(約4萬元/年),存款5萬元,基金市值2萬元。上期《社保養老對對碰》一文中分析,小李的基本養老需求缺口為1.65萬元/年,考慮20年的養老生活,總共缺口在33萬元左右(未考慮通脹因素)。而積累改善型或不確定型養老需求的資金缺口在84萬元左右。 養老金需求主要來自5個方面:基本生活費、普通醫療保健費、大病醫療費、休閑/旅游/愛好和其他大額支出。其中,前兩項屬于基本養老金需求,后三項可定義為改善型或不確定養老需求。 兩種需求分開打理 基本養老金需求屬剛性支出,規劃時需以安全性作為主要標準,用能獲得固定收益的無風險理財產品來滿足。比如,銀行存款、國債、分紅險和萬能險等。若做一個產品組合,年收益率通常能達到3%左右。 改善型或不確定養老需求的彈性較大,滿足此類需求可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用無風險方式解決基本養老所需后,這部分資金即便出現風險,也不會影響到基本養老生活)。理財項目的收益并非越高越好,大部分人群并非職業投資者,時間和專業知識都有限,應選擇有價值的投資品種來參與,比如股票、基金、黃金等,不建議參與期貨、外匯的炒作,也不建議用資金需求很大的房產投資來準備這部分養老金。從歷史經驗來看,可假設這部分資金的平均收益率在8%左右。 如果小李要用無風險理財產品準備這33萬元的資金需求,有以下兩個辦法。 一次性投入 若現在一次性投入14萬元,按3%的年收益率,經過30年的積累,到60歲退休時,可完成33萬元基本養老金的積累。 分期投入 若每年投入6800元,按每年3%的收益率持續30年,總共投入20.4萬元,也能完成33萬元的資金積累。這種方式較適合像小李這樣沒有太多原始資本的人群。 對于積累改善型或不確定型養老需求的資金,同樣可采用這兩種方法。按8%的平均年收益率,若一次性投入,需投入9萬元;若定期定額投入,需投入7000元/年,30年共投入21萬元。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小李30年投入累計收益表(單位:元)
養老金理財細篩品種 養老金理財最好能做到專款專用,如何篩選與配置品種要看清優劣。 定期存款和國債 這兩類屬于廣義貨幣的范圍,具備相同級別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通過限制一定的流動性,可獲得高于活期存款的利息,且存期越長利息越高,但利率經常會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若用它們來儲備養老金,要開設獨立的養老金帳戶,并且在每張存單或每期國債到期時,立即將到期的本息轉存或買下一期國債,不斷滾動,直到退休。可以看出,這種方式優勢在于安全有保障,缺點是其流動性主要靠個人意志去控制,容易中斷存款,導致無法保證定期投入和專款專用,比如中途急需用錢可能從中抽血,或因利率變動,覺得不劃算而中斷。 股票 投資人通過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從而獲得分享上市公司紅利的權力。但在中國,人們并不看重公司分紅,而是熱衷于在二級市場通過炒作獲取差價。這種投機行為使得股票投資風險極高。同時,由于恐懼和貪婪的特性,很少有人能做到從股市中賺到錢后全身而退,即便想長期投資,也會面臨上市公司經營惡化、宏觀經濟調整等風險。這種投資行為,需要相當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心態才有可能從中獲益,進入的技術門檻較高。如要用股票來準備養老金,首先要有極強的選股能力,其次要克服恐懼和貪婪,不管市盈率高低,堅持定期買入一定數量的股票。 基金 可分為股票型、積極配置型、保守配置型、債券型和貨幣型等幾種。沒有股票投資經驗與能力的投資者,可選擇基金來分享超額收益。跟股票一樣,基金風險自擔,流動性好。同時,基金波動幅度沒有股票大,也沒有個股頻繁,較利于保持良好心態長期持有。如果堅持定投,也能獲得可觀收益。 保險 適合做養老金理財的保險產品有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流動性方面,投連險=萬能險>分紅險;收益方面,投連險>萬能險>分紅險。三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合同來約束投保人長期持有,定期投入。若用來做基本養老金理財,分紅險和萬能險都利于長期持有,專款專用,定期投入,而投連險可用于改善型養老金的理財。 分紅險投資于銀行大額協議存款(比個人存款利息高),各種債券(包括國債、信用債等),還有少量股票和基金。其特點是保本、鎖利再加分紅,收益有年金、紅利、滿期金3種。年金和滿期金是保證分配給投保人的收益,兩項相加相當于這個分紅險產品的固定利息,現在高息的分紅險可做到相當于2.5%的固定利息,且不受銀行利率波動的影響,即鎖利。分紅指保險公司每年會把產品盈利的70%分給各投保人,這個收益雖不被保證,但截至目前,各家保險公司每年都有分紅,只是數額有所不同。 萬能險與分紅險大致相同,只是資金用于股票、基金投資以及建設項目等風險投資的比例稍大一些。其收益會更高,也有一個保底收益,通常為1.75%~2.5%。與分紅險不同的是,萬能險不進行分紅,收益全部反應在凈值增長上。近幾年,萬能險收益基本都在3%以上,甚至達5%以上。且萬能險的收益是月復利,不是銀行存款和國債的單利,也不是分紅險的年復利,所以其實際收益一般高于銀行存款、國債和分紅險。但風險也會相應提高,若保險公司投資和運營出現問題,就只能獲得保底收益了。 投連險是保險產品中收益和風險最高的,它的投資與FOF(基金中的基金)類似,即在現有的基金中優選投資,也會有少部分直接投資于股票。不同風險等級的投連險賬戶,與股市掛鉤的投資比例也不同。與基金的不同在于,它沒有排名壓力,更追求絕對收益而非相對排名;風險投資比例的變動范圍更大。其風險也要比基金小得多,但在單邊牛市中的收益達不到基金那么高。與基金相同之處是,風險自擔,沒有保底收益。 配置因人而異 按安全性從高到低排名,應是分紅險>國債>存款>萬能險>投連險>基金>股票。按流動性從高到低排名,則是股票>基金>定期存款>國債>投連險>萬能險>分紅險。 對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但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建議用存款或國債解決基本養老金需求,投連險用來獲得超額收益。對于收入不高的白領階層,兩部分的投入比例可參見表1。 對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和專業知識的人,建議用分紅險或萬能險解決基本養老金需求,投入在6000元/年左右,基金定投用來獲得超額收益。保險理財產品以復利計息,長期來看,收益要比存款或國債更高一些。 若既沒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又不具備專業知識,可用分紅險或萬能險+國債來準備基本養老金,這樣至少可保證家庭資產的安全。 (責任編輯:賈海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