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我現在剛上高三,卻失去了奮斗的動力。我想一個人聰明的人成功需要勤奮和機遇,一個不算太聰明的人成功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或許還會失去快樂,更有可能失去很多卻仍然無法實現理想。我寧愿做個快樂的失敗者,你同意嗎?
開復: 我不認可“如果不能做最好的,就放棄一切”這種雙重極端化的想法。
你認為你不如別人聰明,但是你還沒有嘗試盡力努力你怎么知道就不如別人呢?就算你對自己的評價是準確的,你可能無法進入最好的大學或取得第一名,那也不能成為一個頹廢的借口。所以,我希望每個學生不必追求“成為第一名”,而要追求“成為最好的自己”。你不去嘗試就不會知道什么樣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
我希望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覺意識,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極限所在,知道自己的興趣以及哪些事情能帶給自己快樂。
你認為自己“無法實現理想”,也許只因為你的理想定得太高了,或者你從未努力過。
你對現在的課業安排不滿,但是你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你并不是為了今天的快樂而快樂,而是為了未來的快樂而努力。如果未來的快樂必需以大學文憑為基礎,那就是你目前考試的動力。
只要你盡力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有合適的目標——不是不可達到的幻想,也不是不需努力的空想,而是可以達到的理想,只要你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進步一點,只要你活得快樂,那么你就是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