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
成交量的概述
成交量是指在某一時段內具體的交易數。它可以在分時圖中繪制,包括日線圖、周線圖、月線圖甚至是5分鐘、30分鐘60分鐘圖中繪制。市場成交量的變化反映了資金進出市場的情況,成交量是判斷市場走勢的重要指標,但在國外成熟市場,成交量主要是用于印證市場走勢。 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且價格上漲的股票,趨勢向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一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階段,市場交易不活躍。成交量是判斷股票走勢的重要依據,對分析主力行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投資者對成交量異常波動的股票應當密切關注。
成交量的三種表達方式
市場人士常說“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騙人,唯有量是真實的”,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江恩十二條買賣規則中的第七條就是觀察成交量,指出研究目的是幫助決定趨勢的轉變,因此市場上有“量是價的先行,先見天量后見天價,地量之后有地價”之說。不過也不能把成交量的作用簡單化、絕對化,由于國內股市中存在大量的對敲行為,成交量某種程度上也能騙人,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量雖是價的先行,但并不意味著成交量決定一切,在價、量、時、空四大要素中,價格是最基本的出發點,離開了價格其它因素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交量可以配合價格進行研判,但決不會決定價格的變化,對于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被偽說法所蒙蔽。
那么什么是成交量呢?
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當股票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涌,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股票供過于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
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股票只要上市交易,每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交量。一般而言向上突破頸線位、強壓力位需要放量攻擊,即上漲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向下破位或下行時卻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無量下跌天天跌,直至再次放量,顯示出有新資金入市搶反彈或抄底為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稱為量價配合,否則為量價不配合。
成交股數VOL,這是最常見指標,也是平常談論中所指的成交量,它非常適合于對個股成交量做縱向比較,即觀察個股歷史上放量縮量的相對情況。最大缺點在于忽略了各個股票流通量大小的差別,難以精確表示成交活躍的程度,不便于對不同股票做橫向比較,也不利于掌握主力進出的程度。當然在對個股研判時,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成交股數。成交金額AMOUNT,直接反映參與市場的資金量多少,常用于大盤分析,因為它排除了大盤中各種股票價格高低不同的干擾,通過成交金額使大盤成交量的研判具有縱向的可比性。通常所說的兩市大盤多少億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額。對于個股分析來講,如果股價變動幅度很大,用成交股數或換手率就難以反映出莊家資金的進出情況,而用成交金額就比較明朗。
換手率TUN,
是每日的成交量/股票的流通股本,可以作為看圖時固定運用的指標,比較客觀,有利于橫向比較,能準確掌握個股的活躍程度和主力動態。換手率可以幫助我們跟蹤個股的活躍程度,找到“放量”與“縮量”的客觀標準,判斷走勢狀態,尤其是在主力進貨和拉升階段,可以估計主力的控籌量。當然大部分的分析軟件上不提供換手率的走勢圖,只提供當日的換手率數值,因此運用換手率時還需找一個好軟件才行。
1)一般而言日換手率<3%時為冷清,一種情況是該股屬于散戶行情,另一種情況是已高度控盤,莊股在高位震蕩之際往往成交量大幅萎縮,換手率低。
2)日換手率>3%且<7%時為活躍,表示有主力在積極活動。
3)日換手率> 7%為熱烈,籌碼急劇換手,如發生在高位,尤其是高位縮量橫盤之后出現,很可能是主力出貨;如果發生在低位,尤其是在突破第一個強阻力區時,很可能為主力在積極進貨。
實戰中還可運用均量線(移動平均量線)對VOL、AMOUNT、TUN進行輔助研判,一般可設三個參數,即5日均量線、10日均量線及20日均量線。由于均量線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市場成交量的主要趨向,與常用的移動平均線的原理相同,可運用黃金交叉、死亡交叉等均線理論進行研判。
買盤和賣盤相加不等于成交量
目前滬深交易所對買盤和賣盤的揭示,是買價最高前三位和賣價最低前三位,是即時的買盤揭示和賣盤揭示,其成交后納入成交量,不成交不能納入成交量,因此,買盤與賣盤之和與成交量沒有關系。
怎樣看出成交量中哪些是以買成交或哪些是以賣成交?這里有一個辦法:在目前股票電腦分析系統中有“外盤”和“內盤”的揭示,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這樣就可以區分成交量哪些以買方成交、哪些以賣方成交。
外盤、內盤 在技術分析系統中經常有“外盤”、“內盤”出現。委托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委托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
1)由于以賣方成交的委托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
2)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愿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
3)如內盤和外盤大體相近,則買賣力量相當。
成交量的影響
參與買賣股票的人,其對股價偏高或偏低的評價越不一致時,成交量就越大。反之,其評價越一致時,則成交量趨小。前者意味著多空雙方意見分歧較大,短兵相接,股價乃具有較大幅度的漲跌;后者為多空雙方看法略同,操作較不積極,股價漲跌幅度將很有限。 每筆成交量
1)當股價呈現底部狀態時,若“每筆成交”出現大幅跳升,則表明該股開始有大資金關注;若“每筆成交”連續數日在一較高水平波動而股價并未出現較明顯的上升,更說明大資金正在默默吸納該股。在這段時間成交量倒未必出現大幅增加的現象。當我們發現了這種在價位底部的“每筆成交”和股價及成交量出現明顯“背馳”的個股時,應予以特別關注。一般而言,當個股“每筆成交”超過平均水平50%以上時,我們可以認為該股已有主力入駐。 2)機構主力進入某股后,不獲利一般是不會出局的。進入后,無論股價是繼續橫盤還是呈現“慢牛”式的爬升,其間該股的“每筆成交”較主力吸納時是有所減少還是持平,也無論成交量有所增加還是萎縮,只要股價未見大幅放量拉升,就說明主力仍在盤中。
特別是在淡靜市道中,主力為引起散戶注意,還往往用“對敲”來制造一定的成交假象,甚至有時還不惜用“對敲”來打壓震倉,若如此,“每筆成交”應仍維持在一相對較高的水平。此時用其來判斷主力是否還在場內,十分靈驗。
3)若股價放量大陽拉升,但“每筆成交”并未創新高時,應特別提高警惕,因為這說明主力可能要派發離場了。而當股價及成交量創下新高,但“每筆成交”出現明顯萎縮,也就是出現“背馳”時,投資者切不可戀戰,要堅決清倉離場,哪怕股價再升一程。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當“每筆成交”與其他價量指標出現明顯“背馳”時,應特別引起我們的注意。同時,我們應注意“每筆成交金額”(股價*每筆成交量)。因為10元/股的每筆成交顯然比5元/股的主力實力強勁。
如何看成交量?
怎么看成交量是股票投資必須掌握的,怎么看成交量需要分析。分析方式也很多。不同的股票不同的量形態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一般來看成交量形態有以下6種:
成交量小,說明大家對該股的現價比較認同。 有股的懶得賣。沒股的懶得買。因認同現在的價格,所以刺激不出交易。 成交量大,說明大家對該股的現價分歧比較大。有股的人覺得現在賣出就掙到了;沒股的人覺得現在買進以后還能掙錢。 于是成交量就大了。 6種情況:
1、低量低價
低量低價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成交量非常稀少的同時、個股股價也非常低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低量低價一般只會出現在股票長期底部盤整的階段。 當股價從高位一路下跌后,隨著成交量的明顯減少,股價在某一點位附近止跌企穩,并且在這一點位上下,進行長時間的低位橫盤整理。經過數次反復筑底以后,股價最低點也日漸明朗,同時,由于量能的逐漸萎縮至近期最低值,從而使股票的走勢出現低量低價的現象。 低量低價的出現,只是說明股價階段性底部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強,而不能作為買入股票的依據。投資者還應在研究該股基本面是否良好、否具有投資價值等情況后,才能做出投資決策。 2、量增價平 量增價平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增加的情況下、而個股的股價卻幾乎維持在一定價位水平上下波動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增價平既可以出現在上升行情的各個階段,也可以出現在下跌行情的各個階段之中。同時,它既可以作為賣出股票的信號,也可以作為買人股票的信號。區別買賣信號的主要特征,是要判斷“量增價平”中的“價”是高價還是低價。 如果股價在經過一段時間比較大的漲幅后、處在相對高價位區時,成交量仍在增加,而股價卻沒能繼續上揚,呈現出高位量增價平的現象,這種股價高位放量滯漲的走勢,表明市場主力在維持股價不變的情況下,可能在悄悄地出貨。因此,股價高位的量增價平是一種頂部反轉的征兆,一旦接下來股價掉頭向下運行,則意味著股價頂部已經形成,投資者應注意股價的高位風險。 如果股價在經過一段比較長時間的下跌后、處在低價位區時,成交量開始持續放出,而股價卻沒有同步上揚,呈現出低位量增價平的現象,這種股價低位放量滯漲的走勢,可能預示著有新的主力資金在打壓建倉。一旦接下來股價在成交量的有效配合下掉頭向上,則表明股價的底部已經形成,投資者應密切關注該股。 3、量增價漲 量增價增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增加的同時、而個股的股價也同步上漲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增價漲只出現在上升行情中,而且大部分是出現在上升行情的初期,也有小部分是出現在上升行情的中途。 在經過前期一輪較長時間的下跌和底部盤整后,市場中逐漸出現諸多利好因素,這些利好因素增強了市場預期向好的心理、刺激了股市的需求,市場交換逐漸活躍起來。隨著成交量的放大和股價的同步上升,投資者購買股票短期內就可獲得利潤,賺錢的示范效應激起了更多投資者的投資意愿。 隨著成交量的逐漸放大,股價也開始緩慢向上攀升,股價走勢呈現量增價增的態勢,這種量價之間的良好配合,對未來股價的進一步上揚,形成了真實的實質性支撐。 4、量縮價漲 量縮價漲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減少的情況下、個股的股價卻反而上漲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縮價漲多出現在上升行情的末期,有一小部分也會出現在下降行情中期的反彈過程中。不過,量縮價漲的現象在上升行情和下降行情中的研判是不一樣的。 在持續的上升行情中,適度的量縮價漲表明主力控盤程度比較高,維持股價上升的實力較強,大量的流通籌碼被主力鎖定。但量縮價漲畢竟所顯示的是一種量價背離的趨勢,因此,在隨后的上升過程中出現成交量再次放大的情況,則可能意味著主力可能在高位出貨。 在持續的下降行情中,有時也會出現量縮價漲的反彈走勢。當股價經過短期內的大幅度下跌后,由于跌幅過猛,主力沒能全部出貨,因此,他們會抓住大部分投資者不忍輕易割肉的心理,用少量資金再次將股價拉高,造成量縮價漲的假象,從而利用這種反彈走勢達到出貨的目的。 總之,對于量縮價漲的行情,投資者應區別對待,一般以持股或持幣觀望為主。 5、量增價跌 量增價跌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增加的情況下、個股的股價卻反而下跌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增價跌現象大部分是出現在下跌行情的初期,也有小部分是出現在上升行情的初期。不過,量增價跌的現象在上升行情和下降行情中的研判也是不一樣的。 在下跌行情的初期,股價經過一段比較大的漲幅后,市場上的獲利籌碼越來越多,一些投資者紛紛拋出股票,致使股價開始下跌。同時,也有一些投資者對股價的走高仍抱有預期,在股價開始下跌時,還在買入股票,多空雙方對股價看法的分歧,是造成股價高位量增價跌的主要原因。不過,這種高位量增價跌的現象持續時間一般不會很長,一旦股價向下跌破市場重要的支撐位、股價的下降趨勢開始形成后,量增價跌的現象將逐漸消失,這種高位量增價跌現象是賣出信號。 在上升行情初期,有的股票也會出現量增價跌現象。當股價經過一段比較長時間的下跌和底部較長時間盤整后,主力為了獲取更多的低位籌碼,采取邊打壓股價邊吸貨的手段,造成股價走勢出現量增價跌現象,但這種現象也會隨著買盤的逐漸增多、成交量的同步上揚而消失,這種量增價跌現象是底部買入信號。 6、量縮價跌 量縮價跌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減少的同時、個股的股價也同步下跌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縮價跌現象既可以出現在下跌行情的中期,也可能出現在上升行情的中期,但它們的研判過程和結果是不一樣。 在上升行情中,當股價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市場成交量開始減少,股價也隨之小幅下跌,呈現出一種量縮價跌現象,這種量縮價跌是對前期上升行情的一個主動調整過程,“價跌”是股價主動整理的需求,是為了清洗市場浮籌和修正較高的技術指標,而“量縮”則表明投資者有很強的持籌信心和惜售心理。當股價完成整理過程后,又會重新上升。 在下跌行情中,當股價開始從高位下跌后,由于市場預期向壞,一些獲利投資者紛紛出逃,而大多數投資者選擇持幣觀望,市場承接乏力,因而,造成股價下跌、成交萎縮的量縮價跌現象。這種量縮價跌現象的出現,預示著股價仍將繼續下跌。 上升行情中的量縮價跌,表明市場充滿惜售心理,是市場的主動回調整理,因而投資者可以持股待漲或逢低介入。不過,上升行情中價跌的幅度不能過大,否則可能就是主力不計成本出貨的征兆。 下跌行情中的量縮價跌,表明投資者在出貨以后不再做“空頭回補”,股價還將維持下跌方向,因而,投資者應以持幣觀望為主。 怎樣看成交量總結
內盤+外盤就是成交量(所有的成功交易量)。
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 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 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于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若內盤數量大于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 通過外盤、內盤數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資者通常可能發現主動性的買盤多還是主動性的拋盤多,并在很多時候可以發現莊家動向,是一個較有效的短線指標。 看成交量變化能判斷出運行趨勢的變化,指數在低位整理一段時間后,成交量持續明顯放大,指數有向上翅,這時買入信號明確是上升趨勢開始。經過一段上升后,當均線開始走平,成交量也相應減少,將是賣出信號有轉為向下趨勢可能。 1、成交量有助研判趨勢何時反轉,價穩量縮才是底。 2、個股日成交量持續5%以上,是主力活躍其中的標志。 3、個股經放量拉升橫盤整理后無量上升,是主力籌碼高度集中控盤拉升的標志。 4、如遇突發性高位巨量長陰線,情況不明時要立即出局,以防重大利空導致崩潰性下跌。 成交量的秘密 大部分股票軟件是這樣規定均線的:
黃色是5日均線
紫色是10日均線 綠色是20日均線 白色是30日均線 藍律色是120日均線(因為半年內交易時間可能也就120天左右),所以也可叫半年線 紅色是250天線,同半年線道理,也叫年線 具體你可以看看界面上方的文字:比如用黃色字體標 MA5 6.08,這就表示5日均線的價格位置為6.08,還有MA10就是10日均線了,如此類推. 1)任何進出,均以大盤為觀察點,大盤不好時不要做,更不要被逆市上漲股迷惑。
2)在多數情況下,當量縮后價不再跌,一旦量逐步放大,這是好事。 3) 在下跌過程中,若成交量不斷萎縮,在某天量縮到“不可思意”的程度,而股價跌勢又趨緩時,就是買入的時機。 4)成交量萎縮后,新底點連續2天不再出現時,量的打底已可確認,可考慮介入。 5)成交量萎縮后,呈現“價穩量縮”的時間越長,則日后上漲的力度愈強,反彈的幅度也愈大。 6)量見底后,若又暴出巨量,此時要特別小心當日行情,一般情況下,量的暴增不是好事,除非第二天量縮價漲,否則是反彈而已。 挑選底部放量黑馬 投資者在挑選底部放量黑馬時,關鍵是尋找適度放量的個股,成交量不放大或過度放大,都不利于該股未來的發展。因為如果個股放量過度,往往會極大地消耗該股做多的能量,使短期后繼資金無法及時接力,個股的上漲將缺乏持續性的動力,從而使股價上漲往往一步到位,缺乏實際投資價值。至于成交量放大是否適度,可以參考以下指標,做為選股的標準。 一、股價啟動初期,單日成交量大于該股的前五日移動平均成交量2.5倍,大于前10日移動平均成交量3倍。 二、股價啟動初期的單日盤中量比至少要達到10以上,收盤時量比至少要達到2.5以上。 三、股價啟動初期成交量保持溫和放大狀態,量能乖離率指標VBIAS能夠保持3至5天的快速持續上漲,并且在股價啟動后的一段時間內,24日VBIAS能多次穿越0軸線。 四、移動平均成交量VOSC指標大于0軸線,并且逐漸緩慢上移,即使偶遇調整,VOSC指標為正值的時間遠多于為負值的時間。 五、成交量標準差指標VSTD快速上升到該股歷史上罕見的極高位置時,表示該股成交量過度放大。這種極高位置由于各種股票的流通盤大小不同和成交活躍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沒有一定的量化標準,投資者可以根據個股的VSTD指標歷史表現進行比較。 六、底部放量個股的成交量雖然和前期相比有明顯的增加,但和個股的流通盤相比并不大,每日成交換手率不能超過10%。 操作要領:不同股票應設不同止盈位。 天量與地量 1)如何界定何為天量?天量出現之前股價已經出現連續上漲,且上漲的幅度很大,目前價格已經高企;股價進入飚升末期,連續大幅上揚后出現上漲乏力;市場人氣鼎沸,交投異常活躍,利好傳聞到處亂飛;成交活躍度非常大,換手率連續數日保持在10%以上。 天量出現時應該怎樣操作?一旦出現天量,那么股價離見頂回落就不會很遠了,在這個時候中長線投資者就應該著手拋出手中的股票,但是具有豐富市場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由于這段時間股價仍然會有很大的慣性上沖時機,拋的過早將不利于利潤的最大化,要怎樣拋才能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呢?在這里介紹一種“倒金字塔”賣出方法:在第一次出現巨大成交量時,投資者開始部分拋出手中的股票,以持倉量的1/4為宜,然后當股價繼續上漲并創下新高之后再拋出持倉量的1/4并加碼賣出,加碼的幅度為1/4的1/3(即持倉量的1/12),即賣出原有持倉量的,第三次則在第二次賣出數量的基礎上再加碼賣出(1/12),將所有股票出清。如此一來,就可以使拋出股票的價格水平與股價頂點接近,從而盡可能地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2)地量的量化標準。低于0.2%的換手可以看作是地量。在一個區域多次或連續出現地量就是地量區。強勢背景下的地量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而長期弱勢的冷門股則參考意義不大。在少數情況下,從高換手快速萎縮的成交量可以高于這個標準。這關系到成交量萎縮的速率(包含空間和時間)。 在股價運作過程中(不論漲跌),通過對各個調整段中各不相同的地量的研判,捕捉變盤點!使操作更趨于理性和合理。 從底部放量看莊家意圖 一般而言,當某只股票自高位回調至前期低點附近時,由于跌幅巨大投資者往往在此區域不敢進行操作,而此時莊家卻借機開始逐步建倉。尤其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一些莊股在底部區域出現明顯的放量之后,股價上升至21日均線之上,隨即采取橫盤均量盤整走勢,其目的無非是為了清除追風盤和消磨前期套牢籌碼。從K線圖上反映為小陰小陽,其股價重心以21日線為依托進行調整,相對應的成交量較前期開始放大,中期均線系統中68日均線自上而下趨于平緩并與股價越來越接近。股價在底部區域依托21日均線進行盤整,10日均線上穿21日均線,短期強勢特征形態初現,一旦形成兩線上穿一線形態時,股價將進入中期拉升行情。 1、當股價在低位止跌后上升至10日均線之上時,其成交量微微放大,表明增量資金開始進場吸籌,此時不要急于介入。待股價繼續上升至21日均線之上時,若相對應的成交量放出近期天量,則待股價回調至10日均線附近時介入1/4倉位。
2、當股價回調至10日均線附近止跌,再次上升至21日均線之上,相對成交量放大,而10日均線同時上穿21日均線阻力位成金叉時,應再補1/4倉位操作。 3、當股價攻擊68日均線成功后,切不可追高操作,因為此時莊家往往要進行洗盤操作以減輕拉升阻力。投資者應等股價回調至68日均線支撐位止跌后,并再次上升至21日均線之上時,若相對應的成交量放大可及時介入。 巨量大陰線,砸出**股 1)巨量大陰線多出在單邊上升的大牛股中,其中第一根巨量大陰線介入安全系數最高。 2)次日走勢十分關鍵,若收出陽線,且量能不縮,可大膽介入。 3)巨量大陰線收出當日,市場中此類個股傳聞較少。 若股票符合以上原則,介入該股便可實現獲利迅速且豐厚的目標。 成交量與資金流向 股票價格的運作,從長期看受價值規律的支配,但在一段時間內,股價的變化是特定時期供求關系直接作用的結果。而在某一特定時期,股票市場總供給和某一股的總股本或流通量是相對不變的,此時,股價的變動主要取決于需求的變動,即資金的流向。一般來講,資金流量與股價成正比關系。當資金流量增大后,股價就大幅上升,反之則下降。正因為如此,投資者選股時一定要看準股市內資金總量的具體流向。幾年來的股市運作已經證明:只有某一個股的流通籌碼完成了弱者向強者的轉移,這一個股方可能有強勢的表現。對一個新興的投機性較強的股市而言,如果某一個股流通的大部分流入大機構手中(不論是因為承銷、配股還是二級市場吸籌),則該股遲早將有驚人的表現;如果哪類個股的流通股在主力炒作后多數籌碼流入中小投資者手中,則這些個股的市場表現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顯得疲弱。判斷資金流向最主要的還是應該從價格和成交量兩方面入手,具體法則如下: 1、股票價格經過長期的下跌以后,成交量會逐步遞減到過去的底部均量附近。此時,股價的波動幅度越來越小,并停止下跌,成交量也萎縮到極限;此后,成交量逐遞增,乃至出現放巨量的現象,說明可能有大資金介入該股,因此,投資者應特別關注成交量形成“散兵坑”的個股。“散兵坑”形成過程中,右半球成交量不斷遞增,或股價大幅上升,成交量劇增,表示供求關系已經發生改變,已經有大資金在建倉吸籌了;指數跌、個股價格不跌的股票尤應引起注意。
2、在股價變動過程中的相對低位,形成雙底、圓底等技術形態,突然有一天產生跳空缺口,配合成交量的有效放大,說明已經有大資金進入該股。 3、在股價經歷一定的跌幅后,某一個股價格率先開始溫和上漲,或大盤指數下跌已有相當幅度,某一個股也在下跌,但某一個股的換手率較高(明顯高于大盤的換手率),這類個股可能有大資金進入。一般來說,在低價區換手率較高,表示有大資金在建倉;在高價區換手率較大,則可能有大資金在流出。 4、由于特定的政策原因或其它原因,股價產生連續暴跌的情況,此時在低檔出現大成交量而股價沒有出現進一步下跌,此即表示有大資金在進貨。 5、股價連續下跌20%至30%以后,股票已具有相當的投資價值,股價形成小箱體整理的局面,此時,股價忽然向下跌破箱底,同時出現較大的成交量,此后不久,股價又回升到原先的箱體之上,要留心是否有大資金在建倉。 6、5天、10天的成交量平均線開始向上移動,或5天10天成交量均線橫向移動,而某一天或連續幾天成交量突破均線,表示有大機構在底部收集籌碼。 7、在某一個股的相對低價區域,市場平時交易不多,某日突然出現大手成交,如果大手成交出現而成交價比剛完成的成交價還高,顯示有機構愿意高價掃貨,這類個股值得留心。 8、在大成交量出現以后,有時個股會出現股價上升不需要成交量配合,價升量縮的情況,說明該股已經有大主力介入,且正在拉抬股價。此后,如大盤漲,這一個股不漲,而成交量非常萎縮,表示大資金沒有流出意愿,或無法流出,這時股價的震蕩可能是機構的洗盤動作。如果產生大盤上漲這一個股不漲甚至下跌,成交量不時放大的情況,應留心有大機構在出貨。 9、當股票價格持續上漲數日之久,出現急劇增加的成交量,而股價上漲乏力,甚至出現出利好下跌的情況,顯示股價在高檔大幅震蕩,成交量放大時,有大機構的資金在流出市場。 10、在股價經過大幅上升后,如果出現股價上升,成交量卻逐漸遞減的情況,此時的股價只是靠人們的信心在維持,顯示有資金正在從這一個股撤離。 底部動量找黑馬 在盤局的尾段,長期牛股的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征:1、波動幅度逐漸縮小;2、量縮到極點;3、量縮之后是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4、成交量持續放大,且收中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5、突破之后,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間均線是疊合在一起。 成交量變化找黑馬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后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
3、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強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其上漲的力度越強;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量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即買進;
5、股市中獲利的關鍵是在于選股,不能單看大勢掙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
6、成交量是股市氣氛的溫度計,有很多股票的狂漲并不是因為有什么重大利多,純粹是籌碼供求關系造成的,而從成交量的巨大變化,就可以測知該股股價變化的潛力;
7、沒有合適的機會就不要進場,股票不是天天都可以做的,一年做幾次就夠了,只要抓住幾只黑馬就夠肥的了;
8、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及選股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析內容;
9、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放大,價格保持連續上漲,則上升的趨勢不變;
10、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現象,表明拋壓并未減少,而價格保持下跌,則下跌形態不變;
11、在上漲過程中,若成交量隨之大幅擴增,但價格并不持續上升,則表明阻力加大,這是反轉的征兆;
12、在下跌趨勢中,若成交量有放大現象,但價格下跌趨緩,說明下方支撐力度增加,為反彈征兆。
地量殺熊法 地量見地價,意味著跌到底了,此時進入,必贏無敵。能真正認識什么叫地量是關鍵。其實就是當股價大幅下跌后,股價長期橫向整理,并且不斷地出現低量與極地量,均線接近粘合或者是大多均線向下。出現這些現象時,應高度關注。放進自選股中。在分時線上看,應該是橫盤走法的,分時量是很少的,此時由于我們已高度關注了,就死盯他,當在成交細節上出現大單交易,而在分時圖上出現密集的量柱,同時分時線流暢向上,成交單上出現排炮式向上買單時,我們此時就知道了地量已出現了。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原來地量是事后才能知道的,那些“高手”們講他們能提前知道地量是騙人的。地量原來是這樣確認的。 地量實戰應用:
由于地量只能是事后知道的,那么我們還能不能賺到地量的錢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賺到多與賺得少是實戰水平高低的分別,買在地價低位賺到錢與買在高價虧了錢是高手與低手的區別。 當你水平高時應是這樣的,在個股處于技術上的低位并且分時線上出現我以上講的現象時你能及時殺入,你就能買到低價了,你越早介入,那么介入價就越低了,這就是地價了。如果你不能在分時線時及時判斷到地量地價時,其實也不用后悔,你還是有機會在日線上找到地量地價進入的,那就是在大盤市場向好時,你也可以在日線上出現地量后,在第二天開市時,大盤還向好(大盤之前同時也出現地量)時,開盤后看到個股買賣單活躍你就第一時間買入,此時你還是可以賺錢的。 地量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近期低量就行了,并不是指絕對的地量。 再給大家一個提示:地量在不同的周期級別有不同的操作價值,弱市時只能有小的價值,此時對應的實戰資金一定不能大。強市時對應的進入資金量可以加大到一半以下,當有錢賺了后就再加。這樣做是保守些,但能保證你的金錢安全。5分鐘上有地量,15分鐘上有地量,30分鐘有地量,60分鐘也有地量,日線上也有地量,周線上也有地量。這些地量有實戰作用。
月線上也有地量,這個暫時對國內股市來講沒多大實戰意思。
在5分鐘上發現了地量進入比15分鐘發現的進價低……,但同時地如果你K線水平與盤口水平不高,危險也大。另一個實戰作用就是:當在周線上沒找到好的地量介入時機時,你可以在日線上找到時機,在日線上沒找到時,就到60分鐘線處找。一般希望水平不高的人不要找30分鐘以下的機會。 資金進場的四個重要信號 一、底部放量是大盤或個股的漲升信號。一般講個股在盤底筑底時成交量并不會有很大的放大,但那種在筑底時股價并未有較大的上攻但成交量悄然放大的個股,應多關注。 二、經下調后股價的反復震蕩也是資金進場信號。相當多的個股在經過下調之后,會因其中的風險釋放吸引新的資金介入,然而這些資金介入后并不急于拉升,而是反復洗盤,在震蕩之中進行有耐心的低位吸籌,“雙底”、“復合底”等也因此產生。一般無大資金吸籌的個股成交量不會大,震蕩幅度也有限。 三、逆市逞強的個股也是有資金進場的重要表現。任何個股在大盤下調時走強,沒有實力資金支持是辦不到的,應關注其中累計漲幅不大的個股。 四、長年走弱的個股一旦發生筑底后強勢上攻要關注。 巧用日換手5%選股 “日換手5%的選股思想”的出發點是要找出剛剛開始起漲的個股,在牛市的上升浪中長期持有,在大勢實質性走弱時拋出,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日換手5%的選股思想”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大盤處于牛市行情之中。中國股市具有較明顯的周期性特征,熊市和牛市每隔一段時間交替出現。第二,要選擇的股票處于熱點板塊之中。“日換手5%的選股思想”的內容是,在滿足了上述兩個條件的前提下,投資者可以考慮選擇日換手率大于5%,小于10%,并且超越前期阻力位的個股。 縮量買入法
一般來說,成交放出巨量時,股價往往處在相對高位;成交極度萎縮時,說明股價已跌至相對低位,這對短線尋找買點特別有效,假如某股在一段時間內成交量逐步萎縮,當量無法進一步萎縮時,往往意味著股價將止跌。至于萎縮到什么程度,這沒有確定的標準。一般來說,熱門股成交量處在1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時,階段性低點隨時有可能出現。該方法對捕捉熱門股的買點較為合適,特別是前期的熱門股出現階段性調整之后,往往有再起一波的機會,此時即可觀察成交量的萎縮情況,一旦量能創出近期的新低,說明階段性低點可能已經來臨,而對冷門股、處在下跌趨勢的個股,則不適宜用此法,這些個股有可能出現成交一再萎縮而股價依然未止跌的情況,參考價值不大。縮量之后出現的低點不一定是重要底部,有時僅僅是階段性的低點。因而只適宜尋找短線低點。對重要底部的尋覓,還需結合其他方法來進行綜合研判。 量比指標
一、量比指標簡介
量比指標,是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為開市后平均每分鐘的成交量與過去5個交易日平均每分鐘成交量之比。 計算公式是:量比=現成交總手/現累計開市時間(分)/過去5日平均每分鐘成交量。
量比指標依據的是即時每分鐘平均成交量與之前連續5天每分鐘平均成交量的比較,所以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盤口成交異動及其力度。從操盤的角度看,量比指標直接反映在區中,其方便快捷勝過翻閱其他的技術指標曲線圖。
量比指標的意義是:他反映的是當前盤口的成交力度與最近五天的成交力度的差別,這個差別大小反映出盤口成交的活躍度,體現出主力即時做盤的盤口特征。可以說是盤口語言的翻譯器,是超級短線臨盤實戰洞察主力短時間動向的秘密武器。
在觀察成交量方面,卓有成效的分析工具是量比,它將某只股票在某個時點上的成交量與一段時間的成交量平均值進行比較,排除了因股本不同造成的不可比情況,是發現成交量異動的重要指標。在時間參數上,多使用10日平均量,也有使用5日平均值的。在大盤處于活躍的情況下,適宜用較短期的時間參數,而在大盤處于熊市或縮量調整階段宜用稍長的時間參數。
二、量比指標數值意義的研判
當量比大于1時,說明當日每分鐘的平均成交量大于過去5日的平均數值,交易比過去5日活躍;當量比小于1時,說明現在的成交量比不上過去5日的平均水平。一般來說,量比大說明成交量比前幾日放大,也說明該股比前幾日活躍。
一般來說,
1)量比為0.8-1.5倍,說明成交量處于正常水平;
2)量比在1.5-2.5倍之間則為溫和放量,如果股價也處于溫和緩升狀態,則升勢相對健康,可繼續持股,若股價下跌,則可認定跌勢難以在短期內結束,從量的方面判斷應可考慮停損退出;
3)量比在2.5-5倍,則為明顯放量,若股價相應地突破重要支撐或阻力位置,則突破有效的幾率頗高,可以相應地采取行動;
4)量比達5-10倍,則為劇烈放量,如果個股處于長期低位出現劇烈放量突破,漲勢的后續空間巨大,是“錢”途無量的象征;如果個股已有巨大漲幅時出現如此劇烈的放量,則值得高度警惕。
5)量比達到10倍以上的股票,一般可以考慮反向操作。在漲勢中出現這種情形,說明見頂的可能性壓倒一切,即使不是徹底反轉,至少漲勢會休整相當長一段時間。在股票處于綿綿陰跌的后期,突然出現的巨大量比,說明該股在目前位置徹底釋放了下跌動能。
6)量比達到20倍以上的情形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兩單,是極端放量的一種表現,這種情況的反轉意義特別強烈,如果在連續的上漲之后,成交量極端放大,但股價出現“滯漲”現象,則是漲勢行將死亡的強烈信號。當某只股票在跌勢中出現極端放量,則是建倉的大好時機。
7)量比在0.5倍以下的縮量情形也值得好好關注,其實嚴重縮量不僅顯示了交易不活躍的表象,同時也暗藏著一定的市場機會。縮量創新高的股票多數是長莊股,縮量能創出新高,說明莊家控盤程度相當高,而且可以排除拉高出貨的可能。縮量調整的股票,特別是放量突破某個重要阻力位之后縮量回調的個股,常常是不可多得的買入對象。
8)漲停板時量比在1倍以下的股票,上漲空間無可限量,第二天開盤即封漲停的可能性極高。在跌停板的情況下,量比越小則說明殺跌動能未能得到有效宣泄,后市仍有巨大下跌空間。
三、使用量比指標應遵循的原則
在使用量比指標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量比指標線趨勢向上時不可以賣出,直到量比指標線轉頭向下;
2)量比指標線趨勢向下時不可以買入,不管股價是創新高還是回落,短線一定要回避量比指標向下的;
3)股價漲停后量比指標應快速向下拐頭,如果股價漲停量比指標仍然趨勢向上有主力借漲停出貨的可能,應當回避;
4)量比指標雙線向上時應積極操作,股價上漲創新高同時量比指標也同步上漲并創新高這說明股價的上漲是受到量能放大的支撐的是應當極積買入或持股;
5)如果股價下跌量比指標上升這時應趕快離場,因為這時股價的下跌是受到放量下跌的影響,股價的下跌是可怕的;
6)短線操作時如果股價首次放量上漲,量比指標不可超過5,值太大對后期股價上漲無益,如果股價是連續放量,要求量比值不可大于3,否則有莊家出貨可能;
7)量比值標相對成交量的變化來講有明顯的滯后性。
四、如何通過量比指標找短線黑馬?
在實戰操作中,如果過早買進底部的個股,由于莊家沒有吸好貨之前并不會拉升,有可能要打壓,搞得不好會被套。至于剛突破整理平臺個股,若碰上莊家制造假突破現象,有時候也會無功而返。因此,市場中的一些短線高手,如果在個股啟動的第一波沒有及時介入。他們寧可失去強勢股連續上漲的機會,也不會一味地追漲,從而把風險控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
一般來說,個股放量且有一定升幅后,莊家就會清洗短線浮籌和獲利盤,并讓看好該股的投資者介入,以墊高市場的平均持股成本,減少再次上漲時的陰力。由于主力是看好后市的,是有計劃的回落整理,因此,下跌時成交量無法連續放大,在重要的支撐點位會縮量盤穩,盤面浮籌越來越少,表明籌碼大部分已經鎖定,這時候,再次拉升股價的條件就具備了。如果成交時再次放大,并推動股價上漲,此時就是介入的好時機。由于介入“縮量回調,再次放量上攻”的個股短線收益頗高,而且風險比追漲要小很多,因此是短線客的最愛。目前市場中已有一部分人專門做這類個股,尤其在大盤盤整或震蕩盤升的時候,特別有效。
那么,我們當如何把握此等良機呢?在平時看盤中,我們可通過乾隆等股票軟件中的量比排行榜,翻看近期量比小的個股,剔除冷門股和下降通道的個股,選擇那些曾經邊續放量上漲,近日縮量回調的個股進行跟蹤,待股價企穩、重新放量,且5日均線翹頭和10日線形成金叉時,就可果斷介入。通常,莊家在股價連續放量上漲后,若沒有特殊情況,不會放棄既定戰略方針,去破壞良好的均線和個股走勢。若莊家洗盤特別兇狠的話,投資者還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進籌碼。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股票的30日平均線必須仍維持向上的趨勢,否則有可能遇上“瘟馬”。
量能實戰經驗的兩點“訣竅”:
第一種是個股從底部或平臺開始啟動,在拉升10%之后,莊家會視成交量情況再決斷。若認為拉升時機不成熟,就會再次打低股價,有時會再到前期低點附近。此時成交量明顯萎縮,其后若出現連續小陽線或底部逐次抬高,并伴隨著成交量重新放大,預示一波上升行情將展開。 第二種情況是莊家在股票上升中途洗籌,股價在創出新高后,不做整理,或稍做盤整,就兇狠地打壓震倉。
不論哪一種看盤軟體,當你查閱個股時,除了圖譜更重要的就是查看螢幕右側的資料框,它是反映個股即時的區,在這個區的上方是即時買賣盤,下方是分筆成交明細,而中間給出的則是依據買賣盤與成交明細作出的階段性總結的各項動態資料,其中包括現價、均價、漲幅、今開、最高、最低、總手、現手、外盤、內盤和量比數據。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在這個區中要顯示這樣一個量比指標的資料?而不是其他的即時信看息呢?因為這是一個被公認的實用型成交量指標,否則就不會享受如此高級別的“待遇”了。
一直以來,有人反對將指標曲線金叉與死叉的信號當作臨盤實戰買賣依據,這是用指標用到走火入魔的境界,殊不知許多技術指標多是憑主觀感覺編寫出來的,根本就經不起科學統計的驗證,即使在當前看起來勝率相當高的技術指標,在不同的大勢背景下,它的成功率也會有天壤之別。
比如隨機KDJ指標采用的資料是當天收盤價減去9天內最低價的值,再除以9天內最高價減去9天內最低價的值,然后利用簡單移動平均函數編寫成KDJ指標,該指標沒有全面采用客觀存在的資料,而是抽取N天內最高與最低價的做法,使得實際的反映在指標上的時候,嚴重失真,從而造成誤導。我們將它做為條件選股公式對其進行成功率多頭測試,發現每年中每個月盈利10%的成功率均小于50%,真的連賭徒博奕都不如。此外諸如市場普遍認同的MACD、RSI等技術指標均難以如實反映市場,而多數投資者卻奉為至寶,難怪十賭九輸。 與上所述各種技術指標完全不同的是,量比指標依據的是即時每分鐘平均成交量與之前連續5天每分鐘平均成交量的比較,而不是隨意抽取某一天的成交量作為比較,所以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盤口成交異動及其力度。從操盤的角度看,量比指標直接反映在區中,其方便快捷勝過翻閱其他的技術指標曲線圖。 超級短線的秘密武器之——分時均價線
與分時走勢線相伴而行的黃色均價線,對于一個超級短線高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判工具。
與K線圖上以每天收盤價作為統計依據的均線不同,均價是以盤口總成交額除以盤口總成交量的運算方式測算當前每一股的平均成交價,十分精確地統計出當前所有參與者的綜合持倉成本。因此,有了這條均價線,我們就可以在盤面作一些簡單的推理: 1)當股價持續在均價線上方運行時,表明市場預期較好,買盤踴躍,當天介入的大部分投資者都能賺錢,這是盤口強勢特征;
2)當股價持續在均價線下方運行時,表明市場預期較差,賣盤踴躍,當天介入的大部分投資者都虧錢,屬弱勢特征;
3)當均價線從低位持續上揚時,表明市場預期提高,投資者紛紛入場推進股價上漲,綜合持倉成本不斷抬高,對股價形成支撐;
4)當均價線從高位持續下挫時,表明市場預期較差,投資者紛紛離場迫使股價下跌,綜合持倉成本不斷下降,對股價形成壓制。
一般來說,昨天收盤價是今天盤口多空力量的分水嶺,如果開盤后半小時內均價線在昨天收盤價上方持續上揚,那么,該股屬極強勢且當天收出中長陽的概率較大;開盤后半小時內均價線在昨天收盤價下方持續創新低,該股屬極弱勢且當天收出中長陰的概率較大。
總之,均價線是超級短線實戰的一個重要研判工具,它與分時走勢交叉錯落,如影隨形,臨盤運用因人而異,特別當一輪極端炒作的主升浪行將結束之時,盤口拉高的股價突然一改強勢上攻個性,擊穿均價線后大幅回落,此后如果均價線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則是超短線出局信號。
識別典型短線洗盤術
洗盤是莊家在拉升途中清洗浮籌及在低位吸籌時獲取廉價籌碼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何從更微觀的角度識別莊家的洗盤動作,對投資者及時捕捉進貨時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從微觀的角度介紹幾種重要的盤面洗盤術。
串陰洗盤 當股票在一個較高位置橫盤時,K線圖上連續拉陰線,但股價并未跌或只微跌(這些陰線就稱為串陰)。此種情況就是一種洗盤術(串陰洗盤),往往是股價大幅拉升的前兆。 原理:再傻的莊家在出貨時也不會讓股價不跌而K線天天收陰,如果天天平臺收陰,散戶害怕怎敢接盤?即散戶不但不敢接盤還會因害怕引起拋盤(而天天平臺放量收陽但股價不漲或微漲即串陽,往往是莊家出貨的征兆)。此種情況就是一種洗盤術(串陰洗盤),往往是股價大幅拉升的前兆。 串陰洗盤的實戰應用原則:
1)串陰洗盤的應用是在上升途中和底部橫盤時,經過充分炒作過的股票在大跌途中禁用。 2)陽線包吃串陰時,為最佳進貨點。 3)某些上升途中的股票,股價在相對高位縮量橫盤串陰洗盤后,某日大單上壓橫盤震蕩,成交量放大,尾市收出陽線。此情況往往是快速拉升的前兆,應及時介入。 原理:操盤手在串陰洗盤后,在拉升前要場外帶些資金進來。但由于極度縮量,很難買到,因此進行大單橫盤對倒,由于此時看盤者亦會跟進,因此,往往該陽線出現后還要陰線洗盤1-4日,然后進行拉升。
注:有時放量串陰為莊家的倒倉行為,由于怕丟失籌碼因而連續收陰。 短線走勢研判技巧解密
實戰忠言:股價漲跌的演變是股市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解盤針對的時間通常是短線。最常見的是當天解盤與當周解盤。 一、對大盤的解析技巧
1、利用消息面對大盤解盤:自從滬深股市成立以來,一直處于政策消息面的影響下,每個階段無論漲跌都受到一個明顯的多空政策因素影響,有關這個政策的動向都會成為大盤漲跌的最直接動力,每階段的政策導向是大主力行動的風向標,消息面的影響度在大盤處于敏感期更為有效。 如有較大的個股利好利空,個股如果可能出現連續的漲跌停板走勢,特別是成分指數股,也會對大盤的短線走勢起到方向性引導。個股的消息(如中報,年報)集中發布期以及對消息的預期也會對大盤的走勢產生影響。 2、利用技術面對大盤解盤:影響大盤的技術面第一級指標是成交量,滬深股市只有比較大的成交量的背景才會出現強市,否則持續走強的可能性不大;影響大盤的第二級指標是中期均線(30日均線、60日均線),中期均線的方向以及與股價的位置比較,將會使得大盤的走勢趨勢明顯化:影響大盤的第三級指標是周KDJ指標,在兩個技術指標到兩個極端時,大盤的原有趨勢走勢會出現修正或者加速。 3、利用領頭股對大盤解盤:當大盤出現明顯的漲跌時,每階段都會有一個或者幾個對市場影響較大的個股出現,其出現技術性的走勢特征與基本面消息的新變化也會對大盤的趨勢起到修正與加速作用。同時應該注意市場成交量最大的一類板塊的漲跌目的。 4、利用主力面對大盤解盤:市場上最大的主力群體,比如說基金的整體運作方向會對大盤的走勢起到重要作用,跟蹤基金的運作方向可以跟蹤其重倉持有的個股整體表現。另外從漲跌靠前的個股幅度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作空作多的力量對比,有沒有明顯的漲跌熱點也是判斷大盤漲跌是否具備持續性的參考。一般情況下,主力的有意集體行動往往漲跌持續度較大,而技術性質的波動不具備持續性。 二、對個股解析的技巧
對個股進行解盤的標準主要是判斷短線個股機會與潛力個股機會。主要研判原則有以下幾點: 1、根據短期的入選漲跌排行榜的個股特征,來發現短線的市場機會與風險,特別是一定要防止這種風險。 2、根據近期的個股成交量排名的特征,來發現市場是否有主力入場,一般情況下原來的不活躍股與基本面好的個股成交量放大說明主力進場積極;原來的活躍股與超跌股的成交量放大說明是老主力的折騰。 3、根據盤中的成交買賣特征紀錄以及組合性的指標的測量來發現新的潛力股,以及跟蹤原有潛力股的動態變化進行分析。 4、每階段需要跟蹤一些具有明顯機會的個股,對于這些個股的機會一定不能放過。 三、對操作的優化技巧
對大盤與個股的解盤最重要的還是解決操作問題,常見的操作決斷有下列方法。 判斷大盤中線走強的操作:
1、適當地把資金投入成交量較大的熱點板塊與龍頭品牌。 2、根據組合技術指標進行有節奏的套利性質換股。 3、及時地投向跟蹤較長時間的潛力股。 判斷大盤中線走弱的操作:
1、先想辦法把倉位賣掉一半再說,這種操作要堅決果斷,不能有幻想。 2、設立條件賣掉剩下的一半個股,這種條件有兩種,一種是止損位條件,另一種是上漲位條件。 3、選擇再次做多的條件是成交量連續放大。 對大盤的走勢心中無數的操作:
1、小倉位元根據組合技術指標運作,無論是已經重倉或者輕倉的現實局面都要調整到這個局面來。 2、專門針對盲點機會進行防守性的操作。 3、短線對螺旋槳個股進行操作,另外要注意大盤是處于上半年還是下半年,上半年的操作可以積極一些,下半年則需要保持警惕性。 4、綜合結論,大盤依然處于上攻的途中,隨著踏空的大券商群體與基金群體加入戰場,個股表現會更為活躍。 短線優先原則
投資人有時遇到這樣的情況:原定的中線倉位出現了明顯的短線機會,怎么辦?答案大致有三種。一種是堅持原定的計畫,堅守中線倉位不動;一種是拿出一部分倉位,利用短線機會,然后再補回中線倉位;再一種是全部賣出,然后再尋找機會。 這三種做法,我以為第二種更可取。這是因為: 一、不浪費市場機會。既然已經認識到、預見到有明顯的市場機會,為什么要錯過?市場操作的重要方面是利用市場波動賺錢,中線波動重要,短線波動同樣重要。已經出現盈利的機會就要出擊,不能放棄。 二、體現了穩健投資的原則。有明顯的獲利機會,先落袋為安。帳面的盈利是靠不住的,把錢賺到手才是實在的。這樣不斷地積累小額利潤,最終會成為真正的大贏家。 三、沒有放棄中線機會。我們拿出一部分中線倉位改做短線,還保留相當部分甚至大部分中線倉位元。如果短線部分獲利較為豐厚,不再回補,也可將短線部分視為分批操作。分批操作是證券投資制勝之精要。 這第二種方法提升到理念的高度,就中短線結合而言,可稱為樹立短線優先原則。現在許多投資基金秉持“波段操作為主、短線操作為輔”的投資理念,我體會也是要充分利用短線機會的意思。證券投資基金資金龐大,不可能以短線為主,短線優先也不一定很方便。但對獨立投資人來說,短線優先原則幾乎具有完全的可行性,而且也符合目前中國股市波動相對劇烈的市場氛圍。 樹立短線優先原則,是不是買入后賺了點錢就賣?不是這個意思,完全不是這個意思。這個操作的前提,是投資者已經認識到、預見到了明顯的短線機會,而不是已經賺錢多少。是否操作、多大批量操作,都取決于投資者對短線機會大小的判斷。對短線機會有清晰的判斷是核心因素。如果對短線機會感覺模糊,而對中線機會判斷清晰,那就不應該輕易動手。 最后需要強調說明的是,這里的樹立短線優先原則,并不是倡導投資者全力捕捉短線機會,或者主要從事短線操作。它是建立在倡導中線操作基礎上的。它針對的是一種特殊情況:擁有中線倉位但遇到了明顯的短線機會。它在其他場合、其他條件下,不具有普遍意義。這樣嚴格地規范它的用途,投資者不要以為它用處不大。實際上,正因為具體,更凸顯出它在實踐中的使用價值。 三大短線法寶
在目前的股票市場上去找“百年老店”太難了,在一個還不很成熟的證券市場過分地去爭論到底長線是金、短線是銀也沒有什么必要,君不見曾經排在我國50強前列的“東方電子”如今都戴上了“ST”帽子,其他的就更加可想而知了。經驗都是虧出來的,在近十年摸爬滾打中累積了一套比較有效的短線投資策略,運用起來每每小有斬獲。所以一直認為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把握機會,短線也是“金”! 1、小盤就比大盤強:短線操作關健在于對投資時機和投資品種的把握,經驗證明,小盤股就比大盤股要強得多。股盤小易于莊家的操作,重組的成本也較輕,這是小盤股受大機構偏愛的主要原因。有莊的股票股價就比較活躍,就會有大,有大就能夠吸引更多的散戶跟風,有市場基礎就更加推動機構向小盤股進駐。所以,在股票品種的選擇上盤大盤小是首要考慮的問題,由此發現小盤新股機會最多,收益也最大,只要滿足以下的條件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購入該股票:小于5000萬流通股盤,首日換手率超過80%,前三個交易日換手率超過100%的新股。憑這一點小技巧,我硬是在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其間為一個親戚的保證金翻了一倍多,最得意的是2001年購入“煙臺萬華”,29元購入直到53元才拋出。真可謂是買得及時跑得也快,回味無窮。
2、低價就比高價兇:價格也是短線炒股的重要因素,經驗告訴我們低價股就是比高價股來得兇!這一點最能體現在ST類股身上,低價ST股常常因為有重組題材的支持成交往往十分活躍,莊股可以利用5%的漲跌幅限制助漲助跌,從而形成巨大的短線獲利空間。股票之所以會被ST肯定是業績虧損經營不善造成的,受這影響股價低迷也就可以理解的了,但從某一程度上卻成為莊家趁低吸吶的有利條件,機構總是跟股民對著來干,所以我經常在股票被戴上ST帽一周后股價大幅跌低時買入股票,快進快出波段操作,真正與莊共舞。如果說投機是一門藝術的話,那么我認為在垃圾股里進行炒作最能體現其藝術的一面,因為你不可能用常理從中賺錢,逆向思維最為有用。所以作為短線高手來說,低價T股是相當具備吸引力的品種,但你絕對不能長線持有。 3、新莊股比老莊股猛:另外,我認為短炒就是要跟莊,而且要跟新莊。從盤面特征上我們基本上是可以分別出新莊和老莊的,老莊股都有長期炒做大幅拉升的走勢,且莊家高度控盤。這類個股是不具備短線炒作價值的,因為高度控盤的個股意味著機構接下來的動作是想辦法怎么樣出貨,而不是吸籌拉升,這類股票往往會時不時做一些多頭陷阱來慢慢套住跟風盤,作為短線投資者來說介入這些個股真的不劃算。所以我主要找一些新莊的個股來進行短線的炒作,我會長期觀察一些近一兩年來股價沒有大幅拉抬,前期成交量低迷的個股,只要發現股價出現異動成交量急劇放大時就可以考慮短線介入了,俗話說的橫得有多長豎起來就有多高就是這個道理。 運用以上個人心得,我買過十多只像“煙臺萬華”這樣的新股,從2000年7月份開始反復炒作過類似于ST深華源(即現在的深華源A)這樣的低價莊股,因為短線操作,個股換得比較平繁,究竟買過多少只股票現在也記不清了,但有一點我是不敢忘記的,那就是短線介入一定要設止損位,千萬不能因為不服輸而不對市場認錯,終究導致從小虧變深度套牢,最后變短線為長期套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