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遺癥。因此,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大敵。因其致殘率高達70%~80%,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故腦卒中后病人心理壓力大,大多數病人會產生煩躁、焦慮、抑郁的心理和悲觀厭世的情緒,現就其心理護理和康復護理作一簡述。 1腦卒中病人的心理狀態 1.1煩躁、焦慮、抑郁、悲觀心理 腦卒中后引起軀體運動障礙,輕者表現為一側上肢無力,尚可以行走,還有表現為一側上下肢均無力,在別人攙扶下可以拖步走,較重的表現為一側肢體癱瘓,不能行走,更嚴重的表現為雙側肢體癱瘓臥床,這幾種情況對病人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病人一方面擔心疾病發展,另一方面擔心從此癱瘓在床需人照顧,因此會出現煩躁、焦慮、抑郁、悲觀心理,有個別人甚至拔除補液,拒絕飲食,不言不語,有厭世的想法。 1.2孤獨、寂寞、恐懼心理 腦卒中后由于失語,缺少與人的交流溝通,有時候病人因別人不能理解他要表達的意思而表現出煩躁或者情緒低落等,病人家屬忽視患者特殊的心理需要,特別是老年人,有的子女當著老人的面互相推諉老人,甚至有遺棄老人的不負責和不道德行為,這就更加重了病人的寂寞和孤獨感。 1.3病人角色缺如 一向健康的人,他們對自己也成了病人,感到突然,腦卒中造成的肢體癱瘓、失語等,使他們感到苦惱,不能接受,因而不能正確對待疾病,給疾病的恢復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護理措施 疾病早期表現出對疾病的不理解和否認的病人,在護理中我們處處給予尊重和照顧,先將治療的目的、意義、療效和注意事項等告訴病人,并征求其意見,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取得合作。使患者感受到在醫院有安全感,有信心,避免使患者產生憂郁、失望等嚴重問題。護理人員對待病人態度要親切、關心、體貼、誠懇、言語溫和,對于病人的粗暴無禮要給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與病人爭吵,要尊重他們,不要勉強病人改變他們長期形成的習慣和嗜好,給予心理支持,語言安慰,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對性情急躁,情緒易波動的病人要積極的引導。這類病人情緒易受客觀因素的影響,易產生波動,急躁不益于控制病情。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給予講解腦血管病的發病機理,哪些人易于發病,危險因子是什么,應如何預防等知識。告訴病人用科學的方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引導其擴大自己的愛好面,陶治情操,增添樂趣;消除心理壓抑和急躁情緒,避免誘發本病的因素。 對于缺乏信心,疑慮重重的病人,應給予真誠的安 慰和鼓勵。這類病人對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信心不足,又怕病后殘疾無人照料,過度的焦慮,破壞了心理平衡,使病情多次出現反復。對待這樣的患者,要積極幫助他們認識和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因素,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運用醫學知識,啟發和指導其主動配合治療。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很大安慰,增強信心。 對于抑郁型病人我們主動熱情地與他們接近每天與病人有2~3h的溝通時間,耐心地傾聽他們講訴自己的生活挫折和精神創傷,并給予必要的安慰、開導和照顧,使患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同時,引導他們每天練習書法和賞花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動,來培養其愛好和興趣,并創造條件讓他們與性格開朗的病友接觸,從而使他們在感情上有新的變化,避免發生情感障礙。 對于各種類型的病人,采取家 庭溝通法,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家屬聯系交流,告訴家屬病人的病情及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建議他們經常探望患者,空閑時多與病人進行思想交流;風和日麗時,陪患者到室外走走,還要時常邀請親朋友好友與病人一起閑談,避免遭受強烈的 精神刺激,使病人永保平和快樂的心緒,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注意病人在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 ,偏癱病人在發病初期,由于突然發生偏癱不久,仍處于堅持否認病情,情緒激動,急躁階段康復的欲望極為強烈。對此期間的病人要給予安慰疏導,消除其急躁情緒 ,使其正視病情,積極配合訓練,而當病人首次發病病程較長,或反復多次發病時,面對較長時間的治療,肢體功能障礙仍未得到完全恢復,此期病人常感到悲觀、失望、情緒低落,對預后缺乏信心,甚至不愿進行訓練,對此期病人要因勢利導,并讓康復成功者現身說教,促使病人變悲觀失望為主觀努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綿卷;肘關節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為了防止足下垂,可在足底放一硬枕,為防止下肢外旋,在外側部可放一支撐物。 3.2按摩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4法。順序應由遠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則為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2次/d,每次20min。對患者的上肢從手指至前臂、肩關節周圍,用紅花酒精進行輕緩的按摩。 3.3被動運動 在生命體征平穩后,無進行性腦卒中發生,無論神志清楚還是昏迷患者應早期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包括肩、肘、指、髖、膝、踝關節的屈曲、伸展及抬舉活動。 3.4主動運動 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后,可開展床上的主動訓練,以利于肢體功能恢復,常見的主動訓練方法為:Bobarth握手、橋式運動、床上移行等,訓練由簡單到復雜,著重訓練癱瘓肢體和軟弱肌群 3.5床下訓練指導 出血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臥位到床下站位,而應由一個從床上平臥到半坐位→坐位→雙腿放床邊坐位→站立的過程。 3.6日常生活動作訓練 可指導患者進行刷牙、進食、穿脫衣服、撥算珠、撿豆子等自理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