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回顧與思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
2.通過回顧與思考,使學生能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有關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并會靈活應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回顧與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
2.通過回顧與思考,使學生能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有關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并會靈活應用.
3、通過回顧與思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證明過程中所運川的歸納、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回顧與思考來培養學生學會歸納,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
2、認識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及相互轉化.
3、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證明的思路與方法.
難點:對所學的公理、定理的靈活應用.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引入新課
[師]本章的內容已經全部學完,這節課我們來進行復習回顧.
第二環節:回顧與思考
[師]我們來以問題串的形式,分小組討論來回顧、總結本章內容.(出示投影)
1.說說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與“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的證明過程有什么聯系?
[生甲]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邊形.但它們都是有特殊性質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不僅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而已是鄰邊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個角為直角的特殊菱形.它們的包含關系如下圖:
[生乙]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時,我們曾作了一條線段(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或它底邊上的中線或底邊上的高線)把一個等腰三角形分成了兩個三角形,然后證明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由此呵得到結論:“等邊對等角.”
而證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時,是通過平移一腰把等腰梯形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然后說明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可.
這樣可知:證明這兩個命題時,都需作輔助線,而證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
相等”時需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等邊對等角.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那么大家來想一想:除以上我們總結的內容外,在這一章中,我們還學習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呢?
[生丁]在命題的探索和證明過程中,蘊涵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如:歸納、類比、轉化等.
[師]很好,接下來我們共同來梳理一下本章內容,(學生敘述后,教師出示投影)
1.性質結構;

2.判定結構

[生]這些性質定理、判定定理很多,老師能否有—個較簡單的方法,使我們一目了然呢?
[師]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好,那大家來想一想.如何為他排憂解難呢?
[生]我們可以用四邊形的從屬結構來理解.
[師]很好,下面同學們來看一個題(出示投影片C)閱讀下列內容:“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邊形,但它們都是有特殊條件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鄰邊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因此我們可以用矩形、菱形的性質來研究正方形的有關問題.”
回答下列問題:①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填入它們所包含的關系中.如下圖.
②要證明一個四邊形是正方形,可以先證明四邊形是矩形,再證明這個矩形的 相等;或先證明四邊形是菱形,再證明這個菱形有一個角是 ;
③如下圖,某同學根據菱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對角線長為a的正方形面積是
,對此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若正確,給予證明,若不正確,舉一個反例說明.


[師]同學們解答得很好,由此知大家不僅搞清了特殊四邊形之間的關系,而且理解了它們之間的聯系,這對于我們掌握本章內容很有幫助.
接下來我們通過做練習進一步掌握本章內容.
第三環節:課堂練習
補充練習;(出示投影)
1.如圖,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點,DE⊥AB,DF⊥AC,垂足分別是E、F
求證:(1) △BDE≌△CDF;(2)∠A=90°時,四邊形AEDF是正方形.

第四環節: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復習了本章所學的內容.在這一章里,不僅要理清特殊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還要會用幾何推理來證明一些問題,而且還要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幾何證明中的應用.
第五環節:課后作業
(一)課本P92復習題A組,1~9.
(二)復習總結《證明》(一)、(二)、(三)的知識內容,并梳理知識體系.
四、教學反思
1、復習課不是習題課
不要讓學生感覺到復習課,就是老師把所學過的知識用提問的方式回顧后,再用大量練習題或難題的講解替代了真正意義上的復習。我覺得一定要讓學生在復習課上有新鮮的感覺,有主動權。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在復習課上充分地思考,這一階段所學內容之間的聯系,用積極的心態、合作的方式把知識點串聯起來,發現一些題型之間的規律,總結出解決方法上的竅門。
2、給學生是展示的空間,獲得的是一份精彩
有很多時候,我不肯定自己這種做法,認為太浪費時間了。如果在課堂上以我為主,教學進度會更快,涉及到的題型、知識點更多,很擔心這樣繼續下去自己的學生見到的會比別人少很多。其實恰恰相反,如果我來講,學生是被動的,一個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愿意懈怠地被動接受,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會囫圇吞棗地了解皮毛,再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則從上課起就因為缺少信心和興趣,注意力游離在課堂之外。
時間長了我發現,放手給學生之后,他們的思想越來越成熟,知識點安排得越來越緊密,方法也越來越新穎了。真是一節課下來會感動連連、驚喜連連。所以我和孩子們都喜歡上復習課,因為他們感覺到,每章節的復習課就像他們的匯報演出,他們將這一章節所學到的內容,通過自己的各方面才華,更完美地展示給老師,分享給其他同學。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以,我的復習課課堂是延續到課下的,所謂復習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舞臺。
3、需要改進的方面以學生為主體復習的時候,知識點應該挖得再深再透一點,特別是用一個小題詮釋一個小知識點,這點做得不夠。總的來看,這節課比較平和,雖然老師設計了小的難度,可不夠透,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多總結經驗,將知識更系統化,讓呈現規律的東西更有可探究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