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頭痛傳世秘方導語: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病癥,可以出現于多種急慢性疾病中,引起頭痛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找出原因,對癥治療才能從根本上治療頭痛病癥。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中醫治療頭痛的傳世秘方,正在倍受頭痛煎熬的你,不妨試一試這些傳世金方。中醫頭痛傳世秘方 1.風寒頭痛 【癥狀】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常喜裹頭,口不渴,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 【方藥】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川芎12g,荊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風6g,薄荷24g,細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調下。若惡風明顯者加麻黃、桂枝以宣散風寒。若頭痛較劇者可加蜈蚣、全蟲通絡止痛。 2.風熱頭痛 【癥狀】頭脹痛,甚則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大便不暢或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 【方藥】芎芷石膏湯(《醫宗金鑒》)加減。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黃芩10g,梔子10g,生甘草6g。若熱甚傷津,癥見舌紅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結,口鼻生瘡,腑氣不通者,可合用黃連上清丸以通腑瀉熱。 3.風濕頭痛 【癥狀】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除濕。 【方藥】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加減。羌活10g,獨活10g,川芎12g,蔓荊子10g,防風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若濕濁中阻,癥見胸悶納呆,脘痞便溏,可加蒼術、厚樸、枳殼、陳皮等以燥濕和中。若兼惡心嘔吐者,可加姜半夏、生姜降逆止嘔。 4.暑濕頭痛 【癥狀】夏季發病,頭痛且脹,身熱少汗,或身熱微惡風而汗出不暢,心煩胸悶,干嘔不食,口渴,舌紅苔黃略膩,脈浮數。 【治法】清暑化濕。 【方藥】黃連香薷飲(《類證活人書》)加減。黃連9g,香薷9g,厚樸6g,生石膏15g,藿香12g,佩蘭9g,竹茹9g,知母9g,白茅根15g,鮮荷葉15g。若小便短兼納少者加薏苡仁、淡竹葉淡滲利濕。 4.暑濕頭痛 【癥狀】夏季發病,頭痛且脹,身熱少汗,或身熱微惡風而汗出不暢,心煩胸悶,干嘔不食,口渴,舌紅苔黃略膩,脈浮數。 【治法】清暑化濕。 【方藥】黃連香薷飲(《類證活人書》)加減。黃連9g,香薷9g,厚樸6g,生石膏15g,藿香12g,佩蘭9g,竹茹9g,知母9g,白茅根15g,鮮荷葉15g。若小便短兼納少者加薏苡仁、淡竹葉淡滲利濕。 6.濕熱痰濁(雷頭風) 【癥狀】頭痛如雷鳴,頭面起核或腫痛紅赤,舌燥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除濕化痰,清熱解毒。 【方藥】清震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合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加減。升麻6g,蒼術10荷葉10g,黃芩15g,酒黃連15g,柴胡10g,玄參10g,陳皮6g,桔梗6g,板藍根10g,馬勃6g,薄荷10g,僵蠶6g,牛蒡子10g,生甘草6g。若大便燥結者可以大黃(后下)通腑瀉熱。 7.胃火上攻 【癥狀】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口渴口臭,畏光怕聲,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膩,脈洪數。 【治法】清胃瀉熱。 【方藥】三黃瀉心湯(《傷寒論》)加減。生大黃10g(后下),黃芩10g,銀花炭30g,黃連6g,菊花炭30g,梔子10g,生地炭30g,竹茹10g。若兼譫妄昏迷者,加安宮牛黃丸。目赤煩躁,舌紅少苔者,加水牛角、丹皮。肢體偏癱者,加桑枝、牛膝。抽搐者加全蝎,僵蠶。 8.肝火上炎 【癥狀】頭痛較劇,惡心嘔吐,煩躁口苦,脅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 【方藥】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加減。龍膽草10g,雇子10g,生地15g,紫草10g,黃芩10g,車前子10g(包煎),白茅根30g,臭牡丹20g,仙鶴草30g/川牛膝10g。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頸項強直者,加銀花炭、桑枝。抽搐者,加全蝎,僵蠶,鉤藤。。。 9.腎虛頭痛 【癥狀】頭空痛,眩暈耳鳴,腰膝疫軟,畏寒肢冷,遺精帶下,舌質淡苔薄,脈沉細。 【治法】益腎填精。 【方藥】大補元煎(《景岳全書》)加減。人參10g(另燉),熟地15g,山藥15g,山茱萸10g,杜仲10g,枸杞子15g,炙黃芪30g,葛根15g,紫河車10g(分沖),甘草3g。若大便干結者加何首烏、肉蓯蓉、懷牛膝。形寒肢冷明顯者加肉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