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吃植物是天經地義的,而植物吃動物則顯得有些不可思議,可是的確存在著“吃葷”的植物。世界上能吃動物的植物約有500多種,但絕大多數只能吃些細小的昆蟲,下面羅列幾種著名的食肉植物,歡迎各位留言添加這里所沒有的種類。
1.豬籠草

別名:水罐植物
英文名:Tropical Pitcher Plant
學名:Nepenthes mirabilis (Lour.) Druce
科名:豬籠草科(Nepenthaceae)
原產地:東南亞、馬達加斯加
豬籠草是一種常綠半灌木、大約3米高。豬籠草的葉子很長,緊貼在枝節部分,寬而扁平。葉子中間部分延伸成細長的卷須。葉子最外邊部分、像個懸掛著的“瓶子”。這“瓶子”長長的,色澤鮮艷,好像一只豬籠,葉子的最末端就是“豬籠”的蓋子。
豬籠草的籠子約15厘米長,它的內壁、籠口布滿蜜腺,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這種又香又甜的蜜汁,能把小飛蟲吸引過來。小飛蟲飛來吃蜜時,常常因籠口十分光滑,一失足跌進籠里面。這時候,籠蓋就會馬上蓋緊,使小飛蟲有翅難逃。飛蟲的掙扎刺激了籠壁的消化腺,消化腺立刻分泌出一種又黏又稠的消化液,把小飛蟲化成肉汁來滋養自己。
豬籠草的種類很多,全世界一共有70多種。豬籠草不僅能捕吃蛾、蜜蜂、黃蜂等昆蟲,甚至還能捕食蜈蚣、小老鼠。
2.黃花貍藻

學名:Utricularia aurea Lour
生活在各地池沼中的貍藻也是一種“食肉”植物,它是一種開黃色小花的一年生淡水草本植物,除了秋季開花期外,其余時間全身都沉在水里。它的莖細而長,有許多分枝,與其漂浮莖相連的是一種稱為水囊的開放性結構,囊口有能向里開動的活瓣,口緣生有幾根刺毛,常隨水漂動。當小蟲順水游入囊內,只能向里開的活瓣牢牢地將小蟲關在里面,然后啪的一聲關閉,小蟲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成了貍藻的一頓美餐。有人進行過測試,貍藻的捕蟲全過程不超過1分鐘。
3.捕蠅草(相關日志:幾段有趣的植物視頻)


英文名:Venus Flytrap
學名:Dionaea muscipula
科名:茅膏菜科(Droseraceae)
原產地:美國
生長在美洲的捕蠅草的“捕蟲”本領更為驚人。它的捕蟲葉由團扇狀的葉片和扁平的的葉柄構成,葉片邊緣有20~30根細毛,葉面兩側各有3根長刺。這種長刺感覺非常敏銳,當蒼蠅等小蟲飛來停留在它的葉上時,如果碰到它的長刺,葉片兩側很快向中央折合起來,蒼蠅立刻成了它的俘虜,然后由葉腺毛分泌消化液,把蒼蠅慢慢消化掉。這種捕蟲葉的內側呈紅色,對昆蟲具有誘惑力,尤其是蠅類對紅顏色特別敏感。
曾有一位叫鮑拉格爾的生物學家,曾用特殊方法培育出1米多高的捕蠅草。這種草能一下子咬斷人的胳膊或吞吃整條狗。這位科學家將這些捕蠅草種植在房屋旁邊,以防盜賊闖入。鮑拉格爾說:“我所住地區犯罪活動猖獗,過去我家曾5次被盜。這些賊很有一套,他們常以巧妙的方法避開我家的看門狗和報警器。可自從種上捕蠅草后,賊再也沒有上門作案,因為他們看到這龐大的捕蠅草就已嚇得不敢輕舉妄動了。”這種改良后的捕蠅草有一個特別大的嘴巴,那些短毛鋒利如刺,就好似嘴巴內的牙齒,極大地提高了捕蠅草的捕蟲能力。曾有一次鮑拉格爾自己不小心碰了——下捕蠅草,捕蠅草大嘴立即合攏,幸好鋒利的短毛兒擦破他肩上的皮膚,沒有給他造成更大的傷害。
4.奠柏(俗稱“食人樹”)

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有一種樹叫奠柏,這種樹有八九米高,長著很多很長的枝條,要是誰不小心碰到了它們,全樹的所有枝條就好象得到了某種號令,向一個方向一致行動,象條條魔爪一齊伸了過來,緊緊地把人纏住,你越掙扎它勒得越緊,而且在它伸出的“魔爪”還會分泌出濃濃的膠液,把人的耳鼻口眼糊住。據說奠柏樹的汁液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腐蝕掉一個人的身體,被人們稱做是“最兇猛的植物”。因此人們見了這種怪樹,都望而生畏、繞道而行。當然它不僅吃人,其他沖撞它的動物也不能幸免。
這種樹為什么會吃人呢?科學分析,它長期生長在貧瘠的土壤里,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得不到保證,因此便“饑不擇食”,掌握了掠食動物的本領——動物被粘住后腐爛掉,便成了它的營養品。
不過當地人已掌握了它的“脾氣”,只要先用魚去喂它,等它吃飽后,懶得動了,就趕快去采集它的樹汁,因為這樹液是制藥的寶貴原料。因此奠柏雖然兇猛,但終究斗不過人。
注:這種樹真的能吃人么?一般的描述恐怕都有夸張的成分,還需要更嚴謹的資料。
維基百科“食人樹”詞條:
食人樹指不同傳說中的食肉植物,其體型龐大得能夠殺死甚至吞噬一個人類或其它大型動物。目前為此,沒有此類植物的具體存在證據,縱使有著各種不能肯定的有關報告記載。
1920年9月26日卡爾·李奇博士(Dr. Carl Liche)在《美國周報》(American Weekly)上報告說,他于1878年在馬達加斯加看見一棵巨大的開花植物將一名Mkodos部落的年輕女子消化掉。1925年布蘭特(W.C. Bryant)宣稱在菲律賓棉蘭老島發現食人樹。
1971年南美洲科學家組織一支探險隊,前往馬達加斯加島考察。他們在傳聞有吃人樹的地區進行廣泛的搜索,但并沒有發現食人樹。1979年,英國人艾得里安·斯萊克在《食肉植物》一書表示,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發現有關吃人植物的正式記載和報道。目前,已知的最大肉食植物是王侯豬籠草(Nepenthes rajah),會捕食小型哺乳動物。
5.毛氈苔

英文名:Sundew
學名:Drosera spp
科名:茅膏菜科(Droseraceae)
毛氈苔屬茅膏菜科,主要生長于潮濕多沼澤地區的沙質酸性土壤,花小,白色或淡粉紅色,直徑最大1.25厘米,葉緣、扁平,葉表面布滿一層具腺體的毛,腺體會分泌一種吸引昆蟲的黏性物,當昆蟲被吸引前來取食時,即被葉面上可彎曲的觸毛所捕獲。
6.寬苞茅膏菜

學名: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var. loureirii (Hk.et Arn.) Y.Z.Ruan
科屬:茅膏菜科 茅膏菜屬
別名落地珍珠、捕蟲草、食蟲草、草立珠、一粒金丹、蒼蠅草、山胡椒。多年生柔弱小草本,生于林下陰濕草地或山坡草地上。地下有球形的塊根,葉互生,有細柄;葉片稍呈半月形,表面有許多腺毛,能分泌粘液。初夏開花。
植物都是依靠葉綠素的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而生存,然而也有少量植物卻能捕食小昆蟲以吸取營養物質,茅膏菜便是這一類食蟲植物,這種植物可捕捉昆蟲,然后分泌液體消化吸收蟲體的營養物質。
7.錦地羅

學名:Drosera burmannii Vahl
綿地羅是一種食蟲植物,它常常生長在草地上或者潮濕的巖面,沙土上。錦地羅的葉呈蓮座狀平鋪地面,寬匙狀的葉,邊緣長滿腺毛,待昆蟲落入,腺毛將蟲體包圍,帶粘性的腺體將昆蟲粘住,分泌的液體可分解蟲體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然后由葉面吸收。
8.挖耳草

學名:Utricularia bifida Linn
挖耳草是貍藻科一種生于沼澤濕地的食蟲植物,它是一年生的矮小草本,莖直立,有匍匐枝,捕蟲囊生于葉器匍匐枝上,因其食蟲,無具葉綠素的大型葉片,枝頂開數朵小黃花,果期萼增大并下垂呈挖耳匙狀。
9.捕蟲堇

英文名:Butterwort
學名:Pinguicula spp
科名:貍藻科(Lentibulariaceae)
原產地:歐洲、美洲、西伯利亞、日本
捕蟲方式:主動蒼蠅紙式捕蟲。葉面上的腺體分泌特殊氣味吸引昆蟲,使昆蟲被葉面的粘液所粘捕,有些品種的葉緣會向中央包卷將昆蟲包住,葉面的腺體再分泌消化液將昆蟲消化。
10.土瓶草

英文名:Albany Pitcher Plant
學名:Cephalotus follicularis
科名:土瓶草科(Cephalotaceae)
原產地:澳洲
捕蟲方式:被動囊袋捕蟲,囊蓋不能動作。囊袋及蓋在強日照下呈紫紅色,囊蓋上有透明窗吸引昆蟲。袋內部有腺體,袋口滑溜,昆蟲停留在袋口外緣上很容易失足掉入袋內,被袋內的液體淹死而被消化液所消化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