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讀《教師的二十項修煉》有感 晉江市安海中心小學 陳銘玲 一學期來,只要是閑暇時便拿起《教師的二十項修煉》進行研讀。這本書的確是教師的良師益友,我從中學會了很多,也更加堅定了為人師表的信念。我一直思索著這樣的一個問題,什么樣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我想好的教育,好的老師他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課本上的知識,還應該讓學生學會自愛和關愛他人,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用愛與責任去譜寫教育的真諦。 永遠都忘不了去年“教師節”那份珍貴的禮物。那是上一屆一個學生曉杰送我的。當時他是學校有名的淘氣鬼,留過級,家長管不了他,很難教育。只要他在班上,老師就無法上課。要帶好這個班級,首先得教育好他。我從不把他當成后進生看待,而是用愛心包容他,放大他的優點,縮小他的缺點,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在同學面前表揚他,提高他的積極性。記得那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少先隊員們都喜氣洋洋地參加鼓號隊練習,曉杰眼巴巴地在一旁看著。我明白他很羨慕別的同學,就和大隊輔導員商量,讓他背起大鼓,參加隊列訓練。兒童節那天要去踩街活動,我給他買了運動鞋和白襪子,他背起大鼓雄赳赳地走在隊列前邊。那一天,他特別遵守紀律,第一次在同學面前受到大隊輔導員的表揚。第二天,他來還鞋子。我趁熱打鐵對他說:“這是老師給你買的,作為你這階段進步的獎勵,拿回家吧。”他低著頭,紅著臉說:“老師,您幫助我吧,我會努力的!”在愛心的感召下,曉杰進步很快,不久就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是什么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從教13年來,我自信,我是一個好老師,這是來自我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 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我們也許沒有鮮花沒有獎杯,但我們依然要懷有一顆熾熱的心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就是責任。談到這里,我的耳畔不由又想起那曲《丁香花》:“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啊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 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一曲淡淡的《丁香花》,讓我想起了離我們遠去的—— 教師不但是付出愛的使者,也是傳播愛的使者。 《學習的革命》這本書中有這么一段話,讓我感慨頗深: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不經意間,踏上這片熱土已13年了,在我淺薄的認知里,教師就像是一個變臉者,它具有多個面孔,多重角色。 教師是演員,只是演員的陣地在舞臺,教師的陣地在講臺罷了。 教師是模特,孩子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度過,除了父母的影響外,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師了。 教師是醫生,摔傷了我們為他敷藥,生病了我們用心呵護。 教師是警察,當孩子們吵架,出了事情時,我們義不容辭的當起了義務治安員…… 就是這樣一個多重角色奪得了多少孩子的心,熏陶了多少孩子的情操,他們就這樣學會了知識,學會了愛,學會了善待朋友,善待家人,善待生命。 最后,我想一名優秀的教師應以責任為標桿,以愛心為動力,用你我的生命譜寫教育的篇章,爭當人民滿意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以上這些話,是我的自勵,也希望能與大家產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