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肅工業主導產業選擇的理論視角依據
主導產業的選擇,目前在國內主要有以下幾種思路:
一是把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即瓶頸產業作為地區的主導產業;
二是把現有產業結構中產值比重大的支柱產業作為今后發展的主導產業;
三是把收入彈性高、生產率上升快、產業關聯效果大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
四是把具有區域優勢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
五是把具有動態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發展潛力較大、能夠帶動和支撐整個地區經濟增長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①。
國際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確定主導產業一般采取羅斯托基準、赫希曼基準、筱原基準。
除了上述經典基準以外,以下因素也都應該考慮而且都有重要指導意義:
工業布局理論關于市場指向、原料指向、區位指向、運輸指向等原則;
近幾年來關于出口導向戰略的討論和實踐總結;
關于勞動密集產業、資金密集產業、技術密集產業的討論;
關于實施名牌戰略的建議;
關于以資源換資金、以市場換資金、以存量換資金的思路;
關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業的政策;
關于發展特色產業的措施;等等。但實際情況十分復雜,許多因素又是交織在一起的。
實踐證明最核心的是比較優勢,而這一點,又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在效益原則上。
浙江農業結構調整中響亮地提出“效益農業”的思路,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
產業政策是一種主觀計劃,當這種主觀認識符合資本追逐利潤的剩余價值規律的要求,符合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時,就會與資本、與投資人產生共鳴和共振,激發合力。
結合工業發展新階段面臨的環境和條件,以及工業的基礎和現狀,甘肅工業主導產業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競爭力和盈利原則。
(2)從比較優勢出發,構建特色經濟。
(3)從輻射能力、產業鏈和帶動程度的要求出發,培育產業群。
(4)從甘肅軍工比重比較大的現狀出發,高度重視軍事工業和國防科技的作用。
(5)從市場指向和地區條件出發,既要重視國際市場,更要重視區內市場和區域布局的合理半徑。
要圍繞市場調整結構,要從市場需求和比較優勢出發來選擇產業。甘肅重工業太重,需要調整,但不能機械地強調輕工業或者重工業,輕重工業結構是否合理關鍵不在于輕工業還是重工業本身,而在于市場需求,隨著市場需求的改變,輕重工業的地位也會發生變化。從改革開放開始的25年中輕工業產品獨占鰲頭,是因為之前30年短缺經濟積累了輕工產品的大量需求從而產業的市場發展空間;現在,這種格局正在悄悄發生改變,化工、汽車、機械等重工業產品的地位正在日益突顯。因此,衡量輕重工業結構是否合理的標準關鍵是市場,是比較優勢。(6)區位因素和交通條件。(7)新經濟與甘肅工業主導產業選擇。結構轉型的目標要符合大趨勢,甘肅工業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與新經濟的發展方向相一致。(8)全球化與甘肅工業主導產業選擇。甘肅工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培育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中進行的,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抓住發達國家新一輪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機遇,推動甘肅結構轉型和工業化進程。(9)西部大開發與甘肅工業主導產業選擇。西部大開發為甘肅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機遇,甘肅產業的選擇和培育,可以圍繞西部大開發大工程,改造、改組、重塑機械工業和裝備工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成本優勢和產業優勢;在生態環境工程和資源開發中發展加工業、制造業等等。(10)有利于專業化、規?;^域化、社會分工和協作。一是對產業鏈和產品鏈的認識。產業鏈條短無疑是甘肅工業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拉長產業鏈和產品鏈,增加附加價值,是甘肅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內容。但這個問題也不能絕對化,關鍵所在不是產業鏈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競爭力和比較優勢,更應該考慮和強調的是規?;?、專業化、社會化、分工和協作,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如果從一個區域內的產業群、產業關聯度的角度來想問題可能更為客觀和合理。二是對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的思考。一般認為,最終產品具有品牌效益和主動權,中間產品往往受制于最終產品生產廠家的生產狀況和采購選擇。其實不然,關鍵點還是要看你有沒有競爭優勢,如果有競爭優勢,即使是中間產品,對于下游來說,仍然是最終產品。一個地區如果零部件中間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市場很發達,實際上就創造了產業發展最需要的配套條件,恰恰為吸引新的投資者進入創造了條件。(11)農業結構調整也要考慮市場導向、效益導向、國際市場、運輸成本等,這也有利于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是甘肅農業走出困境的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規模化,農村的進一步改革尤其是土地流傳制度的改革,開拓國際市場,按照國際標準進行農業生產和流通,參與國際市場分工,不僅可以使勞動力成本低廉的甘肅得到更多的收入,而且,國際化、標準化、綠色食品,已經是國際趨勢,農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必須作這方面的考慮。(12)要素流動彈性與甘肅工業主導產業選擇。由于甘肅區位條件不是很好,應該選擇流動彈性較大的產業。
二、甘肅工業主導產業選擇的方向和重點
《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以科技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堅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突出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和制藥等五大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新材料基地和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進一步加快工業化進程。同時,有選擇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根據甘肅工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和新時期面臨的發展機遇,甘肅工業主導產業選擇的方向和重點應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力發展石油化工、冶金有色等傳統支柱產業。重點抓好石油煉化后加工、天然氣開發利用、有色金屬原材料深度加工,適當控制資源開發規模,著力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延長產業鏈,發展下游產品,加快產業升級換代步伐。“十一五”期間,重點建成以蘭州為中心的蘭州、玉門、長慶三大石油化工基地,同時,在金昌、白銀、嘉峪關等地建設全國重要的冶金有色和新材料基地。
2 做大做強裝備制造、制藥等優勢產業。應積極利用多年來機械工業發展所積累的經驗,發揮人才與技術優勢;并利用全國新一輪重化工業化的歷史機遇,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進一步提高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比重,爭取60%的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的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較多占領國內市場并擠入國際市場。充分發揮醫藥資源豐富和醫藥科技水平相對先進的優勢,加快中成藥、新型藏藥、新型合成藥及生物制品的開發,主要發展人用疫苗、動物防疫疫苗、微生物發酵與酶技術應用、特色中藏藥新藥與新制提取新技術、新型醫療器械等,促進國家一、二類新藥的規?;a,并向深加工、精加工發展。
3有選擇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縮小與國外、國內先進地區技術差距的有效途徑。要選擇重點領域和產業,集中力量進行突破,同時在國際、國內先進領域,選擇少量可能實現跨越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集中力量,周密布置,組織攻關。“十一五”期間應選擇新材料、生物技術與新醫藥、先進制造技術、電子信息、新能源與節能、環境保護、核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以開發科技含量高、有市場前景的名優特新產品為目標,重點開發新型合金、結構材料與功能材料、生物制劑與特色新藥、數字通信與計算機軟件、微電子與軍事電子等高科技產品,積極推廣應用核輻照育種、節能、節水灌溉和環保等領域的高新技術。
4發展特色農業,建立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1)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農業技術,優化品質結構,有計劃地促進附加價值高的優質品種的引進、培育和推廣,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旱作農業、節水農業和設施農業。(2)依托現有特色農產品資源,從提高特色產品比重、提高傳統“地方特產”產品的技術含量、發展不同檔次產品三個方面著手,積極開拓知名品牌,增加生產規模,向特色要效益。(3)提高農產品加工深度,改變農產品“資源型、趨同型、低度化”的狀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拓展加工層次和深度,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4)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和龍頭加工企業發展為突破口,以健全和完善利益機制為紐帶,按照生產專業化、經營一體化、管理企業化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特色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使基地建設與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發展結合起來,為產業化奠定良好基礎。因地制宜建設馬鈴薯生產加工基地、淀粉原料生產加工基地、酒用原料生產加工基地、優質瓜果生產加工基地、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特種養殖基地等具有特色和規模的農業商品生產加工基地,積極培育特色瓜菜、林果、畜牧、中藥材等農村支柱產業和草產業、沙產業、花卉業、制造業和特種養殖業等新興產業。
三、甘肅工業主導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甘肅工業主導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從大的方面來講,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
1制度創新是關鍵和核心。甘肅選擇的工業主導產業,很多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甚至在改革開放以前就已經是甘肅的主導產業,如石油化工、機械制造等,但是這些主導產業并沒有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甚至一些主導產業已經衰退,使甘肅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也越來越大。使原有的和新確定的主導產業成為新時期經濟的核心和主導,使同一產業發揮以往不同的作用,必須進行創新,形成區域創新能力。通過創新,把社會中已存在的潛在的經濟活力激發出來,產生經濟效益,帶動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同時,也應看到,如果甘肅僅僅拘泥于學習國外和東部地區的先進經驗,雖然可以利用“后發優勢”加速地區經濟的發展,但從長遠看,如果不進行創新,甘肅永遠無法實現跨越式發展,與東部地區會始終存在“最后最小差距”。
2增量推動和存量調整并舉。增量推動主要包括高新技術產業、西部開發的大型項目等新項目和新增投資的推動,可以是中央投資,也可能是利用外資的項目,也可能是利用民間資金的項目,沒有大項目的推動,甘肅工業化進程會很慢。同樣,發揮存量的作用,也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對龐大的國有企業的結構調整,特別是大中型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的結構調整,也會減緩甘肅的工業化進程。
3縣域經濟為主的區域推動戰略與大中型企業為主的產業推動戰略并重。一方面,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通過區域經濟實現產業群的集中化、規?;?、專業化,實現聚集效益,還必須把甘肅已經形成的現代化大工業的存量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加快甘肅的工業化進程。
4甘肅工業主導產業的具體培育戰略。
具體來說,甘肅工業主導產業的培育戰略包括:(1)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業。(2)積極推進大項目戰略和政府外交,通過一些大型項目,豎起一批主導產業、支柱產業、骨干產業,使項目建設和工業強省有機結合。(3)發展縣域經濟和區域經濟,形成聚集效益。(4)重組和整合大中型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發揮存量優勢,培育支柱產業。(5)轉變甘肅的資源優勢,發展相對高耗能產業(在充分利用節能技術的前提下)、綠色產業、生態產業、旅游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6)生態環境建設、資源開發與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結合。(7)推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經營的戰略,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