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團委書記是一個特殊的崗位,也是一個十分尷尬的角色。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團委書記應該處于組織的什么位置?應該承擔哪些職責?工作應該如何定位?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應該如何設計……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帶著自己的好奇心,也因為工作的實際需要,我走訪了十幾位在任團委書記,并利用團委書記培訓班機會,對27名團委書記進行了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和問卷調查表明,中學團委書記在學校中存在隸屬關系復雜、工作定位困難、崗位職責模糊、職業理想多元等問題。 一、隸屬關系復雜 在中學的管理體制中,教學處、德育處、總務處和辦公室(通稱“三處一室”)是最常見的管理組織,團委則是一個相對邊緣化的組織。因此,團委書記也就成了邊緣化的人物,經常處于漂游不定的狀態,隸屬關系也非常復雜。按照學校組織管理要求,團委書記應該在黨支部書記的領導下開展共青團工作。但是,由于共青團組織的邊緣化特點,以及共青團與學校德育藕斷絲連的關系,在實際的學校管理中,團委書記經常處于多重管理之下,使得“每個人只有一個直接上級”的管理原則受到挑戰。27名被調查的團委書記中,在黨委書記直接領導之下的有6位,在書記和德育校長雙重領導之下的有10位,在書記、德育校長和德育主任三重領導之下的有13位。 二、工作定位困難 做好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首先對所處的崗位進行科學定位。但是,由于團委書記年輕化和多才多藝的特點,以及在學校中隸書關系混亂等原因,團委書記經常很難定位。她們除了按照計劃做好團的工作外,還經常被書記、校長、德育校長、德育主任、教學主任安排做臨時性的工作,而且“服務”范圍特別廣泛。在問卷調查中,有一個問題是:你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除了部分反映兼課帶來的專業與管理的矛盾之外,多數認為事務繁雜和與德育處的協調是最大的沖突。27位團委書記中,僅有6位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其他21位均表示和德育主任關系密切。其中12位和德育主任是密切配合關系,9位服從德育主任的領導。 三、崗位職責模糊 分工合作是現代管理的基本要求,學校工作更是如此。一般來講,管理的前提是分工,然后才是分工基礎上的合作,否則,就會出現責任不清,相互扯皮和大鍋飯現象,直接影響管理效率。在一項多選問卷中,列舉了共青團崗位責任范圍內的10個選項,要求參加測評的團委書記回答哪些屬于自己的崗位職責,27位被測中,只有9位選擇了10項,其他被測分別選擇了5至9項,而且有12人選擇在7項以內。這一測評結果說明,很多團委書記由于沒有受過專門訓練而對共青團工作把握不準,團委書記的崗位職責模糊,當然,這一現象的出現也與學校領導重視和指導不夠有關,團委書記經常是自己在實踐中探索。 四、職業理想多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很多國外管理理論對我國產生影響,其中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正在成為企業和學校管理的重要策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問卷設計了你將來希望從事什么崗位工作一項。27位被測中,2位希望成為支部書記,5位希望成為德育校長, 7位希望成為政府官員,13位希望成為學科教師。這一測試結果反映了教師對所學專業和學科業務的依戀,反映了團委書記走上管理崗位后對更高層次領導崗位的追求,僅有2位希望成為支部書記的結果,與我們的想象和期待差距較大,這可能是年輕一代價值取向的一個新特點,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我們去思考。 帶著問題去調查研究,帶著好奇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中學團委書記的尷尬值得我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去反思。是崗位的設置有問題嗎?是學校管理問題嗎?中學團委書記的尷尬局面能否解決?哪里才是突破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