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是一種中庸的處世心態,既不清心寡欲。也不聲色犬馬;既不自命清高,也不妄自菲薄;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委屈求全。學會以寵辱不驚的心態淡然出事。在人生關鍵點上就能舉重若輕。
在生活中隨遇而安,縱然身處逆境,仍縱容自若,以超然的心情看待苦樂年華,以平常的心境面對一切榮辱。平常心是一種人生的美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做作,不虛飾,灑脫適宜,襟懷豁然,平常心不僅給與你一雙瀟灑和洞穿世界的眼睛,同時也使你擁有一個坦然的充實的人生。平常心是一種經歷挫折和失敗,不斷奮斗努力,才能歷煉出的人生境界。它不為虛榮所誘,不為一切浮華沉淪。當我們出入豪華場所,用不著因自己過時的衣著兒羞愧;遇見大老板,高官名人,也用不著點頭哈腰,不妨禮貌的與他們點頭微笑;即使身份卑微,也不必愁眉苦臉,要快樂地抬起頭,盡情地享受陽光;即使沒用驕人的學歷,也不必怨天尤人,而要保持一種積極拼搏的人身態度。不必羨慕別人美麗的光環,只要我們自己擁有一份平和的心態,盡自己所能,選擇人生的目標和生活,勇敢的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無愧于社會和他人,無愧于自己,那么,我們的心靈圣地就一定會陽光燦爛,鮮花盛開。 古往今來,無數事實證明,凡是有所成就者無不具有“寵辱不驚”這種極寶貴的做人態度。榮也自然,辱也自在,一往無前,否則泰來,榮辱不驚是一門生活藝術,也是一種處世哲學。人生在世,生活中有毀有譽,有榮有辱,有褒有貶,這是人生的尋常機遇,不足為奇。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免不了會遭到不幸和煩惱的突然襲擊,有的人面對從天而降的災難,處之泰然,總能是平常和開朗永駐心中;也有的人面對突變而方寸大亂,甚至一蹶不振,從此渾渾噩噩。為什么受到同樣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會產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就在于能否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 擁有了一顆平常心,就擁有了一種豁達,一種超然,古達觀者寵亦泰然,辱亦泰然。失敗了。轉過身揩干痛苦的淚水;成功了,向所有支持者和反對者之一滿足的微笑。生活如同彈鋼琴,弦太緊會斷,弦太松彈不出音,保持平常心才是悟到之本。古今中外的許多偉人,他們遇事不慌,沉著冷靜,正確判斷所處局勢,即使應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物欲橫流,處處充滿誘惑和陷阱的社會里,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并非易事。在平常心的世界里,一切都被看的平平常常,即“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生命是一個過程,而生活是一條小舟。當我們駕著生活的小舟在生命的這條河中漂流時,我們的生命樂趣,即來自于驚濤駭浪的奮勇搏擊,也來自于對細波微瀾的默默深思;即來自對偉岸高山的深深敬仰,也來自于對草地低谷的切切愛憐。所以我們的平常的生命生活一經升華,就會變得不那么平常了,因為生活和生命是美麗的,這種美麗,恰恰折服于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平常之中。沒有把日子過好的人,體會不到人生的幸福,沒有珍惜平常生活的人,不會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應為平常包容著一切,孕育著一切,一切都蘊含在平常之中。 保持平常心,寵辱不驚,是人生一種境界,他不是平庸,他是源于對現實情形的認識,是來自靈魂深處的表白。人生在世不見得都是權威四方和威風八面,就是說最舒心的享受不一定是榮譽和金錢的滿足,而是性情的安然,所以說,寵辱不驚,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解析生活,就能領悟到生活的真諦,平平淡淡才是真! |
|
來自: 我的愛人 拿什...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