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我在教學中的多次摸索與總結,我認為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下列的教學方法讓我在教學中受益匪淺,愿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一、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探究和認識某種事物的傾向。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為了扭轉當前學生不重視地理課的現象,就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
地理的興趣。為此,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為了不使學生盲目、被動地學習地理課,首先要上好緒論課。運用豐富、生動、有力的實例,說明地理學科所要學習的內容。在學習方法上既介紹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又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學習時“左圖右書”,圖文對照,填圖作業做到具體規范等。
其次,精心設計引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言雖不是正文,但卻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地球內部結構”時,先談已經學過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然后這樣導入新課:“順著前面所學課程,我們就好象乘課本這頁小舟,進行了一次漫長遨游。我們出發于遙遠太空,沿途觀賞了銀河系的外貌,訪問了太陽系的家族,揭開了八大行星神秘的‘面紗’,穿過了大氣層來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內部究竟蘊藏著什么奧秘呢?今天我們就駛向地球內部考查一番。”經過這樣的導入,學生興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運用生動、形象、簡煉的語言文字,寓地理知識于文學享受之中,能把學生引進興趣盎然的境地,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在介紹“對流層”特征時,我用快語描述:“蔚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強烈的陽光普照大地。轉眼之間,濃云密布,閃電雷鳴,大雨傾盆,片刻之后,雨過天晴。”學生倍感興趣,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挖掘教材的幽默因素。在講“地球的年齡”時便說:“現在地球已經有46億歲(年)了,再過50多億年,太陽壽命即將終止了,太陽毀滅了,我們怎么辦?(學生驚詫的目光注視著)那時我們多大年齡!”(學生大笑)。講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可概括為:“美、加、法、澳、阿,餓了就去拉。”
其次,改變教材的組織形式。對教材進行適當加工,增加幽默因素。在講“地球自轉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到極點為零”這一現象時說:“地球母親真偏心,同是兒女速不均,你在赤道高速轉,我在極點何為零。”這樣,使學生精神煥發,解除疲勞。但也要避免用低級的趣味,沖淡教學的嚴肅性
要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誘發思維動機,就要根據學生實際和講授內容,提出帶有思考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如講“地球自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時,提出北半球河流右岸陡,而南半球卻左岸陡,為什么及在盆池中洗完澡,放水時,北半球的水漩渦呈逆時針方向,南半球相反,這又是為什么等問題。講“北印度洋季風洋流”時,我用我國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提出為什么鄭和都選擇在冬季出發,夏季返航?再如在講“日界線”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對在海輪上出生的雙胞胎姐妹,按出生日期,姐姐的年齡比妹妹小一歲,這可能嗎?(可能的)她們出生在何地區?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立即進入高度思維中,急于揭開其中的奧秘,這時再講相關的知識,學生既樂于接受,又容易接受。由此可見,學生如果有了追求知識的欲望,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再到“我愛學”,形成良性循環的學習機制。
漫畫,寓意深刻,其味無窮。利用其進行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考。如在講“水資源利用”時,我選了一幅《宇宙乞兒》的漫畫。畫面上地球伸出兩只手,哀求道:“清施舍點水給我吧!”然后讓學生思考回答:這幅畫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總之,要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僅要上好緒論課,還要改進教學方法,要改變滿堂灌的做法,重視學生參與意識,師生共同活動,做到既有啟發,又有講練。還要根據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地理知識競賽等。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知識系統成型發展,而且也開拓了一條培養學生“會學”、“愛學”地理的途徑。
二、插敘教學法
在目前的社會制度流于形式、學生普遍厭學地理的情況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地理教師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我在平日的教學中,恰當地利用插敘,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地理成績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學的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利用諺語、成語、格言佳句以及生動有趣的事例或數字插敘,形象地描述和講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現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創造一種美的境界,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講《我國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圖》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重慶和拉薩緯度相近,為什么拉薩有“日光城”之稱?而重慶卻叫“霧都”?讓學生分析解答后,我用“蜀犬吠日”這個成語進一步說明因四川盆地地勢低,年降水量大,云量多,濕度大,云霧繚繞,日照時間少,所以四川的狗見天空出現了太陽而驚吠。這樣,同學們就記憶深刻。
在講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時,引用毛譯東“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宏偉詩句說明赤道的線速度最大。在講長江準靜止鋒時,引用趙師秀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形象說明兩股冷暖氣團勢均力敵,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徘徊擺動一個月左右造成陰雨連綿的“梅(霉)雨”天氣,同學們如身歷其境,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特點的理解和鞏固。
插敘在地理課中的妙用,對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課堂效率,有著獨特的作用。但在具體應用時,教師必須在備課時狠下功夫,博覽眾采,有的放矢。插敘的內容要緊扣教材,務求實用,切忌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綜上是我本人在教學中一些膚淺的做法,意在拋磚引玉,請同行們賜教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