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教學順利實施的主角是誰?主角是學生。但是第一責任人是誰?老師。科學地觀察、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對于診斷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很有作用。如果教研員、教師、行政領導等成員,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能夠以合作觀察者的角色,與任課教師進行平等對話,互動交流,一起探討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如果我們在教研活動時也經常使用這種課堂觀察與評價的方法去診斷教學問題,大家相互經歷一種合作、對話、探究的專業體驗,相信一定會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生發展、促進課程發展的目的。 對于教師一節課的課堂教學,我們應該從哪些維度與視角去進行有效的觀察與評價呢? (如何進行觀課議課呢?) 一、課堂教學觀察的四個維度: 1、課程——教學內容(是什么):性質、目標、內容、方法、資源。 2、教師——教師技藝(怎么教):環節、活動、手段、機智、特色。 3、學生——有效學習(怎么學):準備、參與、傾聽、互動、體驗、感悟、養成。 4、課堂——文化氛圍(怎么樣):愉悅、自主、合作、探究、特質。 下面,展開來看一看,課堂教學中重在觀察的以上四個維度:從總的分析看: 1)、角色確認(從理論角度看教師)——教師和學生維度 (1)小學教師做什么:教學與科研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深、實;有血有肉、活生生的。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 只教學不研究:行尸走肉;只研究不教學:孤魂野鬼 (2)小學教師的對象:學生與課程 小學生特點:順序性、階段性、不均衡性、差異性 小學課程特點:基礎性、活動性、研究性、生成性 2)、教學情境確定(從實踐角度看教師)——課堂維度 40分鐘的課堂:師生共同生成的情境 重點談一個誤區:現在的教學課堂,過分追求情境化(尤其品德學科的 低段教學)。 教師要明確:我們的課為什么要聯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 情境化教學:目的是把問題藏在情境中,它是解決“要我學”為“我要學”的一種好辦法。 ● 要把現實的問題轉化為學科問題,需要用情境教學。 ● 學到的學科知識,到生活中去找原型,需要用情境教學。 特別提示:完整的教學過程,還必須包括課堂兩端:即教師備課(課前)、教師反思(課后)兩個環節。 備課:無止境的探索 (備課如不揮灑汗水,上課就有可能冒虛汗,甚至是大汗淋漓) 反思:對教學的一種更高的追求 以上四個維度是相互聯系、有機結合的。我們要根據教師所呈現的課的類型(教學大賽課、研討課、新教師匯報課、骨干教師引領課)不同,來把握其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維度,然后去定位研究的目標、從而有所側重的去觀察和評價。 【 理念指導:科學發展觀(尊重教育教學規律)(事例:東北師大領導,在90年代初,根據當時教育發展幼小銜接這一塊,幼兒教育發展面臨、顯現出的師資資源匱乏、缺乏高水準的幼兒系統管理等問題,當時的校長經過一系列的調研、論證,然后向教育部申請,開設了幼兒教育專業。)(這是真正用科學的發展觀念和方法去開展工作。現在,有些事情是在用不科學的方法來學習科學發展觀)。】 二、如何科學地進行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如何科學地進行觀課議課) ● 當前進行觀課議課存在的問題:評課流于形式 評課過程形式化:旁觀者多,發言講套話,有形式少內容。 評課結論兩極化:一味附和或一概否定 評課效果零散化:缺乏統一討論焦點,各執一點,缺乏預先準備 評課對象教師化:評課重“教”輕“學”現象普遍 觀課議課就試圖改變這種狀況。 ● 科學的地進行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的策略 1、觀察者要提前做好三項“思考”,即: 如何利用課堂發展教師? 如何通過發展了的教師不斷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益? 如何使教師體驗自身發展和創造性教學帶來的職業幸福感和個人成就感? 2、怎樣進行觀課議課 第一、有效的觀課議課從營造良好的氛圍開始 1)、培育民主、互助、和諧的團隊精神和平等民主的教學研究文化,營造平等對話的研究氛圍。建立合作性的同事關系。有專家說:“這種合作的同事之間的關系一日不形成,學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 2)、觀議課的主要目的體現為一改二促三提,即改進教學實踐;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提出問題討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育品質。因此要讓老師們明確觀課議課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聽課任務,也不是只為了幫助授課教師,而是為了自助,即為了自己認識教學、理解教學,為了自己的專業成長。也就是說,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幫助,為了自己更有收獲,所以需要更加積極主動。 3)、明確議課不是對課堂教學下結論的評課,議課要對課堂教學的問題和現象“議”。它有一個策略就是直面問題,議課中的問題不能帶到對教師的評價和獎懲中去,這樣才能“議”起來。(我們深入基層,參加一些大賽課的研討,首先問:是否影響評比) 4)、引導教師理性看待課堂遺憾 葉瀾教授說: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陷的。”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老師說:“我上了一輩子課,教了一輩子語文,但還是覺得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 說明教學的藝術就是遺憾的藝術。 第二、有效的觀課議課要從觀課準備開始 1).提前協商觀課主題 在課前充分溝通和交流,使授課教師和觀課者在課前達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觀課議課主題。 授課教師說明后,觀課教師可以詢問、提問或建議。但注意不過多干擾教者原有的思路,以避免影響執教者的創新思路。 2).提前學習相關理論知識 參與觀課議課活動的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研究的相關知識,并利用多種渠道學習相關的理論。 通過這樣的理論學習,一方面為做課教師的備課提供問題解決的策略;另一方面也為參與觀課議課的老師提供理論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視點,讓觀課議課的教師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分析課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復(即陷入一種“魔道式”的循環,無法實現螺旋式上升。)。 3).設計制作觀課議課記錄表 太倉市教學研修觀課前的說課議課情況記錄表
4).提前進教室與學生溝通 選取合適的觀察位置,——倒數第二、三排 第三、有效觀課要致力發現課堂 u 觀課觀什么——觀察課堂上發生了什么,觀察的對象不僅有教師,而且包括學生。不僅包括師生的語言和行動,也包括課堂的情境與故事、師生的狀態與精神等。 u 觀課如何觀—— 1).用心靈感悟課堂 與聽課對“聽”的強調不同,觀課的“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說,要認識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動機、價值追求,這樣才能夠更真切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觀察對象。 觀課的主要方法——五字法:聽、看、想、記、談 n 聽:一聽教師怎樣;二聽學生怎樣。 n 看:一看教師;二看學生;三看師生。 n 想:一想教師;二想學生;三想教學效果 n 記:一記聽課的執教者情況; 二記教學的主要過程及細節; 三記本節課教學思路、德育滲透; 四記學生活動的狀態; 五記對這課的簡要分析。 ■談:與個別學生的談話,了解反饋信息 2).關注細節 (1)觀察細節。在觀課過程中,教師要集中注意力及時捕捉課堂信息。因為,在鮮活的課堂中,有些細節轉瞬即逝,過去的不可能再“回放”。若忽略某些細節,感知就會出現斷裂,影響對問題的深入研究。 (2)記錄細節。觀課,不能只記錄標題和黑板提綱,要記錄細節,因為教學就是一堆細節。細節往往最能反映教學的理念、功底和內涵。 3).積極主動思考 第一、在觀察老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時,必須思考授課教師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和教育追求,這種思考使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討論不是就行為而行為,而是行為和理念統一,理論和實踐統一。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來執教,我該怎么處理?”這種思考使觀課者不做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 第三、需要思考議課時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別人讓你看了他的課,你有了思考和進步,感謝當然是應該的,但感謝的方式不是嘴上說,而是拿出行動——真誠地交流對對方有價值、有幫助的意見,幫助對方成長和進步。 議課怎么議—— 議課的態度:平等對話真摯坦誠,(獻課者不回避問題,議課者不批評諷刺) 議課的方式:同在共行,發現可能 1.“假如你來教……”“你說該怎么辦?” 2.“假如我來教……” 3.“是否可以這樣處理……” 議課的內容:議出收獲,議出啟示,議出問題,議出聯系,議出方法,議 出可能。 議課的技巧之一:抓住兩個標準 1.學生活動 學生動起來了沒有? 是不是自主地動起來了? 是內心還是表面動起來了? 2.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應 教學資源優質利用 教學潛能有效開發 有用信息動態生成 發展需要竭力滿足 議課的技巧之二:四個注意點 1.先大后小:先評析主要目標的完成情況,再看細節處理。 2.先學后教:先分析學生的學習質量,而后再看教師的課堂教學。 3.先過程后結果:先看過程展開的充分性、合理性,再看結果的實效性。 4.先近效后遠效:先顯性的、現實性的教學效果,后看預見性的、長久發展的遠期效果。 議課的技巧之三:八個關注點 1、關注教者個體的評價與反思 (16節課有的有此環節) ● 教學是一種“回頭”的藝術。 對教師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對外學習吸納;二是對內總結反思。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就會陷入“磨道式”循環,無法實現螺旋式上升。 英國學者波斯納提出:經驗+反思=成長。 反思什么——思效 思得 思失 思改 ) 2.關注教學目標的制訂與落實(有些課的偏失) 教學機智是偶然發生的 ,它具有靈活性、隨機性。在課堂中,我們不知道何時會產生一點小狀況,也不知道會采用何種方法來應付。但是,不管教師采用什么方法,你的目的總是明確的,就是保持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保護了他們的情感。 7.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 關于現代化教學手段:忌泛濫的用,人為去制造人機對話,而忽視人人情感交流及泯滅創造思維。用課件演示(約2分鐘)剝奪學生應該進行的 操作、體驗、說理的學習過程(約10分鐘)(詩:小小的船) ■ 前沿信息:新課程標準(試行)的缺陷:忽略了學生人格的發展。 修訂時已經補充。(一個人的發展,是一個知、情、意、行---人格發展的過程) 總之,觀課議課是一種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有效觀課議課需要培養教師直面問題的勇氣,對自己的問題保持接納和擁抱的態度。它致力于讓所有教師都開放教室,互相觀摩教學,直面現有問題,相互坦誠批評,共同商議辦法,謀求教學創新,實現共同成長。希望我們能夠通過共同的研究內容,共同的發展目標,形成共同的美好愿景,能讓這種研修活動更具存在的魅力。 ● 教師的專業身份——思想學生的思想、體驗學生的體驗、并由此出發為學生提供可能的幫助,擺脫以教為中心,貫徹以學為中心。 ● 教師的專業發展——五階段: 新手——進步的新手——勝任型——精通型——專家 ● 建議教師多看以下三方面的書: 看一些哲學方面的書 ——他會幫助你人生思考方向的正確。(方向對) 看一些邏輯學方面的書——他會助推你做些事情過程的正確。(過程對) 看一些寫作方面的書——他能夠把你的思想做法等表達正確。(表達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