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縣走產業化扶貧開發新路子 本報訊 五臺縣臺懷鎮有名的貧困村——曹四姐溝村,借實施整村移民工程之際,大力發展旅游業,新建了一大批二層農家旅館,平整寬闊的通村水泥路和優美整潔的環境為新農村建設帶來了新氣象。
五臺縣屬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長期以來,由于受自然條件和各種因素的制約,仍有部分農民處在貧困線以下。為了切實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和小康建設步伐,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扶貧開發作為促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頭等大事,著力瞄準主導產業,以特色高效種植業、規模健康養殖業、優質林果業、農業龍頭加工業為主攻方向,立足上中下三大貧困片區,依托優勢,合理規劃,分類指導,加速推進各類產業發展,積極走產業化扶貧開發新路子。上部地區集中發展脫毒馬鈴薯、優質小雜糧、中藥材、臺蘑、金蓮花等特色產業;中部地區突出發展核桃、白水杏、山桃、山杏嫁接、大蔥、葵花等主導產業;下部地區重點發展溫室和移動大棚等設施農業、立體種植業和干鮮果業。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陽白鄉以專業合作社為模式,吸納入社農戶690戶,投資5000萬元興辦了年產量1500噸的酒廠;投資1030萬元新上了肉牛養殖項目,現已建設標準牛舍15棟、5400平方米,發展優質品種肉牛1000余頭。這一循環經濟型農業產業化開發項目,可直接帶動本村和周邊地區發展優質高粱種植10000畝,開發荒坡種植優質牧草500畝,年可增加收益3620萬元。東冶鎮北大興村大力發揮蔬菜種植優勢,投資3780萬元,建設連體移動式蔬菜大棚586畝,發展高效節能熱光溫室1086畝,3年內村民無償種植蔬菜大棚。以1座蔬菜大棚為例,總造價1.3萬元,年效益2.4萬元,3年內種植戶可創經濟效益7.2萬元,“黃金產業”帶動了貧困戶和農民增收致富。 (王利強 胡永紅 史治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