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傾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治、乿/ 辭)也,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古文正解]
生,動,唯道。有道之妙,以其恒無。
合恒無有者道也,陰陽分而萬物生矣。故天下正反莫不同出矣:既知所美,即知所惡,是不以其為美也;既知善,亦知不善,是從其反。莫不然而道生之然。
道恒無物,雖作萬物而不辭,莫知其作矣;生萬物而不有,為而不恃,萬物生榮而功成弗居,莫知其在矣。
道之徼也,化于物而成之天性,作于物而任之自然,故物莫不順道而自在也莫知其宰。功無所居,故能不去。
是以,萬物莫不生乎道,同乎道,自然而然也治乎道。
同乎道而致乎德,是為圣人。教有偽,言有失,行有跡。事而不取其為,教而不取其明,功成名遂而不敢得已居。恒法于道焉,無為乎天下而天下恒自治然,是為道蒞天下。
[今文正解]
天下萬物的生息運動,都是道的左右。道是永恒存在的物,而它的奧妙之處,又在于它是永恒的無有任何的具體物性的物。
因此,‘永遠虛無’和‘永遠存在’對于道是合一的,道是沒有對立的。陰陽分化萬物生成是道的衍化,所以與道相對立著的天地萬物則無不存在于對立轉化之中。因此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莫不如此,都是大道生化所定。
大道隱而萬物顯。雖然道生作萬物而不辭,而萬物卻不知道它的生作;生了萬物,成就萬物,而萬物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道永恒不去的規制著萬物。它的規制就是生化了萬物成為萬物的天性,生作于萬物而仿佛聽任萬物自己生作自己成就,萬物莫不在道的左右中生化反而自在不覺道的宰制。道如此隱藏而作,又何來居功何來去功呢?
所以,萬物都是大道生成,都與道相通,都以順應天性自己生作自己成就的方式在道的左右之中。
既與道相通,又能夠與德相符,這就是圣人了。教化不免孳生偽詐,言語不免有所疏失,行為不免有所遺留弊端。圣人為事而不采用有為的方式,教化萬民卻求順應其天性的蒙昧純真,如此而功成名就卻不敢藉以自居。圣人知道天下萬物都是大道的左右生化,因此無為于天下,讓百姓順性而作,天下自得太平,這就是以道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