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題目 學會交朋友
主題分析 兒童對朋友的理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在學前期和學齡初期,兒童把朋友看作是可以與之共同活動的游戲伙伴,或居住的地方離得很近的小朋友。在學齡中期,兒童的朋友概念表現為:強調共同的價值觀和品位,也提高了互惠性的成分。十二歲左右,兒童開始把朋友看作是可供互相交流秘密的人,可以彼此分享情感和思想的人。他們認為,對朋友無須隱瞞,你可以和他講任何事,可以和他說你不想對別人講的各種事情。
目的要求
1.使小學生初步意識到,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并在活動中學習和實踐交朋友的基本方法。
2.引導小學生理解“朋友”的含義,克服交友中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
課前準備 故事、投影器材、圖表。
輔導方法 故事法、討論法、游戲法。
操作過程
1.導入新課。教師:“同學們,你們經常照鏡子嗎?有一天,一只小花貓也來到了鏡子前,它照出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課堂操作。
(1)鏡子里的小花貓。
①學生看圖(如圖8-1)、聽故事。

圖8-1 鏡子里的小花貓
小花是一只漂亮的小貓,它跟媽媽住在一只大木板箱里。
有一天,媽媽出去了。小花也想出去玩玩,他弓著腰呼地一跳,跳到大木板箱外面,東轉轉,西瞧瞧,走進了一間屋子,屋子里有個大柜子,大柜子上裝著一面大鏡子。
小花一步一步走到大柜子跟前,咦,這是怎么回事?大鏡子里也跑出一只小貓來了?瞧,一身油光光的毛,長長的胡子一翹一翹,跟小花一模一樣。小花瞪著烏溜溜的眼睛看著那只小貓,那只小貓也瞪著烏溜溜的眼睛看著小花。
小花覺得很奇怪,張開嘴巴問:“你是誰?”
那只小貓也張開嘴巴,可是沒有說出話來。小花更覺得奇怪了:“你干嗎老看著我?”
那只小貓沒理小花,還是瞪著烏溜溜的眼睛看他。小花生氣了,把腰一弓,猛地撲過去,伸出爪子去抓那只小貓。這可不得了!那只小貓也把腰一弓,猛地撲過來,伸出爪子來抓小花。
小花給嚇壞了,轉過身子就跑,跑回大木板箱子里去,告訴媽媽:“媽媽,媽媽,一只小貓來抓我!”
媽媽仔仔細細地問了一遍,笑起來了:“小花呀小花,你用爪子去抓人家,人家不抓你嗎?要是你跟人家和和氣氣的,人家也會跟你和和氣氣的。你不信,再去瞧瞧。”
②討論:鏡子里的小花貓為什么會那么兇?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③小結:與人相處也是如此,你怎么對待他,他很可能會怎樣對待你。那么,你在和朋友相處時就要注意,你希望他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他。
④討論:你打算怎樣對待你的朋友?
(2)好朋友檔案。
①學生按照事先收集到的資料填寫如下表。
好朋友檔案
|
姓名
|
|
性別
|
|
班級
|
|
生日
|
|
住址
|
|
最擅長的科目
|
|
感興趣的事物
|
|
性格特點
|
|
其他特征
|
|
②自由發言,說說自己收集資料的過程。
③小結:要想了解自己的朋友,就要有真心、誠心,要付出努力,不怕困難。
總結和建議 這節課使我們理解了“朋友”的含義;我們知道,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學到了交朋友的基本方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交好朋友。
課外作業
1.回憶你在不同時期的好朋友及當時交友的標準。
2.為了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將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