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了解一下史記和司馬遷的背景。
據: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
《史記》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紀和列傳是主體。
“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民族的傳記。
何謂“本紀”?據:實際上就是帝王的傳記,因為帝王是統理國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腦,為他們作紀傳而名之曰“本紀“,正所以顯示天下本統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綱紀的緣故。同時,也是全書的總綱,是用編年體的方法記事的。在“本紀”的寫作中,司馬遷采取了詳今略遠的辦法,時代愈遠愈略,愈近愈詳。 ……
“本紀”按年代順序記敘帝王的言行和政績;“表”按年代譜列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載述諸侯國的興衰和杰出人物的業績;“列傳”記載各種代表人物的活動。司馬遷創造性地把這五種體裁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系。
關于“五帝本紀第一”這一章描述主要內容,來總結一下:黃帝(公孫軒轅)
黃帝的身世,黃帝幼時當時的社會環境,黃帝征戰,黃帝登為天子后的作為,黃帝娶妻,黃帝崩(葬橋山)
黃帝的后代
(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
于西陵之女 嫘祖:玄囂(青陽),玄囂生子:蟜極,昌意
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高陽,高陽的作為,高陽生子:窮蟬,高陽崩
蟜極之子高辛(帝嚳)立,高辛的作為,高辛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高辛崩
帝堯之后
摯代立:不善,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帝堯任用鯀治水,無功;帝堯將女兒嫁給虞舜,任用虞舜,后帝堯禪讓與虞舜
舜的作為
怎樣理解好史記的內容?史記是漢代時司馬遷所寫,用詞不算繁亂,較為簡潔了。但畢竟是文言文,離親近的白話還是有距離的。讀史書是為了更加了解歷史,作為歷史愛好者,我覺得,就說讀史書吧,不論史記還是其他的,都要注意一點,史書是一個給我們了解的歷史的平臺,但就算編寫史書的人沒有惡意,也可能摻加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內容,可能歪曲了一些事實。史書中必有真實的內容,但是在學習史書的過程中,不能拘泥于史書,要大膽地提出疑惑質疑,可以嘗試根據當時的種種情況作出推斷,當然,不能憑空胡謅了。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章的內容,首先要先對各個人物進行了解。因為史記中人物描寫并不是很詳盡。
首先,盤點一下這章的重點人物:
黃帝,炎帝,蚩尤,嫘祖,帝堯,虞舜
這其中,可因各種原因分作幾組,
1)黃帝,炎帝,蚩尤
2)黃帝,炎帝
3)炎帝,蚩尤
4)黃帝,嫘祖
5)帝堯,虞舜
這其中可看出1-3 黃帝,炎帝,蚩尤的關系是最復雜的。
因此作為本章重點研究探討對象。
首先我們選擇研究第二組,黃帝,炎帝。
這一次整理好了一些資料和大體內容,也都劃分好了,那么從下次開始繼續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