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去位于海淀區萬科西山庭院了解學習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 小區的垃圾主要分為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三類,小區內放置的垃圾桶都是三個一組,分別盛放這三種垃圾。在居民分類投放后,小區對這三種垃圾有相應的處理渠道,1、餐廚垃圾由小區的內餐廚垃圾處理器加工成肥料。2、可回收垃圾由進駐小區的專門的回收公司進行回收(這里分為居民直接處置和保潔員二次分類后處置。當居民需要處理有回收價值的廢棄物時,可聯系物業通知駐小區的回收人員上門回收,而投放在垃圾桶內的可回收物由保潔員進行二次分揀后處理給回收人員。)3、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園林垃圾、建筑垃圾等由環衛公司統一收走。 通過這種管理方式,小區內產生的大部分垃圾都得到了有效的再利用,垃圾分類后減量的效果非常明顯。目前海淀區的垃圾還都是通過填埋的方式來處理,之前參觀的六里屯填埋廠也讓我們看到了實際存在的問題,一是周邊的環境污染,二是巨大的垃圾量使填埋廠很快就要達到飽和的狀態,如果每個社區都能像萬科西山庭院這樣切實地做到垃圾分類處理,那么由環衛公司拉走去統一填埋的垃圾量就會大大減少了。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萬科西山庭院社區有其優勢所在,一是開發商比較重視垃圾分類問題,前期有一定的資金投入。餐廚垃圾處理器的前期投入僅僅依靠物業公司是不行的,幾十萬的投入,沒有哪個物業公司會愿意出這筆錢,除非開發商在建設小區時就考慮到垃圾處理場所的位置,并購置相應的設備,或由政府強制推行,或由政府補貼。二來小區的封閉管理也對小區實行垃圾分類創造了一定的條件。沒有拾荒者在垃圾桶內的淘金,對保潔員進行二次分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再加上物業對保潔員的嚴格管理,小區內的環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除了前期的投入,后期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小區物業的回收也要做到分類回收,西山庭院小區內保潔員的垃圾回收車就進行了簡單的處理,垃圾車內分成三個區域,分別盛放三個垃圾桶內的不同垃圾,這也為保潔員進行二次分揀提供了便利。現在大部分小區都設置了分類的垃圾筒,可垃圾回收車都是一個箱式的,不管垃圾箱里是什么東西,都倒在了一起,這也極大了打擊了有心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惡性循環,就沒人再進行垃圾分類了。 來看看西山庭院的垃圾處理設備吧: 餐廚垃圾處理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