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心理健康十條標準
關于心理健康問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是:(一) 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二)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三) 生活理想切合實際;(四) 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五)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六) 善于從經驗中學習;(七)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八) 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九) 在符合集體要求的條件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十) 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新的世紀,是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國際上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知識產業的競爭,并最終表現為知識和人才的競爭。因此,時代的發展對我們的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認為:“未來社會的成功競爭關鍵在于高技術與高情感的平衡。”研究表明,作為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精神健康的人,至少應包括這樣幾個方面:(1) 虛心、誠實、富于正義感;(2) 熱愛學習,勤奮工作,緊張而不忙亂,休閑而不空虛;(3) 寬厚待人,不分親疏,不分貧賤,和睦相處;(4) 順境中頭腦清醒,逆境中頭腦冷靜,心平氣和,泰然處之;(5) 失敗面前不氣餒,挫折面前不推諉,吸取教訓繼續努力;(6) 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難;(7) 有自知之明,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樂于接受別人的批評、建議和忠告;(8)遇事不慌亂,能經受得起任何不幸和突然打擊,樂觀開朗;(9) 能夠得到的就得到,不去強求或不擇手段地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