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祖國醫學稱"傷風",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其中30%-50%是由某種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雖多發于初冬,但任何季節,如春天、夏天也可發生,不同季節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樣。感冒病例分布是散發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細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早期癥狀有咽部干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3天后變稠;可伴有咽痛;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一般經5~7天痊愈。 感冒也是一種急性傳染性鼻炎,俗稱“傷風”。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狀病毒和鼻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從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傳播,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受涼、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煙灑過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響呼吸道暢通等,容易誘發感染。感冒發作后繼發細菌感染。感冒起病時鼻內有干燥感及癢感、打噴嚏、全身不適或有低熱,以后漸有鼻塞、嗅覺減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腫、有大量清水樣或膿性分泌物等。若無并發癥,病程約為7~10天。 對感冒應以支持療法及對癥治療為主??纱罅匡嬎?、通大便、熱水洗腳、飲食應清淡,注意休息。初期時可用發汗法,如有并發細菌感染可用磺胺藥或抗生素。 【概念】感冒(common cold)又稱傷風、冒風,是風邪侵襲人體所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以鼻塞、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為其特征。全年均可發病,尤以春季多見。由于感邪之不同、體質強弱不一,證候可表現為風寒、風熱兩大類,并有夾濕、夾暑的兼證,以及體虛感冒的差別。如果病情較重,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稱為“時行感冒”。 西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屬中醫的感冒范疇。西醫學認為當人體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則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癥為主要表現。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為鼻病毒。 【病因病機】感冒的發生主要由于體虛,抗病能力減弱,當氣候劇變時,人體衛外功能不能適應,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人,引起一系列肺衛癥狀。偏寒者,則致寒邪束表,肺氣不宣,陽氣:郁阻,毛竅閉塞;偏熱者,則熱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肅。感冒雖以風邪多見,但隨季節不同,多夾時氣或非時之氣,如夾濕、夾暑等。 【辨證】主癥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脈浮。 兼見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無汗,鼻癢噴嚏,鼻塞聲重,咯痰液清稀,肢體酸楚,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感冒;微惡風寒,發熱重,有汗,鼻塞濁涕,咯痰稠或黃,咽喉腫痛,口渴,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感冒;夾濕則頭痛如裹,胸悶納呆;夾暑則汗出不解,心煩口渴。 【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祛風解表。以手太陰、手陽明經及督脈穴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陽風池 配穴風寒感冒擼臃緱擰⒎斡幔環縟雀忻罷?加曲池、尺澤、魚際;鼻塞者,加迎香;體虛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夾濕者,加陰陵泉;夾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針瀉法。風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風熱感冒,大椎行刺絡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少商、委中用點刺出血法,余穴用瀉法。 方義感冒為外邪侵犯肺衛所致,太陰、陽明互為表里,故取手太陰、手陽明經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脈主一身之陽氣.溫灸大椎可通陽散寒.刺絡出血可清瀉熱邪。風池為足少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陽維為病苦寒熱”,故風池既可疏散風邪,又與太陽穴相配可清利頭目。 2.其他治療 (1)拔火罐法選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鐘起罐,或用閃罐法。本法適用于風寒感冒。 (2)刺絡拔罐法選大椎、風門、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顏色轉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鐘后起罐,清潔局部并再次消毒針眼。本法適用于風熱感冒。 (3)耳針法選肺、內鼻、下屏尖、額,用中、強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體,毫針刺。 【按語】 1.感冒與某些傳染病早期癥狀相似,臨床應加以鑒別。 2.在感冒流行期,針灸足三里(雙),每日1次,連續3天,有預防作用。 【非藥物防治感冒十五法】 感冒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至今尚無特效療法,目前只能對癥處理,讓其逐漸自愈。本文介紹幾種奇特療方,讀者不妨一試。 1、喝雞湯:美國有兩家臨床醫療中心報道,喝雞湯能抑制咽喉及呼吸道炎癥,對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癥狀極為有效。因為雞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能顯著增強機體對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雞肉中還含有某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具有增強咽部血液循環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這對保護呼吸道通暢,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2、多食蘿卜:實踐證明,蘿卜中的蘿卜素對預防、治療感冒有獨特作用。具體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蘿卜切碎,壓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搗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蘿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勻后沖入開水當飲料喝,每日三次,連服兩天,可以清熱、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3、糖姜茶合飲:因感冒多為外感風寒之邪,常有頭痛、鼻塞、流涕及一身關節酸痛,甚至怕冷、發熱等癥狀。可用紅糖、生姜、紅茶各適量,煮湯飲,每日1-2次,不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4、少吃食鹽:實驗證明,少吃點含納的食鹽,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護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細胞,讓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擾素來對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鹽量控制在5克以內,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 5、沖服蜂蜜:蜂蜜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激發人體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兩次沖服,可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6、服酵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達斯古普塔教授在試驗中發現,在制作面包的酵母中,含有一種可防止感冒病毒在人體細胞內繁殖擴散的成分,能治療普通感冒,但對流行性感冒無效。 7、多吃佐料: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認為,生姜、干辣椒有助于人體驅逐感冒病毒,止咳化痰。美國癌癥研究院在不久前透露,大蒜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在烹調菜肴時多加點佐料,可使感冒早愈。 8、食醋滴鼻、熏蒸:將食醋以冷開水稀釋,配制成5%-10%溶液滴鼻,每日4-6次,每側鼻孔滴入2-3滴,對治療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有很好的療效。尤其是感冒初期,療效更佳,食醋可殺滅潛伏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在感冒流行期間,用食醋滴鼻有可靠的預防作用。另外,食醋熏蒸也可治療感冒,即將100克食醋放在火爐上熏蒸,室內不僅頓時生香,而且醋分子飄散在空氣中殺滅室內的感冒病毒,能有效地防治感冒發生。感冒流行期間,每日最好熏蒸食醋1-2次。 9、搓手:由于手拇指根部(醫學上稱為大魚際)肌肉豐富,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積。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系密切。每日搓搓,對于改善易感冒的體質大有益處。其方法是:對搓兩手大魚際,直到搓熱為止。搓法恰似用雙掌搓花生米的皮一樣。一只手固定,轉另一只手的大魚際,兩手上下交替。兩個大魚際向相反方向對搓,大約搓一到兩分鐘,整個手掌便會發熱。這樣做可促進血液循環,強化身體新陳代謝,所以能增強體質,故而不易感冒。 10、按摩鼻翼:兩手微握拳,以屈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兩側。每日上下午和按摩15-30次,以局部紅、熱為度。一法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環,促進粘膜細胞分泌,并通過纖毛的“定向擺動”,將感冒病毒及其有害的代謝物排出體外。 11、穴位按摩:用雙物的拇指、食指、中指指端(任用一指)按摩鼻道、迎香、鼻流等穴后,再用魚際穴周圍的肌肉發達區,揉搓鼻腔兩側由迎香穴至印堂穴的感冒敏感區。按摩涌泉穴和足心,直至發熱,使這兩個區域的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這樣可預防風寒侵入,拒敵于大門之外。 12、針灸治法:我國的針灸對感冒頗有療效。當您患感冒時,盡早去針灸,可以使鼻塞、頭痛立見影地減輕,并能使增高的體溫經過一晝夜漸漸恢復正常。由于針灸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使體內免疫功能增強,故療效可靠。治療感冒的有效穴位是:上星、印堂、風池、迎香、合谷、外關。留針15分鐘,每日針一次,一般2-3次可痊愈。 13、多睡覺: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在睡眠時,體內細菌可制造出一種叫“胞壁酸”的物質,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能加速感冒及其他病毒疾病的康復。因此提出睡眠也是一種治療方式,特別是對感冒尤為適用。 14、呼吸蒸氣:在大口茶杯中,裝入開水一杯,面部俯于其上,對著裊裊上升的熱蒸氣,作深呼吸運動,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此法治療感冒,特別是初發感冒效果較好。 15、冷水洗面:此法一般從夏季開始,秋冬不輟,以增強適當性。每日早晚堅持用冷開水洗臉,這樣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環,提高抗病、耐寒能力,從而預防感冒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