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的學習是老師在身后督促,逼得你不得不學;而大學學習,更多的是強調學習的自覺。沒有了束縛,學什么,怎么學,是我進校時最大的困惑。”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財務專業學生張瑜說。 “其實不僅僅是張瑜。剛進入大學校門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之江學院學工辦一位老師說,面對就業、考研、留學和創業,大學生該如何選擇?所學專業的前景如何?什么樣的職業適合自己?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大學期間應該為自己的職業前程和生涯做好什么樣的準備?應該如何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種種問題,都困擾著大學生。 漢語言專業的趙艷,家在麗水農村,今年大一。她告訴記者,高考結束后,自己就在考慮大學4年怎么過,也上網看過許多關于大學生活的新聞,只知道大學不像高中生活,但大學生活究竟有什么不一樣?怎么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真的希望能有老師和學長指點傳授。”趙艷說。 據浙工大之江學院對大二500名學生進行的調查,其中有近70%的同學表示自己進校時感到迷茫,這些困惑包括來自學習、生活,對今后擇業的擔憂、情感的處理等。 不少同學和老師認為,很多大學生甚至到了畢業還是茫然無措,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大學期間缺乏對未來生活和職業目標的遠景規劃與相應準備,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規劃。 據了解,浙工大之江學院的始業教育分認知自我、走進大學、學會學習、規劃生活以及素質拓展等,其中包括自我性格探索、大學生涯規劃策略、時間管理、人際交往、理財管理、素質拓展、就業競爭力培養、創業準備等。“內容都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要求和‘80后’‘90后’大學生的特點,老師經過長時間的深入調研和研討而成。”之江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黃鈞輝說。 據了解,當前大多高校都開設了面向學生的始業教育,但在教育實踐中,許多高校的始業教育只在開學伊始,而且許多高校的始業教育大多局限在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校情校史教育等。即使是面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也是對就業終端環節的就業形勢介紹、擇業技巧指導等相對重視,而對低年級學生開展的系統的學業和職業規劃的教育與指導顯得相對薄弱。 黃鈞輝認為,從傳播學的角度,這樣的教育過程相對會產生信息過載抑或是信息爆炸,導致信息涌流,讓作為受眾的學生產生接受疲勞,而且這樣的傳播也缺乏實效性,“因為在開學初始密集的信息轟炸中,傳播的信息只是根據以往經驗來準備,但在當時,新生不可能全部一一遇到,傳播的部分內容就具有失效性。” 據了解,與以往時間短、形式單一的教育方式不同,之江學院的始業教育被納入必修科目后,時間上不再是開學初的短短幾周,而將持續整整一個學期。在授課方式上,也由課堂向課外延伸,以給新生充分思考的空間,消除他們進入大學之后的困惑,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