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古典本草藥理學及其于經(jīng)方之應(yīng)用舉隅 11

     昵稱2673038 2010-09-24
    論醫(yī)法體用之別(白藥師)

    夜讀南齊褚澄之《褚氏遺書》,不由得暗嘆其才華。然而美中還有不足,又著實為其扼腕。《書》言:“男子陽順,自下生上,故極下之地,右手之尺為受命之根本。如天地未分,元氣渾沌也。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尺上之關(guān)為脾,脾上生金,故關(guān)上之寸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為腎,腎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關(guān)為肝,肝木生火,故關(guān)上之寸為心。”《褚氏遺書》辭達而意深,揭天地之大要,令人嘆服。這一段言及后天五臟生成,卻又體用不明,留下了遺憾。
        剛學醫(yī)的時候,很多概念是分不清的。比如什么命門,腎陰,腎陽,龍雷真火,腎水,腎精……弄不明白,很混亂。到底是什么呢,一句半句還說不清。想起很久以前太極拳界有過一個關(guān)于“四兩撥千斤”的爭論,有人提出所謂“四兩”和“千斤”,都是指對方而言,用對方的“四兩”撥對方的“千斤”;傳統(tǒng)理論則認為應(yīng)該是以我之“四兩”撥彼之“千斤”,雙方最后也沒爭論明白。后來聽說此論調(diào)出自某《太極拳體用全書》,想想就忍不住樂,他不是自相矛盾嗎,既然“體用”都全了,還爭什么“敵我四兩千斤”的。
        太極拳也好,醫(yī)道也好,都在“體用”二字見高下。敵,我,四兩,千斤,誰該是體,誰該是用,何時為體,何時為用,都容不得馬虎。體用明白了,就知道“四兩”、“千斤”既有我的也有敵的,唯在體用不同而已。拳學如此,醫(yī)道也一樣。然而傳承的時候難免誤傳訛傳,以致體用不分,造成了現(xiàn)今中醫(yī)的一筆筆糊涂帳。就說清代以來,治陽痿的療效越來越差勁,命門之體用不分,難逃其咎。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提一下淫羊藿。《本經(jīng)》原文說它“味辛寒,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所謂“陰痿”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陽痿,這個本無可厚非。但是對于性味,時醫(yī)就有點接受不了了—— 寒性的,怎么還治陽痿?于是后世就愣把淫羊藿改成了溫性的,真格的六月飄雪啊!咱先說說為什么陰痿,毛病既不是在體上,也可以說是在體上。為什么這么說呢,此時陽氣不但不缺,反而太盛,導(dǎo)致陰不能與之相交。況且陽盛則必耗陰以自涵,于是陰少了,不夠房事之用了,陰痿了。這也正是為什么古人講“陰痿”而不是“陽痿”。陽氣本身沒有不足,所以說毛病不是在體。然而另一方面陽氣壅塞溺道,不能行陰;陰液不榮,不能為陽所用,又是在體出的毛病。《本經(jīng)》所言“莖中痛,利小便”,自然是順理成章了。這個時候如果再繼續(xù)用溫熱藥,恐怕就難收拾了。
        有勞諸位回想一下,學生剛才說了半天體,是不是又各自有其所用、被用呢?說到頭,也只是男女陰陽對待的時候,才有如此陰陽體用,換個環(huán)境這么說就錯了。既然如此,怎么還能在書上白紙黑字地寫“命門就是如此”呢!老子講道的時候尚且要先說明:這個東西沒法講,說了這個錯了那個,強言之暫且叫“道”吧。恩師最早問過學生一個問題:《素問》講背為陽面為陰,老子說面為陽背為陰,誰錯了?其實都沒錯,《素問》從體講,老子從用講,體用不同而已。圣人尚且如此,體用大事,醫(yī)家怎么就能視如兒戲!命門火和腎陰,天癸和腎陽,看似混亂,羅列在體用下面就自然清晰可見了。
        學生不禁想起蜀中唐容川《本草問答》里的一個說法:養(yǎng)豬人為了雄豬能多和母豬交配產(chǎn)仔,往往在飼料里加鹽,用他的話叫“命門發(fā)火”。這就到較真的地方了。命門火不假,但是,對男子來說,命門火是體,腎陰才是用。體用不明,終究是一場空。命門火是用來行腎陰的,就好比走馬燈內(nèi)一團火,沒有它燈就是死的。但是還要明白房事用的不是那團火,而是要那盞花燈轉(zhuǎn)不停,如此才能行陰。對女子來說就不一樣了,天癸為體,腎陽為用。女子在來月事的時候,是斷不可以行房的。這就能說天癸無用嗎?女子生兒育女,靠的就是它。什么時候“天癸竭”,也就象征著衰老的開始,從體來說就不行了。
        有趣的是陽痿這個病到后來倒是讓西方人用偉哥給解決了。要知道偉哥本來是應(yīng)用于心臟的。用咱們的話說,用來流通的。心主血脈,能達用了,自然立竿見影。但是沒有體做后盾,前景也不免讓人擔憂,窮兵黷武咱們不支持。
        學生真正想說的,不過體用而已。師父在教導(dǎo)我的時候,耳提面命告訴我要明體用。實質(zhì)上,陰陽五行,藏象,經(jīng)絡(luò),本草,方脈,針灸,推拿,都各有其體用。一旦分不開了,就好比一鍋粥,越弄越糊涂。以前讀《靈》、《素》的時候,就很納悶為什么總有篇目內(nèi)容重復(fù)的,甚至這篇剛剛說完是這么回事,下一篇又馬上與之背道而馳,風馬牛不相及。后來明白了體用有別,就知道了各自所講的不一樣,實質(zhì)上又全都一樣,只不過有講體的,有講用的。明分體用,醫(yī)經(jīng)讀下去也就勢如破竹了。
        有一回和師父在群里聽說有位腦瘀血患者,昏迷在床。師父就問我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病人昏迷不醒。我隨口說因為腦有瘀血,師父就問我“為什么腦有瘀血就會昏迷呢?”師父在這上面很較真,不許我馬虎,常常把我嚇得滿頭大汗。這回就難住了,眼巴巴答不上來。師父就告訴我,要“達室府之路”。古代官邸都是府衙一體,前面大堂是縣太爺辦公的地方,后面則是縣官家眷住的內(nèi)宅。皇宮也一樣,前面三大殿,后面是后宮。皇帝到了大殿要處理政務(wù),返回后宮就是過日子了。就好比人之神明,《內(nèi)經(jīng)》已經(jīng)說得明明白白了,“腦為神之府”、“心為神之室”。神在腦則思,在心則寐。在腦是要辦公的,想事情的,到了心就是要休息了。所以咱們說失眠不是習慣說陽不入陰嗎?在腦而不入心,當然是陽不入陰了。這個東西王清任就犯了糊涂,妄言“機靈記性在腦不在心”,實則體用沒有分開,光看見用了,到頭來臨證的時候還是糊涂。昏迷甚至植物人,都是神在室而不能達于府,人是死不了的。就像明代的皇帝十九年不上朝,國家卻可以照樣運轉(zhuǎn)。能通室府之路,也就能把植物人叫醒了。說來簡單,做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但是如果我們連體用都不分的話,純靠經(jīng)驗靠運氣行醫(yī)治病,說盲人夜行該不過分吧。
        記得剛上大一的時候,老師講了獨參湯可以搶救亡陽氣脫的病人,原因是人參可以大補元氣。那時候就有一個疑問,既然同樣補氣,黃芪為什么不可以?后來知道了體用,就明白大略了。人參生于東北陰濕之地,背光之處,可謂生于陰;然而三五葉是陽數(shù),東北民間還有個傳說,說年頭久了的人參,沒等采出來的時候你要是一不留神它可會跑。陽則動陰則止,人參可謂達于陽了。唐宗海就說它和人身元氣一樣,出于陰而達于陽,所以就可以生津補氣兼顧。《本經(jīng)》講人參是味甘微寒的,后世不知怎么變成性溫的了,咱知道——因為光盯著用了。恩師說人參生于敗葉之中,那里一派腐朽毫無生機,人參要在這里生發(fā)出陽氣來。其要點不在補氣生津,而是從陰到陽的一個轉(zhuǎn)機,是一個“機”。臨證的時候,哪怕是一個“死人”吧,只要濁陰尚全,也能從陰中轉(zhuǎn)化出陽。有這個體,也就有這個用,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也就解釋為什么黃芪不行了,黃芪直入后天通行三焦,所謂補氣是由于其流通之性,擅以氣行陰。黃芪最好的是口芪,北口外的,質(zhì)地類膠,中有氣孔。熟悉《本經(jīng)》的都知道,《本經(jīng)》原文從無“補氣”之說,用的都是益氣,足見古人行文嚴謹。《本經(jīng)》在字面上也沒有把黃芪和“益氣”直接聯(lián)系上,只說它“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癲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小兒多氣陰兩虛,黃芪就要發(fā)揮作用了。然而要它去陰中生陽,又真的委屈了它。血多陽用,氣多陰用,在這里有陰陽體用的關(guān)系,是應(yīng)當深究的。
        本草諸藥,有同體同用的,也有同體異用的;有此體此用的,也有此體彼用的。龜板和鱉甲,學生玩味了很久都不得門徑,區(qū)分不開。記得初中的時候遇見過一位老人,老人家指點我讀《道德》、《清凈》、《感應(yīng)》三書。后來我和師父說了這個事,恩師連連稱贊老人家的東西地道。老人家還講三種動物可以長壽:鹿、龜、鶴。師父聞聽不覺撫掌大笑,老爺子的東西還真是一套的啊。鶴有沖霄之相,取清凈之意;龜原地不動只進不出,有道德之相;鹿則取其感應(yīng)。
        那時候還是沒有把龜和鱉分開,直到后來讀劉潛江的《本草述》,才恍然大悟,龜鱉之異同,原來就在體用上見機巧。咱先說龜和鹿,古人傳說鹿睡覺的時候首尾相顧,所以說它督脈是通的;而龜可以把頭縮入腹,所以說龜可以運轉(zhuǎn)其任脈。但是咱們必須得分清了,鹿的督脈和龜?shù)娜蚊},是體而不是用。二者皆可運轉(zhuǎn)任督使陰陽相交,但是方式不同。咱單說龜,龜運轉(zhuǎn)任脈,是以陰求陽之義。為何求陽?龜本身陰體,必得陽用,方能滋陰。以陽統(tǒng)陰而行陰故也。所以說龜板是本于真陰之體的,是滋陰的。再說鱉,都知道它沒有耳朵,古人認為它能聽見聲音都是靠眼睛,所以它的眼睛厲害。據(jù)說鱉連膽的味道都是辛味的,其肝膽之強絕非他物能比。肝膽由陰升陽,亦賴于氣,所以古人說鱉甲是肝膽血分之氣藥。究其根源,在于能達真陰之用,即能用來行陰,是除熱之物。滋陰是滋陰之體,除熱是達陰之用。滋陰和除熱,一體一用天壤之別,學者切不可混淆。
        不獨是本草,經(jīng)絡(luò)也一樣強調(diào)體用。奇經(jīng)八脈、十四經(jīng),弄得很混亂。該用誰,是誰,很容易就犯糊涂了。有的人一輩子不懂奇經(jīng)八脈,照樣看病看得不錯,就難免有人懷疑中醫(yī)的理論不過左右逢源,可有可無了。
        葉天士在用藥的時候喜歡用奇經(jīng)八脈,令人高山仰止。然而葉氏繞了個大彎子,人之初生,先有奇經(jīng)八脈,然后十四經(jīng)才能運轉(zhuǎn)流通,必以奇經(jīng)八脈為體,十四經(jīng)為用。就算是“體”的毛病,也總可以到“用”上找到辦法。時醫(yī)往往喜歡見一個證用一味或幾味藥,說白了見一個證治一個證,他想得挺好,所有證都治到位了,病不就好了嗎?但是我們從體用來講,治好了這個證,還會有別的證出來,要是只會盯著那些證,累壞了不說,病也很難周全。有時候自身不用,并不是其不能用,而是不該用。強行令其用,看似治好了,恐怕未必是好事。
        曾經(jīng)遇見過一位女病人,當?shù)蒯t(yī)生診斷她為濕熱下注,同時還腎陽不足。補腎陽吧,還有助熱之虞;清熱吧,病人還怕冷得要命。仔細一問,才知道病人房事過頻。此時腎陽不是不足,而是不用,換句話說是病人自身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這也接上剛才那話茬了,女子以天癸為體,腎陽為用。此時即便補陽補得再多,也是徒勞,更何況能不能補進去還在兩說。如果強行讓她腎陽得用,表面看一切指標正常,實則等于強弩之末,孤注一擲了,要知醫(yī)家最忌破釜沉舟。這時候應(yīng)該使其腎水流行,則濕濁盡化,邪熱自安。要想腎陽得固,還要靠她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說見證治證的法子,值得商榷了。老是盯著證,想照顧周全卻又體用不分,最后難免顧此失彼。
        《本經(jīng)》三百六十五味藥,人身三百六十五穴,暗合周天之數(shù)。十四經(jīng)從體而論實際上就是日月在人身的感應(yīng)。漢唐的針灸講的是一個明堂,明堂的概念如今同樣落得體用混淆。王燾的《外臺秘要》痛斥滑壽《十四經(jīng)發(fā)揮》所述明堂為野狐禪,原話不是這么說的,咱們只是借用這個意思。相傳百丈懷海禪師講經(jīng)的時候總有位老者旁聽,懷海禪師就問他為什么每次聽這么認真,老者回答自己前世聽佛法錯悟一字,結(jié)果投胎變成狐貍。醫(yī)道錯了一字,也一樣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滑壽的明堂本身沒有錯,只是明堂的主人弄亂了,體用不分了。漢唐針灸傳到明清,唯有《神應(yīng)經(jīng)》得其神髓。現(xiàn)今的針灸有個說法,認為太過虛弱的患者,用針灸起效緩慢。實則不然,用現(xiàn)今的明堂,只能做到人身的營衛(wèi)小周流,想迅速起效的確不易;而古明堂走的是天地人三才大周流,效果是遠遠高于方藥的。
        恩師以前給我打過一個比方,秀才四學琴棋書畫,境界不同。兩幅畫擺在這,誰都有資格說兩句,畫給人直觀的信息比較多,好還是不好比較容易看出來;書就不一樣了,給人的信息比畫少得多,一般的老百姓就不敢亂講了;到了棋,只有黑白兩點,就算內(nèi)行人都不敢妄言,也許驚濤駭浪只有對坐二人才心領(lǐng)神會;等到了琴,大音稀聲,只有一個韻在了。
        韻就是神啊。方藥治病,入手之處就比較多,它的立法基礎(chǔ)是十四經(jīng);到了針灸,只有一個明堂,難度就大了;針灸怎么說還有個明堂在,等到了推拿,連明堂都沒有了,只有一個神。古傳的針灸必與周天相合,所以針扎得滿身都是的一看就不對,不該施針的地方施針了,反而不好。古人講三才一貫,最多不過三個穴位,更高的一個穴位就可以貫通三才了。但是往往曲高和寡,恐怕真做出來連患者都不答應(yīng)了。師父給我示范過一次推拿,當下領(lǐng)悟到,人之所以區(qū)別于草木,原來只在一個神。然而離開體用,這一個神也是錯的。
        學醫(yī)如果能時常跳出去,就很了不得了。恩師以前教導(dǎo)我學醫(yī)要多到無“醫(yī)”字處去尋。這句話其實也是在暗示體用之妙。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的這兩句詩從體上講顯然犯了詩家大忌;但是從用上說,讀此詩句的人很少有不被領(lǐng)進去的。得其神而忘其形,好一個莊周夢蝶!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恍然間發(fā)覺自己的心境,原來早已飄然白云蒼狗之外了。
    春天,治病的良機 [原創(chuàng) 2007-03-06 00:05:08 ] 發(fā)表者: 中里巴人

    春天,冰開雪化,雁來驚蜇,萬物復(fù)蘇,到處涌動著勃勃生機。這種生長之力源源不絕。為每個人的身體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這種能量,絕非藥物可比,此刻我們?nèi)裟芙杼鞎r之力而去病除疾,那真是“昨日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了。

      春天的時候,陳舊的疾病最易復(fù)發(fā),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時令給你的身體注入了陽氣,人的機體有一個本能,就是一但有了動力,他就要沖擊身體的病灶,并將病邪趕出體外,這就好象是勤快的主婦,看到家里臟亂就一定要打掃一樣,這種力量是借助身體的肝臟來表現(xiàn)的,春天是肝氣最足,肝火最旺的時候。肝在中醫(yī)五行當中屬木,肝的功能此時就象是春天的樹木生長時的情形。這時人最容易生氣發(fā)火,肝膽是相表里的,肝臟的火氣要借助膽經(jīng)的通道才能往外發(fā),所以,很多人會莫名其妙的嘴苦(膽汁上溢),肩膀酸痛,偏頭痛,乳房及兩脅脹痛,臀部及大腿外側(cè)疼痛。這時,您只有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癥狀的地方都是是膽經(jīng)的循經(jīng)路線,其實,從膽經(jīng)而抒發(fā)肝之郁氣,是最為順暢的。口苦可吃小柴胡丸(或沖劑),偏頭痛、乳房脹痛可選加味逍遙丸,肩膀或腿痛可用平肝舒絡(luò)丸。

      昨天,有位當教師的網(wǎng)友對我說,他白天與學生生氣,到晚上十一、二點的時候(膽經(jīng)最旺的時辰)肩膀疼痛加劇(三焦經(jīng)的肩髎穴),這時他按摩了肝經(jīng)“太沖”穴一分鐘,馬上止痛,且睡眠香甜。我很贊賞此網(wǎng)友治病求本的思路,因為這是學習實用中醫(yī)的捷徑。這種感悟書上是找不到的,但是您自己卻可以天天在自己身上找到。只是,靈感雖然經(jīng)常光顧,但又隨即被我們忽略,覺得那是偶然的現(xiàn)象,不值得去捕捉和思考,于是玄機妙法也就這樣與我們擦肩而過了。

       有人問,既然肝火從膽經(jīng)向外宣發(fā),上面說的那位教師怎么會在三焦經(jīng)的穴位上痛呢?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大家仔細留心一下膽經(jīng)和三焦經(jīng)的名稱就可明白了,膽經(jīng)和三焦經(jīng)都叫做少陽經(jīng),其實是一條經(jīng),在手臂上是三焦經(jīng),在腿上就是膽經(jīng)。所以那些敲膽經(jīng)的朋友們,若敲完膽經(jīng)后頭痛失眠,通常是邪氣被趕到三焦經(jīng)了,若再敲敲三焦經(jīng),問題也就解決了。

       春天肝火旺,人體的陽氣開始不斷的往外宣發(fā),皮膚毛孔也舒張開放,這時,最易感受風寒,所以,常言道:“春捂秋凍”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人這時常犯咳喘病。尤其是夜里咳嗽不止。肺在五行中屬金,正好可抑制肝火(木)的宣發(fā)(金克木),但春天是木旺之時,肝氣是最強大的,誰也抑制不了,于是就出現(xiàn)了“木火刑金”的情況。肺臟此時,外有風寒束表,宣發(fā)功能受阻,內(nèi)有肝火相逼,火氣難發(fā),于是只有借咳嗽這一病理現(xiàn)象來排解內(nèi)火和外寒了。

       前兩天有朋友給我打電話,說這幾日她3歲小孩不知何故,夜里發(fā)燒咳嗽,去醫(yī)院打吊瓶總不退燒。問我有何良策,我讓他給孩子在睡前推“天河水”500次,(用拇指從勞宮穴推至曲澤穴)。第二天告知,燒退咳止。有位朋友說,近幾日每天早晨都會流鼻血,我讓他在左臂心包經(jīng)刮痧,一次即愈。這兩種不同的病,我選擇的都是心包經(jīng),是因為考慮到春發(fā)的時令。心包經(jīng)和肝經(jīng)都是厥陰經(jīng),本是一條經(jīng),在臂為心包經(jīng),在腿為肝經(jīng),肝血的瘀阻,可以借心包經(jīng)得以宣發(fā)。

       有朋友又問了:你不是說,肝經(jīng)之氣是借膽經(jīng)而發(fā)嗎?這里怎么又出來個心包經(jīng)呀,其實,這兩條都是肝的通路,膽經(jīng)抒肝經(jīng)之氣郁,心包通肝經(jīng)之血郁,側(cè)重不同而已。

       春天,有人會眼脹頭痛,有人會眩暈耳鳴。這些都是肝火過旺,無從宣泄所致。所以及時打開宣泄肝火的通路:敲膽經(jīng)、三焦經(jīng)以通肝氣,刮痧或按摩心包經(jīng),以行肝血,刮痧后背膀胱經(jīng)或用取嚏法以散表寒,從而借自然之神力,去機體之病邪。

      春季有人經(jīng)常腿抽筋,有人經(jīng)常會腹泄,有人經(jīng)常會困倦,這又是一種情形,叫做肝旺脾虛,五行中肝屬木,脾屬土,二者是相克的關(guān)系。肝氣過旺,氣血過多的流注于肝經(jīng),脾經(jīng)就會相對顯得虛弱,脾主血,負責運送血液灌溉周身,脾虛必生血不足,運血無力,造成以上諸般癥狀。這時,可服用逍遙丸,參苓白術(shù)丸、大紅棗、山藥薏米粥以健脾養(yǎng)血,脾血足,肝脾之間便平和無偏了。

      說了上面諸般情況,無非是讓朋友們隨時想到人是宇宙的細胞,需順應(yīng)天時而動。學習中醫(yī)亦是如此,古人言:“不知十二經(jīng)絡(luò),開口舉手便錯,不明五運六氣,讀盡方書無濟”。今天講的只可算是五運六氣的一點影子,大家只需略加感知即可,不必深究。但作為中醫(yī)的精髓,不可不知
     
    桂枝湯
    組成:
    桂枝三兩(6-10g) 芍藥三兩(6-10g) 甘草三兩(3-6g)
    生姜三兩(3-6g)  大棗十二枚(12g)
    煎服法: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適寒溫,服一升,服一須臾,啜熱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鷙鷙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
    方證:
    自汗:氣溫不高,未服用發(fā)汗藥的情況下,自動出汗。常伴惡風
    氣上沖:這里的氣,并非是噯氣之氣,而是一種搏動感,上沖感。
    脈浮:反映了人瘦弱,緊張。
    脈緩:提示其跳動并不快。
    應(yīng)用:
    1、  虛弱體質(zhì)的調(diào)理:
    大病后,久病后或腫瘤結(jié)合等消耗性疾病過程中,或術(shù)后、化療后、出血、創(chuàng)傷、劇烈運動、寒冷、饑餓等刺激因素后, 出現(xiàn)體質(zhì)虛弱、消瘦、食欲不振時。
    2、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見胸腹部的異常搏動、心慌、心悸者:
    中醫(yī)多辯證為心陽虛。如心功能不全、心肌炎、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神經(jīng)癥、心臟瓣膜病、心律不齊(體胖、結(jié)實者不宜用之)
    注意:多用桂枝加桂湯,配龍骨牡蠣、人參、五味子、麥冬、茯苓定悸。
    3、  高齡人感冒、虛人受寒的空調(diào)病。
    4、  過敏性疾病:
    如過敏性鼻炎、紫癜、哮喘、蕁麻疹、過敏性水腫遇風冷尤盛者,可考慮用桂枝湯。
    5、  慢性消化道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神經(jīng)癥、胃癌晚期(此時不主張給予大量的苦寒、活血化瘀藥,不治其病,但留其人)、慢性肝炎(小建中湯尤佳)、慢性結(jié)腸炎等。
    故前人有人認為桂枝湯是一張調(diào)理脾胃方。
    6、  虛弱小兒的慢性疾病,小兒營養(yǎng)不良、小兒自汗、盜汗、遺尿(多加龍骨牡蠣,強壯又補鈣)、小兒地圖舌等。
    小兒用之注意用量,應(yīng)為成人之1/3
    7、  皮膚科疾病:
    皮膚瘙癢癥、冬季皮炎、蕁麻疹、痤瘡等,多用于體質(zhì)虛弱者、老人。
    8、  虛人外科瘡瘍。
    瘡瘍未成膿者宜消散,已成膿者宜托瘡
    9、  肢體麻木、疼痛類疾病。
    慢性腰肌勞損,肩脊、頸脊勞損、骨關(guān)節(jié)周圍炎、骨質(zhì)疏松等。
    10、婦科疾病如痛經(jīng)、胎漏(虛弱者)、產(chǎn)后發(fā)熱、自汗。
    參考:
    1、  本方為古代的強壯劑、疲勞之后的恢復(fù)劑,多用于體質(zhì)虛弱者,它不是感冒藥,也不是發(fā)汗藥。
    虛人:先天不足者、年高體弱者、平時體弱、經(jīng)期、產(chǎn)后、術(shù)后、出血后等
    2、  桂枝湯所主者,乃是一種體質(zhì)狀態(tài),并非人之“病”,而是病之“人”。
    桂枝湯體質(zhì):柔弱消瘦,皮膚白,泛紅光,皮膚濕潤而憔悴,腹平,腹肌較硬而乏力,狀如鼓皮。脈浮易得,緩或有結(jié)代脈,舌質(zhì)紅或暗淡。其人易驚恐、動悸,易失眠多夢,易出汗,對寒冷、疼痛敏感,易脫發(fā),易咳喘,失血,類似于《金匱》之失精家。
    3、  脈弱、自汗乃本方證之關(guān)鍵。
    4、  桂枝湯證的病機乃營衛(wèi)不和。(機體的自和與自穩(wěn)能力障礙)。
    5、  本方療效判定:古代以微微汗出為取效標準。
    有效與否,不一定拘泥于汗出與否,患者自覺全身發(fā)熱,惡風惡寒感減輕,精神可,心悸減輕等皆可判定,作為近期療效之判定標準。晚期以疾病之體征與指征好轉(zhuǎn)為判定標準。
    6、姜棗是奔放所不可或缺的。
    7、服用法必須講究。
    a啜粥   
    b溫覆取汗,提示病人要避風寒
    c根據(jù)服藥后的反映來調(diào)整服藥量
    d 服藥期間應(yīng)囑病人飲食清淡,避免加重消化道負擔(虛人消化能力往往低下)。
    有些人因腎虛而吃補腎的藥,但補腎藥,多味厚而難于消化,通常,腎沒補上,卻成了脾胃的沉重負擔,最后,補藥停滯不消而成為毒素,所謂的虛不受補,便有脾胃虛而難于消化之意。還有人心肝火旺,常年需服用寒涼之藥以清熱解毒。豈知寒涼之藥最傷脾胃,這就象常年把自家的莊稼地當作戰(zhàn)場一樣,最后,就算不被敵人打敗,也會因無糧草而餓死。所以我們一定要給自己一些儲備——氣血的儲備。只要糧草充足,我們就沒有什么可怕的。怕只怕,我們已經(jīng)沒有能力再制造新鮮的氣血了。很多病人只因不能納食,無法吸收營養(yǎng)而喪失了最后反戈一擊的機會。只要我們還能掙來錢,我們就還有的可花。我們就能夠堅持到最后的勝利,抵御疾病是要有本錢的。
    所有的慢性疾病,其實都有頑固的邪氣。這些邪氣深藏體內(nèi),卻又為身體帶來輕微的不適,翦除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起手治療,當然容易,因為這些比較活躍的邪氣很易消除,正如癥狀越明顯的外感越容易治一樣。當消除了這些先頭部隊,接著便要應(yīng)付邪氣的主力了,這便最是頑固最難治的時候。邪氣敗退,正氣便會清理戰(zhàn)場,便會出現(xiàn)排病反應(yīng),一般多數(shù)是以外感的形式出現(xiàn)的。所以後多重病慢性病的人,最終都會在嚴重外感之後痊癒。這病人也坦言很期待外感的來臨。
    腎藏志通先天域

    心主神跨兩次元









    五行淺淺說

    接下來,我們要為下一個大篇章開個頭了,前面的篇章都在講陰陽,現(xiàn)在要來講五行了。

    關(guān)於五行,我們先來看一下哦:



    ◇五行神(唐.《兼明書》):

    木神曰勾芒,火神曰祝融,土神曰后土,金神曰蓐收,水神曰玄冥。土神獨稱后者,后,君也,位居中,統(tǒng)領(lǐng)四行,故稱君也。



    唐代的《兼明書》稱五行之神:木神叫勾芒,火神叫祝融,土神叫后土,金神叫蓐收,水神叫玄冥。它說土神叫「后」是因為后即是君,居於正中。天是國王,地是皇后;國王走,王后就跟在後面,后就有「慢吞吞」的意思啦。這些名稱,我們只要留一個印象就好,接下來講五行的時候會再講到。



    ◇《尚書.大傳.五行傳》: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



    至於說《尚書.大傳》裡面說,宇宙間是先有水,再有火,再有木,再有金,然後第五個土……其實這個順序是有一點意義的,我們教的時候也依這個順序。

    因為若純以中醫(yī)五行的角度來說,多半會先說「東方生風」,然後「風生木」,所以中醫(yī)會先說有風,可是用五行原理來講的話,是先有水。這是一個不一樣的順序。

    也可以說,因為中醫(yī)是以「人有了肉體」作為一個基盤,所以以肉體而言的話,先有風、有木是對的,但是在這個之前,五行的生成,是先有水再有火是對的。

    然後呢,《尚書》的〈洪範〉又講什麼呢?

    ◇《尚書.洪範》: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它說,水的功用是潤下,火是往上燒,木是曲直(弧線和直線),金是從革(把皮革它割開、給它劃分界線),土是稼穡(收割東西太多了要收起來,春天來的時候再播種子)。

    然後呢,關(guān)於它的味道,就說:潤下就是鹹味,火燒上來是苦味,曲直是酸味,從革作辛味。

    ……這樣子講,其實好像看不出什麼道理!這些道理,我覺得是在學習醫(yī)家理論的時候,才會充分呈顯出來。這些儒家的理論,我們就先看一下──是有意義的哦──名字都要有個印象。

    那我們接下來就看一下,這個五行的對應(yīng)表格:


















    節(jié)


    (裡)


    (表)


































    小腸





    夏洪
















    春弦








    長夏







    四季和




    西





    大腸





    秋毛










    膀胱





    冬石





    《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篇第五(節(jié)錄)》: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爲玄,在人爲道,在地爲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爲風,在地爲木,在體爲筋,在藏爲肝,在色爲蒼,在音爲角,在聲爲呼,在變動爲握,在竅爲目,在味爲酸,在志爲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爲熱,在地爲火,在體爲脈,在藏爲心,在色爲赤,在音爲徴,在聲爲笑,在變動爲憂,在竅爲舌,在味爲苦,在志爲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爲濕,在地爲土,在體爲肉,在藏爲脾,在色爲黃,在音爲宮,在聲爲歌,在變動爲噦,在竅爲口,在味爲甘,在志爲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爲燥,在地爲金,在體爲皮毛,在藏爲肺,在色爲白,在音爲商,在聲爲哭,在變動爲欬,在竅爲鼻,在味爲辛,在志爲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爲寒,在地爲水,在體爲骨,在藏爲腎,在色爲黒,在音爲羽,在聲爲呻,在變動爲慄,在竅爲耳,在味爲鹹,在志爲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素問.五藏生成論篇第十(節(jié)錄)》: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榮脣也,其主肝也。
    ◎腎之合骨也,其榮髮也,其主脾也。



    它說,風會生出木哦……天地有風暑寒濕燥這些氣,那這些氣呢,暑氣會生出熱度對不對?熱度就生出火,火就生出心;風氣會生出木;然後中央生濕,濕氣成為了土;北方有寒,寒生出水……這是五行的相推,然後呢,臟腑又有「表裡」,心肝脾肺腎屬於「臟」,然後,心跟小腸「腑」是通的,肝跟膽是通的,脾跟胃是通的,肺跟大腸是通的,腎跟膀胱是通的。真的是很通哦,我們以後會找一些例子跟大家講。

    然後心的力量會充實在血液裡面,肝的力量充實在人的筋──肝不好的人容易抽筋啊──那脾的力量充實在人的肌肉,脾太濕變成脾陰實,人會變成重癥肌無力……都是通的哦。

    然後又說:心的能量展現(xiàn)在臉上,肝的能量展現(xiàn)在指甲上,還有心開在舌頭,肝開在眼睛……那個表格反正就在那邊,自己看也好,我不要一個個講。

    那還有五志哦,五種情志,就是「神、魂、意、魄、志」,「喜、怒、思、悲、恐」這些特別好玩,等下也要來講這個東西……我講這個東西因,為我以前學心理學學得比較久,所以在學五行的時候,會覺得:「真的是這個樣子!」可是,一般學中醫(yī)學上來的醫(yī)者,醫(yī)術(shù)雖然有很高明的,他們在「五志」這一點講得就比較少,「神魂意魄志」講得比較少一點。我就覺得:「這很重要啊,為什麼要講那麼少?」反正很多東西,別家教書也在講,神魂意魄志,喜怒思悲恐,是我這邊比較獨家的東西,就說仔細一些,把市場區(qū)隔開來也好。

    過一陣子,我們教一點五臟的時候,就會開始教把脈了,「夏洪春弦……」這些脈象,到時會驗證得到。

    還有各種味道、各臟分泌的液體啦,都是五行的一些配屬,這個大綱我們先曉得一下,也不用背啦,但是要知道一下。

    那五行,就有所謂的「生剋」啦,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我這樣子說好了:金木水火土,是一種能量狀態(tài)的「象徵符號」,比如說,當能量呈現(xiàn)出某種現(xiàn)象的時候,它的樣貌,非常像天地之間的風,而風的能量的那個架構(gòu),我們?nèi)庋劭床坏剑妒窃贋轱L的架構(gòu)找一個象徵物,那就找到了樹木。風在吹的時候,它不是走直線就是走彎彎的,那這個彎彎的跟直線的組合,在自然界要找,就找到木,所以木曰「勾芒」,勾就是彎的,芒就是直的。然後《尚書》也講「木曰曲直」,彎的跟直的。其實木這個東西是不是樹木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因樹木冒出一個新芽是直的,然後長出一片葉子就彎了。當那個能量走的是曲線跟直線合體的時候,那個能量叫做「風」叫做「木」,只是這樣子而已,風、木只是一個代表它的東西。

    同樣的,在一個「潛在」的狀態(tài)「準備發(fā)生一個現(xiàn)象」之前,那個積蓄能量的狀態(tài),很像水,所以我們用水來代表它。然後等到這個東西産生了現(xiàn)象,就像樹木長出來。然後能量大放光芒的時候,很像火。然後它開始衰敗,了有一個什麼都混在那邊的狀態(tài),那混沌的狀態(tài)叫做土。最後呢,分解完了,能量歸能量,物質(zhì)歸物質(zhì),又淨空掉了,等待重新開始,那個「拆開、空掉」的狀態(tài)很像金屬,因為金屬會反光,什麼光線都會被彈出來,就是這樣而已。

    它是在講一個能量變化的狀態(tài),而藉這些象徵物來講它,那這個能量的變化,在人體,每一個階段都是變化的一部份,所以我們說五行(ㄒㄧㄥˊ)為什麼不唸五行(ㄏㄤˊ),因為我們最好把它當動詞,它是五種「運行」的方式,所以念五行(ㄒㄧㄥˊ)。

    我們挑它的象徵來講的時候,又可以說:金屬的東西可以把木頭砍斷,所以金剋木;水可以把火澆滅,水剋火;那土的生死操在樹木手上,沒有樹木把土抓住的話,可能一下子就土石流了,所以木剋土;金如果遇到火的話就會燒融掉,所以火剋金;如果水太多的話,我們說「兵來將檔,水來土掩」對不對?水會被土吸掉,所以土剋水……也就是說,它拿現(xiàn)實世界的金木水火土當作象徵物,來說能量世界的一些狀況。因為是象徵物,所以你不能把它定義得非常「科技上的精確」,你要反問「火不是也可以把水燒開嗎?」「土不是也可以長出樹木嗎?」就未免有點要求太過。


    那,如果個把這些象徵物拔掉,返回能量世界的狀態(tài)的時候,它的意義是不是也是通的呢?

    其實也是通的。因為我們的能量,在這個象徵符號的背後,某能量遇到某能量,真的會有調(diào)和或者受制約的狀態(tài),或者在某個結(jié)構(gòu)裡面,加能量進去它,就會生出下一個階段的結(jié)構(gòu)出來。所以五行的生跟剋,你純粹用形而上的哲學觀點思考它,也是可以的。只是我們有了金木水火土這些象徵物,講起來或者在記憶上會輕鬆很多──這是一個關(guān)於五行基本的一個認識。

    也有人說:「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或是說:「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絶。萬物盡然,不可勝竭。」這也是另外一種講法啦,但是,這些都不是那麼要緊,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

    生命的動力形式,我們能夠把它分為五種階段,這是一點。

    那,另外一點是:人的內(nèi)臟一定要有「五」這個數(shù)字存在!

    這件事情我已經(jīng)強調(diào)過好幾次了,凡是高等生物,比如說像麻雀那麼高,我們也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為生物分化到一個階段以上的時候,如果內(nèi)臟不存在五這個數(shù)字的話,生物會瓦解。

    你知道「五」這個數(shù)字的特性是什麼嗎?五這個數(shù)字的特性就是,當你有五個點時,你就可以畫出:「每一個點跟其它的點都有連結(jié)」,當你把它全部都連起來的時候,你就可以製造一個能量的架構(gòu):我可以剋到一個,我也可以被一個所剋;我可以生到一個,也可以被一個所生。

    每一個臟與另一個臟,都有彼此呼應(yīng)的路徑,而形成一個能量的網(wǎng)絡(luò)。這樣的話,某個臟的能量太多,就趕快傳給下一個臟(A生B),下一個臟能量太多,又可以傳給下一個臟……這樣那個臟才不會爆掉。那如果這個臟它的生命活動太激烈,要讓它停下來,就會有一個臟可以剋到它,那這樣子的話它才能夠調(diào)和。比如說如果木太旺,它就會生火對不對?火太旺會生土,然後土又會去生金,然後金又會剋木……或者說木是剋土的,但木所生的火卻是土的母親,而土所剋的水又是木的媽媽……可以像保險絲一樣,彼此制約、調(diào)和。所以這個「五」臟的作用,因為有「五」這個數(shù)字使生命能量不斷流轉(zhuǎn),而形成到處都通的結(jié)構(gòu),所以一定要五,三不行四不行六不行八不行七不行……往上往下找,千千萬萬的數(shù)字裡面,只有五可以作到這個互相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

    所以上帝創(chuàng)造人,如果人的設(shè)定裡面沒有五個定點傳導(dǎo)能量的話,說不定那個人兩天就爆炸了。一定要有那個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高等動物才能夠活。

    西方醫(yī)學可能不知道這個東西。因為西方醫(yī)學是用另外一個視角在拆解人體,沒有誰比較對比較錯。比如說我們的腎臟的上面有腎上腺。那西方醫(yī)學就說:腎是泌尿系統(tǒng),腎上腺是內(nèi)分泌系統(tǒng),長得靠在在一起不用考慮。但是這樣講也對啊,沒有什麼好抗辯它的,每一個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分類方法。那我們東方用能量的屬性來分類,這樣也是一個方法。沒有什麼對錯吧?

    我從來不覺得要跟西醫(yī)打架啊,那西醫(yī)用功能、細胞形質(zhì)的屬性來分類,所以胰島腺跟腎上腺跟甲狀腺跟胸腺都是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但腎上腺跟腦下腺,我也可以覺得它們的功用很不一樣啊,對我來說,會覺得腦下垂體是屬於少陽經(jīng),然後腎上腺是屬於少陰經(jīng),是天差地遠的存在。大家各自用不同的分類法,所以沒有關(guān)係,都可以。

    那我們說「五」這個數(shù)字會有互相傳導(dǎo)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那麼,某個臟在生病的時候,是不是果然會有這樣的傳法呢?五行理論是不是一種空談的玄學呢?

    真的有哦!我們上次教到陰陽虛實,其實是我跟別派的前輩聽來的,有幾句口訣,因為是別派的,我就這樣子抖出來不好。因為是去人家那邊搶劫才搶回來的,人家教給我的時候說:「我傳給我的小徒兒這幾句口訣,他們?nèi)夜蛳聛砀铱念^啊……你就這樣子單槍匹馬殺過來:『喂!拿來!』就只好教了……」教我的那位前輩高人,大概也很頭大說怎麼會遇到我這種貨色吧?人家都要磕頭拜師、經(jīng)過老師重重考驗跟審核才能夠?qū)W到東西,我這邊兩千四百塊跳樓大拍賣?……這算什麼東西嘛!如來神掌秘笈滿街叫賣哦?那樣可不行,會大大得罪那個對我有恩的前輩,所以那個真正的口訣我不能講(其實我也沒搶到完整版),我只能「暗示」你們說:你看哦,肝癌是肝陰實對不對?可是肝硬化、肝癌到後來,會變成腹水,那腹水不就是腎臟的問題嗎?也就是說這個東西它會傳往某一個方向。或者某某人肝火很容易旺,那肝火旺了不久之後,舌頭破了,心情煩躁──它又傳到另外一臟去了。或者什麼人好容易緊張,肝氣不舒暢,緊張到後來,開始消化不良拉肚子,它又傳到脾胃去了……這樣子講,我沒有告訴你們總綱口訣,但是你們大概可以知道「五」這個數(shù)字的意味了吧?陰陽虛實在某一種屬性的時候,五臟會挑一個方向傳過去,那是有規(guī)律性的,那個規(guī)則,就是張元素失落的那個總訣竅。有這個規(guī)律,五行五臟派的人就不會亂推一通,但因為現(xiàn)在一般中醫(yī)的江湖沒有那個規(guī)律,才會什麼病都五臟五行亂推一通又療效很差。

    比如說那位門派的前輩,有一次治一個……這是他自己公佈的,我給他講大概沒關(guān)係……他治一個心律不規(guī)則的患者,他就說:「這個心陰實是脾陰實傳過去的。」所以就開一小包幫脾胃清濕氣的平胃散,一包平胃散吃下去,十五分鐘,心跳就規(guī)律了。就是脾也可以傳心──這就是他們那個我不能在課堂教的,中醫(yī)界的表面舞臺背後的規(guī)律。而知道那個規(guī)律,你就會知道五臟的那個流轉(zhuǎn)是真實的存在,就會覺得說,的確:一定要五臟,多一個少一個都不行!

    那,脾胃相表裡、肝膽相照,每個臟各對應(yīng)著一個和它表裡相關(guān)的腑,那,五臟,應(yīng)該有五個腑啊!怎麼我們曉得的都是「五臟『六』腑」哩?唉呀,這真是要命啦。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中文字幕结果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亚洲色拍拍噜噜噜最新网站 | 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国产在线播放专区av|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视频你懂的| 丰满少妇高潮无套内谢|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亚欧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巨大极度另类| 国产免费看插插插视频| 精品 日韩 国产 欧美 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免费|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18|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奶水|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国产小受被做到哭咬床单GV|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亚瑟| 内射毛片内射国产夫妻| 免费看女人与善牲交| 无码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超碰人人超碰人人|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