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核心技術總結
纏中說禪的理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交易市場建筑在嚴密的公理化體系上的理論,還原了資本市場的本來面目,讓人類的貪婪、恐懼無所遁形。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只有明確地知道市場當下的行為,才可能逐步化解貪婪與恐懼,而纏中說禪的理論就是可以把交易行為建筑在一個堅實的現實基礎上,而不是貪婪、恐懼所引發的臆測上。
一、纏論的核心和精髓
纏論的核心就是幾個結合律。當走勢到達一定程度,這些結合律使得一個走勢可能完成的情況“極端的明確與狹小”。所以學好結合律,才可以在走勢的判斷上有硬功夫。
纏論的精髓在于“走勢終完美”。走勢終完美在理論上解決了所有公開的自由經濟的金融證券市場,所有走勢都是可以精確定位的。
與纏論有關的結合律有三種:
1、包含K線分型結合律;包含K線分型結合律,走捷徑的按照纏師的簡單包含K線處理已經足夠,
2、筆結合律;筆結合律是最基礎的。不搞清楚筆結合律,纏論就無從談起。
3、走勢結合律。以上兩個結合律是走勢定義的第一部分起始函數A0=f1(B)。而走勢結合律則是走勢定義的第二部分遞歸函數 An=f2(An-1)。對于走勢必讀和必談的當然就是走勢結合律f2。這也是纏論最精彩、最數學、最具藝術性的地方
二、纏論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
纏師說: 操作的節奏是最重要的,操作,歸根結底就是買點買、賣點賣。而節奏來源自對級別的清楚認識,沒有級別,任何的買賣點都是白搭,更別談什么節奏了。纏師說:抓住中樞這個中心,走勢類型與級別兩個基本點,其他都是輔助。
因此纏論的三大分析技術“中樞、走勢類型、級別”,通過輔助判斷“背馳”以及“均線趨勢力度、量價關系進出”的幾個指標,從而確認第一二三買賣點,這就是組成纏論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
(一)、走勢類型
分清“走勢類型”是纏論分析技術的關鍵所在,也是分析的基礎;
走勢,在纏師的分筆分段規范下有了不同級別的分類,即“趨勢與盤整”,(趨勢分為“上漲與下跌”)。盤整,不同于傳統上的泛指而是有著嚴格定義的。至少二個“中樞”以上的走勢才可能形成趨勢;只有一個“中樞”則定義為盤整,只要每次的次級別走勢類型回到中樞,不管幅度多大均視為“盤整”走勢,所以,盤整的漲跌幅不見的就比趨勢小。這必須明白。
走勢類型是有級別的,一般地,把軟件中模本設定的1F 5F 30F 日周季月年周期擬定為對應的上下級別關系,但實際未必如此。嚴格意義的對應級別關系是從“分筆成交”遞歸上來的,但這樣很累也沒有必要,還是用最簡便地運用軟件設定的周期。依照“本級別走勢類型至少由三個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這個先決條件,我們可以把分筆分段公式給定的筆,段進行人工糾正,有時,5F與30F不一定上下對應,反而5F與15F對應,那么就用后一個。關鍵是15F 30F那個更早更直觀地結束前一走勢類型,更有利于對當下走勢的判斷。
纏論的精髓是“走勢終完美”有二方面的含義:
1、無論是上漲下跌或盤整走勢終究要走完。
2、上漲的結束必然是下跌的開始。這就有了很大的啟發:當下跌的走勢類型結束點也就是最佳的買入點,纏稱之為“第一買點!”關鍵的關鍵是如何判斷前一下跌走勢的結束?
纏師用標準化的公式引導我們分析:趨勢a+A+b+B+c,盤整a+A+b.同向bc段的背馳力度與同向ab段的背馳力度是判斷走勢類型結束的惟一依據。因為有了AB中樞,才有了判斷走勢的方向。而“走勢中樞”的定義為:由至少三個次級別走勢類型有重疊的部分構成。
一般地,一筆日線總能在30F上走出三筆,若不能則可依黃白線是否穿O軸重新劃出三筆。
(二)、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走勢中樞: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的部分。具體的計算以前三個連續次級別的重疊為準,嚴格的公式可以這樣表示:次級別的連續三個走勢類型A、B、C,分別的高、低點是a1a2,b1b2,c1c2。則,中樞的區間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實際上用目測就可以,不用這么復雜。
例如:一個5分鐘中樞,只要3個1分鐘走勢類型有重合就可以。
關于走勢中樞的類型分為:1、中樞形成;2、中樞延伸(震蕩);3、中樞新生;4、中樞擴展
簡言之:
1、中樞形成: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
2、中樞延伸:圍繞形成的中樞震蕩,延伸不能超過9個次級別,否則就變成更大級別的;
3、中樞新生:即形成趨勢;
4、中樞擴展:圍繞形成的中樞震蕩超過9段就擴展成高一級別中樞;
注意:
1、要構成大級別的中樞,首先要有波動,沒波動就不存在擴展、延伸的問題。
2、次級別的前三個走勢類型都是完成的才構成該級別的走勢中樞,完成的走勢類型,在次級別圖上是很明顯的,根本就不用著再看次級別下面級別的圖了。
走勢中樞換言之:走勢中樞就是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重疊部分所構成。這里有一個遞歸的問題,就是這次級別不能無限下去,在實際之中,對最后不能分解的級別,其走勢中樞就不能用“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定義,而定義為至少三個該級別單位K線重疊部分。一般來說,對實際操作,都把這最低的不可分解級別設定為1分鐘或5分鐘線,當然,也可以設定為1秒種線,但這都沒有太大區別。
盤整: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只包含一個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盤整。
趨勢: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至少包含兩個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趨勢。該方向向上就稱為上漲,向下就稱為下跌。注意,趨勢中的走勢中樞之間必須絕對不存在重疊。
(三)、級別
纏論的精妙在于級別。級別在現實上解決了所有公開的自由經濟的金融證券市場,都是可以進行完全分類操作的。即可以根據自己的操作級別來進行有利可圖的交易,也可以游走于各個走勢級別之間,進行全方位的立體操作。
“級別”往往是初學習纏論的人很容易忽視的問題,許多對纏論有懷疑的人,其實就是忘了或者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的人,但這個問題卻是最關鍵、最致命的問題。為所謂沒有級別,沒有方向,大級別(年線、周線、日線)就是大方向,小級別( 60F、30F、15F、5F)就是局部、細節,是小的方向。大級別走好向上時,小級別的波動就可以用震蕩、洗籌來處理,此時必然的選擇是持股為主,如果技術可以,就用小級別的買賣點來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如果技術不行,就只能安心持股,否則用小級別的買賣點就有丟失籌碼的風險,等待大級別賣點的到來。賣掉之后,耐心持幣,不小級別的波動而心動,等待大級別的買點到來,如此循環,沒有另外。
“級別”是由資金量,性格,系統風險所決定,纏師認為級別如幾何的公理,是無須定義的。事實上,級別無處不在,級別的本質是規模大小,質量差異,100萬與1萬除了規模區分外,還在于介入的周期不同。1萬可能在1F級別上自由出入,而100萬肯定要考慮至少日線“底分型”成立,趨勢明朗才可以介入。
走勢類型有級別,背馳有級別,資金量有級別,操作有級別,買入與賣出也有級別區別。
通俗地理解,級別應當是“分類后的再分類”,分類的思想貫穿纏論的整個過程,是纏論的靈魂所在。纏師曾說過,許多人迷戀于那種上帝式臆想的理論,卻不知最簡單的分類才是最大的真理。能夠科學地完全地分類的理論肯定是完備的理論。
可以粗略在把1F 5F 30F 日 周 季 月年周期當成級別的升級,但前面說過,也應刻板的對應,其實有時15F 60F是很好的輔助判斷。纏師一再告誡炒股在杜絕“一根筋”思維。
(四)、走勢類型的輔助判斷
1、背馳
所有情況都逃不過高位背馳賣,低位背馳買,不預測,有股票的,在短線買點進入,短線賣點出來,這樣就可以降低成本.市場中,成本是最關鍵的,只要成本不斷降低,你將戰無不勝.
“背馳”是改變走勢判斷的惟一依據。三者的綜合運用才是炒股的“患而不患”。三者是互為關聯的,不是分割的。某一級別走勢類型的結束必然由背馳導致,走勢類型有級別區分,小級別背馳可能導致大級別的轉折,不同的級別形成的第一二三買賣點有著不同的操作意義。
纏師沒有對“背馳”定義,多是經驗之談,但說MACD對背馳的輔助判斷有很高的準確率,足以應對一般的情況。自已也常發現MACD有時確實不能完全地反映出背馳。這也難怪,纏師說過,走勢是諸多分力的合力,其中政策的分力有某一期間具有強有力的,這種分力的突發性造成的V型反轉如“印花稅”的調節,就不能僅僅憑一個指標所能涵蓋的。但這種情況極少。
簡單地把“股價新低而綠柱收宿或股價新高紅柱收宿”就認為背馳出現了,由此許多人發出“背了又背,馳照樣馳”的感嘆。事實上,“背馳”有諸多前提的。
(1)。首先必須確認走勢是“趨勢還是盤整”。對于盤整取ab對進行力度對比;對于趨勢就復雜一些,bc段對比出現背馳并不意味著走勢完美,因為還可能中樞下移而形成第三四個中樞。
(2)。僅僅看MACD有紅綠柱狀況遠遠不夠,還得看黃白線[特別是黃線]情況,一般地,段內相鄰同向二筆出現黃白線背離才說明真正的背馳出現。
(3)。纏師最初用“均線相交構成的面積”作為直觀的背馳判斷,現在看來依然有價值所在。
(4)。一般地背馳出現有這些特征:在某一次級別上出現背馳段;背馳力度對比值較大;背馳段內紅綠柱遞減;黃白線向O軸靠攏可能穿破;各指標提示買賣點;
(5)。最后由1F的筆分型確認。
2、均線趨勢力度
纏論均線趨勢力度由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構成,即相鄰前后兩段“均線相交構成的面積”大小比較而判斷趨勢和背馳。
(1)股票的可操作性只有三種:買,賣,持有 , 股票5日均線(女上位)10均線(男上位)構成買賣系統
(a),體位變化構成一個完全分類:女上位是牛,男上位是熊,互相纏繞。
(b),互相纏繞后演變成兩種結果:女上位或者說男上位,性質是:中繼或轉折
(c),對于多頭來說女上位成功,男上位失敗,對于空頭來說女上位失敗,男上位成功
(d),男上位的最后一次纏繞背馳構成空頭陷阱抄底進入這是一買,
(e),女上位的第一次纏繞回抽形成的低位是二買,此時風險最小
(f),兩個買點性質:女上位纏繞后中繼(繼續女上位),男上位纏繞后轉折(由男上位變成女上位),賣點反之
(2)、互相纏繞后是中繼還是轉折的判別方法是從吻開始
吻的產生:
(1),在同一級別中,當走勢突破短線均線(5日)卻不能突破長線均線(10日)叫飛吻,沒有反抗能力,走勢很強。
(2),在同一級別中,當走勢短線均線(5日)突破長線均線(10日),馬上形成陷阱叫唇吻,反抗力一般,走勢一般。
(3),在同一級別中,當走勢突破長期均線,出線反復纏繞叫濕吻,有足夠的反抗力度,走勢很弱,一切轉折都從濕吻開始。
(五)、纏論操作程序
按照以上對纏論的理解即設定出這樣的操作程序:低級圖上用中樞、走勢類型。高級圖上用分型,線段,等于有兩套有用的工具去分析同一走勢,這是天大的好事。
1、適用的級別
(1)、 如買入30F,賣出就是次級別5F。日線走勢向下筆結束點介入,即判斷5F走勢類型向下的背馳段后,在其1F走勢類型再判斷背馳段,找出第一買點。若錯過第一買點則在第二買點再介入。在現在這樣弱市中,1F的第三買點有巨大的系統風險,不宜操作,而5F的第三買點幾乎看不到。若出現往往都是出現第二賣點從而形成中樞的級別擴展。
(2)、幾個邊界條件的設定:
(a)、30F是介于日線與5F之間,要特別關注其紅綠柱及黃白線變化,做為5F,1F走勢類型的框架。
(b)、30F至少要出現三筆,若出現第一個中樞則必然有五筆。第二筆可減倉,第二買點補回。
(c)、30F筆力度可以在5F或15F上讀出。
(d)、如果1F5F走勢類型看不懂,則直接由30F紅綠柱與黃白線決定。
(e)、各指標在同一價位發出買賣信號稱為“共震點”,非常有效,也意味著有較大的漲跌幅。再運用區間套找到最佳買點更有效。
(f)、弱市里,漲幅達30%主力都有可能隨時出貨,別信機構投機們的“價值投資”鬼話。
(g)、關注均衡線AB的色彩變化以及與均線的相交相離。30F均線與均衡線粘合后形成金叉為最佳最安全介入點;而5F均線下穿均衡線要賣出。均衡線有支撐與壓力作用。當然這些判斷是建立在走勢類型的判之上
(h)、對纏論分型操作的總結相鄰三根K線組成,中間一根K線在頂分型時高點與低點都最高、低分型時其高點與底點都最低
(六)、分型的條件
1、旁邊兩根K線需要與除中間那K線外的周圍K線進行包含關系處理,直到滿足標準形狀
2、相鄰兩個分型,底分型中間K線的高點不能高于頂分型中間K線的高點,同樣頂分型中間K線低點不能低于底分型中間K線低點。
(七)、分型的關鍵點位(自己的定義)
1、支撐位置:分型兩邊K線中,底分型為最高點,頂分型為最低點
2、分型位置:分型中間K線,底分型為最低點,頂分型為最高點
3、有日分型則以日分型為主,日分型沒有形成則以60分鐘分型為主,如此類推
4、推廣用法:用5F分型來輔助判斷1F線段的結束,用30F與60F分型輔助操作5F線段的結束
(八)、分型分類
1、一個分型產生后,無論是否形成新筆,都緊接產生另一個相反分型,即底分型后必有頂分型,頂分型后必有底分型
2、一個分型產生后,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是否產生新筆?
(1)產生新筆:該分型與下一分型之間有無共用的K線
(2)不產生新筆:該分型與下一分型之間共用K線
3、分型分類
(1)中繼型分型:不產生新筆
(2)標準型分型:產生新筆
(九)、分型實質
1、分型的產生都是由某小級別走勢的第一、二類買賣點形成的
2、分型調整的力度區別:小級別走勢第二類買賣點后是否出現盤整背馳
(1)若有,調整力度不大,往往生成中繼型分型
(2)若無,調整力度大、時間長,基本延伸出新筆
3、與5日線的關聯
(1)條件:教材以5日、5周線舉例;應可推廣到60和30分鐘級別。暫以該級別5日均線
(2)判斷關鍵:小級別走勢在第二類買賣點后是否出現盤整背馳
A、若有,一般不會有效跌破5日線
B、若無,基本上會有效跌破5日線,即或不跌破5日線也要以時間換空間長期折騰
(十)、操作判斷
1、中短線行情
(1)是否形成新筆?
A、對底分型而言,確認有效站住支撐位置之上(即向上突破支撐位置之后,出現回抽后結束點位低于支撐位置的K線,緊接著的K線必須收于該位置之上)
B、對頂分型而言,確認有效跌破支撐位置之下(即向下跌破支撐位置之后,出現回抽后結束點位高于支撐位置的K線,緊接著的K線必須收于該位置之下)
(2)是否不形成新筆,延續原來筆的方向?
A、對底分型而言,不能有效站住支撐位置,產生一個頂分型,并最終突破分型的最低點
B、對頂分型而言,不能有效跌破支撐位置,產生一個底分型,并最終突破分型的最高點
2、分型輔助判斷方法
(1)小級別走勢
A、第二類買賣點后有背馳一般為中繼型分型
B、第二類買賣點后無背馳一般為標準型分型
(2)同級別5日線
A、有效跌破則往往是標準型分型
B、不有效跌破則一般是中繼型分型
(3)說明:上述這兩種方法必須結合使用
(4)第三類買賣點:分型(日線)包含的小級別走勢:1F或5F走勢出現第三類買賣點,則基本肯定形成標準型分型,將生成新筆
3、不同級別分型的結合判斷法
1、生成一個日線底分型后,以該分型支撐位置為關鍵點位
(1)突破支撐點位后,看次級別分型,當生成60分鐘相反分型即頂分型后,
(2)當突破該60分鐘分型支撐位置后,不能回抽站回日線分型支撐位置,則日線分型將成為中樞型分型
(3)而60分鐘頂分型將生成新筆
(4)而那回抽不能站回日線分型支撐位置的60分鐘K線沖高時就是賣出時機
(十一)、操作應用
1、日、周線的分型操作
(1)買賣在分型成立的當天,而不是完全形成后
A、針對前一天高點(一般為第一類買賣點),當天沖高不成時賣出(一般為第二類買賣點)
B、等待分型完全成立,觀察小級別走勢是否出現盤整背馳,是否跌破5日線
C、若有盤整背馳,且沒有有效跌破5日線,堅決回補
D、若沒有盤整背馳,則待跌落5日線后出現盤整背馳,再回補
E、如果頂分型包含小級別走勢產生第三類賣點,則一定生成新筆,則等待底分型出現時再回補
說明:底分型操作反之
2、分型形成后的操作應用
(1)做多的關鍵問題
A、有頂分型形成后,是否能夠轉化為中繼型分型?
B、底分型形成后,是否能夠確認為標準型分型
(2)底分型操作
A、底分型出現后,尋找該底分型的支撐位置
B、確認分型延伸出筆成立:分型后的K線突破支撐位置后收于該支撐位置之上,后面的K線跌破該位置后緊接著的K線又收于該支撐位之上(即無有效跌破)
C、有效跌破該支撐位置,就要退出,因為分型基本上是中繼型分型,走勢將繼續尋底。
D、輔助判斷法
·與小級別走勢相結合來判斷有效站住的問題,如果發生頂背馳,此時所在高級別K線又不能回到支撐位置,則擇高出局
·5日線:看該級別5日線,不能有效站住,也應擇高出局
(3)頂分型操作
A、頂分型出現后,尋找該頂分型的支撐位置
B、確認分型不能生出新筆:分型后的K線不能有效跌破支撐位置之下
C、如果有效跌破該支撐位置就要退出,因為這樣頂分型基本上會延伸出新的向下筆
D、輔助判斷法
·小級別走勢的第二類賣后出現盤整底背馳,則該頂分型為中繼型分型的可能較大
·5日線:不能有效跌破該級別5日線,不能生出新向下筆的可能較大
(4)高低級別分型結合操作
A、一個日線級底分型成立后,以該分型的支撐位置為準
B、觀察是否出現60分鐘頂分型,若無,堅持持有
C、若出現,看走勢是否有效跌破該60分鐘頂分型支撐位置時,且回抽站住日線支撐位置之上無望時,堅決出局,因為該日線底分型基本上是中繼型分型
(十二)、走勢多重結構的表里關系與應用
1、狀態定義
·底分型:[-1,0]
·頂分型:[1,0]
·向上筆:[1,1]
·向下筆:[-1,1]
2、狀態間的關系
·[-1,0]之后:只能連[1,1]、[-1,0],不能連[1,0]
·[1,0]之后:只能連[-1,0]、[1,0],不能連[-1,0]
·[1,1]之后,只能連[1,0],不能連[-1,0]、[-1,1]
·[-1,1]之后,只能連[-1,0],不能連[1,0]、[1,1]
3、級別應用:可以采取多重級別,如三重:周線、日線、30分鐘
(1)描述走勢的普通狀態可以兩重結構:周線、日線
(2)普通短線操作可采用三重結構:如5分鐘、30分鐘、日線
4、一個下跌走勢的操作風險評級(日線與周線的二重結構)
---- :日線[-1,1]、周線[-1,1]
--- :日線[-1,1]、周線[-1,0]
-- :日線[-1,0]、周線[-1,1]
- :日線[-1,0]、周線[-1,0]
-號越多操作風險越大,最惡劣的技術高手不操作也罷
5、一個上升走勢的操作風險評級(日線與周線的二重結構)
++++ :日線[1,1]、周線[1,1]
+++ :日線[1,1]、周線[1,0]
++ :日線[1,0]、周線[1,1]
+ :日線[1,0]、周線[1,0]
+號越多操作風險越小,最惡劣的退出觀望也罷
6、操作中的應用:
觀察日線和周線處于哪種狀態, 如果日線是
(1)[-1,1],不參與,等待出現[-1,0]
(2)[1,0],觀察直到出現[1,1]和[-1,0]
(3)[-1,0],可參與
(4)[1,1],可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