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詩詞鑒賞

     格桑花 一路我 2010-12-20

    第二節   鑒賞用詞之妙

     

            一、中國詩歌對語言的變形

        進行詩歌鑒賞,首先要了解詩歌語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詩家語”,懂得詩歌對語言的變形。這是詩詞鑒賞的基礎。同時,也是高考詩歌鑒賞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當然也是語言的藝術。詩歌藝術分析的依據首先就是語言。嚴羽說“詩有別材”,其實,詩也有“別語”。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中國詩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詩,一首詩里面的詞語數量并不多,蘊含的意象卻非常豐富。要借助非常儉省的語言外殼來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要符合音韻的需要,詩歌非對語言作出變形不可。實際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說話的語言來做詩,如果有的話,也是可笑的打油詩。(靜夜思是個例外吧!)

        中國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了解詩歌語言組織的規律,就能迅速進入詩歌的語境。

          1、把握詞性的改變,體會詩人所煉之“意”。

         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要詳加分辨。例如: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王維“下馬飲君酒”(《送別》王維)、“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王維)、“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禪院》)、王昌齡“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我們的古人慣于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作動詞,且一作就作的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經了幾場雨呢?那該是從“小雨纖纖風細細”,到“拂堤楊柳醉春煙”,到“一枝紅杏出墻來”,再到“花褪殘紅青杏小”,最后還是在雨里豐肥。寫出了動態,寫出了形態,想那梅子從青青小小的羞澀,到黃黃肥肥的圓甜,那黃中暈紅的豐潤,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暗”、“飲”、“冷”、“悅”、“空”、“淡”、“綠”、“紅”、“綠”、“老”、“肥”,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感染力。

          2、注意詩詞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

        金開誠先生指出:詩詞賞析始終離不開一個“想”字。吳世昌先生也說,讀詞須有想象。在詩詞鑒賞中,根據詩詞所規定的“再造條件”進行再造想象,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節。詩詞的省略跟意象的組合有關。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種題目。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采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這就有如電影里蒙太奇手法,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我們的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經驗的積累、自身的修養去補充完善。

             

          其實,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例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后,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備、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驚鵲""""鳴蟬"并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和因果關系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桃李春風一杯酒,jianghu夜雨十年燈”

          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后相思之深。詩人擺脫常境,不用“我們兩人當年相會”之類的一般說法,卻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這太常見了!但惟其常見,正可給人以豐富的暗示。沈約《別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杜甫《春日憶李白》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故人相見,或談心,或論文,總是要吃酒的。僅用“一杯酒”,就寫出了兩人相會的情景。詩人還選了“桃李”、“春風”兩個詞。這兩個詞,也很陳熟,但正因為熟,能夠把陽春煙景一下子喚到讀者面前,用這兩個詞給“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會之樂表現出來了。

        再試想,要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和別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詩人卻選了“jianghu”、“夜雨”、“十年燈”,作了動人的抒寫。“jianghu”一詞,能使人想到流轉和飄泊,杜甫《夢李白》云:“jianghu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夜雨”,能引起懷人之情,李商隱《夜雨寄北》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在“jianghu”而聽“夜雨”,就更增加蕭索之感。“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接著選了“燈”字。“燈”,這是一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用以和“jianghu夜雨”相聯綴,就能激發讀者的一連串想象:兩個朋友,各自飄泊jianghu,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之久!、陸游的《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又如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名詞的連綴,“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卻有一種內在的深沉的聯系,似離實合,似斷實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創造的可能。杜牧《過華清宮》后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騎紅塵”和“妃子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說是“一騎紅塵”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說是妃子在“一騎紅塵”之中露出了笑臉,好像兩個鏡頭的疊印。兩種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確切。詩人只是把兩個具有對比性的意象擺在讀者面前,意象之間的聯系既要你去想象、補充,又不許將它凝固起來。一旦凝固下來,就失去了詩味;而詩歌的魅力,正在詩的多義。再如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門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系詞,可以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于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于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婦有一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二、值得注意的字詞

        許多詩中都有一些特別值得重視的詞,通常使全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眼。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王駕寫《晴景》一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王安石改“飛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這些是詩人的獨特感受,寫出了這種獨特感受,不論是情景交融,詩人把他的感情色彩著到景物上去也好,詩人寫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態也好,都是有意境的。杜甫詩句:“四更山吐月,殘夜月明樓。”“明”字是形容詞用如動詞,使畫面富有動態,更妙的是“吐”字(同學們自己體會!)虛詞用得好,也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的美學效果。杜甫有詩云:“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葉夢得評道:“遠近數百里,上下數千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呑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于言外。

          1、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夸張色彩。

          4: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看這句詩,“濕”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于此。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3: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1)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其一》劉禹錫)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2)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或抓住能表現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就是抓住單一色彩表現的詞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又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

           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杜甫)

          3)數量詞:數量詞大約和講究概念與邏輯的數學、物理有某種密切的關系,因此,從文學特別是詩歌的角度來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實不然,優秀詩人的筆就仿佛是童話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綠洲的魔杖,那經過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在他們的驅遣之下卻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過去有一首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永不見。”庾信《小園賦》中的“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

            1:“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把僧齊己的《早梅》詩中的“數枝開”,改為“一枝開”,齊己因此而拜鄭谷為“一字師”,這故事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了,不必贅述。據元代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記載,張桔軒有詩云“半篙流水夜來雨,一樹早梅何處春”,元遺山認為既指明了“一樹”,就不能又說表疑問的“何處”,同時,一樹梅花也絕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樹”改為“幾點”,“幾點”本身并沒有什么奇特之處,但用在這里描繪逐水而流的梅花,卻符合生活的真實,也使全詩氣機流暢,韻味平添。

          4)虛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盛唐詩人善于運用虛字,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去掉“與”、“共”二字就會大為減色,歐陽修《晝錦堂記》首句本為“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遞走后飛騎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因此而使文義大為增光,那么,從上面所引的詩例中,我們就更不難領略詩詞中煉虛字的美的消息。

          三、檢測練習

          下列詩詞中加點的字各有其妙處,請加以鑒賞分析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6、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8、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

          1、“直”寫出烽煙之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寫出明月從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動感,準確傳神。3、“蒸”寫出湖面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云夢澤都受到洞庭的滋養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4、“低”寫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獨特的視角,非常準確。“近”字寫月亮仿佛也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來安撫詩人那顆孤寂的心。5、“轉”表明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但憑顏色的漸變就寫出它的動態來。“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動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的守恒。6、“盡”與“閑”把讀者引入一個寂靜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地清幽平靜,寫動見靜,以動襯靜,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7、星辰低“垂”,寫盡平野之廣闊,月隨江“涌”,寫盡大江奔流的氣勢,景象雄渾闊大。8、春草“自”碧,黃鸝“空”啼,景色幽美卻無人問津,景象荒涼凄慘。

     

    第三節   思想情感

          一、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 憂國傷時

            1、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2、 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 建功報國

            1、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

            2、保家衛國的決心 如:王昌齡《從軍行》

            3、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4、山河淪喪的痛苦 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5、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如: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6、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如:杜甫《兵車行》

            7、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鄉懷人

          1、羈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溫庭筠《商山早行》

            2、思親念友 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3、邊關思鄉 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4、閨中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 生活雜感

          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2、昔勝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3、借古諷今的情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4、青春易逝的傷感 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5、仕途失意的苦悶 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悅 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 長亭送別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2、情深意長的勉勵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陳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二、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象,進行二度創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

          三、檢測練習

          下列詩詞中均有“愁”,請分析每一首詩中“愁”的具體內容。

          1、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2、菩薩蠻(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南鄉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6、蝶戀花( 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9、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0、對雪(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飄棄樽無淥,爐存火似紅。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附答案:

          1、閨中懷人之愁;2、國破家亡之愁、報國無門之愁;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4、傷春之愁、家國之愁;5、昔勝今衰之愁;6、思念情人的孤獨之愁;7、羈旅之客愁;8、亡國之愁;9、人生失意之愁;10、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第四節   表達技巧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的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重點介紹: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二、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三、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

          四、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

               重點介紹:虛與實

              

          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并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后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再看看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五、檢測練習

          分析下列詩句中運用的主要藝術用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王倫》)

          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3、花間一壺灑,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月下獨酌》)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寶璐,(屈原《涉江》)

          6、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7、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8、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

          9、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石頭城》)

          附答案:

          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倫情誼之厚,從而襯托了汪倫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誼相比,變無形的情感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2、“彩云間”用夸張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鋪墊。“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和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表現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3、通過想象,用擬人的手法,把天邊之月和月下身影,連同自己,化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樂,實則無限孤獨與凄涼。4、“國破”與“山河在”,“城春”與“草木深”,亦即國家破亡與山河依舊,城春之明媚與景象之荒蕪,兩相對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國破”的頹壁殘垣與富有生氣的“城春”對比強烈,從而表現了作者對國破家亡的無限痛惜之感。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潔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6、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李憑箜篌曲的藝術效果,從而烘托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7、畫面描寫注意到近與遠、高與低、聲與色、動與靜的搭配,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8、用“跳魚”的“撥剌鳴”襯托江面的寧謐安靜,以動破靜,愈見其靜。9、寫思親,從側面設想對方對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現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10、把對金陵城的昔勝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經照古人”的“舊時月”之上,用月來見證古今的變遷,人世的滄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偷拍| 亚洲精品漫画一二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av有码|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18禁美女裸体爆乳无遮挡| 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 |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乱了派|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有码日韩精品| 国产在线亚州精品内射| 樱花草视频www日本韩国| 亚洲卡1卡2卡新区网站|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 国产精品99中文字幕| 免费日韩中文字幕高清电影|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6080|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亚洲 日本 欧洲 欧美 视频|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AAA片|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 久久99亚洲含羞草影院|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一区| 不卡AV中文字幕手机看| 少妇无套内射中出视频|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暖暖日本手机免费观看中文| 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国产在线午夜不卡精品影院| 免费观看的AV毛片的网站|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481页|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麻豆|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