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米放三個月就過期!多少人不知道?趕緊給朋友提個醒 飲用水桶2年為限是不是沒有注意過飲用水桶底部的小圓圈?桶底的圓圈外圍刻有1~12個數字,圈內有個箭頭,而內圈還有09、10等字樣,這就是該水桶的出生年月,09表示2009年生產,箭頭指向的位置則表示生產月份。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表示,飲用水桶的使用期限國家并未有限制,但行業內建議使用2至3年。超期服役的水桶很容易產生有毒物質。 一次性筷子最多保質4個月 早在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就在《食品用包裝容器工具等實施細則》中規定:一次性用品最小包裝單元上應該對產品保質期有所標注,經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質期最多為4個月。據悉,超過保質期的一次性筷子很可能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產生霉變、微生物超標等問題。由于其生產日期多標在大包裝上,消費者在使用前可詢問經營者。 食用油開啟后保質6個月 記者在超市食用油貨架上發現,食用油的保質期一般為18個月,而進口橄欖油保質期則多標注為24個月。董金獅提醒消費者,食用油保質期一般是指在密封情況下。開啟后遇到氧氣、溫度變化、陽光照射等情況,可能變質,開啟后保質期最多為6個月,建議2~3個月內食用完。 啤酒瓶建議2年退休 飲酒狂歡除了關注啤酒的生產日期,你是否知道啤酒瓶的生日?近日,記者走訪超市發現,貨架上今年生產的啤酒,有的啤酒瓶卻產自8年前。1996年,我國就已出臺《啤酒瓶GB4544—1996強制性標準》,要求啤酒企業采用防爆酒瓶B瓶,并在瓶底上側20毫米范圍內標注如“B2011”的印記,以表示啤酒瓶為2011年生產。 該標準還建議B瓶回收使用期限為兩年,超期的酒瓶起爆率會大增,這就是酒瓶的“保質期”。但兩年期限僅為建議,并未強制執行,廠家為節省成本會出現啤酒瓶超期使用現象。建議選購啤酒時,最好選擇生產日期在兩年內的酒瓶,慎購表面有擦傷磨損的啤酒瓶。 消毒餐具保質不超10天 包裝好的消毒餐具在近兩年被廣泛使用,但卻鮮有人知道消毒餐具也有保質期。根據相關辦法,消毒餐具必須標注有效期。消毒后的餐(飲)具應當在包裝或存放容器上標注消毒單位名稱、地址、消毒日期、使用期限。因為消毒方式的不同,保質期的時間并不一樣,但一般不超過10天。消費者在就餐時,應注意消毒餐具包裝上這些標注是否清晰、是否已過保質期。 散裝米保質期只有3個月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大米包裝袋上的保質期為半年到兩年不等,但散裝大米因為沒有外包裝常被忽略保質期。據董金獅介紹,糧食的保質期一般為3~6個月。業內人士指出,散裝米受環境影響更大,保質期一般不超過3個月。記者發現,一般超市會在散裝米容器上貼有包括生產日期在內的產品標簽以供消費查看。 拖把無售后卻有保質期 拖把一般是沒有售后的。消費者偶爾買到頭硬、吸水性差的拖把,總以為是質量問題,其實還有可能是超過了保質期。據業內人士介紹,拖把頭處的材質大多為棉、纖維等材質,保質期一般為3年,超過保質期的拖把頭容易開裂,造成吸水性差。 保質期是很容易被忽略,當一件物品人們都開始記不得第一次開始使用它的日期,怎么會記得它的結束日期呢?為了健康著想,這些東西還是要在一段時間換一次吧! 【餐具】:5-7個月換一次。 用久的餐具里面會殘留許多細菌和清潔劑,在這種情況下致病的機會大大增加。醫生建議,除了日常勤消毒外,至少半年要更換一次。 【浴球】:3個月換一次。浴球擦用久了會沾上*皮,滋生細菌。建議每1—2周徹底清洗一次,每個季度換個新浴球。 【牙刷】:3—4個月換一次。牙刷使用后應沖洗干凈,豎立晾干。一旦發現刷毛磨損,應隨時更換。每把牙刷的工作總時長不宜超過6小時,按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兩分鐘計算,牙刷的使用壽命約為3個月。最好3個月內及時更換,否則上面會粘滿細菌。 【毛巾】:2—4個月換一次。毛巾是纖維織物,使用時間長了,深入纖維縫隙內的細菌很難清除,清洗、晾曬、高溫蒸煮等方式只能在短時間內控制細菌數量,并不能永久清除細菌。 用久了的毛巾又臟又硬,會成為新的污染源,嚴重影響皮膚健康和使用舒適度。所以,最好三個月左右換一條新毛巾,不要等破損了再換。 【塑料飯盒】:破損即扔。塑料器皿劃痕中易積累細菌,最好手洗,一旦發現破損、掉色或變脆,應立即扔掉,或換用玻璃器皿。 海綿抹布:30天換一次。海綿容易藏匿細菌。建議每周徹底清洗海綿,每次用后還應用熱水徹底清洗,在陽光下曬干,每隔一天用微波爐消毒一次。 床墊:5—9年更換一次。床墊用久了,彈簧失去彈性,應及時更換,有助緩解身體疼痛和僵硬。床墊上還會落下很多無法清洗干凈的污漬,使我們與細菌同床共枕。建議最好5年換一次床墊,睡眠不好的人更應如此。
筷子 即便清洗得再干凈,使用超過半年的木質或竹制筷子在顯微鏡下也可看到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致病微生物。使用超過1年,竹木筷子普遍會出現變色和脫皮的現象,已經無法徹底清洗干凈。 建議竹木筷子半年更換一次,或使用方便清洗的金屬筷子。 牙刷 按口腔衛生要求,一把牙刷使用時間最好不超過3個月。也許牙刷用了3個月其外表沒有什么損壞,但刷毛內已隱藏了一定數量的細菌,對口腔衛生保健不利。
如果習慣刷牙刷得比較仔細而且時間較長的,牙刷難免磨損比一般人快,建議縮小牙刷更換時間。
毛巾 毛巾很容易積聚細菌,我們生活中固然要注意毛巾的清洗和消毒,然而清洗、晾曬、高溫蒸煮等方式只能在短時間內控制細菌數量,并不能永久清除細菌。 建議3個月左右更換一次,而不要等破損了再換。 浴球 與毛巾相比,浴球上由于會沾上死皮和皮膚污垢,因此更容易滋生細菌。除了每周都要徹底清洗消毒以外,也建議每個季度換一個新的。 洗碗布 包括傳統的洗碗棉和百潔布。20%內隱藏著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足以導致疾病的細菌。特別是夏天,部分清潔不夠的洗碗布更會滋生大量細菌,讓餐具在洗滌過程中因為與洗碗布接觸而交叉感染,建議一個月更換一次。 你知道保質期應該從何時算起嗎? 任何一種食品的保質期都應該是從生產那天算起,這是婦孺皆知的常識,超市不會不知道吧?早在去年6月,國家就頒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對散裝食品的銷售進行了嚴格規定,要求食品經營者貯存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而一年多過去了,散裝食品的身份信息仍然不全面,不少超市將散裝食品的包裝日期代替生產日期誤導消費者?!鞍b日期”,顯然是商家和消費者玩的一個文字游戲,如此狡猾而隱晦,實在讓人氣憤。這種不顯山不露水的花招,既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又有打法律擦邊球之嫌,亟待有關部門問責。何泱泱(渝中區市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