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工作就是通過運用組織所擁有的資源協(xié)調(diào)組織成員的個人行動,進行決策和控制,確保組織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過程。而組織目標實現(xiàn)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有效的人際溝通。因此,全面客觀地認識人際溝通,正確有效地進行人際溝通,對于各級領導者履行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是十分重要的。
一、人際溝通在領導工作中的重要性 領導工作主要是與人打交道。一個組織,如果成員之間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就沒有凝聚力、戰(zhàn)斗力;一個領導者,如果不善于把自己的思想、看法傳遞給其他成員或被領導者,就難以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任何美好的戰(zhàn)略構想都難以實施。 1.人際溝通是領導者制定正確決策的必要條件。決策是領導者的主要職責。一個好的決策,必定是領導者堅持群眾觀點、深入調(diào)查研究的結果;必定是領導者把上級指示精神與本地具體情況圓滿結合的結果;必定是領導者發(fā)揚民主,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也都是人際溝通的結果。因為只有通過溝通,才能了解大家對決策的看法和建議,從而能夠進一步修正、完善決策。可見,人際溝通的過程,既是調(diào)查研究、全面掌握信息的過程,也是統(tǒng)一認識、制定正確決策的過程。 2.人際溝通是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重要保證。正確的組織目標,代表著組織成員廣泛的、根本的和長遠利益,一經(jīng)確立,領導者就要不失時機地向組織成員做好認真的解釋和廣泛的溝通工作。通過溝通,使組織成員正確地了解領導決策的意圖,做到心中有數(shù),消除思想障礙,防止決策方案在執(zhí)行中出現(xiàn)偏差;通過溝通,使領導者和組織成員了解決策方案在執(zhí)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一旦出現(xiàn)以后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與危害,進而采取某些防范和應對措施。 3.人際溝通是領導班子內(nèi)部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的潤滑劑。中醫(yī)有句名言:“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既是醫(yī)理,也是哲理。就領導工作而言,人際溝通在組織內(nèi)起著“舒經(jīng)活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一個班子不團結、不協(xié)調(diào),固然有多種因素,但一般說來,與互不溝通有關。不及時溝通,往往會產(chǎn)生誤解、猜疑,導致思想不統(tǒng)一、意見不一致。溝通了,誤解可以變?yōu)槔斫猓偶嚎梢宰優(yōu)樾湃耍愋目梢宰優(yōu)橥模嘧映蓡T就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從而達到思想上統(tǒng)一意志,工作上默契配合。 二、人際溝通的內(nèi)涵、特點及分類 領導工作中的人際溝通,就是通過一定的聯(lián)絡渠道,在上級和下級、同級和同級、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傳遞和交流各方面的意見、觀點、思想、感情、愿望、經(jīng)驗和做法。溝通是一個把個人的想法和觀念傳遞給別人或整個組織的過程。 那么領導工作中的人際溝通又有哪些特征呢?概括起來,主要有三:一是目的性。實現(xiàn)組織目標是領導工作中的人際溝通的唯一目的。它既不是親朋好友間的客套、寒喧,也不是旅途客棧中客人之間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神侃瞎聊,而是有的放矢,圍繞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進行的信息、思想和感情溝通。二是客觀性。也就是說,領導工作中的人際溝通,信息必須是客觀、真實、準確的,而不是編造、夸大、歪曲的。否則,溝通就會導致決策失誤和思想混亂。三是多樣性。領導工作中的人際溝通沒有固定的模式,諸如指示、會議、電話、信訪、問卷、訪談等,都是常見的溝通形式,在不同的情況下起著不同的作用。采取哪種形式,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哪種形式有利于實現(xiàn)組織目標,就采用哪種形式。 領導工作中的人際溝通如果按照類型來劃分,主要分為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兩大類型。正式溝通主要是指通過組織程序所進行的溝通,非正式溝通是指不按照組織程序、隸屬關系、等級系列來進行的溝通。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各有特點和用途,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非正式溝通甚至可以起到正式溝通難以替代的作用。如,長征途中,毛澤東同志在擔架上與張聞天、王稼祥等同志通過個別醞釀、溝通,統(tǒng)一思想認識,協(xié)調(diào)行動,最終成功地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但有的非正式溝通也容易導致小道消息傳播開來,帶來渙散組織的消極作用。領導層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使非正式溝通的消極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如適時公開解釋那些與人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決策和行為,公布重大決策的時間安排、決策過程等。 如果按照溝通的方式來劃分,領導工作中的人際溝通又可以分為縱向溝通、橫向溝通和斜向溝通三種。這幾種形式,其信息的流向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所謂縱向溝通,包括向上溝通和向下溝通。向上溝通,主要是反映對上級指示精神的領會理解和貫徹落實措施,當?shù)氐膶嶋H情況是否與上級指示精神相吻合以及變通措施等。向下溝通,主要是了解下級對組織決策的反應,說明組織決策的意圖,及時反饋信息,修正和完善組織決策。縱向溝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法定性、權威性和民主性,是組織內(nèi)部溝通的主要形式。所謂橫向溝通,是指發(fā)生在組織內(nèi)部同級同層次成員之間相互的信息溝通,以謀求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工作上的協(xié)作配合。這種溝通具有非命令性、協(xié)商性和雙向性。所謂斜向溝通,是指發(fā)生在組織內(nèi)部既不屬于同一隸屬系列,又不屬于同一等級層次之間的信息溝通,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加快信息的交流,謀求相互之間必要的通報、合作和支持。這種溝通具有協(xié)商性和主動性。 作為一個領導者,既要學會如何進行正式溝通,也要學會如何進行非正式溝通;既要善于在組織系統(tǒng)內(nèi)進行溝通,也要善于在非組織系統(tǒng)內(nèi)進行溝通。 三、人際溝通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要真正做好領導工作中的人際溝通,使班子運轉良好,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和方法。 一是出以公心。這是搞好領導工作中人際溝通的思想基礎。組織中的人際溝通不是以個體的利益和感情作基礎的,而是以組織的共同信念、共同目標為思想基礎的。因此,要進行有效的人際溝通,首先領導班子成員要出以公心,除了組織的遠大目標、共同利益以外,不帶有任何個人的、局部的、小團體的私心雜念。這樣,進行人際溝通才有思想基礎,才能在根本目標上達成認識和行動的一致性。 二是平等待人。這是搞好領導工作中人際溝通的感情基礎。班子中,每個人所受的教育、經(jīng)歷和興趣不同,專業(yè)和分管工作、所處位置不同,性格、氣質(zhì)不同,如果相互之間很不了解、互不理解,會對人際溝通產(chǎn)生極大影響。領導者的責任是使領導成員之間、上下級之間增進了解和理解,倡導同志之間以誠相待,與人為善。不僅要平等對待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還要平等對待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要容得批評的話,容得生氣的話。否則,形不成民主、和諧的氛圍,也就難以保證有效的人際溝通,無法促使組織成員齊心合力地工作。 三是以理服人。溝通本來就不是命令,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要擺事實、講道理;要善于勸說、解釋、疏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平和、謙虛、達觀。不要自以為是,固執(zhí)己見,特別是在上級與下級進行溝通時,不能居高臨下,要循循善誘,積極啟發(fā)。要講究溝通的藝術,遇到對方一時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情況,可以換換角度,從對方的立場上加以開導;對方態(tài)度不好時,要保持冷靜,盡可能開誠布公地進行交談,耐心地說明事實和背景,求得理解;要敢于堅持真理,勇于修正錯誤,對各種不同的建議、意見和提問要進行認真比較、分析,積極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讓步。溝通的時間應盡可能地充分,不要過于匆忙,以至無法完整地表達意思。 四是雙向溝通。溝通是使雙方的理解、認識達成一致,不能光有“你說我聽”或者“我說你聽”,而是你我都要有說有聽。首先,領導者本身要吃透上級精神和決策意圖,準確解釋上級的精神和意圖,不能念“歪經(jīng)”;其次,要根據(jù)信息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經(jīng)驗和接受能力等具體情況,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第三,要請信息接受者重述所獲得的信息,或請他們表達對信息的理解,從而體會信息傳遞中的準確程度和偏差所在;第四,要通過積極的思考來接受、分析、處理組織成員傳達的信息、思想,并且作出有見解的反饋,形成雙向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際溝通產(chǎn)生思想上的融會,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雙向溝通關鍵在于領導者。優(yōu)秀的領導者應鼓勵下級和群眾提出問題,反映情況,建立必要的對話通道,設立領導接待日、群眾信箱,及時解答群眾提問等。同時,擠出時間深入基層,接近廣大群眾,既聽取群眾的意見,又向群眾說明決策的意圖,特別是群眾關心的那些情況。領導者不僅自己這樣做,還要帶動整個班子成員、各部門的領導都這樣做,要求他們互相交往,深入實際,保證信息傳遞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五是因地制宜。溝通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xiàn)組織目標。圍繞這個目標,一切溝通形式都可以采取,而不是拘泥于某種固定模式。采用正式溝通還是非正式溝通,會上溝通還是會下溝通,集體溝通還是個別溝通,直接溝通還是間接溝通,要看對象、內(nèi)容,也要看地點、環(huán)境和時機。既可以選擇某一種形式,也可以交叉使用多種形式,力求溝通的最高效率和最佳效益。比如,解決工作意見分歧時,一般情況下通過會議形式,經(jīng)過討論、辯論,更容易統(tǒng)一思想認識;解決個人之間恩怨時,采取個別談心的溝通形式,效果可能比會上公開討論要好。再比如,選拔干部時,經(jīng)過推薦、考察等民主程序,廣泛聽取意見,形成了一定看法,有了初步意見后,如果在會前再向有關領導、有關單位匯報和個別醞釀、溝通一下,再上會研究,把握性就大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各級各類領導班子中的一把手,在搞好人際溝通中起著主導作用和表率作用。這是由一把手在班子中所處的位置本身所決定的。由于一把手在班子中處于核心地位,溝通什么問題、什么時候溝通、溝通到什么程度、如何進行溝通、在什么范圍內(nèi)溝通等,往往是由一把手主導的。一把手作為主要領導,必須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才能搞好人際溝通。既要主動與班子成員進行溝通,使班子成員相互信任、理解、協(xié)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大合唱;也要積極與上級、下級、同級進行溝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保證真實的信息在班子成員、上下級之間暢通地傳遞,把人心統(tǒng)一到實現(xiàn)組織目標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xiàn)組織目標上來。 四、增強搞好人際溝通的本領 成功的溝通不僅要求領導者具備聽、說、讀、寫及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還需要領導者具有很好的素養(yǎng)。 1.要有人格的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良好的個人形象和過硬的作風示范,是領導者搞好溝通的先決條件。領導者要帶頭講黨性,講原則,講友誼,公平、公正,言必信,行必果;帶頭深入實際,聯(lián)系群眾,察實情,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把對上負責同對下負責有機地結合起來,反對任何形式的虛假之風;帶頭做到勤政廉潔,忠于職守,艱苦奮斗,不以權謀私。這樣的領導者,能夠給人以信心,給人以信賴,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溝通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2.要有淵博的知識。領導者若胸無點墨,知識蒼白,談人論事沒有見地,溝通時就沒有權威性。好的領導者,應該有豐富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是政治、行政的通才。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和用各種知識來豐富提高自己。要注意向實踐學習。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經(jīng)常深入基層,深入社會,傾聽各方面意見,了解各方面呼聲,總結群眾創(chuàng)造的豐富經(jīng)驗,從中汲取營養(yǎng),充實自己,提高溝通的水平。 3.要有辯證的思維。人際溝通時,要公正、客觀、全面地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固執(zhí)己見,更不能抓住一點,不及其余。要學會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觀察和解決問題,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掌握思維規(guī)律和認識方法,特別是分析、綜合、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學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本領,防止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和機械性,增強溝通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針對性,提高溝通的準確性。 4.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溝通是一門領導藝術,也是一門語言表達藝術。同樣的主題和內(nèi)容,不同的表達方式,溝通的效果可能大相徑庭。要提高溝通的有效性,就要善于把組織的決策,通過組織成員所能接受和理解的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如果無的放矢,盲目從事;離題千里,言不及義;語無倫次,苦澀難懂;雞毛蒜皮,無關痛癢,溝通必定事與愿違。一般說來,良好的表達,應該是有的放矢,坦率中肯,循循善誘,形象生動,邏輯嚴密,真實可信的;應該是能提神、富啟迪、有激勵的。因此,溝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人對事要“胸中有數(shù)”,做到知情知面知底知理,根據(jù)內(nèi)容和對象,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