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誤診、誤治大多不能造成嚴重的后果,沒有被足夠的重視,很多人不愿面對這樣的現實,但誤診、誤治卻事實存在,正是中醫學的復雜性和相對模糊性,在臨床實踐中容易造成誤診、誤治。給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從根源解決誤診、誤治,必須加強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從辨證論治入手,治病求本。
【關鍵詞】誤診誤治;治病求本 “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大醫精誠》)這是醫者追求的目標與境界,但是在臨床工作中,往往事與愿違,藥不達效,究其根源,是醫者誤診、誤治、失治導致的結果。中醫臨床中的誤診、誤治大多不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往往被人們所乎視,不能高度重視,也是不愿被醫者承認的現實。中醫自古以來,就很重視對誤診、誤治的總結。各家醫案都有這方面的記載,以誡后人。如《傷寒論》的六經辨證中,有相當多的條文論述了誤診、誤治引起的變病及后果,并提出了警言。如“淋家不可發汗,汗出必便血”;“瘡家,雖有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痙”等等[1]。 中醫學,是祖國的傳統醫學,是中華民族在長期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獨特理論和診療特點的醫學體系。正是因為中醫理論體系的獨特性,經歷了五千年的繼承與發展,在歷史上為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直到現在還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在臨床實踐中,辨證論治是核心。辨證是望、聞、問、切四診所得的基礎上進行診斷的辨證思維。把四診所得的資料,在八綱初步分析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分析與綜合,抓住疾病的本質,然后判斷出其證候及疾病。辨證的方法很多,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形成了病因辨證、經絡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論治即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立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論治的過程,就是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過程。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出現不同的證候;而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可能出現同樣的證候。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就出現了“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原則,等等。這些說起來很容易,但臨床實踐中卻非常復雜。中醫的辨證論治雖然具有先進性、優越性,但不象現代醫學的診斷與治療那樣,讓醫生和病人一目了然、非常清晰,醫生說得清楚、病人看得明白。中醫的辨證論治對醫生來說相對清晰,好象也不盡然;但對病人來說相對模糊,氣血虧虛,病人能理解;厥陰病,病人盲然。這也表現出中醫辨證論治的相對模糊性。正是中醫學的復雜性和相對模糊性,在臨床實踐中容易造成誤診誤治。 “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后議藥,藥者所以勝病者也。識病,則千百藥中任舉一、二種用之且通神;不識病,則歧多而用眩。”(《寓意草》) 這精辟地指出要先辨證、辨病然后議藥索方,不識病,藥無所投。 《蒲輔周醫案》記載“風寒挾飲誤用寒涼案”[2]:患者,男,8個半月。因感冒咳嗽2周,發熱4天,于1961年4月17日住某院,入院前2周,咳嗽痰多,至10天突然高熱不退,伴有嘔吐夾痰奶等,納差,大便黃色粘稠,日1~2次,精神萎靡,時而煩躁,入院后即用中藥桑菊飲、葛根芩連湯加味、安宮牛黃散以及竹葉石膏湯等均無效,于4月21日邀請會診。體溫38℃~40℃,無汗,嘔吐,下利,每日平均10次,呼吸不暢,喉間痰阻,喘促膈動,面色蒼白,胸腹微滿,脈虛,舌紅無苔。此屬表邪郁閉,痰飲阻肺,正為邪遏之候,治宜辛溫開閉,滌痰逐飲。方用射干麻黃湯加減。處方:射干2.1g,麻黃1.5g,細辛1.5g,五味子30粒,干姜0.9g,紫菀2.4g,法半夏3g,大棗4枚,進2劑后體溫由40℃降到正常,煩躁漸息,惟咳不喘,喉間痰減,呼吸較暢,面色漸榮,手足心潤,胸腹不滿,下利亦減,脈緩,舌紅少苔,郁閉已開,肺氣未復,宜益氣化痰為治,方宗生脈散加味,處方:沙參6g,麥冬6g,五味子20粒,紫菀2.4g,法半夏3g,枇杷葉9g,生姜2片。大棗2枚,進2劑后咳止,一切正常,觀察4天痊愈出院。本病屬于外寒內飲之證,誤投以辛涼、苦寒之品,病不解也,蒲老辨證求因,抓住疾病的本質,予以溫肺開閉,滌痰化飲之法,2劑熱退痰蠲。
談及中醫的誤診、誤治很多人不愿接受,會拿出許多理論據理力爭或自圓其說。但是誤診、誤治卻事實存在,只是沒有被足夠的重視。中醫辨證方法具有多樣性、多重性,其方、藥的應用具有不規范性、個人經驗性,這些都可能是發生誤診、誤治的因素。雖然誤診、誤治沒有給病人造成嚴重的后果或沒有被提出質疑,但對于醫生來說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延誤病情、給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這是醫生的悲哀。從祖國醫學發展來說,阻礙了其發展。 從根源解決誤診、誤治,必須加強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從辨證論治入手,治病求本。辨證論治是從證和病著眼,抓住主癥,治病求本,對疾病進行周密分析,確立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治療原則,重視疾病的“本”,又兼顧疾病的“標”;從整體觀出發,審察內外,辨證求因、四診合參,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正確地運用理、法、方、藥,以正確地不失時機地進行有效的治療。 從而杜絕、減少誤診、誤治的發生。臨床實踐中要高度重視誤診誤治,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推動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