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九大教學模式解讀![]() ![]()
由《中國教師報》和鄭州市教育局共同主辦的全國高效課堂首屆鄭州課博會4月16日在鄭州隆重開幕。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振有、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李敏、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鄭灝東、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翟幸福、以及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李錦韜、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姚文俊、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等出席了開幕式。中國教育報刊社常務副社長、《中國教師報》總編輯劉堂江專門發來賀信。
這里的學生管老師 這里的學生怕下課 立的首先是“人” 丑小鴨如何變天鵝 新技術與新文化高度融合 安徽課改的“小崗村” 一、高效課堂的內涵 (一)課堂實然目標:從低效甚至負效→有效課堂的探索→實現課堂高效。通過改變課堂效益量化,旨在發揮45分鐘的時間效能,原則是盡可能不浪費每一分鐘。唯此,才有可能把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睡眠、靈性、興趣、發展還給學生。 (二)課堂應然目標:從學會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終身發展能力。實現課堂真正意義上“質”的提升,課堂即成長,即成長知識能力,也成長精神創造。 (三)高效課堂的特征: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主動是學習狀態,“主動”會激發潛能、樂在其中個、帶來效益、生成能力。生動性,是追求課堂的情感價值,突出“學樂”和“樂學”,學習如飲甘露瓊漿,變“怕上學”為“怕下課”。生成性,課堂要敢于變各種“句號”、“嘆號”為“問號”。追求“主體多元”,鼓勵不同見解,讓思維激蕩思維,讓思想沖撞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課堂價值盡在“不可預設”的“現場生成”上,一切的預設應服務于現場,而不是服務于預設。 (四)內涵概述: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五)和新課改的關系:一脈相承,是對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理念的“實踐表述”。新課改主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課堂的“六字真言”,落實成方法恰是——群學、對學、群學。 “皈依行動”、做課改的田野研究,唯有找到實踐操作的“入口”,課改才可能從象牙塔里走出去,并“活”在課堂。 (二)聚義:課堂聚義、摟抱發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長 以課為媒,立足課堂,從問題入手,以方法解決。 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發展即成果。 以“改”促進“新名校”、“新名師”的成長、成名、成家;用“新課堂”為當代學校注入“新血液”;讓教育體現出應有的尊嚴、散發出生命的活力;讓教師感動教育生活的幸福,讓學生盡享成長和發展的快樂。 (三)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1、模式簡述:第一步,學案自學,找出學習困惑;教師“一查”自學進度、效果 2、五步三查模式是課堂操作的抓手。是高效課堂的基本規范。 形象地說:是飛機起飛需要的“跑道”,是到達目的地的載客汽車,是傳統教學方法的升級版,是現代化的收割機取代農耕時代的鐮刀。 3、主張模式至上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規”,學之“范”。尊重模式便是尊重“三效”,既效益、效果、效能。 4、模式是課堂產品的“生產標準”,模式是課堂評價的“短兵器”。 (四)操作:高效課堂模式的“四評一控”操作技法 四評:1、自學三要:圍繞導學案預習、自主解決50%問題、標注出疑難問題。 2、課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組三評:互動溫度、拓展寬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選擇近共性問題、強調展示過程中的互動性、追求生成的價值性 一控:學生主體學習過程,教師主導課堂成果。 附: 課堂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 注:繼續沿用《高效課堂22條》所列的標準。 1、看學生參與的人數多少?是100%還是大于或者小于100%,要求一節課參與人數不少于120次。 2、學生參與的質量如何?“質量”指標體驗在表達能力、情感態度、書寫板書、是否有知識性錯誤。 3、導學案或者預習筆記的檢查。這是五步三查中的“第一查”,教師要依據這一“查”,而決策課堂導入、環節安排等。 2、拓展,既要寬度也要深度,要敢于讓學生向未知領域義無反顧地行走下去,較真和鉆牛角尖。所謂寬度,是指知識點與點的黏連,條與條的鉤掛,塊與塊的整合,類似滾雪球。 3、生成什么樣的高度?要堅決摒棄單純的知識性學習,從三維的角度去考評價值性。要從“專題”、“專項”、“專利”的高度來審視高度。 (五)路徑:臨帖——入帖——破帖 我們主張學習即“拿來主義”,學習高效課堂要先找到“帖子”,“帖子”即五步三查模式,比照帖子,先臨帖、再入帖,然后破帖。 學習是為了破帖,形成自己的自主課堂特色,走向“新名校”群落。 (六)成效:通過打造高效課堂,實現“零作業”,“放生”學生、解放教師;通過幫助核心校“破帖”形成自主課堂模式,催生課改“新名校”問世 (七)意義:推動教學方式的轉變,用課改從“根本上”促進教育的公平、進步和“均衡發展” 三、中國名校共同體2010年度行動研究——改造我們的課堂 主題詞:零作業 (一)向課內45分鐘要效益,改革傳統教學時間+汗水,教師一言堂、滿堂灌、題海戰術等舊模式,力爭所有參與實驗的學校能借助高效課堂普適性模式,實現“零作業”目標 (二)對中國名校共同體分布在22個省市的40家核心校,“催生助產”其盡快“破帖”,生成各自具有教學特色的新模式 (三)探索和推進區域課改合作,為提升教學質量、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新的路徑 (五)為參與實驗的學校提供教室文化、校園文化設計標準化的“CI模板” (一)高效課堂的靈魂 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這十六個字代表著一切的方法和出路。 相信學生才是“師德”。傳統課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學生”文化。 解放學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學應該叫“教育解放學”。 利用學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頭。要利用好學生的前提是“研究”學生,研究學情和學法。 發展學生是教育的根本。發展什么?課堂的目標六個字:興趣、能力、知識。 (二)、高效課堂建構重新建構兩個關系 “兩惟”觀:圍繞“十六字”靈魂,從“惟學”建構教學關系;從“惟生”建構師生關系 1、改變學習狀態就是課改: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3、在“兩惟”觀念下解讀主體與主導關系:教師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師”的三種素養——人格、性格、專業化 4、教皈依于學:限制“講”是為了保障“學”,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權益,“放手”才能學會“走路”。 5、模式是生產力:解脫學對教的依附,解脫教師的“責任”和壓力 6、專業化和教學藝術順從于模式:讓“學”和“模式”發揮效能。 7.要明確不能為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去帶動學生發展,而應通過學生發展帶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因為一味發展教師專業化會更助于教師的課堂表演,而教學最終應落腳在“學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學”才能更好。唯有這樣,才可以很好規避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而制約教學質量的問題,我們的主張是讓學生直接和學習對話,即所謂“一傳”,堅決摒棄讓教師充當知識的“二傳手”和販賣者,中國農村教育的振興和根本解決之道就在這里。 (三)、高效課堂強調“三段一體” 完整的課堂是指將“課中45分鐘”向前后延伸,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構成一個整體概念。 課前教師“三備”:編制導學案——備學習目標、備學情、備學法指導 課中教師“抓兩頭、促中間”——一頭抓前端預習、一頭抓后端反饋,促進中間的“開放搞活” 課后學生“自查、修復”——整理糾錯本、整理學案,發揮課代表、小組長、對子三種作用。 (四)、高效課堂“課中”注重教師“四主” 學案主導:導學案導學,重在“導”,圍繞“學”,導是手段,學是目的。 注:導學案具體要求: 導學案的靈魂是三背,背學生、背學情、背學法; 導學案的目標是實現三維:立足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學習主動:把學習還給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錯誤、鼓勵創新,注重“三開”:開放、開竅、開心。開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開竅”、開竅才能“開心” 問題主線:圍繞課堂暴露出來的問題,抓住問題“拓、挖、思、悟”,不厭其煩、“無限”放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活動主軸:“三動”——身動、心動、神動,一切圍繞“學”動,組與組、對子與對子、生與生、生與師互動交流 (五)、高效課堂的五個教學原則 1、分層原則:分層目標、分層學習、分層達標、分層訓練 2、選擇性原則:“超市”體現出的學習自主性、選擇性、創造性 3、整體教學原則:整合教材、知識遷移,上掛下聯、左顧右盼、舉一反三 4、展示教學原則:展示解決了學習內驅力,展示是發表 5、反饋調節原則:注重問題暴露,強調“當堂決策” (六)、高效課堂的六個基本觀點 1、現象診斷:教育的“課堂并發癥” 2、輕負高效:學校的“產品”是課堂 3、評價系統:以學評教、學生主體 4、素質教育的“素質”是學習能力 5、基礎教育的基礎是“能力和發展” 6、開放程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 (七)、高效課堂具體操作的七個“技法” 1、團隊合作:異質同組、同質結對,分組合作、生生互動兵教兵: 2、學習“三式”:獨學、對學、群學 3、課堂“三寶”:活頁夾、雙色筆、糾錯本 4、教學“三環”:預習、展示、反饋 5、導學案是路線圖、學情調查是教學起點、達標測評是立足“實然” 6、教師主導:精講、點撥,及時評價、師生互動師亦生 7、模式之“神”:注重模式、不惟流程:大展示與小展示 (八)、高效課堂的八大妙處 1、解決了素質教育與應試的沖突 2、解決了教師發展與學生發展的沖突 3、解決了學生個別發展與全體學生發展的沖突 4、解決了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沖突 5、解決了師資不足、受制于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等學校發展的現實困局 6、變厭學為樂學,厭教為樂教,改善了師生關系,讓學校充滿了魅力。 7、解決了知識與能力結合的難題,把時間和能力還給了學生 8、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 (本文轉載自李炳亭老師的博客) 分享
![]() ![]() ![]() ![]() ![]() 0
|
|
來自: 廖shengquan > 《教改》