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經銷商運作終端失利,不是不夠努力,也不是投入不足,而是對終端運作缺乏清晰的整體思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雖然,酒店終端競爭激烈,終端費用越來越高,投資回報率降低,但是仍有不少終端型經銷商取得巨大成功。這些成功的經銷商并非都有雄厚的資本優勢,而是善于把握機會,并形成了獨特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就是企業與眾不同的獲取利潤的營運方式。適合于企業的盈利模式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創新滿足市場競爭和發展需求的思路。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總是不斷演變的,不適應于市場需求,落后于競爭對手顯然是不可能賺取利潤的。適應市場變化,創新營銷思路,領先于競爭者,是獲取成功的前提條件。 二是發展清晰的盈利增長渠道。獲取利潤求得穩定發展是企業的根本使命。企業當前的利潤源自哪里?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在哪里呢?弄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發現市場機會,將精力集中于主要利潤渠道方面,并不斷擴大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是建立差異化的核心優勢。賺錢的機會看上去很多,但是自己真正有能力賺到手的卻很少。只有盤點自身資源,發現自己真正的優勢,并集中于自己最擅長之處,建立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核心優勢。 因此,每個市場、每個經銷商的盈利模式都不盡相同。對于終端型經銷商而言,了解四種基本的終端盈利模式,并結合自己企業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創新,也許會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模式一:核心終端壟斷模式 模式二:區域終端壟斷模式 模式三:盤中盤模式 模式四:品牌經營模式
思卓通路研究中心發現,終端型經銷商要實現系統管理,首先要了解終端管理的多種組織管理模式,根據公司的狀況建立適合的組織架構;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統流程。
終端型經銷商的四種組織模式 任何企業的良性運作都先要建立組織架構,只有合理的組織架構才能明確分工、明確考核指標、因人所長安排崗位。對于終端型經銷商而言,合理的組織架構同樣重要。因此,經銷商要了解終端管理的多種組織架構形式及其優劣,并根據自身特點設置適合自己的組織架構。在這里,我簡要介紹一下四種常用的終端組織架構及其利弊,以供經銷商參考。 一、分渠道管理 指公司根據不同的渠道設立不同的業務部門。通常分為以下幾個部門:酒店部、商超部、分銷部、團購部。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組織方式。這種組織形式的好處是:職責明確、便于管理,業務人員可根據自己操作渠道的特點形成經驗累積。缺點是:一但公司代理的產品過多,業務人員會顧此失彼,影響執行力,也不利于業務人員的專業提升。 因此,這種組織形式適用于產品結構完整且產品較少的區域代理型公司。 二、分區域式 指公司根據將市場劃分為若干個小區域進行管理。最多見的是,如將一個城市劃分為東西南北區進行管理,在分區后,根據產品需要再分渠道管理。這種組織形式的優點是:縮小區域范圍,有利于提高業務人員的工作效率,不需要將時間都花在路程中;責任明確,執行力強,有利于管理人員檢查和監督、考核,也能夠導入競爭機制培養管理型人才。缺點是:終端操作精細化不足,統一協調管理難度相對較大。另外,區域市場存在差異,對擬訂相對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要求高。 此組織形式適用于市場范圍較大的市場(如省會城市),尤其適用于代理產品以中低檔為主的公司。 三、分品類(品牌)式 指公司根據品牌或品類設立不同的業務部門,此形式略同與企業的事業部制。如分為白酒品牌部、紅酒品牌部、飲料部等,每個部門下,再根據操作的需要建立不同的部門,如酒水部可下設酒店、商超等部門。此組織形式的好處是:人員工作單純、重點明確,形成階梯式管理,利于公司培養管理人員。缺點是:人員成本高、資源共享性差。 因此,這種組織形式適用于所經營產品渠道重疊性小或經營品牌過多的公司,同時適用于與廠方共同操作終端的合作形式。省級代理或大區域代理商較為適用。 四、渠道細分管理 指公司根據渠道的不同類型、重要程度進行細分,并根據渠道特點設置部門,例如目前中高檔白酒的終端管理部門設置:A類酒店部(或高端酒店部)、社會酒店部、大型賣場部、零售終端部、分銷商部、團購部等。這種組織形式的好處是:分工明細、重點突出、管理扁平化,有利于終端工作的深耕細作、大型終端的掌控、強化終端服務和建立專業化的團隊。缺點是:管理成本上升,也無法適應多產品運營。 因此,這種組織形式同樣適用于產品結構完整,且產品較少的市級區域代理型公司,同時競爭強度較大的區域市場適合采用此形式運營。 選擇什么樣的組織架構并沒有定式,只有根據自身人力資源、代理產品、區域市場競爭特點及時調整公司組織形式,并逐步向專業化的渠道運營商邁進。
終端管理四大基本系統 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僅僅是直銷管理的開始。要提請執行力、打造高素質的銷售團隊,還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終端管理體系不僅僅是銷量指標和管理制度,而至少包括以下四大基本系統:業務執行系統、信息反饋系統、終端檢查系統、財務監督系統。也就是說,從四個方面入手齊抓共管,才能使業務隊伍高效動運作。我也簡單介紹一下。 一、規范的終端執行系統 也就是終端操作系統。操作終端的人多、事多,從后勤到業務,再到促銷,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系統化、流程化管理,僅靠老板或者一、二個副總指令式的安排工作,很難使公司良性運轉。因此,建立規范的終端操作業務流程,才能對終端管理做到有規可依。終端執行系統包括:合理的目標(銷鋪率、銷售額、回款額等)、明確的職責描述(職責范圍、工作內容、匯報流程等)、具體的動作分解(工作計劃、拜訪規范等)、詳細的過程管理指標(鋪貨率、陳列、客情、執行標準等等)。 二、高效的信息反饋系統 業務員都能夠支配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經銷商最頭疼的就是不知道業務員在外面干什么。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依靠完善的信息反饋系統。很多經銷商雖然有信息反饋報表,但沒有科學規范地運用,流于形式,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徒添業務人員的工作量。想真正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饋系統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報表設計要合理,也就是說不能為了規范而規范,根據管理的實際需要設計和使用報表,例如不同的客戶資料表、業務員的日報表、分銷商的反饋表都要搞清楚其實際的意義,并盡量簡化;二是報表使用要規范。報表作為業務管理最重要的一個工具,一方面要規范認真填寫,填寫虛假報表、模糊報表的業務人員工作不可能到位,管理人員要重視報表的使用。另一方面報表的使用和反饋要規范,比如各級主管每天要定時拿到報表,客戶資料表至少三個月要更新一次等等;三是要進行階段性的統計分析,促進管理。例如每個月對一個業務人員的報表全面分析,不僅能夠發現業務人員的業績變化,更能夠看出業務員業務素質的變化。 三、實效的監督考核系統 對于業務執行指標設計、信息反饋系統的制定,并不代表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終端情況而高效管理。這就要建立實效的監督考核系統,也就是說,明確了員工的“責、權、利”后,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考核?如何讓考核制度化?如何讓考核從形式轉變為激勵員工的手段? 思卓認為,實效的監督考核系統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解決:一是要有專門的檢查人員;二是要根據考核內容和指標、根據業務人員的信息反饋定期不定期的抽查;三是管理人員感覺或發現問題之際要第一時間調查研究,避免盲目指揮。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建立考核系統時,要做到有獎有罰,獎罰分明才能讓員工感到合理,不要讓考核制度變成罰款制度。 四、規范的財務管控制度 筆者有一次在江西給經銷商講課,說到許多酒水公司都是老婆管財務,常常發生老板簽字,員工卻報不了帳的現象。臺下的老板們頻頻點頭,很多人認為問題主要出在“老婆管財務”上。其實,這是因為公司沒有健全、完善的財務制度,而造成隨意性。規范的財務制度可以對業務進行很好的控管,幫助業務更有效、有序的運轉。 建立健全財務制度,首先要明確標準,如報銷標準、工資標準等;其次要完善制度、明確手續,如與終端的合同需備案,方可報銷費用;再有就是要建立預警系統,特別是直銷的貨款預警系統,如直供終端的欠款是否達到信譽額度、是否超過信譽周期等;然后完善、保全與廠方的合作手續,也是財務很重要的工作,便于日后結算和對帳。當然,財務進一步規范,對于不同終端的分類分析,測算比較不同終端的投入產出比率,更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 還是老話,思路決定出路,要提高執行力,不能依靠人管人,要建立管理架構,規范作業流程,讓員工自已管理自己才真正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