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歷史內容提綱一
第一單元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1,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收繳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2,鴉片對中國的危害包括: ①鴉片嚴重摧殘吸食者的體質; ②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3,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 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 開端,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半封建社會。 5,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 《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償2100萬元,開放廣州,上海,廈門、寧波,福州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 6,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 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7,1858年,規定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 割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是中俄《璦琿條約》。 8,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全田村發動起 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9,根據左宗棠的建議,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10,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化程度。 1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主要內容是: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郊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12,《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第二單元 1,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在繼續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又 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2,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 堂。 3,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了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邀請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 4,從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按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 系列變法令,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軍隊等等,史稱“戊戌變法”。 5,1894年,孫中山聯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組織了革 命團體興中會。 6,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史 稱“武昌起義”。 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8,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 9,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 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
第三單元 1,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 演講, 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他們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承辦賣國賊曹汝霖等。 3,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 密召開。1922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4,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通過了國民黨的黨綱,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 黨,通過宣言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 5,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 6,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賀 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占領了南昌。同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 7,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 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跟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8,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第四單元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 2,1936年12月12 日,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楊虎城聯合 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合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3,1937年1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日 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并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史稱“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4,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接著又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被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和士兵達三十萬以上。 5,盧溝橋事變不久,日軍進入山西。1938年9月,一只驕 橫的日軍向平型關開進,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我國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6,1938年春,日軍從山東分兩路南下,進攻徐州。第五戰 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將日軍一路組織在山東臨沂,另一路組織在山東臺兒莊。雙方在臺兒底展開激戰。在這場戰役中,我軍共殲敵一萬多人,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7,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 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火規模進攻,團 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百團大戰持續了三個半月,大小戰斗1800多次,殲滅日偽軍4萬 多人,破壞交通線2000多公里,拔掉據點近3000個。 8,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 大會。大會主要討論了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重要問題。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 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臺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第五單元 1,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 謀,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的陪同下,到達重慶,同 國民黨進行談判,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2,“雙十協定”規定,堅持避免內戰,在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基礎上,建立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 3,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4,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 略進攻的開始。 5、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 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6,三大戰以后,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長江北岸, 1949年4月,毛澤東和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進攻命令,人 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渡江作戰,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潰。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7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
第六單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 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的機會,進入了“黃金時期”。 2,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 主義三座火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后的。 3,1876年,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是淞滬 鐵路。 4,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由北京豐泰 照相館拍攝的京劇名篇《定軍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 5,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6,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 7,國民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女子停 止纏足,用新式的禮服代替過去的翎頂補服。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夫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
第七單元 1,1909年,京張鐵路全線通車,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 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負責京張鐵路設計勘測,施工總工程師詹天佑。 2,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一些愛國的思想家認 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嚴復。其中魏源編著的《海國圖書》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3,戊戌變法期間,作為“新政”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 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來的重要成果,他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 4,從五四運動開始,中華文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弘 揚科學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為進步文學藝術家的神圣使命。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學巨匠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己》;美術大師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樂家聶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別有《義勇軍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
中國歷史(八年級 上) 速 記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一課 鴉片戰爭 英國為開辟市場,走私鴉片危害廣。 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國強。 一八四零鴉戰起,《南京條約》喪權益。 賠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史。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戰爭 英法起禍端,火燒圓明園。 沙俄割領土,一百五十萬。 南有太平軍,反清抗洋兵。 奇兵殺華爾,千古留美名。 第三課 收復新疆 俄英垂延爭新疆,入侵稱汗阿古柏。 海塞并重左宗棠,先北后南好策略。 新疆收復回祖國,治理西北行省設。 第四課 甲午中日戰爭 一八九四甲午戰,割地賠款喪主權。 世昌殉國黃海間,開設工廠增口岸。 北洋艦隊全軍沒,大大加深。 《馬關條約》被迫簽,民族危機險空前。 第五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滿清,北京二度被占領。 賠巨款,派駐兵,辛丑年里淚盈盈。 嚴禁人民反列強,清朝變成洋人庭。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課 洋務運動 內憂外患陷困境,地主階級忙自救。 19世紀60至90,師夷長技辦洋務。 自強求富為口號,奕忻曾李又左張。 軍事民用和學堂,富國強兵未達到。 資本主義得發展,啟動中國近代化。 第七課 戊戌變法 公車上書給皇帝,維新變法運動起。 《中外紀聞》強學會,康梁奔走救危機。 光緒詔書要變革,救亡圖強改現狀。 維新百日終失敗,愛國憂民精神揚。 第八課 辛亥革命 孫中山建同盟,三民主義作指導。 興民族,爭民權,改開土地為民生。 武昌起義震華夏,辛亥革命創民國。 推翻清朝帝制結,民主共和入民心。 第九課 新文化運動 《青年雜志》運動搞。 “民主科學”搖大旗,陳李胡魯作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馬克思主義響中國。 新文化運動載史冊,人們思想大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