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安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和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規劃期限:近期為2008年—2010年,遠期為2010—2020年,遠景為2021年以后,展望至2050年。
規劃范圍:包括市域、城市規劃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層次。
修編重點:明確安陽的區域定位,制定城市發展目標;突出資源與環境優先原則,協調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的關系;引導城鎮協調區內的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合理確定城市空間結構,安排建設用地布局;編制歷史文化名城規劃,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城市發展目標:將安陽建設成為豫北區域性中心強調,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建成總體實力強、發展活力足、競爭優勢大、文化品味高、文明和諧、秀美宜居的新安陽。
![]() 空間結構: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高速公路和區域主干公路為依托,構建“一心一區兩軸多點”的城鎮空間發展結構。
“一心”:安陽中心城區。
“一區”:安陽城鎮協調區。 “兩軸”:京廣城鎮發展軸和林南城鎮發展軸。 “多點”:名鄉鎮呈現網絡狀結構的城鎮布局。 規模等級結構:規劃期末形成1座特大城市、4座中等城市、2座小城市和36座小城鎮的格局。
職能結構:建立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的四級城鎮結構體系,城鎮職能分為綜合型、工業型、旅游型、商貿型四類。
綜合交通規劃:本著規劃適度、重點突出、網絡優化、兼顧長遠的原則,形成高速公路與鐵路、國道與省道、縣道、鄉道四個層次交通結構。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二級路、村村通等級路,打造半小時交通圈。同時加快發展鄉鎮與主干道相連接的運輸網絡,實現主干道暢通、干支相連、城鄉一體、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網絡。
空間管制規劃:將全市劃為三大類區域,即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適宜建設區。通過管制區的劃分,在不同區域實施不同的管制措施,為生態環境和農業發展保留相對穩定的區域。
![]() ![]() ![]() ![]() ![]()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規劃范圍:安陽市市域行政轄區。面積7413平方公里。 人口規模:2010年:全市總人口565-570萬,城鎮化水平40%。 2020年:全市總人口620-630萬,城鎮化水平50%。 中心城區規劃:
城市性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新型工業基地,豫北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 人口規模:至201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為105萬人;至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為150萬人。 用地規模:至201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為102平方公里;至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為150平方公里。 發展方向:城市向南向東發燕尾服,適當向西、向北延伸。近期重點發展安東新區、安南開發區、鐵西工業區;中遠期跨越安林高速公路向南組團式發展;遠景跨越京珠高速向東發展。 城市空間發展布局規劃
空間結構:“一區三片”:“一區”指城市中心區,西起京廣鐵路、東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起安林高速公路、北至洹河、是城市市級中心區所在地,承擔城市商務金融、辦公、文化博覽、教育體育等功能,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城所在地。 “三片”指南片區、西片區和殷墟片區。南片區位于安林高速公路南部地區,由安林、京珠高速公路以及107國道、羑河圍合而成,以安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主體,作為安陽市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集聚地;西片區指安林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安林路和南水北調輸水線圍合的區域,安排城市中心區或舊區改造置換出來的工業企業以及其他一、二類工業;殷墟片區是由殷墟遺址保護區和周邊地區組成,是安陽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內容,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
用地布局:
公共設施用地:以文峰大道為東西方向的公建主軸,以中華路和永明路為南北方向的公建主軸,構成“十字型”公建結構。 工業用地:限制中心地區的工業發燕尾服,對現在工業進行有計劃搬遷和用地置換。規劃沿西南交通走廊集中布置四個工業片區,在城市北部布置北關工業片區。 居住用地:配合城市的空間拓展和產業用地布局,規劃12個居住片區,合理配置服務設施,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生活便捷型的綠色生態住區。 ![]() ![]() ![]() ![]() ![]()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包括安陽和湯陰兩座歷史文化名城。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內容是殷墟大遺址、古城區和其他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湯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內容是主要文物古跡、舊城格局和重要歷史地段。保護內容包括城市自然山水格局的保護、風景名勝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古城區保護規劃
歷史格局保護:延續古城城址環境,保護傳統道路街巷格局、傳統城市空間形態、視廊和街道對景、傳統建筑形態、坑塘水面。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確定歷史文化街區3處。分別為倉巷街、西大街和城隍廟—文昌閣歷史文化街區。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地下文物、傳統院落和優秀近現代建筑等內容。 殷墟大遺址保護規劃
殷墟大遺址保護區面積33.6平方公里,分為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分別采取不同的保護和控制措施。重點保護區以小屯宮殿宗廟區、王陵區、后崗“三疊層”文化區和洹北商城為中心;一般保護區為殷墟大遺址保護范圍之內、重點保護區之外的區域。 城市遠景規劃:
城市遠景發展方向可概括為:突出東部、提升北部、優化西部、協調南部,主要向東發展,人口規模為220-24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240-260平方公里左右。 城市跨越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廣高速鐵路發燕尾服,形成“一主四副”的空間格局,“一主”指主城區,即中心城區,承擔區域服務職能和主要的城市功能;“四副”指柏莊、水冶、白壁、湯陰四個副城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