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結膜炎,是一種由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眼病。其臨床特點為瞼和球結膜充血、水腫,粘液樣分泌物增多。屬中醫學的'天行赤眼'、'暴風客熱'等范疇。
方一
[來源]《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配方]當歸、明礬各6克,芒硝、菊花各10克,花椒9克,川大黃15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煎2次,再將兩次藥液混合入碗中,用毛巾向將碗圍之以保溫,囑患者睜眼俯碗上,趁熱先熏后洗目。每次不少于30分鐘,長則更好。藥不熱時可加溫。每日熏洗3次。
[功效]清熱散風、消腫此痛。適用于急慢性結膜炎、各種紅眼及眼瞼炎。
方二
[來源]《四川中醫》(8)1985年
[配方]金銀花、菊花、蛇床子各20克,大青葉40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沸,過濾去渣取汁,備用。臨用時,趁熱熏蒸患眼,稍溫時用毛巾蘸水洗之,最后用毛巾浸藥水溫敷患
眼。每日熏洗及敷2次,每次20分鐘。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癢。適用于急性結膜炎(紅眼病)。
方三
[來源]《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配方]甘菊花、浮萍各9克,明礬、膽礬各3克。
[用法]用開水沖泡15分鐘后,濾取藥液,于每晚睡前用紗布浸之,洗眼10分鐘。每劑洗1次。
[功效]祛風熱、收斂退赤。適用于各種急性結膜炎、瞼緣炎。
方四
[來源]《驗方新編》
[配方]苦參9克,五倍子、明礬、薄荷、荊芥穗各3克。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數沸,于臨睡前,待藥液倒入盆內,用小毛巾蘸藥水洗患目。每日洗1次,洗后避風。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止癢。適用于風火赤眼(急性結膜炎)。
方五
[來源]《中草藥外治驗方選》
[配方]野菊花、霜桑葉各15克。
[用法]上藥以清水2500毫升,放沸10分鐘,將藥液倒入。洗臉盆內,將患眼附臉盆上以熱氣熏之。熏時頭上宜覆頭巾1塊,以免熱氣散失。每日早、晚各1次,連熏2-3日。
[功效]散熱、退赤、消腫。適用于火眼(結膜炎)。
方六
[來源]《四川中中醫》(12)1986年
[配方]金銀花15克,菊花、連翹、白蒺藜、赤芍各12克,紅花、薄荷、蟬蛻各9克,蒲公英24克,酒軍3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沸,用藥蒸氣熏患眼。再過濾去渣,待溫時洗患眼。每日2-3次。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適用于急性結膜炎。
方七
[來源]《千家妙方》
[配方]秦皮、川黃柏、川椒各9克,薄荷、荊芥、防風各6克。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入小盆內,趁熱熏蒸患眼。待溫時用紗布蘸藥水洗之。每次熏洗20一30分鐘;每劑可煎用2次。
方八
[來源]《千家妙方》
[配方]防風、夏枯草各6克,白菊花、選翹各12克,板藍根18克,桑葉、金銀花、黃芩、白茅根各9克,蟬蛻4.5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2次。頭煎內服;二煎用紗布過濾,取液洗眼。每日洗3--5次。
[功效]疏風清熱。適用于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方九
[來源]《陜西中醫驗方選編》(外、五官科分冊)
[配方]陳皮、烏梅、明礬、菊花、防風、冰片各3克。
[用法]上藥除冰片外,加水煎沸,將藥液倒入小盆內(每次洗時加入冰片攪勻),趁熱先熏蒸,后用藥棉蘸水洗眼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于風火爛眼。
方十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配方]甘菊、桑葉、生地、夏枯草各9克,薄荷3克,羚羊尖4.5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先熏后洗患眼。每日2次,每日1劑。
[功效]疏風清肝、養陰明目。適用于急性結膜炎,對眼部保健亦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