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神醫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春秋戰國時代名醫,醫術精湛,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軒轅時代的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史記》中記載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盧醫則是指他的出生地在盧國。由此可見,“扁鵲”是古代醫術高超者的一個通用名詞。秦越人也被稱為“扁鵲”,按照古人的傳說,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將安康和快樂帶到哪里,好比是帶來喜訊的喜鵲,所以,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稱作“扁鵲”。而這個出生在盧國、名叫秦越人的醫生醫術高明、學識淵博,治病救人,順理成章地被人們尊敬地稱作“神醫扁鵲”。 扁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生,居五大醫學家之首(其余四人是:華佗、張仲景、孫思邈、
可是,這樣一位在中國醫學史上地位極其重要的名醫,卻留給后人許多謎團。比如,扁鵲究竟是誰?為什么有不同的稱呼?扁鵲生活在什么時代?他有沒有特異功能?他行醫有哪些絕招?
扁鵲姓名和時代之謎 :翻開《史記》,會發現扁鵲有三個名字:一為扁鵲。字義上看,扁鵲是指一只鳥,喜鵲也。“扁”字,一讀biǎn;一讀pian(篇),清代學者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說扁鵲之扁是“取鵲飛鶣鶣之意”,即指一只喜鵲在自由自在地飛翔。二為秦越人。《史記》說:“扁鵲者,
分析以上這三個名字,會發現,扁鵲是上古黃帝時期的一位醫生,他到處行醫,治病救人,人們非常尊敬他。因為他所到之處熱心給人治病,解除了人們的痛苦,所以人們就把這個醫生比作一個會給人帶來喜訊的喜鵲。由此可知扁鵲是一個傳說人物。
在山東出土的漢代石刻中,曾有扁鵲的形象,他人手人面,頭戴冠幘、鳥身禽立、拖著一束長尾。人們將扁鵲刻畫成人首鳥身的模樣,既反映了原始鳥圖騰的崇拜意識,也說明扁鵲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神人。
而秦越人,應該說是確有其人,他就是《史記》上說的,在渤海郡鄭的一位醫生。盧醫則是指他出生的地方在盧國。可以說,
在有關扁鵲的史料中,記載扁鵲活動的時間跨度非常大。如扁鵲最早給
如此一算,扁鵲的活動時間范圍在300多年之間,人不可能活這么大歲數。以致人們很難斷定扁鵲究竟是什么時代的人。秦越人作為受百姓歡迎的民間醫生,人們對他已經賦予了許多神話的色彩,因此有些活動并非全是他的個人所為,而是后人附加上去的,甚至有張冠李戴的可能。那么,扁鵲究竟是什么時代的人呢?界定扁鵲生活的大致年代,有以下三個方法:
第一,依據《漢書·古今人表》。班固在《古今人表》中,將上古到秦朝間一千四五百人列入表中,依據人物的品格高低排列,把扁鵲和趙簡子、越王勾踐放在同一時代。趙簡子即
第二,從扁鵲
第三,如果很難準確地考證出扁鵲的活動時間,籠統地說扁鵲是東周(或春秋戰國)人即可,扁鵲診病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不少是寓言,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不必太較真。我主張這個說法。
扁鵲有特異功能嗎?在《史記·扁鵲列傳》中,
扁鵲年輕時做舍長,有個叫長桑君
扁鵲按照長桑君說的方法,以上池之水服藥一個月。果然奇跡出現了!《史記》說“視見垣一方人”,意思是扁鵲突然看到了墻另一邊的人。于是,他就用這個辦法來治病,能看到病人五臟內所有的病癥,只是表面上還在為病人切脈。
這個故事非常神奇,令人不可思議,能說扁鵲有特異功能嗎?不少人對此持否定態度,認為是無稽之談。也有人認為,具有特異功能的人是存在的,扁鵲就是這樣的人。
如何理解這段記載呢?我認為,扁鵲所謂的“特異功能”,估計是后人加上去的。由于扁鵲診病非常準,解除了許多病人的痛苦,尤其他對病人的病癥判斷得非常準確,甚至手到病除。后人覺得扁鵲非常了不起,于是就傳出他具有透視人的腹臟的功能。盡管這個故事是后人的附會,但它反映了古人追求治病的最高境界——“盡見五臟癥結”。這里的“盡見”并非只看見心肝脾肺腎,而是指各種病灶,它實際是指
切脈大師和望診高手
扁鵲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刻苦鉆研,不斷總結,才使得其學識和醫術達到了常人難以超越的高度,成為一代名醫。中國古代醫學家早就發現了人體血脈的跳動和心臟是同步的,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切脈逐漸科學化。在這個過程中,扁鵲有他的獨到之處。司馬遷曾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意思是,現在天下談論診脈這件事,是從扁鵲開始的,扁鵲診脈非常精準。
扁鵲是在咸陽遇害的。據《戰國策》記載,扁鵲在秦國時,
扁鵲一生走南闖北,為無數患者解除疾病痛苦,被人們稱為能“起死回生”的“神醫”。在他行醫經過的路途上,歷代人民為他建陵墓、立碑石、筑廟宇、朝香火。然而,一生救死扶傷的扁鵲,最終卻是死于非命。
扁鵲是
扁鵲醫術精深,他到各地行醫,根據當地老百姓的要求治病。在趙國邯鄲時,發現那里的婦女得病的很多,他就當“帶下醫”,即婦科醫生。到了洛陽,聽說那里尊敬老年人,而老年人患眼病、耳病的人較普遍,他就當“
扁鵲不僅具有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癥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稱贊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并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并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還有一個故事,說魏文侯曾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癥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良醫
扁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他滿腔熱情,治病救人,后來人們崇拜他,尊敬他,熱愛他,于是就在他身上不斷添加了許多傳說的神奇的故事。扁鵲對祖國醫學發展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扁鵲永遠不會為人民所忘記。
傳說
扁鵲,原名秦越人,少時聰穎,勤奮而嗜好醫學。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當時著名的民間醫生長桑君,學習醫術,為民看病治病,留下了不少神奇的傳說。
扁鵲自從結識了長桑君,夜以繼日,廢寢忘食,認真把醫學先師的經驗和方法加以系統概括與分析,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修養和診斷能力,在疾病的診斷上有了長進。
一天,長桑君外出行醫,扁鵲一個人在家。他正在伏案翻閱醫書,門外突然傳來“唉喲唉喲”的呻吟聲。扁鵲一怔,趕忙迎出門去。只見門外有兩個小伙子攙扶著一位老太太正向屋里走來。老太太緊皺眉頭,大汗淋漓,兩手捂著胸口。小伙子一見扁鵲,十分急切地說:“先生,俺老母腹疼難忍,食水不進,求先生給她調治調治吧。”扁鵲走過去,把老太太攙坐于待診的木椅上,他看看日頭(太陽)估計老師暫時不會回來,猶豫了片刻,讓老太太把手伸過來,耐心地診著脈說:“老人家的病屬于脾胃不適,胃脘疼痛。這樣吧,待我開一個藥方,回去后,立刻給老人家煎好飲下,我想她的病會慢慢好的。”
兩個小伙子臉上露出一絲感激的笑容:“那老母的病可就托附這位先生了。”
扁鵲一面叫其中一個小伙子攙扶著老太太回家暫時臥床休息,一面醮墨開方,鋪紙包藥,然后叫小伙子立刻趕回家去給老太太用水煎服。
小伙子提著藥風風火火地往家趕,走到村口的時候,碰上一班伙計在伐樹。伙計們平時打鬧慣了,這會兒見小伙子提著個鼓囊囊的包兒走來,以為里面肯定包著什么好吃的,伙計們一窩蜂地把小伙子緊緊地圍住,非讓他解開紙包兒看個究竟不可。小伙子急忙解釋說:“別開玩笑了,里面包的全都是些草藥,沒啥好看的。”伙計們嘻嘻笑著說:“呵呵,你小子凈耍滑頭騙人,平白無故的抓得什么藥,快把包兒打開給我們看看吧。”
小伙子越是解釋,伙計們越是不信。有個小伙計乘他不提防,一個餓虎撲食,藥包沒有搶到手,草藥卻全都抓破撒在厚厚的鋸末上。大伙一下子愣住了,一個個直撓后腦勺。小伙子嗔怪道:“我說里面是藥呢,你們愣是不信,這回總該相信了吧。”他一面說,一面從鋸末中把藥捧入兜子里。
卻說小伙子走后不久,長桑君行醫回來了,扁鵲忙著說道:“老師,您老人家方才不在,學生冒然診了例病癥,學生現在請罪了。”
說著,扁鵲抱拳請罪。
長桑君拂髯笑道:“啊,快別這樣,救死扶傷乃人之常情,學生如此,實在是難能可貴,為師只有高興才是。越人,快把患者的病情講給我聽聽。”
扁鵲馬上把病人的癥狀、脈象和自己的診斷結果一五一十地告訴長桑君。
長桑君問:“藥方呢?”
扁鵲取來藥方,說:“老師請看。”
長桑君把藥方從頭至尾看了一遍,不覺皺起眉頭,說:“越人,你藥方里的十幾味草藥倒是對癥,不過,這里邊漏掉了一味。”
“哪一味?”扁鵲驚詫地問道。
“檀香?”
“對,此藥有理氣化淤之功效,如你方才所述,病人實屬氣淤脾胃,肝氣不舒,氣不理而淤猶結。你方中雖用了鎮痛化淤之藥,但沒有檀香作為首藥,病人是難以治愈的。”
扁鵲聽后,心中非常后悔,他急得搓手說道:“老師,這可怎么辦呢?”
長桑君抬頭看了一眼扁鵲:“你說呢?”
“好,我這就把藥送去。”
說罷,扁鵲披了衣服,帶了包好的檀香和其它幾味輔助藥物,他剛想出門,門外走進兩個人來,扁鵲定睛一看,哎呀!這不正是剛才攙老太太來看病的二位嗎?扁鵲明白了,二人一定是為母親服藥未愈而專程再來拿藥的,他心中感到很是不安。可是,看到兩個小伙子面帶微笑,一副笑臉露出感恩不盡的樣子,扁鵲有些驚奇地問道:“老太太眼下病情如何?”
兩位小伙子拱手笑道:“多虧先生診治,我母的病回去飲藥即愈,身體康復如初,我們是來謝恩的。”
“這個……”扁鵲把疑狐的目光投向老師。
長桑君上前笑道:“二位小弟請坐,你們剛才說什么來著?”
兩個小伙子興奮地答道:“是這位先生把俺老母的病治好了。”
“那,請問里邊你們是否又添加了什么別的藥呢?”
兩個小伙子疑惑不解地看著長桑君說:“沒有,絕對沒有。”
“那,請問你們抓走的那副藥是否中途打開過?”
“這個……”
愣怔了片刻,其中一位小伙子把自己取藥回家,在路口遇到伐樹伙計撕破藥包的事情告訴了長桑君。
長桑君開口問道:“那是棵什么樹?”
“檀香樹。”
扁鵲聽后一震,恍然大悟。他用敬佩的目光望著老師,不覺伸出大拇指。
長桑君笑笑:“這就對了,世上竟有如此蹊蹺之事,看來你老母福分不小哇。”他沖著那兩個小伙子開著玩笑說:“你母親的病還多虧了那幾個鬧著玩的嘎伙計,不然,煩你們再跑一趟不說,老太太可要受病魔熬煎至今的。”
扁鵲慚愧地漲紅了臉,把頭垂了下去。
長桑君對兩個小伙子叮囑說:“回去后還要注意老人的起居進食,切忌進食過硬、過燙、過量。此外,千萬不可惹老太太生氣,氣郁而病生,老人受罪,晚輩受累,會貽誤大事的。”這正是:
開了個不該開的玩笑
卻使得扁鵲聲名大震
扁鵲開始行醫,并非那么順利,相傳當時有“治一亡一,治十亡十”之說。這雖是訛傳,可也多少滲透出一個問題,那即是:做事如此,行醫亦如此,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行不通的。
后來,扁鵲通過自己的潛心努力,加上名醫長桑君的耐心指點,終于在醫術上有了更大長進,闖出一點名聲。
但是,當印象占據了人們的頭腦,往往就輕易改變不掉。當時,不少人依然對扁鵲的醫術抱有懷疑態度。
一日中午,扁鵲行醫回家,聽說有一鄉親正在蓋房,為人熱誠厚道的扁鵲換了衣裳,取了草帽前去幫忙。這時,站在腳手架上的一位年輕人遠遠看到扁鵲朝這里走來,對腳手架上的人說:“等越人來到跟前,我就跳下去裝死,到底看看他的醫術是真是假。”眾人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說話間,扁鵲已來到近前,他剛要向眾人打招呼,只見腳手架上直沖沖跌下一個人來,跌下來的人在地上打了幾個滾,便躺在那里一動不動了。
扁鵲連忙走過去,眾人也呼啦一下子圍了上來。扁鵲一看年輕人的臉色,低聲說道:“唉!人已經死了。”話剛說完,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扁鵲疑惑不解地說:“這位小弟一定是才吃過午飯,食物充滿了腸胃,從這么高的腳手架上跌下來,腸胃已經摔爆了。”
人們仍然大笑不止,有位上了年紀的老漢半信半疑地將年輕人翻了過來,這才發現年輕人果然摔死了。當人們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扁鵲的時候,扁鵲長嘆連聲:“嗚呼!可悲!可悲!真乃平地生風,小弟怎好開這樣的玩笑呢?”
從此,扁鵲聲名大震,為人佩服。
戰國時期,河南境內經常鬧災荒,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扁鵲終年奔波于河南城鎮鄉間行醫治病。
這一年,扁鵲家中體弱年邁的母親積勞成疾,竟然一病多日,臥床不起,不思飲食,日漸消瘦。哥哥請了多少醫生看過,總也不見好轉,眼瞅著老母一天不如一天,扁鵲的哥哥心急火燎,十分苦悶。
這天,他忽然想起弟弟扁鵲,人們都說他醫術高超,贊他有起死回生之術,何不去找他一趟呢?好在前些時候扁鵲讓同鄉捎來過一些銀兩,知道他在雒陽(今河南洛陽)一帶。主意拿定,哥哥好不容易說服母親,便擇了一個吉日,背著母親上路了。
母子倆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盡艱辛來到雒陽。不想,扁鵲看罷母親的病后,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把哥哥叫到一邊,偷偷地說:“哥哥,母親的病已經無法醫治了,少則十日,多則百天,她老人家定會陽盡壽終的。你們遠道而來,歇息兩天就回去吧,免得把母親的尸體葬于異地他鄉……”
哥哥聽后,十分傷心,默默地點點頭。三天后,便背著母親又踏上歸途。
這一天,母子二人來到一處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荒洼野地里。母親忽然覺得嗓子冒煙,口渴難忍,病情更顯危急,可巧隨身所帶的水又早已喝干,哥哥只好把母親放在路旁的一棵大樹下,自己提了水罐到四下里找水。誰知,跑東跑西地找了老半天,卻連個水珠也沒見著。正當他有氣無力地往回走的時候,忽然發現路邊不遠的墳地里有一塊水瓢一樣的人頭骨,骨瓢里因下雨積存的水迎著陽光閃閃發光。扁鵲的哥哥如獲至寶,高興極了,跑上前去一看,卻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這骨瓢里面有兩條小蛇,剛脫過皮的小白蛇正在嬉水,那水混濁不清,水面上漂著一塊塊蛇皮,很遠便聞見一股腥臭味,別說是喝,就是聞一聞,看一看,都讓人惡心。
這一來,哥哥可真上了大愁:怎么辦?老母重病垂危,這個關口上倘若能喝口水便能再多活幾個時辰,沒有水,說不定今天就要渴死在這荒郊野地里,這不是人為的罪過嗎?想到這里,他再也顧不了許多,蹲下身子用手輕輕地把兩條小白蛇挑了出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將水倒人罐子里,提了回去。來到那棵大樹下,母親已經奄奄一息。他輕輕喚醒母親,把水遞了過去。
母親無力地撩起眼皮,一見兒子端水過來,便沒命地抱起水罐,一飲而盡。說來也怪,扁鵲的母親剛剛把水喝下肚去,渾身就覺得輕松了許多,又過了不多時,竟扶著樹干站了起來。她高興極了,笑著說:“兒啊!這點水可救了娘的命,娘現在覺著好多了,來,你先扶著我試試,我想自己走。”哥哥見母親一反常態,竟能站起來自己行走,心里甭提多么高興。于是,攙著母親又繼續往前走。
幾天以后,母子倆來到一個村頭上,趕巧聽見一家的母雞剛剛下完蛋,“咕嘎、咕嘎”地叫個不停。母親自言自語道:“哎,多少天沒吃過雞蛋了,娘咽氣之前也不知還能不能吃上個雞蛋呢?”兒子聽罷,覺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母親在家時,隔三差五地總愛喝兩個雞蛋的,可現在流落他鄉,到哪里去找呢?萬般無奈,他還是鼓了鼓勇氣,決定硬著頭皮討討試試。于是,他攙著母親叩響了這一家的院門。
開門的是位年過半百的老大娘,老大娘手里正捧著熱乎乎的雞蛋,這雞蛋看去個兒好大,簡直如鴨蛋一般。扁鵲的哥哥深施一禮打過招呼,說自己年邁病危的母親想吃一個雞蛋,求大娘開恩施舍。大娘猶豫一下,剛要開口,屋里一個姑娘隔著窗戶搭了腔:“娘啊,你就給了他吧,怪可憐的,解人之危也是咱的本份嘛!再說,不就是一個雞蛋嗎,它就是個鳳凰蛋,也不如救命要緊哪!”“對、對,我閨女說的極是。這位先生,不瞞你說,我家這只黑母雞,平日里下蛋都特別小,今天這個蛋卻大得出奇,該是你娘的福氣吶!”說完,老大娘樂呵呵地把雞蛋遞給了他,母子倆謝了大娘,高高興興地捧著雞蛋出了村。
來到村邊的一個道口處,母子倆忙把雞蛋打開,倒進碗里。嘿!難怪雞蛋這么大,原來竟是個雙黃蛋。母親把雞蛋喝了,不多時,臉面竟由蒼白變得紅潤起來。接著,渾身也象長了不少勁,竟然不用兒子攙扶也能夠自己行走了。
母子倆甭提多高興了,倆人有說有笑地又繼續趕路。可是,不大工夫,忽然間,狂風四起,頭頂上飄來一塊烏云,緊接著,一個炸雷響過,剎時間傾盆大雨下了起來,母子二人躲閃不及,渾身淋了個透濕。
說來真是無巧不成書,這一天怪事都趕在一塊了。這陣暴雨來得急,停得快,風雨剛過,太陽就出來了,好一個雨過天睛。母子倆剛剛淋過暴雨,現在讓暖烘烘的太陽一曬,別提有多么舒服,多么愜意。尤其是母親神智清爽,胳膊腿也越發顯得有勁多了,說神一點,簡直超過了沒有生病以前。
從那以后又過了幾天,母子倆回到了鄚州老家。扁鵲的哥哥安頓好母親,便只身一人返回雒陽,去找扁鵲算帳。
一見到扁鵲,哥哥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扁鵲呀扁鵲,你好沒良心!母親生你一場,不容易呀!可是你,萬萬不該見死不救哇。”扁鵲聽罷,以為母親已死,哥哥過度悲傷,對于他過激的言辭也不作計較,長嘆一口氣,說:“哥哥休且動怒,你對母親的一片孝心,小弟十分敬佩。可是,家母患的是一種不治之癥,絕非小弟見死不救,是我實在是無能為力呀!”接著,扁鵲上前拉住哥哥的手,情深意長地勸說道:“既然如今母親已人土為安,為兄就該心路放寬一些,千萬莫要過份悲傷,有道是人死如燈滅嘛!……”
“住口!’’扁鵲的哥哥聽到這里,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火氣。
“虧你行醫多年,算得上什么‘神醫’?母親的病哪里是什么‘不治之癥’,分明是你居心叵測,怕受托累。實話對你講了吧,母親的病回去后不治自愈,如今早已康復如初了。”
扁鵲一聽,半信半疑,估計可能半路上又遇到了醫界高人而得救,于是改口解釋說:“其實,咱娘的病也并非不治之癥,只是小弟的能力遠不能及,這都怪我當時沒有解釋清楚。可是,退一步說,即便小弟當時開了藥方,也是枉然——這些藥,別說你我,就是活神仙也不好取全啊!”
“怎么個不好取全,莫非還要上天入地不成?”
“那倒不必。可是這劑藥方,既要天賜,又要人為,相互作用,缺一不可,錢倒是花不了多少,只是……”
“哎呀!你不要羅哩羅嗦啦,我倒要看看你想開得到底是個什么藥方?”
“那好吧!“扁鵲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伸手拿起案上的毛筆,開了下面一個藥方:
人骨天降雨露水,二龍脫衣洗澡湯。
黑雞新生雙黃蛋,淋過暴雨曬太陽。
藥方開罷,遞給哥哥,哥哥接過來一看,正好與回家路上所遇的情形一一吻合,禁不住拍案稱妙。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知道是錯怪了弟弟。
扁鵲治病,除了藥物治療外,精神療法、運動療法,也是扁鵲行醫治病的獨到之處。
一日,有個財主找到扁鵲,言稱自己患了重病,心中煩悶,不思睡眠,多日來,身體日漸消瘦,茶水難進,投了好幾位先生也未能奏效。扁鵲看看眼前這位財主,果然面黃肌瘦,一副病歪歪的樣子,他給財主診了診脈,說:“你的病只有一種辦法能醫,但不知你自己是否愿治。”
財主聽后大喜:“啊!快請神醫說出用什么辦法,本人當然愿治。”
扁鵲道:“到市上買塊一尺見方之石,每日不停地從你家院里的東墻根搬到西墻根,再從西墻根搬到東墻根,不消兩個月,你的病定見好轉。”
財主聽罷,皺起眉頭。活了這么大歲數,只聽說世間名醫有藥到病除之術,還從沒聽說過搬石頭治病的道理。他想起扁鵲曾有“六不治”之說,懷疑扁鵲是不是有意戲弄自己,但轉念想到扁鵲是有名的神醫,只好照著他的辦法去做了。
從此,人們經常看到這位財主搬著石頭在院里轉來轉去,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滿面。財主一心想治好自己的病,忘記了收租,忘記了催稅,什么事都不思,任何事都不管,兩個月過后,財主精神旺盛,身體也逐漸恢復了。他找到扁鵲問:“怎么搬搬石頭就能夠治好我的病呢?”
扁鵲笑了笑說:“你得的這種病叫做心勞過度(神經衰弱),你每天費盡心機,一心一意想怎么樣發大財、發橫財,一不鍛煉,二不勞作,時間一久,勢必心虧身虛,心悸不眠。我讓你搬石頭,是要把你的腦力與體力適當的調解一下,體力運動乃生命之根本,還是希望你日后不要再為怎么樣發橫財苦思冥想啦。”
還有一次,扁鵲正在藥房里查看藥方,從門外走進一位三十來歲的中年人,一見扁鵲,立刻撩衣跪倒。扁鵲一面走過去扶起中年人,一面急切地問道:“是不是家中有人病了?”
那中年人漲紅了臉,從懷里摸出一紙遞與扁鵲,扁鵲抖開一看,原來是幾行筆弱清麗的詩句。
扁鵲輕輕吟道:
隨君五載感慨多,當年恩愛毋須說,
自從夫君中酒邪,奴家時常受折磨。
淚眼憂心家園破,車行至此再無轍。
可憐愛女誰來管,奴死之后目難合。
扁鵲吟罷這首詩,抬頭望了望眼前這位中年人,中年人流著眼淚把家中的事情告訴了扁鵲——
原來,這首詩是中年人的妻子寫的。他們結婚五年,開始倒也恩恩愛愛,如膠似漆,生活過得甜蜜,妻子生得如花似玉,而且婚后不久又喜得一女,更惹他的喜歡。可是后來,中年人不知道怎么就嗜起酒來,見酒如命,飲畢撒風,屋里的陳設毀凈了,整個家當也兌成銀兩飲了酒,賢慧的妻子還時不時挨上一頓罵。妻子雖屢次勸說,他卻權當耳旁風。時間久了,妻子漸漸憂慮成疾,又過了些日子,竟大病臥床,奄奄一息。
這一天,妻子把他叫到床前,雙手顫抖著從床下取出一紙遞給他。中年人接過來看了一遍,猛然徹悟了,他心如刀絞,抱著妻子痛哭一場,哭著哭著就想起了風傳起死回生的神醫扁鵲,于是匆匆來到了這里。
扁鵲聽完中年人的述說,微微笑道:“這位大哥,飲酒倒非是件壞事,不過千萬不可過量,飲酒過量,會中毒傷身。借酒釁事,打罵妻子,這可是你的不是了。”
扁鵲幾句話,直把中年人說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先生說得對,這都怪我不好,只要先生能救嬌妻一命,我立志重新做人。”
說著“撲通”跪在地上,堂堂男子漢,竟掉下傷心的淚來。
扁鵲見中年人真得動了情,思忖片刻,便過去把他扶了起來,說:“大哥不必如此,叫你一說,大嫂的病眼下還能治愈,不過必須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中年聽了,連連點頭。
于是,扁鵲伏案寫了下面幾句詩:
妖妻隨我五六年,情投意合心相連。
全怪為夫不作臉,美滿家園俱拆散。
噩夢已醒回頭晚,偷生必將成笑談。
若死何不一塊死,陰曹地府再團圓。
扁鵲寫完,讓中年人謄寫一遍,給他的妻子拿去。中年人走時,扁鵲又再三叮囑一番,讓他務必照計行事。
簡短截說,中年人回家之后,便把那幾句詩交給了妻子。
妻子看完詩,又看了看淚眼模糊的丈夫,慘淡的目光里露出失望的神情,然后,兩眼直呆呆地望著他。
中年人苦苦笑了笑,說:“既然你已到如此地步,咱也就顧不了許多了,可這孩子,說啥也不能讓她寄人籬下。干脆,把孩子摔死,咱們一起同歸于盡了此一生吧。”
言罷,中年人搶過孩子就往地下摔,妻子大叫一聲,驀地從床上爬起。一時間,她只覺得胸口一陣發熱,“哇”地噴出一口污血來。
孩子嚇得“哇哇”直哭,中年人也擔心的上前扶住妻子。正在這時,扁鵲從門外款步走了進來,他一見地上的污血,連聲說:“中!中!”扁告訴中年人:“你妻子乃長期積郁心中,固此釀成重疾,方才一舉,謂之以急救急,她的病不久就會好的。”
說完,扁鵲又開了急救急,并囑咐中年人要好好照料妻子,切切不可再讓她生氣。中年人應允連聲,并當著扁鵲的面向妻子賠禮認錯,保證今后不再喝酒,重新做人。
妻子深情地望著丈夫,眼里掉下兩行苦澀的淚水。
果然,補藥煎服之后,婦人漸覺精神旺盛了許多,又過了一段時間,便離了病榻,病體復原了。
從此,中年人也戒了酒,夫妻二人恩愛如初,又用勤勞的雙手重新建起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園。
一次,扁鵲行醫途中路過一個村莊,這時從村里傳出陣陣哭聲,扁鵲從旁人的嘴里了解到死者乃是一位結婚將近一年的媳婦。他剛要繼續趕路,卻聽哭聲愈來愈近,有幾個中年人抬著棺材沖他走過來。扁鵲循聲一望,不禁大吃一驚,幾個中年人抬的是口薄薄的棺材,他看到有幾滴污血正從棺材里悄悄往外流淌。扁鵲走上前去看一看血跡,連忙叫人們放下棺材,并阻止后面的婦人不要哭了。
眾人打量著眼前這位郎中,心中好生詫異。扁鵲開口說道:“有道是人死方可人棺,你們這里怎么時興大埋活人呢?”大家驚奇地望著扁鵲,接著便哧哧笑了起來,他們懷疑眼前這位郎中十有八九是個瘋子。
人們剛要抬起棺材繼續往前走,扁鵲急切地說:“眾位趕快放下,倘若我沒有說錯的話,棺材里躺的乃是一個孕婦,這孕婦由于分娩難產而出現長時間昏迷,她這叫‘假死’(休克)。”
眾人聽這位郎中說的有板有眼,條條是道,于是放下棺材,依著扁鵲的吩咐,半信半疑地打開棺蓋。扁鵲掏出針包,在小媳婦人中上按摩了一會,然后在中脘穴扎下一針,只見小媳婦身子動了動,眼睛慢慢睜開了。扁鵲又料理了一會,婦人竟然坐了起來。人們趕忙把小媳婦扶出棺材,時間不大,一個男嬰“呱呱”墮地了。
一針救了兩條性命,眾人齊聲稱贊。婦人的丈夫說啥也要把扁鵲請回家中暢飲一番,還拿出些銀兩要酬謝扁鵲,扁鵲笑道:“見死相救乃行醫人的本份,罷了罷了,我還要繼續趕路呢。”
又有一次,扁鵲外出行醫,走到半路,天漸漸黑下來,他準備投宿一家客店,扁鵲剛要敲門進去,可巧一個婦人端著一盆污水走出門來,一不小心,“嘩”地潑了扁鵲一身。
婦人見客人被潑得渾身精濕,非常尷尬,不好意思地抱歉說:“這位先生,是奴家有眼無珠,實在對不起,快請先生進店換件干凈衣服吧。”
扁鵲笑笑,說聲“沒什么”,就隨著婦人一同走進客店。
客店的主人正在屋里喝茶,見扁鵲進屋,連忙起身讓座。
扁鵲一見店主,低低叫了一聲:“不好,你家主人不出今夜便有喪生之危。”
婦人一聽,好不氣惱:“你這野郎中,我不是就濺你身上幾滴污水嗎,也不該這樣詛咒我們呀。”她用手一指門外:“還是請你另投他店吧。”扁鵲又做了些解釋,仍未奏效,眼瞅著店主要大動肝火,他只好轉身走出客店,住在與這對門的一家小店里。
扁鵲躺下后一直沒合眼,悄悄聽著對門客店的動靜。午夜時分,對門客店果然騷動起來。扁鵲連忙過去,只見店主躺在炕上,一面打滾,一面不住地呻吟。
那婦人一見扁鵲氣得渾身打哆嗦。扁鵲解釋說:“大嫂先莫生氣,你丈夫患得乃是絞腸痧,昨天我到這里,就看到他臉上的氣色有些不對了。”
婦人仍半信半疑,但疑惑中卻帶著幾分希冀。扁鵲鎮靜地說:“不要緊,待我給你的丈夫治療一番也就無事了。”
扁鵲開始為店主按摩、針刺。時間慢慢過去,店主的腹中漸漸止住了疼痛。夫妻二人對扁鵲感恩不盡,總覺得對不住這位好心郎中,說什么也叫他留下姓名,無奈,扁鵲只好告訴了他們。當店主聽說扁鵲救了他一條性命的時候,激動地簡直說不出話來:“神……神醫,藥王……藥王啊!”
扁鵲畢生幾乎都傾注于醫學研究與診治之上,他采用望、聞、問、切四種方法(即望其色,聽其聲,問其病,切其脈)診斷疾病,治愈了不少罕見的疑難病癥,“四診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我國的醫生所沿用,成為中醫的傳統診斷法。后來,秦太醫令李酪嫉妒扁鵲的才能,派人在湯陰縣東伏道坡(今河南省湯陰縣伏道公社伏道村)將扁鵲刺死。鄭州的百姓聞聽,義憤填膺,去人將扁鵲的尸體抬了回來,葬于鄭州城北五里處。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元人達魯花赤野仙乞實迷兒在此建起一座藥王廟。明朝萬歷年間,相傳魏忠賢徒步進京當了宦官,當時患病沉眠于扁鵲廟后墳冢之上,睡夢中看到扁鵲為他醫病。魏忠賢醒后,果然病體康復。為報答藥王恩典,魏忠賢呈請皇帝重修了一座氣勢雄偉的藥王廟。藥王廟黃瓦紅墻,彩像迥廊,重檐飛峭,金碧輝煌。藥王廟內,扁鵲居中,兩側配殿是十大名醫的塑像。當時,藥王廟天下聞名,久盛不衰,每年的四月十五日,各地百姓紛紛來到廟前許愿降香。相傳,藥王廟后有個扁鵲疙瘩,只要許完愿,降罷香,便可在藥王廟疙瘩里刨出一些褐色藥丸來,藥丸吞下,百病皆除。這雖然是廟里和尚欺騙百姓的一種方法,但人們對藥王扁鵲的敬仰程度,由此卻也窺見一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